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避免“盲区”与“误区”,中学语文碑记文教学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09378 上传时间:2024-01-13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1.9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避免“盲区”与“误区”,中学语文碑记文教学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避免“盲区”与“误区”,中学语文碑记文教学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避免“盲区”与“误区”,中学语文碑记文教学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学语文中有很多文碑记文,“悲”是碑记文的情感基调。碑记文有纪功表德的作用,在纪念碑、纪功碑中很常见。语文教学中若缺乏系统的碑记文文体知识,很容易产生知识“盲区”、步入“误区”,为此,本文将探讨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处理好碑记文教学。关键词:碑记文体语文教学盲区碑记,也称碑志,它是一种文体。苏教版七年级下册选有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这是初中学生第一次接触碑记文。苏教版高二语文选有明张溥五人墓碑记一文。这是学生第一次学到以文言书写的碑记文(也称碑志)。从初中到高中,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运用能力、表达能力不断增强,通过这两篇文章的学习,从学习接受的角度看,教材的安排由白话到文言,符合认知发展规律;从

2、学习效果角度看,学生学习后能准确分辨白话、文言的语体特点,在文化层面对“碑”的形制、功能、种类有所了解,在文学层面对“碑记”这一文章学“文体”的文体特征、写法有所认识。可以说这两篇文章是学生了解、感受我国丰富多彩的碑文化的窗口,也是将来从专业角度学习“碑记”文学、研究中华石刻文化的切人口。在讲授这两篇课文时,如果能适当涉及中国碑文化的相关知识、结合课文适当讲解“碑记”的相关文体知识,将能贯通初中、高中的知识,并为将来的专业学习播下种子、打下基础。从终身学习的角度看,这对学生的发展是有益的。一、挖掘课文中隐藏的“碑记”文体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一书中认为“教育则是人与人精神相契合,文化

3、得以传递的活动”。如何让中学生了解中国历史悠久的碑文化以及数量极为可观的碑记文呢?在教学中巧妙地加强“碑记”文体相关知识的讲授是一种方法。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从体裁上划分,这是一篇记叙文,文章记述了作者参观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经过,文章对纪念碑上的文字和浮雕内容做了详细的描述,1 0 幅浮雕跨越中华民族百年近代史、革命史、党史中的重大事件,展现了先烈的不朽事迹,展现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精神。读完该文,学生对立碑旨在纪念“人民英雄”不朽精神的意图就了然于心了。但这篇课文的教学中还隐含有一个碑记文的文体知识,易被忽略。通过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我们对“碑”有了一些认识。碑的正面(碑阳)是毛泽东主

4、席书写的碑题:“人民英雄永垂不朽。”我们常说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名称源于此。碑文背面(碑阴)是毛泽东主席创作、周恩来总理书写的碑文(碑记):“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性的人民英雄|文本解读|语文教学与研究/2 0 2 3/0 7 0 3 3们永垂不朽!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这是用白话文写的碑记这则碑记文包含在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记叙文之中,与该文构成互文性关系(也称为“文本间性”)。邱大平引茱莉亚克利斯蒂娃观点,说:“一

5、个文本总会同别的文本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关联。任何一个文本都是在它以前的文本的遗迹或记忆的基础上产生的,或是在对其他文本的吸收和转换中形成的,因为任何一部文学作品总是浸润在该民族的文学、哲学、宗教、传统、习俗、传说等构成的文化体系之中,同时又与世界上别的民族文化有着相互影响、借鉴、交融等千丝万缕的联系。总会与前人或同时代的人的思想或话语发生种种直接或间接的文字姻缘(李占喜,2 0 0 5)。”2 罗兰巴特则进一步指出任何文本都是互文本。周定舫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引用了毛主席、周总理撰、书的碑记文,因为碑记文和周定舫的记叙文都是现代白话文语体,不易区分,所以碑记文就“消融”于记叙文之中了。我们通过互文性

6、概念可以很好地从文学创作的角度理解两个文本之间的关系,但在教学中,教师则可能因忽略了“碑记”文这一“隐藏”的文体而导致了认识上的“盲区”。在对学生进行“碑记”文体启蒙的阶段,错失教育的良机。苏教版高二语文选有明张溥五人墓碑记,因为该文是用文言书写的碑记,文言语体色彩明显,教师和学生容易分辨,也自然会从五人墓碑记的题目上体认何为“碑记”,并把“碑记”作为独立的“文体”来看待,自觉形成明确的文体意识。但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认为学生到了高中才接触到“碑记”,这便是认识上的“误区”。走出“盲区”,避免“误区”,是碑记文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那么,如何走出“盲区”,避免“误区”呢?二、系统了解中华碑文化

