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应用型高校“食品生物化学”课程立体化教学改革与实践.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10590 上传时间:2024-01-15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4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用型高校“食品生物化学”课程立体化教学改革与实践.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应用型高校“食品生物化学”课程立体化教学改革与实践.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应用型高校“食品生物化学”课程立体化教学改革与实践.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以实地授课为基础,辅之以教学理论研究教学改革;从实地授课中得到教学课程改革研究结论,认真分析课程思政在教学实践创新过程中的切入点,并进行更深层次的剖析,将课程学习的大量学生案例进行整合分析,找出成功案例与切实可行的教学模式。通过实践及时总结有益心得,对不足之处进行深刻反思,立足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积极利用该课题的研究成果推进“食品生物化学”课程建设,系统分析“食品生物化学”课程“思政”与“专业思政”的有效结合及实施方法,对思政教育在课堂教学过程的融入提出探讨,实现育人的目标。关键词:食品生物化学;教学改革;教学实践;课程思政中图分类号:G642.0The reform and practi

2、ce of three-dimensional teaching ofFood Biochemistry in appli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IAN Huan,ZHANG Xiaoyan,GUO Minqiang(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Xinji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Aksu 843100,China)Abstract:Based on field lectures,supplemented by teaching theory research on teachi

3、ng reform;we obtained teaching curriculum reform research conclusions from the field lectures,carefullyanalyzed the entry points of the curriculum ideology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practiceinnovation,and carried out deeper analysis.After integrating and analyzing the large number ofstudent cases o

4、f course learning,the successful cases and practical teaching models are found.Through practice,we summarize the beneficial experience in a timely manner,conduct a deepreflection on the deficiencies;based on the student-centered teaching idea,actively use theresearch results of the topic to promote

5、the construction of Food Biochemistry courses;systematically analyze the effective combination of“curriculum thinking and“professionalpolitical thinking of Food Biochemistry;and put forward discussions on the integration ofideological education in the classroom teaching process to achieve the goal o

6、f educating people.Keywords:Food Biochemistry;transformation of education;teaching practice;curriculum politics进人2 1世纪以来,国际高教界形成了一阵新的风潮,逐渐开始强化实践教育教学、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国内诸多高校也开始注重实践教育在课程教育教学环节中的应用,拓展实践教学的方式方法,多元化、过程化地培养现代人才所需的应用型人才。因为教学过程化考核、创建实践教育教学创新模式是培养新时代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收稿日期:2 0 2 2-10-2 4基金项目:新疆理工学院校级一

7、般项目(ZY202102)作者简介:田欢(1995一),男,陕西渭南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为果蔬贮藏与加工,E-mail:t i a n h u a n 6 916 3.c o m。通信作者:郭敏强讲师,E-mail:。文献标志码:A重要环节1-2,也是提高学生社会职业素养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其中,生物化学是生物学类、理学类和食品类等重要专业基础课3-4,其所属学科内课程地位的重要性已尤为突出,同时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分子化学组成和物质化学代谢规律的一门学科5-7 。食品生物化学作为其重要分支,是研究生命化学的科学,它是在分子水平上探索食品的本质。文章编号:16 7 4-2 2 14(2

8、 0 2 3)0 2-0 117-0 4118在食品应用中,食品生物化学课程为食品类专业学生掌握生物化学理论知识提供了有效的帮助,书本分为十二章,包括绪论、蛋白质、核酸、糖类、脂类与生物膜、酶、维生素与辅酶、生物氧化、糖和脂质代谢、蛋白质代谢和核酸合成。高校按照类型主要分为研究型大学、应用型大学和高职高专类院校,其中应用型大学为专升本高校、转设高校和地方高校,由于应用型高校占比居多,而各所应用型高校办学层次参差不齐,探索关键点问题各不相同;应用型高校在办学特色及地方需求时应对应探索方向,同时也应加深应用型本科的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张爱民等8 从课程实践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优化、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

