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辩证全面看问题愚公移山教学反思语文科 许静洁 清代的薛雪在一瓢诗话中提及:“兵家读之为兵,道家读之为道,治天下者读之为政,无往不可。”可见,重视学生对文本的个性解读,引导学生百家争鸣辩文章很是必要。愚公移山一文,以往教学教师往往直接引导学生文章主题就是学习愚公目光长远,坚持不懈的精神品质,可实际在整篇文章中,学习联系生活,学生存在着对愚公做法的种种疑问不得解。而通过课堂“辩课”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归文本,联系生活,允许学生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前提是不脱离文本,不凭空想象,言之有理即可,让学生畅所欲言,让学生释放疑问,全面思考,合作寻找合理的答案,促进学生质疑思想的形成,敢问敢说敢想敢表达,提升了学
2、生的质疑能力,思辨能力,表达能力。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放眼看去,其实不仅愚公移山,很多古文也可进行“辩课”方式的学习方法。 例如可以从纵向进行辩论。如学习鱼我所欲也一文时,既要引导学生学习孟子的“舍生取义”的精神,更要引导学理解“舍生取义”在今天生活中的价值。由此可形成辩题:“舍生取义的精神要学习”和“舍生取义的精神不可学”,指导学生根据自己对“舍生取义”这四个字的理解,进行辩论,进而引导学生理解,“舍生取义”在当今社会与时俱进的涵义:是量力而行的见义勇为,是斗智斗勇的伸张正义,是珍惜生命前提下的舍生取义。 也可从横向进行辩论。如联合记承天寺夜游、湖心亭看雪、小石潭记、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等几篇借景抒情的文言文进行比较,推出论题:“失意文人多消极”和“失意文人多积极”,指导学生回归文本,寻求关键字、词、句,融入自己的理解,支持自己的观点,进行阐述,进行辩论。进一步,通过解读文本辩论观点,引导学生感悟启示: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唯有乐观的心,才能照亮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