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自然历史博物馆户外探索活动开发探究_朱礼.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08832 上传时间:2024-01-13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9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历史博物馆户外探索活动开发探究_朱礼.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自然历史博物馆户外探索活动开发探究_朱礼.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自然历史博物馆户外探索活动开发探究_朱礼.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23,9(2)Science Education and Museums自然历史博物馆户外探索活动开发探究朱礼上海师范大学1问题的提出当代博物馆强调“以观众为中心”,博物馆不再仅是展示物件,转而重视博物馆之于观众的意义构建1。博物馆作为科学学习的场所,依托实物,创设学习环境,激发观众的好奇心,鼓励动手探索,从而传递科学知识和科学理念。进入新时代后,公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日益增加,而博物馆也在根据游客的多层次需求不断创新服务供给。博物馆学习通常发生在场馆内,随着博物馆理念和观众需求的变化,博物馆不断开拓新的空间和资源,推出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户外探索活动是发生在自然环境中的一

2、系列探索学习,具有开放性、探究性、自由性、真实性等特点。通过在自然环境中的主动学习,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应对挫折的能力,了解到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环境意识。博物馆开展户外探索活动不仅能够重新赋予展品意义,重现展品生机,还能培养参与者的探索能力,引领参与者从更全面的角度认识自然生态系统。户外探索活动有其独特的优势,且符合博物馆学习体验性、探究性、非正式性等特点,国外已有不少自然历史博物馆开展这类活动,而国内的自然历史博物馆多举办场馆内的活动,户外探索活动举办的频次不高。哪些原因导致自然历史博物馆举办户外探索活动的频次不高值得深思。本文选取国内省级自然历史博物馆为研究对象,

3、对这类活动的现状进行分析并进行从业者访谈,在此基础上发现问题,提出对应的开发策略,以期为从业者提供参考。2户外探索活动的特点和优势户外探索活动的核心是自然、亲身参与和学习,具有不确定性、探究性和情境性的特点,许多研究表明其优势。户外探索活动在国外已发展成熟,多国已构建成熟的户外教育课程与指导体系,且自然历史博物馆开展这类活动符合其使命,丰富的馆藏资源和专业团队为开发活动提供条件,国外亦有不少成功案例。2.1户外探索活动的定义及特点自然教育强调走进自然、亲身体验,达到认识自然、了解自然和尊重自然的目的2。福特 菲利斯(Ford Phyllis)认为户外探索活动通过与大自然亲密摘要户外探索活动有其

4、独特的优势,但国内的自然历史博物馆大多举办场馆内的活动,导致自然历史博物馆举办户外探索活动频次不高的原因值得深思。选取国内省级自然历史博物馆为研究对象,通过现状分析和访谈,发现存在困难,提出对应开发策略,以期为从业者提供参考。关键词自然历史博物馆户外探索活动博物馆学习自然教育doi:10.16703/ki.31-2111/n.2023.02.014朱礼.自然历史博物馆户外探索活动开发探究J.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23(2):90-95.90-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23,9(2)Science Education and Museums接触,让参与者在亲身体验中成长3;肯 吉尔伯森(Ken Gi

5、lbertson)提出户外探索活动是在户外开展的,强调多种感官直接参与,将自然环境与个人环境结合的活动4。根据定义可以发现,户外探索活动是自然教育的一种形式,核心是自然、亲身参与和学习。本文在 Ford 对户外探索活动的定义上,进一步增补提出博物馆户外探索活动的定义。博物馆户外探索活动是由博物馆举办的户外活动,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于大自然中进行观察学习,强调亲身探索发现的过程,旨在培养自然意识和科学素养。户外探索活动具有开放性、不确定性、探究性和情境性的特点,其理论基础有:多元智能理论、体验教育理论、拓展理论、群体发展理论和最佳唤醒水平理论5。户外空间的自然元素能够营造平和宽松的环境氛围,通过在

6、自然情境中的亲身体验和实践学习,参与者得到各方面的成长与发展,塑造更好的自我形象。在认知层面,提升参与者的专注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在行为层面,参与者产生亲近环境的行为6。英国皇家鸟类保护协会研究指出,比起没参加户外探索活动的公众,在参加过这类活动的公众中,75%的参与者降低了破坏环境的行为7;在情感层面,增加参与者与自然的联系,减少对户外环境的恐惧8。户外探索活动在国外已发展成熟,得到国家层面的认可,多国已构建户外教育课程与指导体系。澳大利亚国家课程终结报告 明确学生要参加户外活动9;英国教育部颁发的 2013 国家课程标准 中提到,户外探索活动分为自然科学探究类、户外运动类、社会人文类和艺术类

