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包容性增长视角下打造高山峡谷旅游目的地的路径研究——以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为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09267 上传时间:2024-01-13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5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包容性增长视角下打造高山峡谷旅游目的地的路径研究——以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包容性增长视角下打造高山峡谷旅游目的地的路径研究——以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包容性增长视角下打造高山峡谷旅游目的地的路径研究——以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为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引文格式:周海燕,龙蔚.包容性增长视角下打造高山峡谷旅游目的地的路径研究以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为例 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3,17(5):111118.DOI:10.12371/j.ynau(s).202302053.包容性增长视角下打造高山峡谷旅游目的地的路径研究以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为例周海燕,龙蔚*(云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云南昆明650201)摘要: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怒江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主动融入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依托原生态自然景观、人文资源禀赋、政治禀赋打造世界级高山峡谷旅

2、游目的地。虽然怒江州在前期发展中已具备了一定的客群和规模基础,但仍面临资金来源单一资产转化不足、政府协作意识与服务能力有待提升、高质量旅游人才稀缺、生态环境保护重视程度不足等制约发展的客观障碍。因此,在打造高山峡谷旅游目的地的进程中,怒江州要外部支持和自身发展并重,完善机制保障当地居民参与机会平等,注重培养本地高质量复合型人才,维护民族文化代际间原真性传承,保护性开发生态资源推动生态价值可持续转化,多渠道实现当地民众增收发展,推动怒江州包容性发展。关键词:民族地区;旅游扶贫;包容性增长中图分类号:F590.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0X(2023)05011108Research

3、 on the Path of Building A High Mountain andCanyon Tourist Destin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Inclusive Growth:Take Nujiang Prefecture inYunn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ZHOUHaiyan,LONGWei(CollegeofEconomicsandManagement,YunnanAgriculturalUniversity,Kunming650201,China)Abstract:Inordertoconsolidatetheac

4、hievementsofpovertyalleviationandtransformresourcead-vantagesintoeconomicadvantages,NujiangPrefectureinYunnanpracticedthedevelopmentconceptof“lucidwatersandlushmountainsareinvaluableassets”,activelyintegratedintotheconstructionofGreaterWesternYunnanTourismRingRoad,andbuiltaworld-classmountaincanyont

5、ourismdes-tinationbyrelyingontheoriginalecologicalnaturallandscape,culturalresourceendowmentandpoliticalendowment.AlthoughNujiangPrefecturehadacertaincustomerbaseandscalefoundationinitsearlydevelopment,itstillfacedobjectiveobstaclesrestrictingitsdevelopment,suchasinsuffi-cienttransformationofsinglea

6、ssetsfromasourceoffunds,governmentcooperationawarenessand收稿日期:20230228修回日期:20230523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包容性增长视角下怒江州打造高山峡谷旅游目的地路径研究”(2022Y306);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易地扶贫搬迁城镇化集中安置多民族互嵌社区社会治理难点及对策研究”(20BMZ065)。作者简介:周海燕(1999),女,山西临汾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农业经济管理研究。*通信作者:龙蔚(1974),女,云南嵩明人,副教授,主要从事农业经济管理、农产品营销研究。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

7、23,17(5):111118http:/JournalofYunnanAgricultur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E-mail:servicecapabilitiestobeimproved,scarcityofhigh-qualitytourismtalents,andinsufficientattentiontoecologicalenvironmentalprotection.Therefore,intheprocessofbuildingahighmountainandcanyontouristdestinationmountain,NujiangPre

8、fectureshouldpayequalattentiontoexternalsup-portanditsowndevelopment,improvethemechanismtoensureequalopportunitiesforlocalresid-entstoparticipate,payattentiontocultivatinglocalhigh-qualitycompoundtalents,maintaintheau-thenticityofnationalculturebetweengenerations,protectthedevelopmentofecologicalres

9、ourcestopromotethesustainabletransformationofecologicalvalue,achievemulti-channelincreaseoflocalpeoplesincomedevelopment,andpromoteinclusivedevelopmentofNujiangPrefecture.Keywords:ethnicminorityareas;povertyalleviationthroughtourism;inclusivegrowth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到

