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学生心理健康知识一 心理健康的含义 心理健康是相对于生理健康而言的。心理健康也叫心理卫生,其含义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心理健康的状态,即没有心理疾病,心理功能良好。就是说能以正常稳定的心理状态和积极有效的心理活动,面对现实的、发展变化着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自身内在的心理环境,具有良好的调控能力、适应能力,保持切实有效的功能状态。二是指维护心理的健康状态,亦即有目的、有意识、积极自觉地按照个体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遵循相应的原则,有针对性地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和措施,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和训练,以求预防心理疾病,提高心理素质,维护和促进
2、心理活动的这种良好的功能状态。上述两个方面即构成了心理健康这一概念的基本内涵。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主要有以下九条标准:1、认知能力正常,智商在90分以上(韦克斯勒智力量表)。2、情绪健康:热爱生活、热爱学习,对生活、学习充满自信,能很好地控制情绪、表达 内心情绪,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3、自我意识健康,且悦纳、完善自己: 自我意识健康:能认识到自身的优缺点,但不过分乐观与悲观;悦纳、完善自己:既是自己喜欢自己,且能让别人喜欢自己,不断的完善自我,只有这样别人才会喜欢你,若一个人自己都不喜欢自己,怎么让别人喜欢你?4、意志品质健全:若想得到良好的意志力,必须从自身的习惯做起,
3、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才能拥有良好的意志力。5、人格健全、行为正常:既是品德如何,大脑神经发育是否完全。因为只有大脑才能控制个人行为,具有其年龄段所适应的行为,若超出这个范围则是不正常的行为,他的心理就不健康。6、人际关系和谐:既是善于与人交往,且喜欢与人交往,往往人际关系的好坏决定了他的性格,人际关系好的为人较活泼,不好的则比较沉默,久而久之,会产生自闭心理,而心理的发育往往赶不上生理的发育,产生心理疾病。7、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正所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应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这种能力应从小就开始培养,因为这不仅是个人事业成败的关键,而且关系个人的生活质量。8、心理能力符合年龄的特征:心理能力是指个人心里想的,而心里想的应符合其年龄段的特征。9、性心理结构健全:性心理是每个中学生都会有的,对于这种心理我们不应该感到可笑,人是高级动物,每种动物都具有这种行为,我们不应排斥它,忽视它的存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