7、,自然探究类包含了天文地理、动植物、环境保护等内容,强调科学探究的过程10;美国将户外探索单独列为必修课程,针对学术性科目和非学术性科目设计不同的户外课程11。2.2博物馆户外探索活动的优势与特点自然历史博物馆开展户外探索活动符合其使命,自然历史博物馆研究博物学,而博物学以人类的好奇心为基础,探究自然、认识自然、理解自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教育目的是体现博物学收藏研究的价值和意义,除了传授知识,还包括培养积极的自然情感和探索自然的能力12。自然历史博物馆丰富的馆藏资源和专业的队伍为开展户外活动提供了条件:博物馆不仅拥有天文、地质、动植物和古生物等丰富的标本和馆藏资源13,还拥有一支从事科学知识和

8、科普宣传、设计活动的专业队伍。与其他户外活动组织者相比,博物馆举办的户外探索活动具有科学性、全民性和终身性的特点14。博物馆作为科学学习的场所,强调体验式学习。而户外探索活动属于体验式学习,更能让参与者体验到科学家发现自然规律时的兴奋,对科学学习产生积极影响,形成科学身份认同。博物馆不应延续讲授式的科学教学,博物馆应该开发更多的户外探索活动,侧重科学探究的过程15。户外探索活动作为发展成熟的体验式学习,参与者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在自然环境中将科学知识与探索过程联系起来,建立与自然的联系。户外探索活动的优势已被许多博物馆从业者认可,国外已有不少自然历史博物馆开展此类活动。国外的活动主题包含漫步自

9、然、观鸟、认识植物等,多与公众科学素养项目结合,活动全年举办或在几个月内集中多次举办。菲尔德博物馆全年举办“和菲尔德一起观鸟(Birding with the Field)”活动,邀请芝加哥地区的居民与专家一起观鸟。圣地亚哥自然历史博物馆为春天赏花设计了 4 条徒步路线,在专家的陪同下帮助参与者认识圣地亚哥野外空间;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市民科学项目包含许多户外探索活动,如海藻研究(Big Seaweed Search)、螃蟹观察(MittenCrab Watch)等。哈佛大学博物学家路易斯 阿加西(Louis Agas-siz)提出“学习自然,而不是书本”的口号,鼓励博物学的学习16,博物学为

10、自然教育的兴起奠定了科学和社会基础。国外自然历史博物馆举办户外探索活动有一定的基础。反观国内,自然历史博物馆多举办场馆内的活动,户外探索活动的举办频次不高,何种因素导致这一现象值得探讨。3研究方法的设计与应用省级自然历史博物馆体量大、教育活动成熟、接待观众数量多,因此选其为研究对象。笔者首先在这些博物馆的官网、微信公众平台寻找符合定义且成功举办的活动,在检索了国内所有地区 14 家符合条件的省级自然历史博物馆后,有 6 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已成功举办了户外探索活动(见表 1)。随后,笔者访谈了上海自然博物馆、北京自然博物馆、重庆自然91-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23,9(2)Science Educ

11、ation and Museums博物馆和浙江自然博物院的 5 位从业者,并对访谈内容进行编码。已成功举办的户外探索活动时长为半日或一日,主要面向 6 至 14 岁的青少年或亲子家庭。活动过程中,博物馆的专业人员一边答疑解惑,一边指导参与者进行户外观察。观察设备由参与者自行携带或博物馆提供,探索活动的记录表由博物馆提供。探索活动的主题有观鸟、植物观察、地质考察、化石挖掘、观星和出海航行。上海自然博物馆的“鸟撞”活动围绕鸟类误撞玻璃这一主题,参与者根据设计好的路线开展为期 6周的调研巡查;北京自然博物馆的夏令营面向青少年,活动内容包括生态观察、地质考察、化石挖掘、观星等;“飞羽寻踪”活动于周末举

12、办,活动时长约 4 小时,亲子家庭在鸟类学者的指导下进行观鸟;天津自然博物馆举办的户外探索活动面向青少年群体,具体包括观察动植物、出海航行和地质考察,分别在 3月、8 月和 9 月举办;浙江自然博物院的“野外体验”活动,参与者在博物馆专业人员的带领下进行地质考察、野外植物观察和观鸟;广西自然博物馆的“六景考古”一日馆令营活动,亲子家庭在专家的带领下了解地貌特征,挖掘化石。3 家博物馆将户外探索活动单独列出,作为专门的一类活动进行开发,3 家博物馆将这类活动穿插在夏令营或研学营中,上海自然博物馆的“鸟撞”活动是公民科学项目的一部分,活动周期长,并与高校合作。上述户外探索活动和当地地域的特殊性相契

