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高一政治备课组
【学习目标】
了解哲学的产生和含义,了解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含义及相互关系,理解具体科学与哲学的区别和联系;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个方面,了解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含义及其基本形态;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基础和来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学习重难点】
1.具体科学与哲学的区别和联系
2.哲学的基本问题
3.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基本形态
【学习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反思
【学习过程】
活动一:知识梳理与重点记忆
(一)美好生活的向导
1、生活处处有哲学: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 ;源于 。
注:哲学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1)哲学的作用:哲学是一门给人 、使人 的学问。
(2)哲学的本义:在古希腊文和英文中,哲学的本义是 或追求智慧。
(3) 哲学的任务: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
和 。
3、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1)世界观:是指人们对 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方法论:是指人们用世界观作指导 和 的根本方法。
(3)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联系: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一般说来,世界观 方法论,方法论 世界观。二者是统一的。(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4)哲学是关于 的学说,是 、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也是关于方法论的学说。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4、具体科学与哲学的区别和联系:
(1)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 的 和 。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知识进行新的 和 ,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 和最普遍的 。
(2)联系:① 是 的基础, 的进步推动 的发展。
② 为 提供 和 指导。
注意:哲学与具体科学知识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不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二) 百舸争流的思想
1、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就是______________的关系问题。
(2)哲学基本问题的两方面内容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 标准。凡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__________________的就是唯心主义。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问题,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哲学上的________论和___________论。可知论认为思维和存在具有_____性,思维_______正确反映存在,不可知论者认为思维_______正确地反映存在。
2、唯物主义
(1) 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什么?
(2)三种基本形态:
基本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基本观点
世界是物质的,把物质归结为几种_________
____是世界的本原,____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
A.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
B.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
C.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D.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
合理性(科学性)
否认_____论,坚持唯物论。本质上是正确的
用自然科学成就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局限性
主观猜测,缺乏科学依据;把物质归结为几种具体___________
机械性
形而上学性
不彻底性
历史观上的____主义
举例
“天地之变,阴阳之化”,“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气者,理之依也”,“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世界的本源是一团火。
世界一切运动都是从这地方到那地方,并且都是原子在动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发展的;世界联系、发展、并充满矛盾的世界;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3、唯心主义:
(1)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什么?
(2)基本形态:
基本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基本观点
把人的__________(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务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把_________(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举例
①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②“心外无物”
③我思故我在
④宇宙便是吾心 ,吾心便是宇宙
⑤“万物皆备于我”
①理在气先
②上帝是万能的,支配着地球的万事万物。
③ 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
④富贵在天,生死由命。
注:哲学史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但从基本派别来看,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三) 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1、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1)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 。
(2)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 ,是社会变革的 。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1)产生的阶级基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自然科学基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直接理论来源:_______________,主要包括黑格尔的__________和费尔巴哈的
__________。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个性)
(1)第一次实现了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的有机统一;
(2)第一次实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有机统一;
(3)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______基础上的_________与_______的统一;
①_______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②其科学性就在于它正确反映了物质世界的_______和_______;就在于其全部理论来源于_______、又在实践中检验、完善。
③其革命性就在于它是“_________”的科学、指导_________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4、马克思主义中国话的重大理论成果
(1)毛泽东思想
①精髓——__________________
②活的灵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邓小平理论
(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4) 科学发展观
活动二:巩固提升
一、 选择题:
1.哲理小说越来越受读者的喜爱,其中重要原因就是,那些人生哲理是如此贴切地表述着自己的情感,自己的经历,自己的精神家园……哲理小说深受读者喜爱的原因表明( )
A.哲学是一种智慧,是美好生活的向导
B.哲学是对人生的一种本质的普遍规律问题的思考
C.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民族精神的凝聚[来源:Z§xx§k.Com]
D.哲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来源于生活
2.快节奏生活的时代,人们提出了“慢生活”理念,一些人逐步接受了该理念,并加入到“慢餐饮”、“慢旅游”、“慢运动”等行列。这反映了 ( )
A.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B. 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
C. 方法论影响世界观 D. 哲学是对具体生活的概括和升华
3.“几十年来使我深刻体会到,学点哲学的确可以使人做事情少犯错误,做研究少走弯路。”下列观点与“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振声的上述感悟项一致的是( )
