收藏 分销(赏)

再媒介化视域下文化视听类节...——以《古厝里的中国》为例_林舟.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10884 上传时间:2024-01-15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7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再媒介化视域下文化视听类节...——以《古厝里的中国》为例_林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再媒介化视域下文化视听类节...——以《古厝里的中国》为例_林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再媒介化视域下文化视听类节...——以《古厝里的中国》为例_林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33东南传播 2023 年第 5 期(总第 225 期)2023年第五期再媒介化视域下文化视听类节目创新思路以古厝里的中国为例林 舟(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北京 350008)摘 要:传统文化类视听节目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让文化走进人民生活的重要载体。信息社会里人类与媒介的接触日益频繁,多样态媒介内容和媒介技术在深刻形塑人类感知与思维的同时,也在参与文化记忆的再媒介化。本文以 古厝里的中国为例,从形式创新、思维创新和制作技术创新三个维度探讨再媒介化视域下传统文化类视听节目在媒体融合时代的创新思路。以期让这类文化视听类节目以观众更容易接受的方式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特点,加深了人们对传统文

2、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关键词:传统文化 媒体融合 再媒介化 电视节目品牌在媒介融合背景下,不同媒介所固有的文化理念和信息内容正在经历激烈的碰撞与融合,形成了被称为“融合文化”的新兴现象。这一融合文化的兴起,使得原本独立存在的文化形态和艺术表达方式之间相互交融、互动,并通过新媒介的传播系统得以进一步扩散和传播。在融合文化的环境中,文艺作品作为文化表达的重要形式,通过融合文化所衍生的新媒介传播系统,发生了“再媒介化”的创作过程。这意味着文艺作品以既有的文化元素为基础,融入新媒介技术和平台的特性,重新构建和再创造自身的呈现形式和传播方式。通过这种再媒介化的创作过程,文艺作品

3、得以更好地适应融合文化的需求和特点,实现了更广泛的受众互动和文化传播。媒体融合可以被视为传统媒介形态和新媒介形态之间的互动关系,而再媒介化则反映了新媒介环境下的媒介再生产过程。在这种情况下,再媒介化不仅意味着媒介的再生产,也是对媒介的再次思考和定义。丹麦传播学家克劳斯布鲁恩延森认为,再媒介化“通常指新媒介从旧媒介中获得部分的形式和内容,有时也继承了后者中一种具体的理论特征和意识形态特征”1。在“再媒介化”视域下,新媒介(如互联网、电子邮件、数字电视等)是基于旧媒介(如报纸、广播、电视等)的发展而来的,因此新媒介的出现必然与旧媒介有着深刻的关联。新媒介往往会借鉴旧媒介的元素,并对其进行改进和升级

4、,从而让旧媒介的内容和形式得到更新和提升。新媒介对于旧媒介的再媒介化,并不是一种简单的取代或替换关系,而是一种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的关系。在新媒介和旧媒介之间,会存在着一种互动性和交错性的关系,它们不断地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从而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媒介生态2。2022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福建总站推出了大型融媒体特别节目 古厝里的中国(第一季),该节目是总台福建总站充分利用各种媒介资源,通过多种形式展现福建省各式各样的古厝建筑的精品力作。节目利用直播探访、景观展示和创意短片等多种媒介形式,以古厝建筑为切入点,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华儿女的家国情怀。五期节目先后走进福州三坊七巷古民居、永定土楼、厦门鼓浪

5、屿、永安安贞堡和泉州闽南红砖厝,通过古厝建筑所呈现出的历史文化和民族气韵,带领观众感知世代传承的历史文化。该节目凭借其文化深度和创新的表达形式,在传播中打破了传统媒介的限制,实现了“再媒介化”,并取得了“现象级”的传播效果。一、形式创新:“再媒介化”中的古今对话2002年,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的习近平总书记在为福州古厝一书所作序时,对古厝的保护做出了重要论述:“古建筑是科技文化知识与艺术的结合体,古建筑也是历史载体。保护好古建筑、保护好文物就是保存历史,保存城市的文脉,保存历史文化名城无形的优良传统。”3古厝里的中国节目以古厝为载体,以国家级融合媒体矩阵为平台进行报道,既是对总书记重要思想

6、的积极传播,也是文化遗产再媒介化的一次有益尝试。根据美国学者对传统艺术再媒介化的概念界定,传统艺术的再媒介化可被解释为内容生产者以一种反映新兴媒介样式的方式,对从传统艺术中提取的内容进行改造和重新建构的过程,以便赋予其全新的媒介文化意涵。再媒介化在实践中意味着将传统艺术形式与现代媒介技术相融合,以便开创全新的艺术表达方式,并在这一过程中探索传统和现代之间的关系。再媒介化所涉及的内容生产者是指那些有意识地运用新媒介样式和技术的创作者、艺术家、设计师和其他相关从业者,他们具备改变传统艺术形式的能力和创造力。通过采用新兴媒介样式,如数字化技术、虚拟现实、增强现实、互动性媒体和社交媒体等,内容生产者能

