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思考与活动1、任选下面怀古诗歌的比较鉴赏中的一个,设计教学,使学生更加鲜明地体会他们各自不同的特点,同时提高鉴赏能力。教材中杜甫的咏怀古迹与李商隐的马嵬其二的比较教材中杜甫的咏怀古迹与选修中杜甫的蜀相的比较2、以杜甫的蜀相为例,设计练习,搜集学生答案,认真分析学生的各种答题失误,诊断病因,有针对性地指明问题所在,归纳整理咏史怀古诗错误类型。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一)问:诗的颔联,诗人是怎样表达情感的?(二)问:诗歌三、四句中的“自”、“空”很富表现力,试具体分析二字的作用。解题指
2、导及答案示例:(一)问:诗的颔联,诗人是怎样表达情感的?“怎样表达”,关键是“怎样”二字。此题考查鉴赏古典诗歌的艺术技巧。“映阶碧草自春色”,是承接第一句的丞相祠堂。碧草映阶,足见草深,表明祠堂缺人管理和修葺,游人也很少来到这里。“隔叶黄鹂空好音”,是承接第二句的古柏森森。黄鹂隔叶,足见树茂;黄鹂空作好音,表明武侯呕心沥血所缔造的基业,已被后人遗忘。这两句诗衬托出了祠堂的荒凉冷落,表达了诗人睹物思人、追怀先哲、感慨自伤的情感。它同时还含有碧草与黄鹂并不理解人事的变迁和朝代的更替这一层意思。特别是诗句中的“空”和“自”两个字的巧妙运用,使这一联的含义更加丰富。本答案应该包含三部分,一是描述景色,
3、二是指出手法,三是抒发的情感。本题重要的是要答出“渲染”“衬托”“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表现手法关键词。参考答案:碧草映阶,足见草深;黄鹂隔叶,足见树茂。“自春色”和“空好音”说明祠堂人迹罕至,更无人欣赏映阶春色和隔叶好音。颔联景物描写渲染了祠堂的荒凉冷落,表明武侯呕心沥血所缔造的基业,已被后人遗忘。诗人借景抒情表达了睹物思人、追怀先哲、感慨自伤的情感。病例1映着石阶的绿草自成一片春色,隔着树叶的黄鹂徒有好听的声音。病例分析:鉴赏离不开理解,没有理解就没有鉴赏,因此诗歌鉴赏时往往有串释一下诗句内容的必要,但是这种串释只是鉴赏的前提,而不是鉴赏本身。这两句的回答,只是对诗句作简单的翻译,没有根
4、据题干的要求进行答题,显然不符合鉴赏题的要求。“以译代析”的结果是没有赏析。病因之一:简单翻译,没有鉴赏。病例2颔联表明武侯呕心沥血所缔造的基业,已被后人遗忘。表达了诗人睹物思人、追怀先哲、感慨自伤的情感。病例分析:题干问的是“怎样表达情感的?”依据题干的要求,学生应该回答的是“怎样表达”,而不能只是“表达什么”。“怎样表达”是作者使用了何种方法、技巧、手段去表现。考试说明对诗歌鉴赏的要求可分为内容和形式两个部分,此题是对属于形式部分中的关于表达技巧鉴赏能力的考查。然而,有的学生或者疏于审题,或者根本不明题意,故而出现了这种让人哭笑不得的问答方式。再如,问:诗人是怎样表现“离恨苦”的?答:表现
5、了诗人的离恨苦。病因之二:忽略关键,答非所问。病例3颔联写了武侯祠的景色,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抒发了作者怀古伤今的情感。病例分析:不少学生不懂得在诗歌鉴赏时必须抓住诗歌的具体内容去分析,用了“武侯祠的景色”这句抽象的话代替了对“映阶碧草”、“隔叶黄鹂”鲜明意象以及所用技巧的分析。用“怀古伤今”代替“追慕先哲”“感慨自伤”等具体的情感。由于过于笼统概括,显得十分空洞。这种答案往往大而不当,不着边际,缺乏诗歌分析的针对性,失分严重。病因之三:过于概括,以空对空。病例4作者通过对黄鹂在树丛间飞舞啼鸣的描写,写出武侯祠人迹罕至,反衬此地荒凉。“空好音”写出黄鹂婉转的声音无人来听,表明自己志向难申的苦闷
6、心情。病例分析:诗的颔联用了两个意象,意在渲染氛围,借以烘托自己的情感。在表现“感慨自伤”时,各个意象所表现的感情是各有侧重的,使用的技巧也是彼此有别的“映阶碧草”的是用来衬托祠堂荒凉,表明人迹罕至,说明武侯的功绩被人们(暗指统治者)遗忘或忽略了。“隔叶黄鹂”是借拟人手法“移情于景”,“黄鹂”则是武侯及自己等国家人才的写照。“空”暗衬自己的“怀才不遇”。“映阶碧草自春色”是针对大众(暗指统治者)的发出的呼喊,“隔叶黄鹂空好音”则是对怀才不遇者(实指自己)内心的感慨。对于这些“区别”和“不同”,学生在答题时是应该予以充分注意的,并作出具体的分析,而不能从诸多意象中单单拈出一个“黄鹂”,然后用一个