10、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其中具体要求: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这与包容性增长的实践要求不谋而合,包容性增长基于有效率的经济增长,强调人民在参与、分配、发展过程中享有公平、平等的机会,由此可见,共同富裕的实现离不开包容性增长,包容性增长是共同富裕的实现方式。为深化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2019 年4 月 16 日云南省明确了大滇西旅游环线西北环,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怒江州)的贡山、福贡、泸水三县位列其中,处于大滇西旅游环线的关键节点。2021 年云南省委、省政府结合“两山理论”和怒江州自身特性

11、及其在国家生物安全屏障中的重要作用,将“两区一胜地”作为怒江的发展定位,提出要将怒江建设成为脱贫致富示范区、生物多样性保护核心区、世界级高山峡谷旅游胜地。世界级高山峡谷旅游胜地的建设是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怒江州关于乡村振兴系列重大部署。怒江州将构建大滇西旅游环线和融入大滇西旅游文化战略作为怒江的一项长期工作和重点工作,旅游业成为怒江州“十四五”产业发展规划中的战略性主导产业。旅游连接了游客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产生的经济交流丰富了目的地居民的收入来源,是缓解区域发展不平衡的有效举措。依托怒江州“两区一胜地”的建设,本地居民和外来游客能够整体系统性感受到不同区域、不同民族、不同文

12、化习惯人群之间的交流,同时,怒江州独特脆弱的自然资源环境给来访者更为直接深刻的感受,唤醒来访者生态保护的意识与实践,实现经济、社会、生态层面的包容性增长。“两区一胜地”的实现相辅相成,世界级高山峡谷旅游胜地在打造过程中,要将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系统的保护放在突出地位,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国际化、全域化、生态化、智慧化、特色化的基本原则,形成各具特色、相互支撑、联动发展的旅游产业格局1,拓宽怒江全域人民增收渠道,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兴边富民,提高人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向共同富裕迈进。一、包容增长视角下打造怒江高山峡谷旅游目的地的理论机制包容性增

13、长这一概念伴随着对贫困认识的不断深入,涵盖了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内容。包容性增长视角下打造怒江高山峡谷旅游目的地,就是将包容性增长的理念贯穿于打造怒江高山峡谷旅游实践的全方位全过程。这就要求政府、旅游企业、当地居民等能动主体平衡好怒江州生态资源和人文禀赋的开发与保护,以现有优越的生态环境和人文禀赋作为发展基础,通过完善相关运行机制、利益保障机制和监管机制,为当地民众平等参与、共享发展成果创造条件;在此过程中,应遵循绿色发展原则发展经济,通过保护生态资源环境、传承原真性民族文化来生产高品质的旅游产品,提升旅游者的旅游体验,实现怒江州高山峡谷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一)全域多元化旅游业态为当

14、地群众参与提供了更多机会怒江州作为后发展、欠发达地区,巩固脱贫成果、实现乡村振兴的任务依然艰巨,通过旅游业态的多元化拓宽经济包容性增长的渠道。张大鹏等基于包容性增长视角研究得出,民族地区县112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第17卷域旅游发展包容性较强,对相对低收入居民的带动作用更大,减缓了相对贫困2。王松茂等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得出乡村旅游发展通过涓滴效应、溢出效应等机理对经济等多维度贫困减缓具有空间溢出效应3,缓解地区收入差距。张文月认为体育旅游可满足游客旁观、体验、参与等诉求,具有重复性消费、季节性不明显的特征,可持续拉动沿线经济发展4。伴随着城市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压力的增大,“美丽怒江”涉

15、及的乡村休闲旅游成为人们追求“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最优选择5;“户外怒江”涉及的徒步探险自驾观光旅游在沉浸式体验的过程中与自然生态环境深度融合,释放身心;“康养怒江”涉及的康体养生旅游强调身心神的健康协同,市场需求群体年龄范畴可无限延展,具有参与性、长时性、慢游性的特点。怒江州的全域化与多种产品业态体系相结合,扩大了当地民众参与高山峡谷旅游目的地建设,进而获得持续增收机会。(二)保护传承发展民族文化历史悠久、保存完好的多民族原生态聚居地是怒江州具有独特的人文资源优势。“风情怒江”涉及的原真民族文化旅游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路径。徐望认为凸显民族特色的文旅融合是拉动民族文化消费的主要手段,对增强