7、够对传统艺术的要素、形式和结构进行重新构思和再塑,以获得更富有创意和多样性的艺术表达。4。“再媒介化的过程,从本质上说是从传统艺术(音乐、舞蹈、绘画等)向传媒艺术(影像艺术等视听综合艺术)创新转化的动态过程。”5利用数据化的创作场景、网络化的信息内容以及智能化的媒介网络,文艺作品的内容与形式在不断进行混搭跨界、多元共生、信息重组和跨媒介叙事的创新过程中演化。这种创新过程使得文艺作品最终呈现出一种种类庞杂的、与传统文艺本体相异却又紧密联系的关联性内容。在这种演进中,文艺作品不再受限于传统媒介的界限,而是通过整合不同媒介形式、融合多样化的表达手段和重新组织信息元素,以新颖而多样的方式展现出文化创作

8、的丰富性与复杂性。6。在传统的文化遗产类纪录片中,观众往往是被动的接受者,只能通过旁白解说和图像展示了解文化遗产的历史和内涵,古厝里的中国通过对文化遗产福建古厝的表达创新,利用新技术转化表达形式,建构起参与式传播图景,搭建起本文微信网页版传媒研究 广播电视节目研究DOI:10.13556/35-1274/j.2023.05.035东南传播 2023 年第 5 期(总第 225 期)134沟通文化记忆与现代大众审美的视听桥梁,在节目中巧妙借助语态、游戏、互动环节,运用多种视听手段,以兼顾专业性和趣味性的呈现方式,将离观众遥不可及的古厝“再媒介化”成为更具接受度与传播度的节目作品。(一)媒介转换基

9、于互联网和计算机等新兴媒介技术构建的新媒介系统,综合了传统媒介形式和特征,同时充分利用自身介质优势,旨在打造一种自主主导的媒介环境。这些新媒介系统通过广泛而开放的网络结构,整合信息和互动性,并以快速传播、广泛参与和个性化定制为特征,为用户提供全新的媒介体验。尽管旁白+解说的文化遗产类纪录片生产形式已在电视艺术中存在多年,但这种形式在新兴互联网媒介中并不太容易被其受众所接受,此时则需要通过媒介转换来完成对文化遗产的“再媒介化”重组。以 古厝里的中国安贞堡一期为例,为了展现古堡的神秘,记者兵分三路,以类似“真人秀”游戏的方式展开揭秘之旅。两路记者对古堡的各个角落进行调查,提出问题,然后由另外一路记

10、者通过道具试验等方式进行解密。除此以外,节目还安排了“吃土”竞猜、水枪大战等游戏环节,综艺感十足,增加了节目的可看性。在闽南红砖厝一期节目中,短片 厝边穿越借助穿越机的全新视角,带观众像鸟儿一样从一座座闽南红砖厝的红砖背脊上擦肩而过,展现中国建筑之美。(二)媒介互动媒介互动是传媒作用的核心。媒介传递信息的同时,也会受到受众的反馈,形成一种互动的过程。这种互动不仅会影响受众的观点,也会对媒介本身产生影响。传媒不仅仅是一个传递信息的工具,而且是一种交流与互动的过程。现代媒介技术的发展促进了媒介与受众之间的互动,也使媒介传递信息的效率更高7。传统文化往往具有深刻的内涵和哲学思想,但是对于大众观众来说

11、,这些内容可能过于抽象或难以理解。媒介与观众的双向互动可以让观众参与到故事中来,例如通过社交媒体等平台的互动方式,让观众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看法和感受,从而提高观众的参与感,促进传统文化故事的传播和理解。古厝里的中国以“新媒体直播+短视频展播+线下活动”的形式先后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新闻、央视频、微博、微信、B站、抖音、快手等合作平台全面推送,仅“央视新闻”的新浪微博同时在线观看量每期均破200万,形成微博话题#古厝里的中国#,五天讨论量近6000万,并被国内各级各类媒体广泛报道。同时,海外微博马来西亚站、微博新加坡站、加拿大中文电视台、台湾中天电视台、菲律宾菲中电视台等媒体在YouTube、F

