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幼儿成长与家庭教育随着社会对早期家庭教育的不断宣传和提倡,越来越多的父母意识到了“教育从幼儿做起”的重要性,家庭教育也较以往越发凸现其在幼儿成长中不可取代的地位。家庭环境对幼儿发展影响最大,它是塑造幼儿健康人格的第一环境,是幼儿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幼儿真正的启蒙老师,对幼儿的成长起着特殊的作用。可以说,幼儿从胎儿期直至生命结束,始终受家庭的影响和教诲。可见,家庭对幼儿的影响是终生的,无可替代的!给幼儿创设一个宽松愉快的环境是每个父母责任。本文就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提出几点建议,希望父母从中得到一点启示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一、当前幼儿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一) 家长教育期望过高如今的幼儿
2、大多是独生子女,一个幼儿凝聚了几代人的希望于一身。家长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显得异常突出。不少家长是把幼儿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从幼儿一出生就开始为他们设计将来,希望幼儿按照自己所设计的发展道路成长,很少考虑到幼儿的身心、年龄特点、兴趣、原有基础、天富等实际情况。一些家长由于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念和知识,在家庭教育方面表现出叫大的盲目性。如盲目投资、盲目施教、盲目要求、盲目攀比、盲目放弃,等等。这种家庭教育的盲目往往导致事与愿违的结果,不仅仅使许多家庭白白花费了精力与财力,更极大地挫伤幼儿的兴趣。那如何才算是成龙、成凤,本来就没有确切的标准。俗话说得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
3、元。如果非要硬性地规定幼儿必须学到什么知识,完成什么指标,这些过高的,不切实际的要求,就像套在幼儿头上的紧箍咒一样,给幼儿的身心造成巨大的压力,在这重压之下,有些幼儿甚至会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这些都是幼儿在对家长“高期望”做出的反抗。这种结局,恐怕是和那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家长的美好愿望恰恰相反的。如果这些家长能够对幼儿持有正确,合理的期望,相信幼儿都能成为父母的龙凤。(二)家庭教育内容萎缩目前许多家长对幼儿家庭教育的认识仍存在很大的片面性,他们把幼儿家庭教育等同于智力教育,把识字、背诗、计算、拼音、学外语当作幼儿教育的主要课程,错误地认为幼儿有了知识就有了未来的一切,而忽视了对幼儿的品德、
4、意志、兴趣、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实践证明,非智力因素对与一个人未来事业的成功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过度重视智育而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不但会影响幼儿良好品德和健康人格的形成更会阻碍幼儿体、智、德、美的全面、和谐发展,甚至导致幼儿人格的缺失,给幼儿的医生带来不良影响。(三)家长教育方法不当在不正确教育观念的影响下,家长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很容易走极端。一是过度娇宠。美国家庭心理学家约翰.罗斯蒙德认为,家长的关爱就是幼儿成长的维生素缺他不可过多无益。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碰到这样的事情:十几岁的幼儿不会洗手帕袜子,初中生在水沸时急得手足无措,大学生生活难以自理,恨不得把妈妈也带到学校里去.上述现象
5、的发生皆因家长自小就对幼儿溺爱、娇宠,他们过度的关怀和无原则的包办代替,剥夺了幼儿自主意识的确立和自立能力的锻炼机会。二是过度严厉。不少家长对幼儿要求过高、限制过多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骂不成才”。在这种情况下,性格倔强的幼儿,常表现出叫强的抵抗意识,与父母产生对立情绪,变得性格暴躁,行为粗野;性格懦弱的幼儿,则会产生恐惧心理,表现出欺骗撒谎的手段,对付父母的惩罚与训斥,变得少年虚伪,失去童真。 二、改善幼儿家庭教育的建议 (一)树立正确的亲子观和家庭教育观 家长要学会尊重幼儿。家长不能把幼儿当作自己的附属物或私有财产,期望通过幼儿去实现自己未能实现的愿望和理想,去补偿自己生活中的缺憾
6、。幼儿是独立的、有意识的、有思想的个体,应该得到家长的尊重与平等对待。尊重幼儿才是父母最深刻的爱。家长要注重幼儿的今天。幼儿的发展是自然、有阶段、有规律的,父母所要做的就是遵循这一规律,在从尊重幼儿的兴趣、个性的基础上逐步引导幼儿的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然而许多家长考虑最多的是幼儿的明天将会怎样。许多过于担忧和心急的家长不惜花费大量的经理与财力,用兴趣班把幼儿的时间填得满满的,以牺牲幼儿的今天为代价来换取所谓的“美好的明天”。其实,这种做法是很不明智的。幼儿的成长首先在今天,如果我们以牺牲幼儿的今天为代价来换取明天,那后果只能像法国教育家卢梭所说的那样:“会造成一些果实早熟,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