7、,掌握碑记文文体知识整体大于部分,系统的知识有零碎知识无法比拟的优势。坚持系统观点,系统学习中华碑文化的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由浅人深地学习碑记文的文体知识,认真备课,这是上好课的前提。具体到初中、高中两个阶段的教学,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系统学习我国丰富的碑文化,对碑的起源、功能等知识有所了解。关于碑的起源、功能,明徐师曾文章辩体序说:“按仪礼士婚礼:人门当碑揖。”又礼记祭义云:牲人丽于碑。“贾氏注云:宫庙皆有碑,以识日影,以知早晚。说文注又云:古宗庙立碑系牲,后人因于上纪功德。是则宫室之碑,所以识日影;而宗庙则以系性也。”3 古时宫室内的碑,有实用功能,立碑看日影便知时间早晚;宗庙内的碑主要为把

8、牲口栓在碑上,“以取毛血”祭祀;儒家经典中“庶羞陈于碑内”“庭实陈于碑外”“入门当碑揖”等记载说明了碑在燕礼、聘礼、士昏礼等方面中的象征性功能。自秦汉以来,刻石纪念功德成为碑的主要功能。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中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是纪念性质的,实则为“纪功碑”,它纪念了无数革命先烈自1 8 4 0 年鸦片战争、1 9 1 9 年五四运动、1 9 4 6 年解放战争以来的为争取民族独立立下的不朽功勋。在讲授中,可以结合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图片,联系课文讲解一些碑的形制方面的知识,如碑身、碑座、碑阳、碑阴,也自然会延伸到碑题、碑文等碑记文体知识。雅斯贝尔斯认为教育“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

9、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将文化遗产教给年轻一代,使他们自由地生成,并启迪其自由天性。真正的教育绝不容许死记硬背,也从不奢望每个人都成为有真知灼见、深谋远虑的思想家。教育的过程是让受教育者在实践中自我练习、自我学习和成034|文本解读|长,而实践的特性是自由游戏和不断尝试。”4 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展示中华碑文化,线下带领学生体验制作拓片,或以线上的方式参观石刻博物馆,让学生对碑和“碑记”有切身的体验,这都是值得尝试的方法,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学习和成长。人民英雄纪念碑通高3 7.9 4 米,于1 9 5 2 年8月1 日才动工,至1 9 5 8 年4 月2 2 日竣工,历时6

10、 9 个月。毛泽东主席写的碑题、周恩来总理题碑文,邱陵放大文字、刘开渠参与雕塑,碑心石的采运有7 0 0 0 余名工人参与,1 9 5 8 年5 月1日5 0 万群众见证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揭幕典礼当这些背景知识以适当的方式讲述出来时,相信会在学生心中埋下有关“碑”“碑记”文知识的种子。三、深入浅出,结合实例讲授碑记的文体特点高中阶段学习明张溥五人墓碑记,是让学生开阔眼界,深人了解“碑记”文文体的好时机。五人墓碑记是一篇典型的碑记文。文章记述了明末东林党人周顺昌、杨涟、左光斗、魏大昌反抗阉党的斗争,突出了天启六年(1 6 2 6)三月市民暴动后颜佩韦等人“激于义而死”的精神,主旨是“明死生之大,

11、匹夫之有重于社稷”。该文是系统学习碑记文文体特点的一个范例。从文体上观照,高中五人墓碑记一文的教学可融人一些文体知识。首先,从文言、白话的语体区别人手,让学生了解碑记文古今演变的自然历程。结合前期所学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一文,应让学生了解“五四”新文化运动前后文言文、现代白话文的历史。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中的碑文用现代白话文书写有深广的时代背景因素;五人墓碑记用文言书写,这是封建时代碑记文的主流,从语体上说是“正体”、通例。但世间没有不漏水的法则,比如元代有许多白话碑,蔡美彪先生著有元代白话碑集录一书,所录碑文大多以白话译自元代蒙古语的公牌,明代也有一些白话碑。教学中犯的错误是“想当然”的认为只有现代

12、社会才有白话文写的碑,“一刀切”地把用文言写的碑都归到新文化运动以前,这就一脚刚从知识“盲区”拔出,一脚就踏入知识“误区”,不小心闯人“雷区”了。碑记用文言还是用白话,其历史发展和具体语用情景均十分复杂,这正是了解中国悠久的“碑文化的一个窗口。其次,在教学环节的设置上,尝试增加碑记文文体的内容和相关知识链接。五人墓碑记的教学目标,除了让学生积累字词句,了解写作背景,把握文章的主题,体味碑记严密的结构特色,掌握夹叙夹议、叙议结合的写法和对比的修辞手法外,还可以加入碑记文文体知识的内容和相关知识链接,课堂上深人浅出地讲授碑记文的知识,鼓励学生根据链接在课下进行探索性学习,获得更多知识。下面结合五人