12、acebook等海外社交媒体平台对节目进行同步直播。为了维持高点击量,每期节目都设置了有奖竞猜环节,通过和网友互动,送出特色纪念品,增加节目黏性。节目的播出在国内外均产生了巨大反响,实现现象级的“破圈”传播。立足于传统文化物质遗产,借力现代媒介技术和新型传播形态,将文化遗产和当代社会的生活、审美有机结合的方式,利用网络技术赋予线下实体形象构建方式以无限可能,突破传统媒介传播手段,强化媒介转换和媒介互动,使得传统古厝在“再媒介化”过程中得以现代化话语重构和高效被受众所接受。二、思维创新:以“组合拳”塑造节目品牌观看文化类节目是人们提升文化素养、充实精神生活的重要方式之一。在互联网时代,文化类节目

13、市场总是处于持续推陈出新的状态中,因此不可避免的,观众对节目的选择存在着大浪淘沙的过程。节目品牌是节目制作方的无形资产,优质的节目品牌建设能打通节目与观众之间的连接,使节目具有天然的传播力优势,可以到达受众、影响社会、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社会功能8。故而节目品牌建设不仅仅是营销手段,更是节目制作方提升节目传播力、吸引观众的关键路径之一。古厝里的中国作为一个成功的节目品牌,以内容为核心,采用广泛的传播渠道,实现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脱颖而出。在品牌塑造上,该节目超越了传统模式,采用了产品思维,将创新性与古老文化相结合,成功地实现了再媒介化,使节目成为更具吸引力和可接受性的作品。(一)多媒体协同效应扩

14、大影响力为了让节目产生更大的影响,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福建总站在节目播出前后采取了有针对性的措施,利用全媒体渠道推广节目品牌。在节目播出前,节目组制作了宣传片、海报和H5等数字媒介在央视新闻客户端、微博、百度百家号等全媒体矩阵投放,利用多样化媒介资源提高节目在社交媒体上的曝光率和传播效果。利用数字媒介形式如海报、H5等,观众的参与度得以提升到更高的层次。数字媒介在传播中不仅起到媒介传递信息的作用,还再创造了新的意义和价值,通过观众的互动和分享,进一步扩大了节目的影响力。此外,福建电视台、福州、龙岩、三明、厦门、泉州等市电视台作为传统媒介,在主要新闻节目中播出预告。这些电视台通过自身的传播渠道,将节

15、目推广到更广泛的受众中。同时,他们也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延伸的新媒介,将预告推送到更多的观众手中。通过数字媒介和传统媒介的有机结合,这种多媒体协同效应使得节目的影响力迅速得到扩大和提升。(二)文以载道“碎片化”和“有深度”有机结合在传统媒介向新媒体转型的过程中,再媒介化的影响使得节目立意需要更加注重对于新兴媒介技术的应用和传播方式的选择,以适应新媒体时代观众的需求和传播环境的变化。在新媒体时代,观众可以通过社交媒体、短视频、直播等多种方式获取信息和内容,这些内容通常是碎片化的,长度较短,信息量较少,适合快速消费和分享。相比之下,传统媒体的内容呈现形式更为连续和系统,内容长度相对较长,信息量较

16、大,更加注重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在古厝里的中国第一季节目中,每期节目会根据当地古厝的特点,提炼一个主题,进行长达一小时甚至数小时的直播,立意明确,文以载道。就像节目的宣传语“打开古厝,看见中国”一样,保留和有效传播福建古厝所承载的深厚文化底蕴。如土楼重点突出“团聚”的概念,安贞堡突出古堡的“神秘”,鼓浪屿则突出华侨的“家国情怀”等看古厝不是简单的观光旅游,而是要从中看出文化。在鼓浪屿一期中,节目镜头不仅停留在建筑之美,记者通过走访林可胜别墅,介绍了林可胜及其带领的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在抗战时期的战地救护历程,展现中华儿女的“烽火仁心”;在探访钢琴博物馆时,不止听琴,更是展现创建人胡友义赓续历史文

17、脉的情怀。图 1 新浪微博话题#古厝里的中国#截图传媒研究广播电视节目研究135东南传播 2023 年第 5 期(总第 225 期)2023年第五期同时,节目以多角度展现福建省独特的地域文化。在五集节目中,通过选取不同风格的古厝,从建筑、音乐、民俗、历史、名人、家风、美食、中外交往、保护措施等各个方面进行介绍,推出多个切片短片,抛出无数社交媒体话题,将包罗万象的福建古厝内容碎片化,便于受众消化和二次传播。通过一套“组合拳”,首期节目播出时最高同时观看人数达280万人次,话题#古厝里的中国#于当天登上微博同城热搜第二名。最后一期节目在一刻钟内观看量就冲破100万,节目已具备一定的品牌号召力,使受