9、和实践教学保障体系的建立,探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体系的构建模式,发现了实践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连接不紧密、实践教学模式单一和实践教学保障性不足等问题。韩四海等19通过对教学中过程性、阶段性的创新模式开展课程创新实践。李金玉等10 1抓住“生物化学”教与学的主要矛盾开展课程思政,列举立德树人、讲好中国故事和激发学生能力等方面融入课程思政。董法宝等11探究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的理念下,将大创新性项目实践教学融人到课程实践教学中去,激发学生创新兴趣,注重过程性评价,取得了较好的改革效果。笔者教改研究对课堂授课引人课程思政元素,并对授课过程进行更深阶段的剖析,通过实践及时总结,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

10、,紧紧围绕“思政”与“专业思政”的有效结合及实施方法,探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出融入课程思政,有利于实现对学生传授知识、能力提升与价值观引领的有机统一。教学改革目标1.1课堂内容融入多学科知识,引导学生理解教学内容结合近2 年教学过程中的难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改革。食品生物化学是多学科知识相交叉的一门课程,课程内容涉及生物体等方面的知识,课程教学过程偏向理论化多学科,多学科内容间衔接较为紧密,学科知识面较广,具有一定的学习难度;同时食品核心专业基础课程核心专业课程Fig.1Course relationship diagram发酵科技通讯生物化学需要开展实验教学,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课

11、堂教学知识,课程实验全方面考查学生的思考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等;如何将交叉学科内容贯穿课堂教学与实验教学的全过程,让学生对知识点理解透彻将是改革的重难点。1.2与企业需求相结合,培养学生技能知识结合社会对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对照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课程培养应结合社会需求,将社会所需要的技能知识融人课堂教学,从企业角度出发设计教学内容,同时将企业生产新技术融人实验教学过程,让学生提前了解社会需求,提高学生对企业的认知,定点学习专业知识,多维度提高自身技能,同时促进学生对职业生涯进行规划,明确自身学习目标。1.3明确培养目标,挖掘提炼课程思政结合高校立德树人的育人

12、目标,挖掘提炼思政元素,明确“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目标。食品生物化学为多学科交叉课程,课堂教学过程中应扩展思政教育视野,多方位对学生进行思想价值引领,全方位培养学生,思政要素挖掘时应结合我国生物体领域的杰出代表人物,如牛胰岛素的人工合成、青蒿素的成功分离和杂交水稻的繁育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激发学生内心的爱国精神。2学情分析2.1课程关系食品生物化学作为食品类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程,多学科综合知识和基础性知识较强,按照培养方案课程安排在食品专业本科生大二上学期,课程安排对学生学习食品营养学、食品原料学和食品工艺学等课程的学习具有一定的帮助12 。学先导性课程内容,有助于学生

13、学习食品生物化学课程,课程间的相互关系如图1所示。食品生物化学课程的属性不仅起到了对基础生物学知识与基础化学知识的连接,而且起到了生物学和化学与食品知识间的联系,由基础理化知识联系到生物体、生活中的食品和饮食等日常现象,食品生物化学课程从中起到了决定性因素13。先导性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食品生物化学食品营养学、食品工艺学图1课程关系图第52 卷基础生物学知识基础化学知识基础食品知识第2 期2.2学生接受能力食品生物化学的理论知识点开展的主要内容,多数从生物大分子的结构、性质和功能等出发,而该部分内容较为抽象,同时各种大分子物质的代谢过程错综复杂,难以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难度较大。在此基础上

14、,如果不加以反复思考就加入思政元素,由于专业知识本来就较为抽象,难以理解,因此可能结果适得其反。2.3课程思政开展难点专业课任课教师课堂运用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已无法满足新时代食品专业大学生对专业发展需要,让学生能够接受到与专业相关的最新思想政治教育比较难,因此要加强学生与教师的学习契合度,从而保证学生愉快地接受课程思政,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专业课教师不够深人了解食品专业学生存在的思想政治盲点,也未能充分对学生进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调研,专业课程备课时无法有针对性地融人课程思政,这样教师不能全面掌握和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心理需求,难以确保教学方案能够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14-15。专业课教师