16、民族文化保护意识、提升地区民族文化色彩、点燃文化创业激情具有正向作用6。艾菊红认为旅游业的发展保护了民族原有的文化风貌,同时在原有文化的基础上对民族文化再生产和再创造积极应对现代文明的冲击7。秦北涛认为在民族文化重复展现的过程中,能够增强传承主体对民族文化的熟知以及扩大学习意愿的主体范围8。通过建设“风情怒江”,为少数民族民众依靠自身的文化传承获取经济收益搭建了良好平台,激发当地少数民族民众从事民族民间工艺传承的积极性,培养民族文化传承的文化自觉,增强对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责任感、使命感,传承民族本色。(三)立足生态环保推动生态价值可持续转化怒江州独特的山川地貌与丰富的生物景观是其打造高山峡

17、谷旅游目的地的前提基础和竞争力所在,生态资源决定了旅游业的发展规模和质量。包容性增长与打造怒江州高山峡谷旅游目的地的资源依赖与发展路径存在内在统一。王夏晖等将发展生态旅游和特色文化产业归纳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三大基本模式之一,生态与旅游深度融合推动生态资产向生态资本转变,推动旅游目的地生态经济长足发展9。冯凌等认为旅游业的发展为解决资金短缺、社区发展矛盾提供了新途径,是一种有效、可持续的生态资源利用方式10。怒江州生态环境具有敏感脆弱等特点,不合理的旅游开发活动极易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因此在打造高山峡谷旅游目的地的过程中,需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以绿色发展为导向,通过合理范围的科学开发将生态优

18、势和资源禀赋转化为物质财富,既满足当地民众的生计需求,又兼顾子孙后代的发展基础,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二、怒江州打造高山峡谷旅游目的地的资源禀赋与现状分析(一)打造高山峡谷旅游目的地的资源禀赋1.原生态自然景观是怒江州打造高山峡谷旅游目的地的基础和优势怒江州位于云南省西北部,地处中缅滇藏的结合部,森林覆盖率 78.90%,98%以上的面积是高山峡谷。怒江州独特立体的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的生物资源,其中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誉为“物种基因库”“活的博物馆”。根据怒江州及其下属市县每月定期发布的环境质量专报,自 2017 年 2 月起至 2022 年 12 月的 71 个月中,怒江州四个城

19、市空气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100%的月数共 66 个,占 92.96%;饮用水水功能区划达标率为 100%。富饶的自然生态禀赋是怒江州旅游开发的基础和优势。2.人文资源禀赋是怒江州打造高山峡谷旅游目的地的独特亮点怒江州是我国民族族别最多、人口较少民族最聚集、“直过民族”最集中的自治州,各民族保存完好的各具特色的风俗、饮食、服饰、建筑、音乐等对外来游客极具吸引力。其中,独龙族和怒族作为怒江州特有的少数民族,对外来游客更具不可替代的神秘性和吸引力。此外,怒江第5期周海燕,等:包容性增长视角下打造高山峡谷旅游目的地的路径研究113数据来源于2021 年怒江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州与缅甸接壤,国

20、界线长达 450km,跨境民族有傈僳族、怒族、独龙族11。2017年,怒江州与缅甸缔结了 10 对边境友好村寨并签订协议,共同打造睦邻友好共同发展的示范区,同根同源、同语同俗的少数民族适时开展联谊活动、共度传统节日等也能够吸引想了解异国风光的游客。3.政治禀赋是怒江州发展旅游业的有力保障在脱贫攻坚战中,通过国家政策支持和东西协作,各民族团结一心,怒江州 26.96 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独龙族在全国率先实现整族脱贫,傈僳族和怒族创造“一步跨千年”的奇迹。以云南省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为依托,怒江州政府为“怒江打造成世界级高山峡谷旅游胜地”提供了完善的制度保障,以国际化的标准进行顶层设计,总体

21、规划清晰明了,稳步推进规划实行。2019 年 4 月 16 日,云南省做出了“加快建设大滇西旅游环线,全力打造世界独一无二的旅游胜地”的部署12。2021 年 2 月“十四五”规划中,云南省委省政府以大滇西交通环线建设为重点,打造世界级一流旅游品牌和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怒江州政府也陆续编制了怒江州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 年)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20212025)建设世界级高山峡谷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 年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和政策解读,抓住战略机遇,通过一系列产业和工程建设构建和延伸旅游产业链,充分发挥文化旅游业对相关产业的带动效应,推动怒江