18、众形成了收视习惯和观看期待。三、制作技术创新:前沿技术加持下的传统文化重构媒介技术的演变和发展是社会和文化变革的重要推动力量之一。在这个过程中,媒介不断被塑造和定位,从而对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古厝里的中国的制作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福建总站通过充分利用现代媒介技术,成功地实现了对古厝文化的深度挖掘和展示。总台福建总站采用了多种技术手段和制作方式,例如组建专业的策划专班、采用分集导演制的方式、严格控制节目时长和质量,以及利用各地市级电视台、县级融媒体中心等外部资源,并实现了内外部各种资源的统筹调度,以提高制作效率。此外还使用了卫星电视转播车等高技术装备,保证了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准确性,从

19、而提高了节目的观看体验。在节目制作方面,福建总站不仅使用了传统的节目生产手段,还将穿越机等高新技术手段引入到制作过程中,以提高节目质量和观众的观看体验。这些技术手段的应用,既使传统节目生产模式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也拓宽了媒介的表现形式和功能,从而更好地满足了观众对高质量节目的需求。节目中分级导播技术的应用,将演播室多路信号导播和四处外景直播场景的导播人员、设备分开设置,最终分路回到总导播台,有效减少各级导播需要关注的画面数,降低差错率,从而提高了切换效率,提升节目画面的视觉效果。航拍穿越机的应用使得观众能够以往常从未体验的“鸟类”第一人称视角,以高速俯冲和穿越提供的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力感

20、受古厝的魅力。这些技术手段的引入,为文化和传媒的相互影响和整合提供了更加深入和广泛的可能性,为观众提供了更加全面和多样化的文化产品9。总台福建总站在古厝里的中国节目的制作中充分利用了现代媒介技术,成功地实现了古厝文化的深度挖掘和展示。这不仅体现了传媒技术对文化传承和保护的积极作用,也体现了人类对于文化的创新和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文化的传播和表达方式也在不断更新和创新。古厝里的中国 节目中的技术应用,不仅拓宽了传统电视媒介的表现形式和功能,也为其他文化领域的创新提供了借鉴和参考10。传播社会中,媒介技术快速进步使得信息获取与传递越来越容易,却让共享历史愈发艰难。作为融合存储记忆和功

21、能记忆的文化记忆载体,文化遗产具有连接历史、当下和未来的重要价值。11基于此,在媒介传播过程中,更应当重视对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传播与传承。在网络时代,传统文化需要与时俱进,借助现代技术和艺术手段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其中,技术和艺术的结合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技术的手段,可以将传统文化内容呈现得更加生动、多元化、立体化,更好地适应现代观众的需求;而通过艺术的手段,则可以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演绎、再造,更好地挖掘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古厝里的中国作为主流媒体改变传播语态、以创新驱动传播力提升的一次有益尝试,以“技术+艺术”的手段,将传统文化呈现得更加现代化、时尚化和生动化,成功激活了“古厝

22、”这一传统文化符号在现代媒介中的生命力。值得注意的是,再媒介化过程的文化遗产传播方式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挑战。一方面,由于互联网时代的信息爆炸和碎片化,观众的关注度和精神集中度有所下降,传播效果难以保证。另一方面,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需要深入的研究和认识,对于部分观众而言,基于互动性和娱乐性的文化遗产传播方式可能过于浅显和片面,无法真正理解和欣赏文化遗产的内涵和价值。因此,我们需要在基于再媒介化理论的文化遗产传播方式中,找到一种平衡点,既能满足观众的娱乐需求,也能传递文化遗产的内涵和价值。注 释:1丹麦克劳斯布鲁恩延森.媒介融合:网络传播、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三重维度M.刘君,译.上海:复旦大学

23、出版社,2012:92.2王蔚琴,刘爽.“再媒介化”理论:新旧媒介相互影响的视角J.新闻记者,2013(5):109-110.3曾意丹.福州古厝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9.4JayDavidBolter,RichardGrusin.Remdiation:UndersandingNewMedia.Cambridge,Massachusetts:TheMITPress,2000,P.50.5王楚,王方.非遗表演艺术再媒介化中的审美距离J.视听理论与实践,2021(1).6王传领.媒介融合与文艺作品的再媒介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12-19:047李东风,刘荷荷.“媒介互动”理论与大

24、众传播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36-40.8张春华.传播力:一个概念的界定与解析J.求索,2011(11).9刘春兰,王晓君.现代媒介技术与文化传承研究综述J.中国科技创新,2020,12(4):54-56.10李云霞.媒介技术对文化传承的影响J.现代传媒,2017(10):148-149.11许丽霞,陆羽婕:数字时代文化遗产的媒介化境遇与展望基于德布雷的媒介学理论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39(06).作者简介:林 舟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福建总站总编室副牵头人,主要研究方向:节目形态、媒介融合。【责任编辑:刘君荣】图 2 古厝里的中国闽南红砖厝直播系统示意图传媒研究 广播电视节目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