15、对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不充分,对思政元素的代表性人物和事迹不了解,无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效地进行思政知识教育,强行融入会适得其反,同时不利于专业课知识的理解。3孝教学设计探索与实践3.1创建“以学生为中心”式课程重组通过创新课程大纲与课程目标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程考核等方面的教学,建立以学生为主导式的过程性考核教学模式。传统考核教学模式较为生硬,过于重视期末考试,不利于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知识理解,学生上课不重视,对课堂内容和思政知识理解认识不深刻,应加强建立过程性考核教学模式,将课程考核分散至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减弱期末考试占比,让学生重视课堂教学内容,在重点知识讲解及期中教学时进行小测验环

16、节,同时可适当将课堂交给学生进行翻转式课堂教学,增加学生讨论及分组实践环节,每一环节都计人课程的期末考核成绩,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积极性。3.2增强课程实践内容与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连接性通过教师前期对课程基础实验内容的优化,课堂上让学生学习基础实验操作技能,加深学生对实验原理和实验内容的理解。学生通过实验指导书本田欢,等:应用型高校“食品生物化学”课程立体化教学改革与实践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3.3挖掘课程章节重难点与思政元素“润物无声”式有机融合在课程章节的重难点中融人课程思政,可通过典型的思政人物元素,加深学生对章节重难点的理解程度,提高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润物无声”式潜移

17、默化地增强学生的专业工程素质、思想政治素质;在课程重难点章节知识讲解时增加思政元素的渗入,通过思政元素引出重难点章节的引导内容,再逐步深入讲解专业知识,在专业知识讲解时也要与思政元素相结合,学生深人理解知识的同时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及人生阶段目标,对自已所学的专业也会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如在讲解时对生物体内的毒物代谢时可引人我国微生物代谢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的研究成果,增强学生的爱国精神;讲解运动人群与肥胖人群代谢差异可从医学疾病方面进行讲解,同时结合国家的相关统计数据引导学生注意饮食健康,适当加强运动锻炼。4教学效果分析专业课教师在实施课程思政时,应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理想信念、高度的政治敏感度

18、。思政元素挖掘时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指导地位,将专业知识与思想价值引领科学地融合,充分挖掘专业课程在思政教育中的隐性作用,真正达到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协同并进,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效果。4.1全方位提高教师思想政治意识,思想价值引领学生专业课的老师通过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觉悟,为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榜样,并且将思政精神贯穿于整体的教学活动中,引用国家发展过程中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代表性人物事迹进行教学,切实提高了食品生物化学课堂教学氛围,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学生对课程的认识和对学科专业发展的了解程度,有助于学生确立学习目标和人生理想,同时在课程思政元

19、.119:和文献调查,结合实际要求学生自主设计并完成12 个实验,以此激发创新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提升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及协调组织能力;如学生通过查询酶的应用知识,可在酶活性的影响因素研究方面进行探索自主设计实验;学生在设计完成实验后能加深对课程专业知识理解程度,体会实验过程及实验完成后的成就感,帮助学生确立人生120素的学习中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达到思政教育的目的。4.2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及责任感通过对课程实验优化和创新,学生能够自主参与实验课程教学,提升动手动脑能力。在提高学生对课程实验理解度的同时,鼓励学生自主设计相关实验内容,自主设计实验能帮助

20、学生理解理论课程内容,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成功的实验能为学生带来成就感,失败的实验能让学生自我反思实验设计环节内容,加深学生对实验课程教学内容的认知,提高学生的全面思考能力,同时更愿意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提高了学生独立分析与解决教学难点学习氛围不浓郁,课程内容与学习目标不明确创新意识不够,缺乏实践动手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不足缺乏自主学习能力,理解能力与发散性思维不足5 结 论课程教学过程需要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环节,思想政治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社会对于大学生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专业知识,还越来越重视大学生的职业素养、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不断加强教学体系

