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材料的凝固与结晶.doc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6106976 上传时间:2024-11-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材料的凝固与结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材料的凝固与结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   材料的凝固与结晶 第一节 凝固的概念 第二节 金属的结晶和铸锭 第三节 合金的结晶过程 第一节 凝固的概念 目的要求:通过讲授晶体与非晶体的凝固,使学生掌握物质从液态转变为固态所遵循的基本规律. 授课内容: 一, 晶体的结晶 二, 非晶体的结晶 重点:晶体结晶时过冷现象及热力学条件 难点:晶体与非晶体凝固的不同点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并结合多媒体演示 讲授重点内容提要 一, 晶体的凝固 物质从液态到固态的转变过程统称为"凝固",如果通过凝固能形成晶体结构,则可称为"晶体".凡纯元素(金属或非金属)的结晶都具有一个严格的"平衡结晶温度"(即理论结晶温度T0),高于此温度(即实际结晶温度T1)才能进行结晶;两者之差ΔT=T0-T1称为过冷度,处于平衡结晶温度时,液体与晶体同时共存,达到可逆平衡. 为什么纯元素的结晶都具有一个严格不变的平衡结晶温度呢?这是因为它们的液体与晶体之间的能量在该温度下能够达到平衡的缘故.这一能量叫做"自由能(F).同一物质的液体与晶体,由于其结构不同,它们在不同温度下的自由能变化是不同的,如图3-1所示. 由此可见,要使液体进行结晶,就必须使其温度低于理论温度,造成液体与晶体间的自由能差:(ΔF=F液-F晶),即具有一定的结晶驱动力才行. 二:非晶体的凝固 若凝固后的物质不是晶体,而是非晶体,那就不能称之为结晶,只能称为凝固. 非晶体的凝固与晶体的晶体,都是由液体转化为固体,但本质上又有区别.非晶体的凝固实质上是靠熔体粘滞系数连续加大完成,即非晶体固态可看作粘滞系数很大的"熔体",需在一个温度范围内逐渐完成凝固. 第二节 金属的结晶和铸锭 目的要求:通过讲授金属的结晶过程 授课内容: 一:金属的结晶过程 二:金属结晶后的晶粒大小 1:晶粒大小与性能的关系 2:晶粒大小的控制 三:金属铸锭组织 1:表面细晶粒层 2;柱状晶粒层 3:中心等轴晶 重点:凝固的概念,金属结晶的铸锭. 难点:对结晶热力学条件的理解,金属的铸锭组织 讲授重点内容提要: 一:金属的结晶过程 纯金属的结晶过程是在冷却曲线上平台所经历的这段时间内发生的.它是不断形成晶核和晶核不断长大的过程,如图3-3所示.(P38页) 二:金属结晶后的晶粒大小. 1:晶粒大小与性能的关系. 金属结晶后是由许多晶粒组成的多晶体,而晶粒的大小是金属组织的重要标志之一.一般情况下,晶粒愈细小,金属的强度就愈高,塑性和韧性也愈好.表3-1(P39页)说明晶粒大小对纯铁机械性能的影响. 2:晶粒大小的控制 金属结晶后单位体积中晶粒数目Z,取决于结晶时的形核率N(晶核形核数目/S·m㎡)与晶核生长速率G(㎜/s),它们存在着以下的关系:Z∝√N/G,由上可知,当晶粒生长速率G一定时,晶核形核率N愈大,晶粒数目就愈多,反之则愈细. 1):增大过冷度: 金属结晶时的冷却速度愈大,其过冷度便愈大,不同过冷度ΔT对晶核形核率N和生长速率G的影响,如图3-6所示. 2):变质处理: 在液态金属结晶前,加入一些细小的变质剂,使金属结晶时的晶核形核率N增加或生长速率G降低,这种细化晶粒的方法,称为变质处理. 3):附加振动: 金属结晶时,如对液态金属附加机械振动.超声波振动.