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自身免疫的概念(conception of autoimmunity)
自身免疫是指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应答,产生针对自身成分的抗体和/或致敏的淋巴细胞性免疫效应。
自身免疫可以是正常生理性的,也可以是病理性的,引起自身免疫病。
二.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
特点:1)多数自身免疫病是自发或特发的,感染,药物等外因可能有一定影响。
2)患者血清中有高水平的γ--球蛋白。
3)患者血清中有高效价的自身抗体或出现与自身抗原反应的致敏淋巴细胞。
4)病损部位有变性的Ig沉积,显现浸润性炎症。
5} 病程一般较长
6) 女性>男性 老年>青少年
7)有遗传倾向。
8)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有效。9)常有其它自身免疫病同时存在。
10)有相当一部分病人的血清中可检测到一种或多种多效价的自身抗体。
自身免疫疾病患者中,有相当一部份病人的血清或其他体液中可检测到一种或多种高效价的自身抗体,能为自身免疫疾病的诊断提供非常有价值的依据。
三.自身抗体的概念(conception of auto antibodies)
自身抗体是由各种原因造成的机体B淋巴细胞产生针对自身组织成分的抗体(antibodies)。自身免疫可以是正常生理性的,也可以是病理性的
四.自身抗体的检测方法
1)对流免疫电泳及免疫扩散法(counterimmumodetrophoesis and immuno diffusion assay)
此法不需要特殊设备,但耗时较长,操作不便,另外敏感性也相对较低。
2)免疫荧光测定法(immunofluorescence assays, IFA)
以间接荧光为主,方法敏感,但需要一台质量较好的荧光显微镜,对操作人员要求较高,操作复杂,烦琐。
3)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niyme –linkecl immunosorbant assays. ELISA)
由于纯化的或重组的抗原越来越多,以及商品化的高质量的ELISA试剂盒的面市,它应用于临床免疫实验室的自身抗体的检测已日渐增多,该法检测自身抗体快速、敏感及特异性高。
4)放免法(RIA)
因其存在同位素半衰期,废料处理,环境污染等问题,现在一般不作为首选的方法。
5)免疫印迹法(immunoblot assay, IB)
是将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蛋白及多肽与免疫反应的高特异性相结合的一项技术。但由于试剂盒生产工艺的缺陷,其结果判定及准确性等方面可能存在一定的问题。
五.自身抗体与相关疾病
临床应用的四个方面
1)协助自身免疫病的诊断。
2)协助判断病情、疗效及预后。
3)协助进行不同疾病的鉴别诊断‘
4)用于各类疾病的免疫病理机制研究及流行病学的调研。
六.原理及临床意义
1抗核抗体(ANA)
标准基质:灵长类肝组织冰冻切片。
风湿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混合性结缔组织病,阳性率:85---100%
2抗双链DNA及抗单链DNA抗体(dsDNA ssDNA)
主要出现于系统性红斑狼疮
3抗组蛋白抗体
自身抗原:为组蛋白,为基础的DNA相关蛋白
主要出现于药物诱导的红斑狼疮。
4抗核糖核蛋白抗体及抗Sm抗体(RNP Sm)
自身抗原:属于一组小核糖核蛋白
RNA出现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
Sm出现于系统性红斑狼疮,且有高度特异性 5 SS-A 抗干燥综合征抗原A坑体 最常见于干燥综合征,也可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及原法性胆汁性肝硬化(20%)
6 SS-B 抗干燥综合征抗原B抗体
抗御:分子量为48KD的磷酸化蛋白
常见于女性患者(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
7 Scl-70 抗硬皮病70抗体,抗DNA拓扑异构酶Ⅰ抗体)
自身抗原:DNA拓扑异构酶Ⅰ。分子量为100KD,其位于核浆,在核仁中的浓度尤其高。
临床意义:25—75%的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患者抗Scl—70抗体阳性,局限性硬皮病患者此抗体阴性。