21、中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重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增强课程实践内容和挖掘课程思政措施完善“食品生物化学”的专业思政课程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意识,使学生在之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能够有良好的适应能力,从而全方面育人,实现高校的立德树人。参考文献:1 燕云峰,刘玉琼.生物技术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和探索 J.发酵科技通讯,2 0 2 1,5 0(4):2 3 7-2 4 2.2胡康棣,樊婷婷,石玮,等.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生物化学课程建设 J.安徽农业科学,2 0 2 1,4 9(2 2):2 6 8-2 7 0.3谭飓,周琴,郑俏然,等.食品生物化学线上线

22、下混合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J.产业与科技论坛,2 0 2 1,2 0(1 5):1 2 8-1 2 9.发酵科技通讯问题的能力。4.3挖掘提炼课程思政元素,优化考核内容日常教学中,根据教学设计探索与实践进行“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改革,加强过程性考核内容,单一的期末考核不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思考能力,增加教学过程中的小测验考核,扩大测验考核的形式与内容,不仅仅局限于课本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连接,给予学生一定的自我发挥空间;教学过程中充分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重难点章节内容加强思政元素的融入,思政元素应从社会生活发展出发去挖掘提炼,提高课程内容的实际应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

23、性。教学效果关系如表1 所示。表1 教学效果关系表Table 1 Teaching effect relationship table教学方法提高教师思想政治意识,引入课程思政内容优化实验内容,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过程与内容加强过程性考核内容,减轻期末考核占比,从实际出发教学4 汪琨,余志良,裘娟萍.基于学生自主选择的多元化课程评价模式探究.发酵科技通讯,2 0 1 9,4 8(2):1 1 5-1 1 9.5冯思敏,宣爽青,邵平,等.食品专业产学研合作实践教育模式探讨 J.发酵科技通讯,2 0 1 9,4 8(4):2 3 4-2 3 7.6孟蕾.项目教学方法在功能性食品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J.

24、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 0 1 8(4):6 7-6 8.7 陆跃乐,陈小龙,朱林江,等.“新工科”背景下的生物工程下游技术课程建设初探.发酵科技通讯,2 0 1 9,4 8(1):5 8-6 1.8张爱民,尹春光,李湘利,等.应用型地方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J.农产品加工,2 0 2 1(1 0):93-95.9草韩四海,吴影,李佩艳,等.生物化学课程思政与教学创新探索J .广东化工,2 0 2 1,4 8(1 2):2 2 4-2 2 5.10李金玉,王茹,赵惠新.旨在提升核心素养的课程思政实践:以“生物化学”课程为例 J.教育教学论坛,2 0 2 1(3 7)

25、:1 6 9-1 7 2.11董法宝,刘晓辉,于志海,等.基于成果导向的生物化学实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践 J.生物工程学报,2 0 2 1,3 7(7):2 5 8 1-2588.12王永固.生物工程教学研究J.发酵科技通讯,2 0 1 9,4 8(2):1 1 1.13刘永峰,库婷,赵璐,等.食品专业大学生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现状、问题与建议.食品工程,2 0 1 5(3:4-8.14汪琨,余志良,裘娟萍.基于学生自主选择的多元化课程评价模式探究 J.发酵科技通讯,2 0 1 9,4 8(2):1 1 5-1 1 9.15陆跃乐,陈小龙,朱林江,等.“新工科”背景下的生物工程下游技术课程建设初探 J.发酵科技通讯,2 0 1 9,4 8(1):5 8-6 1.(责任编辑:刘岩)第5 2 卷教学效果提高了课堂教学氛围,调动学习兴趣,实现思政育人提高学生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思考能力,培养发散性思维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