A. 哲学史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 B. 哲学是人类对某一具体领域规律的概括
C. 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 哲学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的功能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 ②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③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④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5.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这说明
A.各门具体科学的产生以哲学为基础 B.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C.哲学是具体科学的总和 D.哲学对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
6.孟子和老子都是春秋战国时期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孟子提出了“万物皆备于我”的思想,老子提出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思想。这两种思想的共同点是
A.都承认客观事物及其整个世界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B.都承认客观精神是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C.都否认思维决定存在 D.都否认存在决定思维
7.恩格斯说: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
A.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D.思维决定存在还是存在决定思维
8. 有一首英语儿歌这样唱道:“告诉我为什么星辰闪耀,告诉我为什么常春藤缠绕……因为上帝创造星辰闪耀,因为上帝创造常春藤缠绕……”美国一位著名科普作家这样改动了歌词:“核聚变让星辰闪耀,向性运动让常春藤缠绕……”这一改动反映了( )
①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 ②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的区别
③科学精神与宗教精神的区别 ④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区别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9.下列说法能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的是( )
A. “气者,理之依也”与“理生万物”
B.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与“物是观念的集合”
C.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与“天不变,道亦不变”
D.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与“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10.唯物主义的发展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唯物主义都认为( )
A.物质可归结为某种具体事物 B.物质与运动不可分
C.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D.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1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 )
A.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变化发展的 B.世界是统一于物质的
C.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D.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
12.休谟认为:世界上存在的只有心理的知觉、感觉,此外是否有真实的存在,那是不可能知道的。对此说法,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 唯物主义 B. 唯心主义 C. 可知论 D. 不可知论
13.从远古开始,人们就把“天”作为人类智慧追索的对象,诗人屈原提出172个“天问”。下列关于“天问”的回答中,具有唯物主义倾向的是( )
①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②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③天地万物都是“绝对精神”的产物 ④“天为阳,地为阴”、“天圆地方”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4.托马思·阿奎纳说:“凡事物运动,总是受其他事物推动……最后追到有一个不受其他事物推动的第一推动者,这是必然的。每个人都知道,这个第一推动者就是上帝。”这一观点属于( )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朴素唯物主义 D.机械唯物主义
1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对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水、火、气、土等形态
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
D.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16. 下列哲学观点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是( )
A.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B.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
C.水是万物的本原 D.天,有形之大者也;人,动物之尤者也
17.“一个人不过是自然界一株脆弱的芦苇,但这是一株会思考的芦苇,人因思想而伟大。”与此观点意义相同的是( )
A.我思故我在 B.思维是地球上最美的花朵 C.物是观念的集合 D.人是万物的尺度
18.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实现了( )
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②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有机统一 ③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④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9.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来源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从这个角度看,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其理论来源关系的表述最科学的是
A.马克思主义哲学全面继承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B.马克思主义哲学全面批判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C.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基础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D.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发展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科#网]
20.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写道:“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主要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
A. 阶级性 B. 革命性 C. 实践性 D. 科学性
二、判断题:
1.哲学就是世界观,世界观就是哲学。
2.哲学既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又是关于方法论的科学。
3.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4.哲学是自然、社会和思维科学的总和。
5.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并且随着哲学的发展而发展。
6.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
7.“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气者,理之依也”,属于唯心主义观点。
8.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
9.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
10.马克思主义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三、简答题:
某地遭特大水灾。面对灾情,人们议论纷纷。
第一种人说:“这是天意,人没法子。老天爷,你为什么要这样惩罚我们呢?”
第二种人垂头丧气哀叹:“多年辛苦白费了,荒年已成定局,无法改变。”
第三种人坚定地表示:“灾害已经发生,这是事实,但我们以丰补歉还是大有可为的,夏季损失秋季补,农业损失副业补。要自力更生战胜灾害。”
结合上述议论回答:上述三种人各属什么哲学派别?用哲学的基本问题的相关知识评析这三种人。
第一种人属客观唯心主义;第二种人虽属唯物主义但缺乏辩证思想(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第三种人属辩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第一种人认为天意决定一切,是听天由命的宿命论,是荒谬的。
第二种人只看到灾害带给人们的困难,认为人无法改变,否认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无所作为的观点。
第三种人既承认灾害,又看到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可以战胜灾害,这是完全正确的观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