13、墓碑记一文略作阐发。文章开篇讲立碑的缘由,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扬、周文元五人在对抗阉党的斗争中“激于义而死”,郡中的贤士大夫请求立碑表彰,于是“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其所为”。这里可以适当地拓展一些知识。唐陆龟蒙野庙碑并诗:“碑者,悲也。古者悬而,用木。后人书之以表其功德,因留之不忍去,碑之名由是而得。自秦汉以降,生而有功德政事者亦碑之,而又易之以石,失其称矣。”5 立碑、写碑记文,都源于“悲”的情感,“悲”是理解碑的起源、得名、碑记文功能的决定性因素,也是五人墓碑记一文的情感基调。碑志的起源、流变、分类等知识可在课后知识链接中继续拓展。关于立碑的过程,从五人之死到

14、立碑仅仅间隔1 1 个月,为什么这么快?因为五人“”,“激昂大义,蹈死不顾”,能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在阉党势力煊赫,“钩党之捕遍于天下”的情况下能率众“发愤一击”,最终使阉党“逻巡畏义,|文本解读|语文教学与研究/2 0 2 3/0 7 0 3 5非常之谋难于猝发”,首逆被迫魏忠贤自杀,在对抗阉党的斗争中取得这样的胜利,“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这里如何拓展碑记文的文体知识呢?盖棺定论,慎终追远是碑志书写的通例。联系前文,距五人就义1 1 个月就立碑,时间很短就盖棺定论了,这一切均出于当时公议,舆论一致要求立碑表彰五人,这是碑志文写作通例的体现。因为金石不朽,崇高的生命价值、不朽的精神价值要借“碑

15、”展现,树碑刊石以纪功表德,这是中国文化崇尚美德、重视“不朽”精神的具体体现。五人慨赴义,其义举与庸人凡夫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此五人的生命历程与价值值得永远纪念。五人墓碑记:“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伴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此处点出五人之死重于泰山。“故余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五位先烈的家国情怀、不朽精神,有石无文,不足以传,只有借碑石、碑文才能永垂不朽,这正是碑记文价值与影响之所在,也是碑志文文化精神的体现。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碑文的主旨,人民英雄永垂

16、不朽一文的主题思想也是如此。五人墓碑记卒章显志,作者“据实”叙述事件始末,“不墓”,无溢美之词,文笔雅洁,文风平实,以客观而带“悲情”的笔触展现了五人“重于社稷”的牺牲精神,这是碑志文的书写方式、书写原则的具体体现。学生若能根据教学过程中提供的知识链接(如参考书目、网站等)去读一些关于中华碑文化、石刻文化普及读物,或碑志文研究方面的著作,在探究中学习,相信一定会产生“润物无声”的教学效果。四、结论在语文教学中,明确的文体意识影响到学生对碑记文文体的整体感知,影响到学生对文言、白话语体色彩的领悟和“碑者,悲也”的情感认知。唐韩愈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6 教师是知识的

17、传播者,以碑记文体的讲授为例,一个新时代的“四有”好老师,若缺乏系统的碑记文文体知识、不了解我国悠久而丰富的碑文化,相信很难扫除知识“盲区”、避免“误区”和“雷区”。教育是面向未来的,基础教育打基础,大学专业学习则是终身学习的一部分。“普通教育除了专业训练的内容外,还指人的全方位的培养过程。它包括生活目标的文明化、情感反应的完善化和依据我们这个时代的知识水平对事物本质理解的成熟化等内容。”7 学生从中学步入大学,要接受专业训练,所学专业只是人的全方位培养的一部分,是人全面发展的一部分。根据中学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知识水平,教师系统而适宜地讲解碑记文的相关知识,有助于学生“对事物本质”的接受、理

18、解,对将来的专业学习、全面发展是大有禅益的。参考文献:14雅思贝尔斯著.邹进译.什么是教育 M.上海:三联书店,1 9 9 1:0 2,3-4.2邱大平.当代翻译理论与实践新探 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 0 1 9:2 0 2-2 0 3.3吴讷编.于北山校点.文章辨体序说(与徐师曾著、罗根泽点校文体明辨序说合刻)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9 8:5 2.5陆龟蒙著.宋景昌,王立群点校.甫里先生文集 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 9 9 6:2 6 5.6韩愈著.刘真伦,岳珍校注.韩愈文集汇校筹注 M.北京:中华书局,2 0 1 0:1 3 9.7奥尔特加加塞特著.徐小洲,陈军译.大学的使命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 0 0 1(2 0 0 2 重印):导言第1页.基金项目: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庆石刻文献总集元数据整理研究”(1 8 XZW012);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规划项目“重庆清代碑刻文献元数据整理研究”(1 8 SKGH144);重庆市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民国长寿县志碑刻文献整理”(2 0 2 1 1 0 6 4 7 0 0 3)阶段性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