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在“两个结合”中推进具有自...的生态文明“三大体系”建设_方世南.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10796 上传时间:2024-01-15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779.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两个结合”中推进具有自...的生态文明“三大体系”建设_方世南.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在“两个结合”中推进具有自...的生态文明“三大体系”建设_方世南.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在“两个结合”中推进具有自...的生态文明“三大体系”建设_方世南.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以对其中某一个维度有更为科学的理解。除了科学性之外,同样值得关注与强调的是这一理论体系的“自主性”特征及其形塑。应该说,以我国新时代生态文明实践为依托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自主性特征是不言而喻的,甚至可以说,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本身就是一种中国特色风格气派的自主性环境社会政治理论。当代中国的环境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体系和教研传播群体基本上都是在改革开放 多年的中外交流背景语境下构建起来的,意味着它们本身也是深受欧美国家知识框架和传统影响的学术知识(人才)体系。因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 年 月视察中国人民大学时所强调指出的,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新一代中国学者必

2、须致力于在面向时代(世界)之问、回答中国问题、总结中国经验的基础上逐渐构建起能够阐释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进程与规律的自主知识体系,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理论体系最有理由率先跨越各种门槛以实现这种目标追求。责任编辑:黄承梁在“两个结合”中推进具有自身特质的生态文明“三大体系”建设方世南【作者简介】方世南,苏州大学东吴智库首席专家,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暨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苏州大学中国特色城镇化研究中心教授,邮政编码:。在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性问题和生态环境危机已成为全球性危机的态势下,生态文明不仅成了一门引人注目的“显学”,而且已融合和渗透到众多学科

3、之中。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加强具有自身特质的生态文明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简称“三大体系”建设)是一项十分紧迫的重大任务。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简称“两个结合”),是推进具有自身特质的生态文明“三大体系”建设的关键举措和根本保障。一、充分认识在“两个结合”中推进生态文明“三大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多次重要讲话中都提出了要努力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 年第 期气派的“三大体系”建设的重要任务,并以强烈的问题意识指出了我国在“三大体系”建设上功力不足、高水平成果不多的现状。生态文明是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重大课题,生态文明

4、“三大体系”建设理所当然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有机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是我国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丰富的生态文明理论,如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物质变换理论、绿色生产力理论、人与自然和解以及人与社会和解理论、人的自然本质和人的社会本质相结合的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自然主义的人道主义和人道主义的自然主义相结合的理论等,使其最有资格、最有实力、最有底气在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中处于指导思想的重要地位。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关于“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民胞物与”的伦理观、“以时禁发”的循环经济观、“利用厚生”的恒产富民观、“谨封为禁”的缘法而治观、“仁者乐山,智

5、者乐水”的审美观、“余气相培”的物能循环观、“万世其昌”的永续发展观等,都闪耀着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智慧的璀璨光辉,具有重大的当代价值。在“两个结合”中加强具有自身特质的生态文明“三大体系”建设,实质上就是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和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深入分析和着力解决中国和全球的生态环境问题,促进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创新发展 世纪的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同时促进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在生态文明实践中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因此,只有认真做好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同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相结合的工作,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伟大的认识工具,指导

6、中国式现代化朝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方向发展。二、牢牢把握在“两个结合”中推进生态文明“三大体系”建设的重大原则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明了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原则是要体现继承性、民族性;体现原创性、时代性;体现系统性、专业性。这些重大原则也是在“两个结合”中推进生态文明“三大体系”建设必须严格遵循的基本原则。在“两个结合”中推进具有自身特质的生态文明“三大体系”建设必须遵循继承性、民族性原则。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有着明显的意识形态属性和鲜明的中国特色,是结合中国国情推进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从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中

7、寻找智慧,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有助于推进具有自身特质的生态文明“三大体系”建设的关键。从生态文明理论看,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是指引人类摆正人与自然的关系、摆脱生态环境危机的思想指南和行动纲领。目前,西方涌现出的众多生态文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专题理论思潮,如生态现代化理论、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理论、有机马克思主义理论、循环经济理论、稳态经济理论、生态政治学理论、生态伦理学理论、生态文学和生态美学理论、生态哲学和生态文化学理论、生态科技理论等,虽然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道,指出了人类社会文明进步

8、的方向,为促进人类文明形态提升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从总体上来说,由于受其阶级立场和自身利益的影响以及世界观方法论的局限,西方的这些理论,如同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其结论未必正确”,更没有超越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在实践中所形成的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一种文化形态,凝聚着中华民族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以及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中发展壮大的艰苦奋斗历程,是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生态文化家园,是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强大精神力量,必须认真继承,促进其在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进程中返本开新、弘扬光大。在“两个结合”中推进具有自身特质的生态文明“三大体系”建设必

9、须遵循原创性、时代性的原则。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所走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是史无前例的伟大创举。在“两个结合”中推进生态文明“三大体系”建设,必须彰显具有自身特质的生态文明的原创性成就,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根据时代变化带来的生态矛盾、生态安全、生态权益这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在现代化进程中注重协调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优化的关系、生态安全和国家总体安全的关系、代内价值和代际价值的关系、民族价值和全球价值的关系,探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并在这一过程中促进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在与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相结合过程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两个结合”中推进具有自身特质的

10、生态文明“三大体系”建设必须遵循系统性、专业性原则。生态文明理论是一个有机系统,生态文明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既自成系统,同时又构成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性宏大系统,生态文明理论知识具有显著的专业性特征,注重体现生态文明“三大体系”建设的系统性和专业性,有助于不断丰富和拓展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的关系思想,以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钻研生态文明理论知识,又以系统性、专业性的生态文明理论知识指导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地迈上新的历史台阶。三、拓宽在“两个结合”中推进生态文明“三大体系”建设的实践路径 生态文明是具有非常明显的动态变化、迅速发展特征的一门学问。生态治理的实践在深入,新情况、新问题也在不断地涌现

11、。在“两个结合”中推进生态文明 年第 期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 年 月 日,第 版。“三大体系”建设,需要紧密结合当代中国正在从事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实践,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把握存在的突出问题,聚焦重点、难点,总结概括来自基层、来自实践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为推进生态文明“三大体系”建设提供丰富素材。生态文明“三大体系”建设的重点是学术体系建设,根本在于学术研究和学术创新。要在推进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进程中,研读文本,消化经典,吸纳精华,指导实践,不断开辟 世纪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发展的崭新境界,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在人与自然和谐共

12、生的现代化实践中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要对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加以挖掘、整理、传承和弘扬,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使中华生态智慧再现灿烂辉煌,为人类生态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让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在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之光的淬炼下迸发出新的强大生命力。从学术研究方面看,因为中国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来得较晚,对于生态文明的理论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只有加强生态文明学术研究和学术创新,不断地推出可与西方 寂静的春天 瓦尔登湖 沙乡年鉴 等媲美的生态文明方面的精品力作,才能推动生态文明“三大体系”建设走深走实走稳,不断走向世界生态文明理论研究的最前沿。责任编辑:黄承梁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专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