电磁振动等措施,由于振动能使液态金属在铸模中运动加速,造成枝晶破碎,这就不仅可以使已长成的晶粒因破碎而细化,而且破碎的枝晶可以作为晶核,增加形核率N.所以,附加振动也能使晶粒细化. 三:金属的铸锭组织. 典型的金属的铸锭组织有三个区域组成:表面细晶粒区;柱状晶区;中心等轴晶区。 1:表面细晶粒层: 表面细晶粒的形成主要是因为钢液刚浇入铸模后,由于模壁温度较低,表面金属遭到剧烈的冷却,造成了较大的冷却所致,此外,模壁的人工晶核作用也是这层晶粒细化的原因之一. 2:柱状晶粒层: 柱状晶粒的形成主要是因为铸锭模壁散热的影响. 3:中心等轴晶粒 随着柱状晶粒成长到一定程度,铸锭中心部的剩余液体温度差也愈来愈小,趋于均匀冷却的状态;同时由于一些未熔杂志推移至铸锭中心,或将柱状晶的枝晶分枝冲断,漂移到铸锭中心,它们都可以成为剩余液体的晶核,这些晶核由于在不同方向上的成长速度相同,因而便形成较粗大的等轴晶粒区. 第三节 合金的结晶过程 目的要求:通过讲授二元相图使学生掌握二元相图的基本类型与相图的分析. 授课内容: 一:二元合金相图的建立 1:相图的意义及几个名词的解释 2:二元相图的建立 二:二元匀晶相图 1:相图分析 2:合金的结晶过程 3:二元相图的杠杆定律 三:二元共晶相图 1:相图分析 2:合金结晶过程 3:比重偏析 四:二元包晶相图 1:相图分析 2:合金的结晶过程 五:形成稳定化合物的二元合金相图 六:具有共析反应的二元合金相图 七:合金的性能与相图间的关系 重点:二元相图,合金性能与二元相图的关系 难点:二元相图的识别与分析 讲授重点内容提要: 一:二元相图的建立 1:相图的定义及几个名词的解释 1):组元:通常把组成合金的最简单.最基本.能够独立存在的物质称为组元. 2):合金系: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组元按不同比例配制成的一系列不同成分的合金,称为合金系. 3):相图:用来表示合金系中各个合金的结晶过程的简明图解称为相图,有城状态图或平衡图,相图上所表示的组织都是十分缓慢冷却的条件下获得的,都是接近平衡状态的组织. 2:二元相图的建立 以Pb-Sn合金系为例,说明用热分析实验方法测定相图的过程.(图3-9,42页) 1):配制一系列不同成分的Pb-Sn合金. 配制的合金数目愈多,合金成分的间隔愈小,测绘出来的合金相图就愈精确. 2):在非常缓慢冷却条件下,测定这些合金从液态到固态在平衡结晶过程中的冷却曲线,如图3-10所示. 3):如图3-10所示:找出各合金冷却曲线上的临界点,并将它们标注在成分--温度坐标系. 4):将各成分线上具有相同意义的点连接成线,并根据已知条件和实际分析结果写上数字.字母和各区所存在的像或组织名称,就得到一个完整的二元合金相图.(图3-10,43页) 二:二元匀晶相图 当两组元在液态和固态均无限互溶时所构成的相图,称为二元匀晶相图,具有这类相图的合金系主要有:Cu-Ni,Cu-Au,Au-Ag,Fe-Ni及W-Mo等. 1:相图分析 图3-11(a)为 Cu-Ni合金相图(45页,图3-11).下面就此合金为例进行分析. 这类相图很简单,只有两条线,其中AB︿为液相线;AB︶为固相线,在液相线以上,称为液相区;在固相线以下称为固相区;在液相线与固相线之间称为液.固两相并存区.固相线的两个端点A和B是合金系统的两个组元Cu和Ni的熔点. 2:合金的结晶过程 如图3-11(a)所示,设有合金K,其成分垂线ok与相图上的相区分界线交于1,4两点,分析合金在冷却曲线上的各段所发生的结晶或相变过程,如图3-11(b)所示.通过分析可知,液(固)相线也表示在无限缓慢的冷却条件下,液.固两相平衡存在时,液(固)相化学成分随温度的变化情况.理论和实践都已证明了这一结论的正确性.必须着重指出:除了液.固两相并存时的情况以外,在其他性质相同的两相区中也是这样,即相互处于平衡状态的两个相的成分,分别沿着两相区的两个边界线改变. 3:二元相图的杠杆定律 在两相区结晶过程中,两相的成分和相对量都在不断变化.