13、合,如:上海城市化进展快,高楼密集,易对鸟类造成伤害;北京的地质公园和遗址为地质考察提供条件;重庆环境宜人,因其地理优势、丰富的水资源、茂密的植被和平行岭带来的上升气流,让重庆成为鸟类的天堂;天津春季温度适宜,沿海的地理位置和各类公园为户外探索活动创造条件;浙江拥有大峡谷、湿地等自然资源,多样的地貌有助于户外活动的开展;广西各时代的地层发育齐全,沉积类型繁多,生物群落丰富,化石保存完好,为化石挖掘提供了基础。博物馆稳定的受众和自身过硬的条件是成功举办户外探索的基础因素。博物馆自身拥有稳定的受众,利用博物馆的公信力,能较简单地聚集感兴趣的青少年或者公众群体。同时,博物馆拥有丰富的活动举办经验,加

14、上博物馆专业人员极强的专业性,降低了举办这类活动的难度,参与者在构建知识的同时能够接受科学理念。博物馆能够联合不同科学家以及整合各类场所资源,让户外活动的内容更灵活、丰富。相比于馆内的标本模型,户外探索活动引导参与者直接观察生物生存现场,体会生物的生物学特征与动物行为。比起文字解说和标本模型,户外探索活动赋予展品意义,活动中遇到的生物无法预测,会带来意外之喜,具有更强的趣味性。户外探索活动不仅打破了空间的局限,还蕴含科学探索的过程,鼓励参与者像科学家一样去发现、分析和讨论。4举办户外探索活动存在的困难通过现状分析,可以看出自然历史博物馆举办户外探索活动有很大的优势。但是,户外探索活动并非每月都

15、举办,与馆内的教育活动相比,户外活动的频次极低,以年为单位计数。哪些原因导致国内自然历史博物馆举办户外探索活动的频次不高?经过分析,发现存在四个方面困难。表 1自然历史博物馆已成功举办的户外探索活动馆名户外探索活动上海自然博物馆17“鸟撞”活动北京自然博物馆18“澳门北京地质地貌科普夏令营”“两岸中学生自然探索夏令营”重庆自然博物馆19“飞羽寻踪”天津自然博物馆20“遥远的朋友”“寻找春天”“共享自然”浙江自然博物院21“野外体验”广西自然博物馆22“六景考古”一日馆令营92-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23,9(2)Science Education and Museums一是国内外自然教育发展历

16、程的差异。回顾自然教育的思想,我国老子和庄子“道法自然”的思想可看作源头;西方的自然教育理论始于夸美纽斯,集大成于卢梭,完善于杜威23。虽然我国自然教育的思想由来已久,但在实践方面西方更佳。20 世纪 60 年代欧美国家发展经济,导致原生生态环境不断减少,这使得公民的环境意识开始觉醒,自然教育体系逐渐开始建立。这一体系建立离不开法律和政府的支持,离不开学校、社会机构和各类组织间的合作。西方国家起步较早,发展相对成熟,并形成较完善的理论基础、管理体系、人才培养、项目设计和运营体系。而中国的自然教育起步较晚,21 世纪初部分机构借鉴国外经验,开始探索自然教育,相关政策和文件逐步出台。相较于欧美国家

17、,我国的自然教育整体处于探索阶段。自然教育行业调查报告 指出,自 2010年以来,我国自然教育机构呈现井喷式热潮,大部分机构表示最大困难是缺乏具有专业自然科学背景的人才和缺乏经费的支持24。二是专业人才的缺乏。与馆内固定的活动流程和易控制的环境相比,户外活动的不确定性对专家提出了高要求。以地质考察为例,专家需要具备博物学和地质学等多方面的知识。户外探索活动的观察对象是“活物”,每一次的活动都充满不确定性,观察到的对象也丰富多彩。这种观察结果的多样性提高了对专家的要求,专家不仅需要具备专业基础知识和教育背景,带领参与者认识野外的物种,回答参与者提出的各种问题,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掌控能力,能正常把控

18、活动的节奏和秩序。与馆内活动相比,户外活动的专家需要更广博的见闻和更全面的素养。三是缺乏相关的保障制度。国内户外探索活动起步较晚,其举办缺乏对应的行业规范、管理机制和法律法规。与国外博物馆高频次的举办相比,国内博物馆举办这类活动可能缺乏策划户外活动的经验,户外探索活动的执行程序更复杂,需要全方位周全性的考虑,如交通出行、餐饮、保险等。此外,举办户外探索活动的经费是存在的困难之一,具体包括活动开发、聘请专家、购置观察设备、交通出行等。目前活动经费主要由馆方承担或政府提供,博物馆尚未形成能够反哺活动的商业化路径。四是户外探索活动自身的限制。首先,户外探索活动对参与人员的数量有限制,比起馆内动辄上百