8 Mitochordria 抗线粒体抗体
自身抗原:位于真核细胞线粒体膜的内面的线粒体抗原。
临床意义: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诊断特异性达97%。
9 JO-1 抗组氨酸抗体
自身抗原:组氨酸-tRNA合成酶,是分子量为50KD的细胞浆磷酸蛋白,能将细胞浆中的组胺酸连接到tRNA上。
10 Ribosomal P 抗核糖体P蛋白的抗体
自身抗原:核糖体P蛋白
临床意义:是系统性红斑狼疮特异性抗体之一,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精神症状有关。
11 PANCA(MPO)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核周性
自身抗原:骨髓过氧化物酶(MPO)
临床意义:多见于系统性血管炎,也多见于Wegener's肉芽肿。ANCA 阳性的微多动脉炎通常与肾小球及/或肺毛系血管炎相关。
12 Canca (PR3)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胞浆型
自身抗原:丝氨酸蛋白酶-蛋白酶3(PR3)为可溶性抗原,存在与正常中性粒细胞的嗜苯胺蓝颗粒中。
临床意义:主要见于Wegener's肉芽肿。被认为是活动性Wegener's肉芽肿及微动脉炎的特异和敏感的标志抗体。
13.Thyroglobulin 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抗体)
自身抗原:甲状腺球蛋白(TG),分子量为660KD。是由两个330KD的蛋白组成的二聚体。
临床意义:1.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原发性黏液性水肿。
2.自身免疫性内分泌病:糖尿病,Addison’s病,恶
性贫血。
3.其它:甲状腺癌,非毒性甲状腺肿。
英国(1995)研究者报告了追踪20年的社区研究结果,表明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是将来易患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的最危险因素之一。
抗核抗体(ANA)测定
一、原理
在SLE病人血清中有多种抗体,其中以抗核抗体(ANA)最为重要,它是以细胞核成分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无器官及种属特异性,全身性红斑狼疮(SLE)等自身免疫性风湿病患者血中含有以细胞核成分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在HBsAg阴性慢性活动性肝炎中可以检出高滴度的抗核抗体,它可以表现为LE细胞的形成,但不如SLE的反应强而持久。
二、临床意义:
抗核抗体(ANA)是以真核细胞的核成份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的总称。ANA阳性的疾病很多,最多见于全身性红斑狼疮(SLE),也可见于药物(抗心律不齐药普鲁卡因酰胺,降压药如肼苯达嗪,治癫痫药乙内酰脲,抗甲状腺药物硫脲嘧啶等)所引起的狼疮,重叠综合征、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全身性硬皮病(PSS)、皮肌炎(DM)、Sjögren综合征(SjS)、类风湿性关节炎(RA)、自身免疫性肝炎(狼疮性肝炎)以及桥本甲状腺炎、重症肌无力等。
⑴在未经治疗的SLE患者阳性率可达96%,滴度一般均>1:16,大都在1:128—1:2048之间。
⑵类风湿性关节炎、皮肌炎、系统性硬化病、干燥综合征、慢性肝炎也可出现阳性反应,但滴定度均较低。
在老的资料里面核膜型抗体被认为是双链DNA抗体的一种表现形式,也许如此,但一般DNA抗体的荧光模式在Hep-2细胞上是均质型的,在猴肝切片上会有一些变化,有时会出现中心淡周边深的表现,不知这是否是所谓的核膜型。但现在知道核膜型和核包膜型是不同的,形态上不同,核包膜型是核周边较薄较亮的一圈荧光,在肝片上看得更清楚,就象一个个线圈;核膜型在HEP2上没见过,在肝片上见过,周边较厚,形如轮胎。如前所述,核包膜型所针对的抗原成分主要是核膜上的结构,其中仅GP210抗体对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有较高的特异性,其它成分特异性不太高,在慢性肝病、免疫性疾病、肿瘤等均会出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