杠杆定律就是确定状态图中两相区内两平衡相的成分和相对重量的重要工具. 如图3-12所示,假设:合金的总重量为WO,液相的重量为WL,,固相的重量为WS.若已知液相中的含Ni量为X1,合金的含 Ni量为X,则可写出       WL+WS=WO {WL×X1+WS×X2=W0×X            (3-1)  解方程式(3-1)得      WL/WS=(X2-X)/(X-X1)=bo/oa         (3-2) 式(3-2)好象力学中的杠杆定律,故称之为杠杆定律.式(3-2)可写成 WL/WO=bo/ba×100% (3-3) WS/WO=oa/ba×100% (3-4)  必须指出,杠杆定律只适用于二元私合金相图中两相区,对其他区域就不适应,自然就不能在用杠杆定律. 4:固溶体合金中的偏析 在平衡条件下结晶,由于冷速极为缓慢,原子可充分进行扩散,最后仍能得到成分均匀的固溶体.但在实际生产条件下,由于冷速较快,最后将得到晶体内部化学成分不均匀的树枝壮晶体,这种现象,称为枝晶偏析或晶内偏析. 枝晶偏析的存在,会严重降低合金的机械性能和加工工艺性能.因此在生产上常把有枝晶偏析的合金加热到高温,并经长时间保温,使原子进行充分扩散,以达到成分均匀的目的,这种热处理方法称为扩散退火或均匀化退火,用以消除枝晶偏析. 三:二元共晶相图 当两组元在液态时无限互溶,在固态时有限互溶,而且发生共晶反应时,所构成的相图称为二元相图.具有这类相图的合金系主要有:Pb-Sn,Pb-Sb). 1:相图分析: 图3-14(48页)表示Pb-Sb合金相图及成分线.下面就以此合金相图为例进行分析. 图中A.B分别表示组元Pb.Sn的熔点,ACB线为液相线,AECDB为固相线. L.α.β是该合金系的三个基本相,α为Sb溶于Pb中的固溶体,EF为溶解度曲线,β为Pb溶于Sb中的固溶体,DG为溶解度曲线.相图中三个单相区为L.α.β三个双相区为L+α.L+β.α+β. ECD为三相平衡线.在该恒定温度下,c点成分的液相LC同时结晶出两种成分和结构不同的固相αE和βD.其反应式为LC≒(共晶温度)αE+βD.此反应称为共晶转变. 2:合金的结晶过程 <1>:共晶合金的结晶过程 合金在共晶温度以上△L在此共晶温度时发生共晶反应:LC≒(恒温)αE+βD其转变产物称为共晶体。 <2>:亚共晶合金和过共晶合金的结晶过程. 成分在共晶线上的E点和C点之间的合金称为亚共晶合金;在C点和D点之间的合金称为过共晶合金. 如图3-17(49页)所示,合金Ⅱ为亚共晶合金.当液相的温度降低至1点时开始结晶出α固溶体.当温度降低至3点时,剩余的液相恰好只有共晶成分,因此发生共晶转变,得到共晶体.在3点以下由于α和β溶解度曲线的变化分别从α.β析出αⅡβⅡ,由于共晶体中的次生相可以不予考虑,因而只需考虑先从先共晶α固溶体中析出的βⅡ的数量.合金Ⅱ的最终组织应为α+(α+β)C+βⅡ,如图3-18(50页)所示. 过共晶合金的冷却曲线及结晶过程,其分析方法和步骤与上述亚共晶合金基本相同,只是先共晶为β固溶体,所以合金Ⅳ的最终组织应为β+(α+β)C+αⅡ. <3>:含Sb量小于E点的合金结晶过程. 以合金Ⅰ为例,其冷却曲线及结晶过程如图3-19(51页)所示. 含量在1点以上为液相,1至3点为匀晶转变得到α固溶体.3点以下,由于α固溶体溶解度的变化,伴随次生相βⅡ的析出,最终组织为α+βⅡ. 3:比重偏析. 亚共晶或过共晶合金结晶时,若初晶的比重与剩余液相的比重相差很大时,则比重小的初晶将上浮,比重大的初晶将下沉.这种由于比重不同而引起的偏析,称为比重偏析或区域偏析.比重偏析的存在,也会降低合金的机械性能和加工工艺性能. 四:二元包晶相图. 两组元在液态无限互溶,在固态有限溶解,并发生包晶反应时,所构成的相图,称为包晶相图. Pt-Ag相图如图3-20(52页)所示.图中abc为液相线,abcdb为固相线,cf为Ag组元在α固溶体中的溶解度曲线,dg是Pt组元在β固溶体中的溶解度曲线,cde是包晶线,d是包晶线,d是包晶点,包晶线cde代表在这个合金系统中发生包晶反应的温度和成分范围.