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1、2014年 江苏省优秀幼儿教育论文申报表
(由作者填写)
论文题目
换个角度看“调皮的孩子”
作者姓名
孙娱
合作者
(最多一人)
单位名称
镇江市实验幼儿园
邮政
编码
212000
联系电话
15050896003
电子邮箱
838660365@
诚信承诺
1.本论文主要论点、论据为本人原创,没有剽窃和抄袭。
2.主办单位如将本作品公示、上网或发表,本人表示同意( √)、不同意( )。
承诺人签字:孙娱
论文关键词及有无发表
尊重 平等 发展 调皮
初评等级及评语
等级: 评委签字: 年 月 日
复评等级
等级: 等级: 评委签字: 年 月 日
换个角度看待“调皮孩子”
镇江市实验幼儿园 孙娱
【摘要】:教师在教育和教学中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注重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要求教师要以动态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错误、缺点和不足,不断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其实在每个孩子的心中都有一架天平,他们能够敏锐地判断教师是否是公正的。而调皮的孩子和普通孩子一样,他们也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从而做出一些不同寻常的举动。对于这些孩子我们老师应该用不同的眼光去看待这些“调皮的孩子。
【关键词】 :尊重 平等 发展 调皮
心理学研究证明,“调皮孩子”和“优秀孩子”所具有的不同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对他们的态度。作为教师应该尽量克服这种影响。如果教师把“调皮孩子”看成是有自尊、有感情、与他人平等的人,就能够理解他们同样渴望老师的表扬和关注。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每个幼儿在沿着相似进程发展的过程中,各自的发展速度和到达某一水平的时间不完全相同。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所呈现的发展“阶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
一、以终身发展的眼光看待“调皮孩子”
孩子的发展可看作一个持续一生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以终身发展的观点看待幼儿,就是要求把幼儿在校的发展看成学生终身发展的一个阶段,为其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的阶段。因此,以终身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孩子就要求教师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就会知道孩子具有很大的可塑性,他们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错误也能改正错误。案例:我们班的小胡同学比较调皮,今天早上全班小朋友都展示了他们变废为宝的作品,我一张一张的帮他们拍照片,没有顾及个别没有完成作品的小朋友,有的坐在位置上发呆,有的一脸内疚的避开老师的目光,这时小胡说满教室的跑,把别的小朋友作品藏到阳台,我愤怒地让他上位并且询问原因。他却理直气壮的回答:“因为我没有做,我就偷。”我问他:“那你为什么不在家里做呢?”他仍然振振有词的告诉我:“我才不做呢,我就不做。”我放慢语速好奇的问:“那这个大炮做的好看不?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呀?”他露出压出眯着眼睛看着我:“我家有呢,我也会做呢,这个又不难。”我又顺势问:“那你既然会做还要拿别人的作品干吗呢?何不自己回家做一个呢?”小胡急忙回到:“那我明天带来你还帮我拍照吗?还可以像小朋友们展览吗?”其实那一刻我才明白他的口是心非,“调皮孩子”真的很特别,越是想得到的东西,越是没有的东西却装作不在乎,而我却忽略了孩子的自尊,每个孩子都渴望被重视,他们期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其实在每个孩子的心中都有一架天平,他们能够敏锐地判断教师是否是公正的。
像“你总是做小动作”这样带有责备语气的话本身就意味着不相信孩子会改正错误,似乎孩子只要错过一次,下一次必定还会错。我们为什么不把这种错误看成是孩子发展过程中的实践呢?只要我们这样想,就不会生气或者责骂幼儿,而会以平和的心态、关爱的心情去耐心地教育他们。
二、以完整的眼光看待 “调皮孩子”