19、人的讲座,户外活动的人数局限在单次 20 至 30 人,多则影响参与者的体验。其次,安全是举办户外活动的重要问题,比起室内活动,户外活动包含更多的身体运动,存在一定风险。户外活动的高风险性导致这类活动较适合青少年或成年人,对低龄儿童、高龄长者或者特殊人群存在一定困难。“规避风险”的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众参与户外活动的意愿。博物馆在组织策划户外活动时,需要考虑每位参与者的安全,提前踩点做出评估,制定详细的预案,尽可能地规避行程中的安全隐患。另外,活动当天的天气情况也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馆方需要和专业机构确认天气情况。调查访谈的一位从业者提到他们馆在活动举办前夕,会提前打电话和气象局沟通,确认能

20、否出行。另外,城市化和现代文化的冲击导致人与自然关系的割裂,成长于城镇环境的公众很少有机会和自然亲密接触,并且花费更多时间在电子产品上。与电子设备的交互代替了与自然环境的接触,人类整体的取向由“亲生物”向“亲影像”转变25。5举办户外探索活动的应对策略为解决上述存在的困难,让博物馆户外探索活动的举办频次变高,本文提出以下应对策略。第一,形成教育共识,营造自然教育的氛围。中国的自然教育和户外教育起步晚,但是发展迅猛,未来应加强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总结实际活动中的经验,构建户外探索活动体系,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活动的发展。举办户外探索活动不能单靠博物馆自身的力量,借助外界力量将事半功倍。政府部门制定相应

21、的法律法规,推进户外活动的行业标准、指南和规范等。主管部门加强和博物馆的合作,加大博物馆教育经费的投入,为馆方提供资金探索更优质的活动,开发更高品质的户外活动,实现更有效的运营。第二,调动社会力量,丰富活动内容。社会力量的加入使得户外探索活动更具多样性,例如活动地点的选择。观察类活动适合在公园、湿地等地举办,这些场所能够提供适宜的环境和更好的观察体验;而考察类活动,适合峡谷或地质公园。相关媒体与博物馆开展合作,借助媒体的力量对活动进行宣传和93-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23,9(2)Science Education and Museums推广,缓解信息获取不及时的问题,吸引更多的受众并扩大活动

22、影响力。博物馆和第三方合作实现活动的持续发展,例如与旅行社合作,馆方负责活动策划、主持和招生工作,旅行社解决出行交通、餐饮、购置保险等问题。此外,高校注重跨学科知识的融合,通过培养复合型人才,优化人才结构,为博物馆输送新鲜血液。博物馆可加强和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除博物馆自身的专家外,邀请馆外的专家参与活动,担任户外探索活动的指导者。第三,开发线上平台,形成协同网络。借助技术手段开发线上平台,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人员缺乏带来的困难,实现普及面的增加和受众的增多。线上平台是移动的资源库,在活动的不同阶段分别给予参与者帮助,提供参与者科学知识和观察方法,引导参与者进行学习;活动结束后,帮助参与者回顾

23、活动内容。博物馆开发线上平台时,可将已有资源放入其中,如馆内标本的图片、讲解词等。线上平台不仅是移动的资源库,还是行走的记录器。参与者可将活动的发现结果上传至平台,随着上传记录的增多,平台可以形成某地区的物种分布图,便于参与者了解身边的生态环境。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为寻星实验(the star spotting experiment)开发了单独的小程序,参与者将观察结果上传,小程序将自动绘制光污染地图,让参与者了解该地区的光污染程度26。线上平台的开发和应用打破了空间、时间和人力资源的限制,无形间扩大了活动的范围,吸引更多人参与。第四,多方配合,完善安全防范机制。安全是户外活动的基础,要保障参与

24、者的安全只靠博物馆是不够的。相关部门加强对户外活动的管理,建立档案信息库,制定应急预案,为户外活动的突发事件处理提供依据,参与者个体也需提高安全意识。博物馆在策划活动时,制定详细的活动预案,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做好应对措施,根据天气情况灵活调整活动计划。活动开始前,博物馆对参与者进行简短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户外活动的注意事项、活动的流程和时间安排、观察方法和观察设备的使用。通过“培训-实地”的规范化活动流程,最大程度地规避活动中的安全问题。6结束语户外探索活动是自然教育和科学学习的一部分,通过探索自然世界的本真状态,激发科学学习的兴趣,从大自然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参与者的科学素养。

