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寻觅社会的真谛——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教师行为
学生学习活动
设计意图
一、 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 导入:历史小故事:晋惠帝时,全国大旱,饿殍遍野。有大臣奏报说:“现在全国大旱,老百姓没饭吃,饿死了很多人,请皇上开仓赈灾!”晋惠帝很奇怪说:“既然没饭吃,为什么不好肉呢?”
2、 播放PPT,展现相关知识点链接
1、学生讨论回答:晋惠帝为什么会说出如此荒唐的话来呢?
2、学生依照PPT回忆相关知识点
通过导入,复习与本节课相关联的知识点: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从而引出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二、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
PPT呈现两组图文
1、 “餐桌上的民族性格”:
中国、德国、法国
2、“流行词语的变迁”:
五十年代——21世纪不同时期的流行词
通过三组图片对比回答:
1、 这说明什么哲学道理?
2、决定这种不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 这组变化说明什么哲学道理?
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激烈讨论。每组派代表发言总结本组讨论结果。
从中得出
1、 因为国情不同,性质不同。所以,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
2、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意旨:把政治这门学科进行整合,进行学科内知识点综合,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为高考打预备战。
三、 自主学习,归纳总结
仔细阅读教材,对以上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得出原理性内容。
学生自主学习,认真阅读教材,找出理论知识点,在笔记本中归纳重点原理。
意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静心思考问题的能力。
四、 集思广益,学生展示
典型事例分析:
1、 “发生火灾,看热闹,几乎无人报警”
2、 “高考学子勇夺刀救人”
提问:两组鲜明的对比说明了什么社会问题?这种社会问题又展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通过学生的语言表述,体现两组事例的不同价值观,认真思考我们应该做出什么样的价值判断与选择?
从中得出: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正确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的发展;错误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的发展。
意旨:政治课做到立德树人,重点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传递社会正能量!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五、 实战演练,高考再现
三道高考题:
客观题,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强调谁?
(2011高考江苏卷3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房展规划纲要》颁布后,人们认识到,观念变革是改革的先导,教育改革的第一步应该是转变观念。这一认识的依据是( A )
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B. 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C.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其推
动作用
D. 社会历史是由社会发展规律决定的
两道主观题,分析本节课的重点原理及如何应用。
学生通过认真阅读,思考总结出答案。并写出相关解题思路
意旨:备战高考,分析解题能力。对于不同类型题的解题规律和方法进行探索,从而总结归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