7、“等”宇一带而过。以偏概全、挂一漏万,肯定会严重失分。病因之四:关注部分,不及其他病例5碧草映阶,足见草深,黄鹂隔叶,足见树茂。碧草空自映阶,黄鹂空作好音,这两句诗表明祠堂缺人管理和修葺,游人也很少来到这里,衬托出了祠堂的荒凉冷落。诗人借景抒情,对武侯呕心沥血所缔造的基业被后人遗忘,表达了惋惜之情。病例分析:本答案表面上把几个意象说全了。而且也答出了抒情手法,并且分析比较到位,按说该无可厚非了,其实不然。这里还要明确咏史怀古诗的写作目的,简言之,还要清楚“古”与“今”的关系。“怀古”是手段“伤今”是目的。“伤今”是抒情的归宿,必不可少。所以本答案停留在“怀古”层面,缺少深入的“伤今”针对性。本
8、题还要答出“诗人追怀先哲,感慨自伤,抒怀才不遇之情”。本题也提醒我们,教师在进行诗歌诗歌鉴赏教学时,进行诗歌专题分类,概括归纳各种题材的特点,让学生对各种题材的诗词有深入的理解,是非常有必要的。病因之五:只看表面,不明实质。(二)问:诗歌三、四句中的“自”、“空”很富表现力,试具体分析二字的作用。解题指导: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自”“空”两字是此联诗眼。“映阶碧草”、“隔叶黄鹏”一在渲染“春色”怡目,一在强调“好音”悦耳。然而,诗人用了一个“自”字,一个“空”字,含蓄地表达了他对这些景物的与众不同的特殊感受。一是感叹盎然春意美好诱人,但碧草娇莺无人赏玩,显出丞相祠庙寂寥冷清,悄然无人,
9、英雄长逝,遗迹荒落。二是惋惜连与英灵作伴的草木禽鸟不解人事代谢,不会凭吊那位伟大的古人。“自”“空”二字,流露出对诸葛亮的深沉悲痛。不难看出,在“颔联”两句里,诗人句句写景,却字字含情,诗寄情于景,过渡到后半篇作者自己站出来对诸葛亮进行评论哀悼与自伤,更显得前后紧密呼应,感情十分真挚强烈。参考答案:“自”“空”二字均有徒自、空费之意。颔联写出了盎然春意美好诱人“春色”怡目,“好音”悦耳。但碧草娇莺无人赏玩,显出丞相祠庙寂寥冷清,悄然无人,英雄长逝,遗迹荒落。同时惋惜草木禽鸟不解人事代谢,不会凭吊那位伟大的古人。“自”“空”二字,用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地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深切悲痛与追怀之情。病例
10、6“自”有“独自”的意思,“空”有“看空”和“不重视”之意。颔联意思是说小草不管别人是否赏识,自己依然独自碧绿地生长着;同样黄鹂不管是否有知音,它看空一切,依然我行我素的鸣叫着动听的声音。两个字显示了小草和黄鹂的高贵品格。同时两字用了比喻的手法,把诸葛亮比喻为小草、黄鹂,形象地抒发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敬仰与追怀之情。病例分析:本答案在答题格式上相当完整,语言表达也很优秀,但是问题出在局部与整体的理解上。诗歌中的词语往往具有多义性的特点。不少学生在答题时不领会具体语言环境,常常用词的基本义替代词的语境义,望文生义、牵强附会,以致误入歧途。如由“自”想到“独自”,由“空、想到“看空”“不重视”,就是典
11、型的以基本义替代语境义的错误;不少学生在答题时抛开诗歌的思想内容大谈自己的感想,任意发挥,结果离题万里。这种任意发挥的答案,无视诗歌鉴赏的根本前提是“鉴”,信马由缰,偏题在所难免。如2002年全国卷要求分析春夜洛城闻笛中“此夜曲中闻折柳”的“折柳”寓意,就有不少考生大发感慨:“诗句让我深深地佩服李白那高超的艺术手法,更欣赏诗人在幽静的夜晚听着笛声和折柳声的高雅情怀,所以折柳二字是关键。”失分原因如出一辙:胡乱发挥是其失分的症结所在。语言的鉴赏也需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对词语及全诗内容的正确理解,第二步才是对其“表现力”也即表达效果的赏析,没有正确理解也就谈不上赏析评价。而正确的理解又来自对诗歌的整体阅读和把握。也就是说,鉴赏词语时眼睛里不能只有词语,而应该有语境意识,胸有全局。否则就很容易使分析离谱走调。这一病例便是在整体把握上出现了偏差。学生对揭示内容与题旨的“身先死”“泪满襟”视而不见,就海阔天空地去说“自”论“空”,结果误把一首咏史怀古诗说成是“咏物诗”。病因之六:望文生义,不解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