7、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因此关爱幼儿,并不是给幼儿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满意”,也不是用各种所谓的知识、能力训练来压迫幼儿,而应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予以科学的引导,给予幼儿充分的尊重与自由,让幼儿在自然成长中享受快乐,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独立的意志品质与健全的人格。(二)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 不少家长认为自己的文化知识水平查,有的甚至大字不识几个,就放弃了家庭教育的权利。把自己家长的职责等同于保姆,只是负责幼儿的衣、食、住、行等生活需要就足够了。幼儿教育主要是幼儿园的任务,家长其实,家长才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幼儿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应加强自身的思想、品德、文化
8、修养,能力学习幼儿教育的专门知识,加强与幼儿园教师的沟通与交流,形成家庭与幼儿园强大的教育结合,使幼儿受到全方位、多渠道的熏陶与培养。相关研究证明,幼儿家庭教育质量的高低,与父母素质及文化水平的高低相关。当今的幼儿求知欲强,兴趣广泛,这些都要求父母通过各种方式,结合家庭教育实践的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使家庭教育从知识上适应时代的要求。(三)改进教育方法,妥善解决幼儿成长过程中的具体问题 家长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必然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要妥善解决这些问题,家长就必须运用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譬如:当幼儿提出难以回答的问题时,家长不能不懂装懂,乱说一气,更不可用“去去去、就你事多
9、、烦死了”之类的话压制幼儿提问的积极性,这就有意无意地压抑幼儿好奇、好问、好动等天性。实际上,正是那些幼时爱发问、好活动、喜探索的幼儿,若能进行正确的引导,恰恰是创造性人才的雏苗。家长应实事求是地告诉幼儿,等看了书或请教了别人后再告诉他,也可与幼儿一起寻找答案或是鼓励幼儿自己去寻找答案。当幼儿确实犯了错误时,父母的态度、做法应一致。要紧密配合,给幼儿讲清道理,分析错误所在,并以正确的行为和思想加以引导。(四)优化家庭环境,营造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 父母要为幼儿树立榜样。幼儿来到世界上,首先是从父母那里开始学会认识世界的,父母的一言一行,家庭环境的氛围,每时每刻都会给幼儿的情感、气质、行为、道德、
10、个性等多方面产生影响。要教育好幼儿,父母要严于律己。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在思想、生活、学习、工作、劳动、和社会等方面用自己的模仿行为去影响、感染幼儿,以道德榜样引导幼儿,让他们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在一个充满民主、宽松、体贴、关心的家庭中,永远不会为鸡毛蒜皮的事情发生争执,伤及感情。父母之间感情融洽、关系和谐,爱幼儿但不骄惯,使幼儿感到轻松自如,没有任何精神压力,这种环境会使幼儿自发地陶醉于充满乐趣的创造活动之中,这对幼儿独特个性的形成、创新意识的萌发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父母们应学会诱导幼儿,这比恐吓、哄骗、打骂都管用。皮鞭不只会降低幼儿的
11、尊严,也会毁损其心灵,使幼儿们畏缩、怯懦、仇视和虚伪。这就需要父母们把握好严的“度”,其实它也是一种爱。(五)教育幼儿要表扬为主,批评为辅自古以来我们教育幼儿都是这样一个原则,但是我们现在有的人就发展到了一个极端,只许表扬不许批评,一提批评就是打击幼儿,伤害幼儿,这就是违背了辩证法,幼儿当然需要表扬,需要鼓励,不但是幼儿需要,大人也需要。但是不能光表扬,也还要有批评,由于幼儿做的一些事情不都是对的,不是天生的就会做,不要以为我们一批评幼儿就是打击幼儿,伤害幼儿,我不这么看,该表扬就表扬,该批就评批评,批评也是促使幼儿进步的一种手段。如果光表扬不批评,这是对幼儿的一种娇惯。对于幼儿帮助大人做事,
12、我们可以表扬幼儿,但是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该表扬则表扬,该批评则批评,但是批评要讲究方式方法,当然如果你艺术性很强的话,你很有教育意识,甚至可以把我们常人所认为应该批评的内容变成表扬的内容,比如一个幼儿做了十道题,他只做对了一道,有的家长说:嘿,十道题就做对了一道,你怎么这么笨,简直是榆木疙瘩。但有的家长转一角度说:嘿,我这儿子真不错,这么难的题,你竟还做出一道。这两种说法幼儿会有什么感受呢? 家庭教育的问题远非如此,要努力走出这些误区,需要父母作不懈的努力。作为新时代的家长应把握机遇,转变观念,寻求教育理念和思想的创新,通过各种途径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教育,让家庭教育成为幼儿健康成长的摇篮,让幼儿的生活变得更加绚丽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