如果我们用完整的眼光去看待孩子,就不会只看到孩子的缺点,而不去挖掘孩子的闪光点。其实每个孩子都有多方面的潜能,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长有。这就需要教师充当伯乐去努力发现。如小胡有一个爱好,他对植物特别感兴趣,每天早上一来总会去阳台的自然角,并兴奋的拉着我的手介绍每一种植物的名称,说实话,当我知道小胡能说出这么多我不了解的植物名称和花期,我真的很惊讶,真是我们班的小花匠,每天负责给植物除草、浇水。他扫地扫的很干净,我就请他做值日生的时候帮助小朋友收拾饭粒并擦干净餐车,而他很开心的帮我做好这些事,做了什么好事立马跑到我跟前来得瑟。这样的小胡真是乐于助人,再也不是那个会抢别人作品的小胡了。
教师要关心爱护每个幼儿,对那些调皮的孩子不能抱有偏见,要学着换个角度,用积极的发展的观点看待他们。因为那些特别调皮捣蛋的孩子,往往会表现出很多“出格”行为。对这样的孩子,我们更要下功夫发现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从发扬优点中树立自信心,激发孩子的内动力,充分拓展自由展示的空间,促使他们积极参与各种活动,让孩子体验到自己成功的快乐。
三、以赞赏的眼光看待“调皮孩子”
只要教师善于发现,就能主动打开他们的心灵之门,与他们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他们全面、和谐的发展。在实施大班主题—“旋转的世界”活动中,我教孩子们做陀螺。陀螺是美工活动中的老教材,不外乎是一个硬纸板剪成圆形,画上各色花纹,再在中间插上一根火柴棒,用手一捻即旋转起来。
片段一:这个活动的难度不大,小朋友们很快地剪好了圆形,都在按照我的要求用各种图案装饰陀螺。这时,我发现“调皮大王”林林把圆形剪成了椭圆形,不知他是不会剪圆形还是故意在捣蛋。我走过去没好气地说:“你剪的是椭圆形呀,看看还能不能转起来?”这本是句气话,目的是想让他按要求重剪一个圆形。谁知他真的拿起剪刀,动作灵活地在椭圆形的纸板上钻了一个眼,插上火柴棒,用手一捻。没想到,小胡别出心裁做出的椭圆形陀螺也转了起来。
片段二:这个特别的陀螺对我触动很大,原来并不只是圆形的陀螺能转动。我把他请到前面,然后对小朋友们说:“林林小朋友很动脑筋,做了个很特别的陀螺,你们看,他做的陀螺是椭圆形的,我们请他来表演一下好吗?”小朋友们听我一说,都停下来看着他。他们脸上的表情各异,有的怀疑,有的好奇。嘉伟自豪地走到前面表演起来。“哇”真的转起来了!我带头为他鼓掌,小朋友们也面带羡慕的神色,噼里啪啦地拍起了小手。
片段三:我不失时机地鼓励孩子们都来试一试,看看别的形状的陀螺能不能转动。小朋友们听我这么一说,都来了兴致。大家剪的剪,转的转,一会儿就做出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菱形、梯形、花形等各种形状的陀螺。一瞬间,桌子上、地上到处都旋转着形状不同、色彩各异的陀螺,孩子们玩得开心极了。他们还从中得出结论:各种形状的陀螺都能转动,但纸板不能太大,而且火柴棒要插在中心上,这样才能转得又快又稳。
其实,我们对待“调皮孩子”总是牢骚满腹,而对待“优秀孩子”似乎可原谅一切。我曾做过调查,发现教师对待“调皮孩子”的不良行为多采用否定、批评甚至讽刺等消极的方式,经常用皱眼、瞪眼,语气中大多带有责备、厌烦的情绪,师幼关系往往不和谐;而对“优秀孩子”的不良行为则多采用鼓励、建议等积极的方式加以指导,采用摸头、微笑等,语气中包含着信任、真城,师幼关系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上。如在回答不上老师的问题时,老师对调皮孩子的语言指导:这么简单的问题你都不会,只知道在下面做小动作,当然不会了;而对优秀孩子则说:坐下来想想再说。午睡时:对调皮孩子说,还不睡啊,再不睡你就起来站着;对优秀孩子,好孩子快睡吧,闭上眼睛,睡着了,做了好梦。穿衣服动作慢:对待调皮孩子,快穿,你总是磨磨蹭蹭;对待优秀孩子,我来帮你好吗?……
如果老师把“调皮孩子”看成是发展中的人,就会知道孩子具有很大的可塑性,他们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错误也能改正错误。而像“你总是做小动作”这样带有责备语气的话本身就意味着不相信孩子会改正错误,似乎孩子只要错过一次,下一次必定还会错。我们为什么不把这种错误看成是孩子发展过程中的实践呢?只要我们这样想,就不会生气或者责骂孩子,而会以平和的心态、关爱的心情去耐心地教育他们。如果老师把“调皮孩子”看作一个完整的人,就不会只看到孩子的缺点,而不去挖掘孩子的闪光点。其实每个孩子都有多方面的潜能,需要教师充当伯乐去努力发现。只要老师善于发现“调皮孩子”的优点,就能主动打开他们的心灵之门,与他们建立一种和谐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他们全面、和谐地发展。
深信一句话:孩子怕的不是打骂、训斥、抱怨,而是赏识、幽默和感动。学会赏识我们的孩子,特别是那些所谓的“调皮孩子”,爱他们,帮他们找回自信,找到做“好孩子”的感觉。相信!他们也是好孩子。一个比喻说得好:孩子如夏天池塘里的荷花,开花有时迟有时早,但每一朵都是美丽的,不会因为花开得迟就抹杀了生命的美丽。千姿百态是大自然万物生长的规律,也是我们孩子的真实写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