22、州旅游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二)打造高山峡谷旅游目的地的现状分析旅游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景区建设申报评定有序推进。截至 2022 年 12 月,贡山独龙文化生态旅游景区作为怒江州首个国家 4A 级旅游景区于 2021 年成功创建;老姆登景区和泸水小沙坝景区也于 2022 年景区质量等级升级至国家 4A级;泸水百花岭傈僳音乐小镇、片马抗英驼峰航线纪念馆、贡山雾里怒族原生态聚落等 10 家景区也陆续建设评定为国家 3A 级景区。持续举办傈僳阔时文化旅游节、中国怒江皮划艇野水赛事、怒江草果文化周等活动,为游客提供多样化选择,吸引不同旅游偏好客群。旅游产业具备一定的客群和规模基础,经济效益明显。从统

23、计数据来看,自 2008 年起,怒江州接待国内外游客人数持续攀升,旅游业总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率总体提升(图 1)。2019年,怒江州接待国内外游客 477 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 68.75 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 36%,达到顶峰。2020 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旅游人数与收入大幅回落,但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2021年国内外游客人数逐步回升。截至 2020 年,怒江州共有国内旅行社 20 家,在册导游 56 人,旅游星级饭店 13 家,经营住宿类企业 423 家,民宿、124.46141.37155.9173.44198.79234.82253.28263.2312.21383.9641

24、4.57477247.74283.450100200300400500600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旅游业总收入/亿元收入/亿元年份地区生产总值/亿元接待国内外游客/万人次图 1 20082021 年怒江州旅游人数与收入数据来源 20082021 年怒江州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统计公报。114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第17卷特色客栈 79 家,各类餐饮企业 2809 家12,可以满足基础游客接待。三、怒江州打造高山峡谷旅游目的地的发展困境(一)资金来源单一,资产转化不足虽然怒江州已经实现了全面脱贫,但由于发展起步时

25、间晚,经济基础薄弱的状况还未彻底改变。受限于经济发展水平,怒江州政府能够提供的资金支出除了积极争取省级文化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外,还有“十四五”乡村振兴资金、滇沪帮扶资金的 50%以上。仅仅依靠怒江州政府自身实现打造世界级高山峡谷旅游目的地的目标有一定困难。根据全国 PPP 综合信息平台项目管理库数据显示,截至 2022 年 10 月 24 日,管理库项目 16 个,项目金额共 199 亿元,其中交通运输项目 6 个,林业、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市政工程各 3 个,城镇综合开发 1 个,旅游项目数量为 0。当前怒江州打造高山峡谷旅游目的地依旧遵循“政策引导、政府主导”的发展模式13,建设资金主要

26、来源于政府的财政资金和帮扶资金,与社会资本联系较弱,对政府的依赖性强。在依靠扶贫资金建设的经营性项目确权给村集体之后,缺乏专业人才对村集体经济进行市场化运营和规范化管理,扶贫资产尚不能提供稳定收益,带动增收能力较弱。部分经营性项目确权后还未明确利益联结机制,缺乏有效的监督体系,村民的知情权和参与度有待提升。(二)政府协作意识与服务能力有待提升旅游业的建设过程涉及多个部门,打造高山峡谷旅游目的地需要文化旅游局、自然资源局、生态环境局等各个部门共同发力,特别是在全域旅游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怒江州各部门与县域之间政策的协调与衔接不畅,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与政策共制配合力度不足,减缓了信息传递速度和办事效

27、率,进一步削弱了市场活力和投资效率。在当前怒江州政府主导旅游开发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在制定政策和执行法律法规时具有较高自主权,但由于怒江州地理位置偏僻,社会发育缓慢,主动发挥市场作用、简政放权打造服务型政府的意识薄弱,直接削弱了社会资本投资经营的积极性。公平竞争、诚实守信、绿色包容的营商环境离不开市场主体的自我约束,目前怒江州营商环境的塑造仍依赖于政府部门的定期或突击检查,市场主体缺乏在日常经营中主动自查自检的有效依据,市场主体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的内生动力有待培养提高。(三)高质量从业人员稀缺怒江州居民生活相对闭塞,主动与外界交流的积极性不高。根据在怒江州开展的调研数据,就业人群中,在州内就业的人