现已合金Ⅰ为例,分析其结晶过程. 从0→1段为液相,此时结晶尚未未开始.1→2段自液相中不断析出α固溶体,至2点时液相成分为e,α相成分为c. 此时合金在恒温条件下发生包晶反应,因此在合金的冷却曲线上出现代表包晶反应的水平台阶. 五:形成稳定化合物二元合金相图. 所谓稳定化合物是指:在熔化前,即不分解也不产生任何化学反应的化合物.如Mg和Si即可形成分子式为Mg2Si的稳定化合物,Mg-Si相图就是形成稳定化合物的二元合金相图(图3-23,53页). 这类相图的主要特点是在相图中有一个代表稳定化合物的垂直线,以垂直线的垂足代表稳定化合物的成分,垂直线的顶点代表它的熔点.十分明显,若把稳定化合物Mg2Si视为一个组元,即可认为这个相图是由左.右两个简单共晶相图所组成(Mg-Mg2Si和Mg2Si-Si),因此可以分别对它们进行研究,使问题大大简化. 六:具有共析反应的二元合金相图. 自某种均匀一致的固相中同时析出两种化学成分和晶格完全不同的新固相的转变过程称为共析反应.同共晶反应相似,共析反应也是一个恒温转变过程,有是与共晶线及共晶点相似的共析线和共析点.共析反应的产物称为共析体.最常见的共析反应是铁碳合金中的珠光体转变.最简单的具有共析反应的二元合金相图如图3-24所示(54页). 图中A和B代表两组元,c点为共析点,dce为共析线,(β1+β2)是共析体.共析反应为 α≒(β1d+β2e). 七:二元相图的识别方法 由上述可知:二元合金相图的类型很多,但基本类型还是匀晶,共晶和包晶三大类.在分析二元合金相图时,应掌握以下要点: <1>:相图中每一点都代表某一成分的合金在某一温度下所处的状态,此点称为合金的表象点. <2>:在单相区中合金由单相组成,相的成分即等于合金的成分,它由合金的表象点来决定. <3>:在两个单相区之间必存在一个两相区,在此两相区合金处于两相平衡状态,,两相的相对量运用杠杆定律可以计算. <4>:在二元合金相图中三相平衡共存表现为一条水平线---三相平衡线.三相平衡线的图形特征及性质如表3-2所示. 八:合金的性能与相图间的关系. 合金的性能取决于合金的化学成分和组织,合金的化学成分与组织间的关系体现在合金相图上,因此合金相图与合金的性能之间必然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1:合金形成单相固溶体时的情况 当合金形成单相固溶体时,合金的性能显然与组成元素的性质及溶剂元素的溶入量多少有关.对于一定的溶剂和溶质来说,溶质的溶入量越多,则合金的强度,硬度愈高,电阻率愈大,电阻温度系数愈小,如图3-25所示.单相固溶体合金不宜制做铸件而适于承受压力加工.在材料选用中应注意固溶体合金的这一特点. 2:合金形成两相混合物的情况. 合金形成两相混合物时,分成两种情况:一种通过包晶反应形成的普通混合物;另一种是通过共晶或共析反应形成的机械混合物.当合金形成普通混合物时,合金的性能将随合金化学成分的改变在两种性能之间按直线变化.当合金形成机械混合物时,合金的性能主要取决于组织的致密程度,组织愈细密,组织敏感的合金性能如强度,硬度,电阻率等提高愈多.当合金形成两相混合物时,通常合金的压力加工性能较差,当切削加工性能较好. 3:合金形成化合物时的情况 当合金形成化合物时,合金具有较高的硬度,硬度和某些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能,但塑性,韧性及各种加工性能极差,因而不宜用于做结构材料.当它们可以作为烧结合金的原料用来生产硬质合金,或用以制造其他要求某中特殊物理,化学性能的制品或零件.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学/心理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