25、博物馆其实也存在于实体建筑之外,地球才是最大的自然历史博物馆。户外探索活动有其独特的优势,与国外自然历史博物馆开展户外探索活动的频次相比,国内自然历史博物馆开展这类活动的频次不高。通过现状分析后发现国内外自然教育发展历程的差异、专业人才的缺乏、保障制度的缺乏和户外探索活动自身的限制是举办这类活动频次不高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些困难,笔者提出相应的策略。虽然国内的户外探索活动起步较晚,但发展快速,行动力强。未来应完善规范的制定,优化人才结构,推动社会参与,形成多方共同努力的新局面。户外探索活动成熟以后,可与公众科学素养项目结合,既帮助科学家收集多样化的数据,又帮助公众揭开科学的神秘面纱。本文有一定的

26、局限性。首先,所有的户外活动是在官网和微信公众平台上搜索得到的,信息存在滞后性,访谈过程中,笔者发现有些活动已经停办。其次,本文选取省级自然历史博物馆作为研究对象,一些优秀的非省级自然历史博物馆也成功举办过户外活动,但本文没有纳入研究范围。参考文献1周婧景,郭川慧.博物馆“研学旅行”定义及其理解J.博物院,2020(05):89-95.2林昆仑,雍怡.自然教育的起源、概念与实践J.世界林业研究,2022,35(02):8-14.3Phyllis F.Outdoor Education:Definition and PhilosophyR.Clearinghouse on rural educa

27、tion and small schools,19864Gilbertson K,et al.Outdoor Education:Methods and Strate-giesM.Champaign:Human Kinetics,2006.5赵霞.青少年户外教育的国际经验及启示J.中国青年研究,2015(04):115-119.6翟俊卿,温蓓蕾,王西敏.教师眼中的户外教育:基于国外实证研究的述评J.比较教育学报,2021(03):77-90.7哈蒂 加利克.野孩子手册M.刘楠,译.上海:少年儿童出94-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23,9(2)Science Education and Museum

28、s版社,2019.8同6.9王正青,但金凤.澳大利亚中小学户外教育实践与推进举措J.比较教育研究,2019,41(03):78-84+92.10关彩霞,卞伯高,卢萍.基于 STEAM 理念的青少年户外教育综合课程探索以英国诺丁汉郡户外教育综合课程为例J.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22,8(01):72-80.11Hammerman D R,Hammerman W M,Hammerman E L.Teaching in the Outdoors M.New York:Holcomb Hath-away Publishers,2013:12-19.12张小澜.浅析自然博物馆自然教育功能的认知与实践发展

29、J.中国博物馆,2021(04):63-66.13左斌.自然博物馆如何开展环境教育J.自然博物,2016,3(00):74-78.14王建平,王瑞芬.博物馆与生态环境教育J.中国博物馆,1997(04):40-43.15Gutwill J P,Allen S.Deepening students scientific inquiryskills during a science museum field tripJ.Journal of theLearning Sciences,2012(21):130-181.16Armitage,Kevin C.The Nature Study Movem

30、entM.Uni-versity Press of Kansas,2009.17上海自然博物馆.自然探索营EB/OL.2022-04-08.https:/ J.现代远距离教育,2021(05):43-51.26NATURAL HISTORY MUSEUM.Take part EB/OL.2022-04-10.https:/www.nhm.ac.uk/take-part/citizen-sci-ence/star-spotting-experiment.html.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Outdoor Exploration Activ

31、ities in Natural HistoryMuseumsThe Case of Chinas Provincial Natural History Museums/ZHU LiAuthors Address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E-mail:AbstractOutdoorexplorationactivitieshaveownuniqueadvantagesandareinlinewiththeexperiential,exploratory,and informal nature of museum learning.Natural history mu

32、seums have arich collection of resources and a professional team to provide the condi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these activities.While many natural history museums abroad have conducted such activities,naturalhistory museums in Chinatend to hold activities insidethemuseums,and outdoor explorationac

33、tivities are not held as frequently.It is worth considering the reasons for the low frequency ofoutdoor exploration activities in natural history museums.Therefore,this paper selects domesticprovincial natural history museums as the research object,and through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alysisand interviews,discovers the difficulties and proposes corresponding development strategies in order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practitioners.Keywordsnatural history museum,outdoor exploration activity,museum learning,nature education作者简介:朱礼(1999),女,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博物馆学习,E-mail:。(2023-03-13 收稿,2023-04-06 修回)95-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