28、群占 85.57%,其中63.86%从事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怒江州迁出趋势总体稳定在较低水平。一方面,长期单一稳定的生产生活方式可以满足当地居民的基本需求,同时受长辈们“出门打工受骗受累,不如在家带娃种地”14的影响,当地居民改变现状、为美好生活而奋斗的内生动力仍有提升空间。另一方面,部分居民通过各种渠道与外界产生交流后,有意愿却无能力改善现有生活现状。简单的生产生活方式对经验的高度依赖致使当地居民对接受教育、提升文化水平的重视程度不高,这也造成了怒江州居民在与现代社会接轨、打造高山峡谷旅游目的地时,人力资源的严重匮乏。截至 2022 年,怒江州持国家导游证人员有 62 人,与 202

29、0 年的 56 人相比,人数虽有增长,但增长缓慢。根据怒江州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统计数据计算,全周 3 岁及以上人口中只有 20.67%具有高中(含中专)及大学(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在打造世界级高山峡谷旅游目的地,与国内国际旅游市场接轨的进程 中,旅 游 管 理、旅 游 营 销 策 划、小 语 种等15高质量旅游人才是实现发展目标的保障。旅游业作为人才密集型产业,无论是打造“户外怒江”“生态怒江”还是“康养怒江”,都对从业人员的人数与跨学科的专业技能有很强的要求。怒江州现有高质量从业人员与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所需之间仍有很大缺口亟需弥补。(四)生态环境保护重视程度不足怒江州政府在打

30、造高山峡谷旅游目的地的过程中,政策文件注重于旅游资源的开发规划与市场运营的规范化,生态资源的保护发展方面相对滞后。怒江州曾是云南省内唯一的“五无州市”,基础交通设施发展时间短,游客进入怒江州的交通运力不足,交通运输项目仍是旅游资源开发的重点。在完善现代化交通体系建设、形成立体交通网络的过程中,缺乏对交通建设项目事第5期周海燕,等:包容性增长视角下打造高山峡谷旅游目的地的路径研究115中事后的环保监管,生态交通意识不强。旅游业虽然在发展过程中可以带动当地居民的增收,缓解区域发展不平衡,但本质上仍然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济行为,如果缺乏完善的监管制度,极有可能在利益的驱使下导致负外部性问题的产生。当

31、前规范旅游市场的行为局限在星级评定、诱导消费、发票开具等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层面,忽视了在怒江州总体资源环境承载力弱、要素间变化响应敏感16的背景下负外部性问题的预防与惩治,缺乏旅游服务供给者低碳经营的指导及旅游服务消费者生态旅游的倡议。(五)民族文化传承与展现受阻当前怒江州的高山峡谷旅游目的地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旅游资源转化有限,引客数量有限。在现有市场需求规模下,当地居民更多依靠现存的自有资源提供旅游服务,生活空间与经营空间边界模糊,外来文化直接进入私人生活领域交流互动,推动着当地居民民族文化的变迁。有能力提供住宿服务的当地居民,所居住自建房屋多为砖房而不是传统居所,仅保留部分民族文化元素,民

32、族居住文化的传承与展现受到挑战。同时由于居民自身资金力量薄弱,依靠自身力量对住宿环境进行优化进展缓慢,住宿条件仅能满足基本需求,缺乏特色化建设、规范化服务,舒适程度有待提升。餐饮方面对特色民族美食的系统整合与挖掘创新不足,缺乏地域美食品牌建设。自我发展的旅游服务供给缺乏整体合理的空间布局,难以系统打造民族文化旅游品牌,阻碍了外来游客对当地特色民族文化形成具有冲击力的认知。四、包容性增长视角下怒江高山峡谷旅游目的地的实现路径(一)外部支持和自身发展并重支撑怒江旅游高质量发展主动多元化资金筹措渠道,丰富已有资产利用方式,为怒江州高山峡谷旅游目的地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一方面,资金投入是当前我国旅游

33、业发展的重要推力,利用好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将怒江州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转换为资产,扩大投资人的选择范围,调动资金实力雄厚的外部资金来怒江进行投资建设的积极性,推动发达地区资金向欠发达地区转移,驱动怒江旅游高质量发展和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在“十三五”期间国家出资、东西部协作建设形成的资产确权为集体资产的背景下,建立“集体经济+企业+农户”等模式盘活运用村集体资产,所得的村集体资产收益通过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增加当地民众财产性收入、完善交通网络等基础设施保障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特别关照弱势群体提升社会福利水平;增加“企业”这一环节中本地合作社的参与比例,尽可能提升当地民众在高山峡谷旅游目的地发展建设

34、中的参与度,推动怒江高山峡谷旅游目的地的高质量打造发展与包容性增长紧密结合。(二)完善机制保障参与机会平等、共享发展成果推动原住居民机会平等参与旅游发展过程,提升其收入与福利水平是怒江州旅游品牌打造的现实需求。在包容性增长理念的指导下,政府应保障政策的科学性、可操作性与稳定性,打破部门之间的界限,统筹协作降低交流成本,打造服务型政府,为有意愿参与旅游建设的主体提供便捷参与平台;搭建面向大众的信息共建共享平台,避免当地居民因信息不对称错失平等参与机会;加快完善监督体系与信用评级平台建设,营造良好的市场运行环境,保障市场主体公平竞争。旅游企业在旅游设施等的开发建设中,适当调整建设方式,避免整体包工

35、形式的出现,挤占怒江州居民的就业空间,通过协议等方式,优先选择本地劳动力。将共有的民族文化和景观以集体经济为载体运营,为当地居民提供利益诉求表达平台,提高居民的谈判地位和与上下游企业的议价能力,建立倾斜于与旅游收益相关的当地居民初次分配和包容弱势群体的第三次分配,真正实现发展成果共享。(三)注重培养本地高质量复合型人才采取本地培养为主,外地引进为辅的解决方式满足旅游业对不同行业门类和岗位层级人才的需求。利用开展宣讲会、发放宣传手册、提供咨询服务等方式,结合传统渠道及新媒体宣传,使得当地民众明晰旅游业不同岗位之间的就业前景与职业规划差异,通过认知度的提升唤起当地民众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丰富自身及

36、后代的发展机会。注重巩固提升适龄学生的科学文化知识水平,为提高旅游业高质量复合型人才的本土率建立基础。遵循当地居民的发展意愿,在知识与技116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第17卷能培训方面提供相应的扶持和指导,联合学校与旅游企业合作开展专业人才定向培养,同时提供短期的专业技能培训班,进一步提升当地已从业民众的核心竞争力。提供优惠政策、实施人才奖励计划吸引优秀人才共建怒江,以传帮带的形式推动本土人才的培养。通过本地培养和外地引进人才带动,促进当地民众的个人发展。(四)保护性开发生态资源,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怒江州生态环境脆弱,包容性增长视角下打造高山峡谷旅游目的地应注重对生态环境的包容,坚持把生态环境保护放在

37、首位,把握好开发与保护的平衡,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生态的干扰。在专业团队的建议指导下,科学测算生态承载能力,合理划分功能区域,注重对核心保护区的保护。在缓冲区严格设置最大访客容量,以科考研学为主要发展方向,并在进入生态缓冲区之前对游客进行培训,开展生态旅游模式,设置具有专业生态知识的导游进行全程陪同,重视志愿者的培养,对缓冲区进行定时巡查。将旅游开发区设置在自我修复能力较好、远离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区域,建设对自然环境威胁小、不干扰动物识别行进、与周边环境和谐包容的游憩设施、旅游标识和无障碍设施服务等硬件设施。通过发展旅游业,转变怒江州的产业结构,丰富旅游产品产业链,提升旅游商品价值,降低人类活动对自

38、然生态资源的破坏程度,同时从旅游收益中抽取出一定比例来维护受旅游开发影响的生态。伴随着居民享受自然环境带来的经济利益,加强生态保护的宣传教育,在思想引领和经济效益的双重影响下,自觉树立全民生态保护的观念,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五)维护民族文化代际间原真性传承除原生态自然环境外,怒江州打造高山峡谷旅游目的地的另一亮点是人口较少民族聚集地。人是文化的传承者和体现者,因此,强调原住居民的主体地位,妥善安置原住居民,统筹设计好民族文化旅游开发的“前台、帷幕、后台”,遵循遗产原真性保护与文化真实性体验双重原则17,平衡好商业文化空间和原生文化空间,在旅游商业文化空间和原生文化之间打造缓冲过渡区,避免因旅

39、游产业发展导致居民生活商品化,满足原住居民的日常生活诉求,为民族文化留下传承和发展的空间,防止外来文化入侵导致的民族文化的趋同化。设立专门区域进行民族文化展示体验,打造民俗文化标志性品牌符号,移步换景之间展示原住民族的文化特色,通过观念革新等创新变革释放产业融合的内生动力,有机融合旅游业的发展与民族文化的传承。发挥民众中作为精英的知识分子对阐释民族传统、挖掘消失文化、传承民族文化的引领作用,支持行业协会等组织开展特色民俗活动、挖掘区域性和民族性美食,积极组织世界级遗产的申报与升级,避免“假民俗”等乱象出现。五、结束语打造世界级高山峡谷旅游目的地与单纯发展第一、二产业相比,更有利于怒江州发挥自身

40、生态优势,将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也更有利于民族文化应对现代文明的冲击。当前怒江州自身资金积累不足,旅游建设的投资仍以政府财政和滇沪帮扶基金的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具有很强的公益性质,发达地区通过转移支付等形式推动了欠发达地区享受经济发展成果。怒江州全域化的设计涵盖了怒江州全境和全体居民,多样化的旅游业态丰富了目标客群,吸引各类有旅游需求的人群前来生活消费,为当地民众参与世界级高山峡谷旅游目的地的建设发展过程取得经济收益提供了更多机会;借助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尽可能实现怒江州高山峡谷旅游目的地建设的在地化,增加当地民众的财产性收入和福利水平,增强村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构建稳定的人际互动网络。旅游业

41、对就业人员知识水平的包容性较强,各种知识水平的当地居民都有机会找到与其条件相符的工作岗位;就业前景与职业规划的差异也可以激发当地民众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通过接受职业教育培训畅通自身职业上升渠道,获得个人的发展。依托物质条件的满足与个人价值的实现,增强当地民众对生态保护与民族文化传承的认同感、责任感、使命感,形成怒江州包容性增长的最强合力。参考文献1中共怒江州委办公室,怒江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建设 世 界 级 高 山 峡 谷 旅 游 胜 地 五 年 行 动 方 案(20212025 年)的通知R.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第5期周海燕,等:包容性增长视角下打造高山峡谷旅游目的地的路径研究117人民政府,20

42、210902.2张大鹏,王巧巧,涂精华,等.民族地区县域旅游减贫效应研究:基于包容性增长的视角J.旅游科学,2022,36(2):1.DOI:10.16323/ki.lykx.20220415.001.3王松茂,何昭丽,郭英之,等.旅游减贫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吗?J.经济管理,2020,42(5):103.DOI:10.19616/ki.bmj.2020.05.007.4张文月.体育旅游发展与乡村产业振兴:基于恩施州的实践与思考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42(8):146.DOI:10.19898/ki.42-1704/C.2022.0819.5于法稳,黄鑫,岳会.乡村旅游

43、高质量发展:内涵特征、关键问题及对策建议J.中国农村经济,2020(8):27.6徐望.以文化消费促进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的路径探索J.民族艺术研究,2019,32(4):148.DOI:10.14003/ki.mzysyj.2019.04.17.7艾菊红.现代性语境下的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0(1):81.DOI:10.13438/ki.jdxb.2019.01.010.8秦北涛.民族文化舞台化传承的真实性和有效性思考:以云南民族地区旅游开发中的音乐表演为例J.贵州民族研究,2017,38(5):89.9王夏晖,朱媛媛,文一惠,等.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基

44、本模式与创新路径J.环境保护,2020,48(14):14.DOI:10.14026/ki.0253-9705.2020.14.003.10冯凌,郭嘉欣,王灵恩.旅游生态补偿的市场化路径及其理论解析J.资源科学,2020,42(9):1816.DOI:10.18402/resci.2020.09.15.11方铁.云南跨境民族的分布、来源及其特点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9.12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20212025)R.20210804.13夏杰长,齐飞.旅游业投融资现状与发展J.中国金融,2018(7):78.1

45、4李姗泽,孙亚娟.怒族聚居区学前儿童低入园率的归因分析:基于“文化生态理论”的本土案例阐释J.学前教育研究,2016(9):3.DOI:10.13861/ki.sece.2016.09.001.15廖军华,王欢.新发展阶段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与破解之道J.改革,2022(5):102.16周侃,樊杰.中国欠发达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特征与影响因素:以宁夏西海固地区和云南怒江州为例J.地理研究,2015,34(1):39.17陈兴.横断山脉中南段文化景观区划及旅游开发策略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9(2):95.DOI:10.3969/j.issn.1000-5110.2017.02.012.118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第17卷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