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空间的表达 一、教材内容: 人民美术出版 八年级 上册 第二课: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空间的表达 二、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与解决方法: 教学重点:认识手绘线条表达空间关系的方法与特点。 解决方法:通过教师展示环节,在黑板上现场绘画速写,速写内容为班级整体透视图,从而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物象空间的表达方式和特点,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 教学难点与解决方法: 教学难点:物象的空间位置如何在画纸上绘制出来,关键是第一笔如何落笔,怎样构图。 解决方法:采用室外写生的方式,如:组织学生在校园内写生,观察教学楼,体育馆,食堂等场馆的外观进行写生训练,教师巡回指导总结。 三、学生分析: 在上学期
2、学生们都已经学习过了有关手绘线条图像的内容,这学期学习内容是知识的进一步延伸,在以往的手绘线条练习基础上,发展到二维空间与三维空间的转换。但不能否认,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很好的理解立体的概念,这需要不断加强学生的写生训练,并且需要对学生有针对性的指导。 四、设计理念: 通过教师速写展示、室外写生、集体讨论总结等方法,解决问题。 五、教学目标: 德育渗透点:通过学习多种在平面上表现物象空间的方法,调动学生用手绘线条进行交流,传达信息的兴趣,培养学生习惯用手绘线条的形式描绘和表达看到的事物,加以内心情感的抒发,最终可以通过手绘线条的方式去独立创作出一幅完整的作品。 教学知识点: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
3、,初步了解绘画过程中物象之间的层次关系,在绘画时应把握近大远小,近实远虚的绘画方式。 能力渗透点:鼓励学生独立观察能力,观察周边的事物变化,关注主流审美趋势,关心生活和环境的变化,用所学的绘画知识,结合内心感受,表达所见事物。 六、教具准备: 课件、风景画(数张)、石膏几何形体(长方体、圆柱体) 七、教学方法: 演示法,探究学习法 八、课时安排:二课时 九、教学过程: 1、石膏几何形体与对应纸板造型展示。 老师:同学们好,老师想知道怎样能使这张长方形的纸板变的更立体呢? 学生(举手回答):把几个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板围起来,就会更加立体了。 教师:是这样吗?(老师展示石膏几何形体:长方体) (学
4、生惊叹,产生浓厚兴趣。) 2、师生初步探究物象空间的表达。 老师:什么是体?它是指其内部有一定容积的物体,称之为体。 那么,我们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体存在呢? 学生发言踊跃:教室、文具盒、书桌、粉笔盒、等等 (老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鼓励、肯定。) 老师:我们怎样通过线条去表现他们呢?我现在用粉笔把我们现在所处的空间绘制在黑板上,请大家认真观看。 (教师展示现场速写) 学生:我也想画出这么美的画,可是我能行吗?(及类似的话) 老师:当然能行!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我们都可以绘制出我们所见的物象。 首先,要掌握近的静物大,远处静物小的原理。其次,了解近实远虚的道理,我们一同来欣赏一些手绘线条作品(图片展示
5、,课件展示) 板书设计: 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空间的表达 上下、左右、前后三度空间 上下、左右、? 二度空间 3、师生共同探讨总结物象空间表达的方法。 老师:通过刚才的欣赏,谁说一下我们该如何绘制物象的上下、左右、远近呢? (学生开始分小组边议论边发言。) (教师将各小组的讨论结果拿出来与全体学生共同进行探讨总结。) (最后,老师将探讨结果板书到黑板。并把做针对性的点评。) 学生看作品,进一步系统的了解物象空间的表达方法 4、老师总结本课教学内容。 老师:没有想到大家可以描绘出这样多的表现方法,希望通过下节课的写生练习,我们能够学习和掌握到更多更丰富的知识。 室外课: 、堂内传递本课目标,激发学生
6、兴趣。 老师:大家看,这幅画中 画的是那里? (老师展示自己在校园内写生的美术作品。) (学生惊叹,产生浓厚兴趣。) 学生:原来我们经常生活的校园画出来也这么美呀!我也要画一画。 (此时,学生探索美的兴趣被激发了出来) 、学生分组开始校园写生,老师组织、协调。 (学生分组开始校园写生,师生共同活动。) 、课堂内学生自我评析,老师点评总结。 (学生分组出示优秀作品,自我评析,共同欣赏。) (老师组织、协调并进行总结。) 十、板书设计: 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空间的表达 一、近实远虚 二、近大远小 三、平行透视 四、成角透视 1、遮挡表现法(先画近景更容易表现)前后、远近 2、平铺式表现法(一些装饰画)
7、下边近、上边远 3、透视的表现法(最后的晚餐)近大远小 4、移动式的表现法(清明上河图)视域广阔 十一课程小结: 校园写生课符合新课程理念,学生兴趣高涨,也是学生们最感兴趣的课程内容,学生们喜欢亲近自然,亲近生活,分组写生活动中师生关系融洽,在自由组合,自由取景,独立创作的同时体会自然生活带给他们美好的感受。本课通过两课时,集中学习了手绘线条图像物象空间的表达,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快乐收获到知识。 十二、教学反思: 本课,学生在讨论中得到知识点,在实践中发现难点,在老师的指导下和相互讨论下突破难点巩固新知。课堂小结中,学生发言积极,对于学生的发言,我有针对性的进行了评价和修改,并且修改不是在学生的原作基础上,而是在原作品斜上角另起稿绘制学生不足之处,这样做一是为了尊重学生的创作成果,二是修改之后学生可以更容易对比之前自己的作品,从而找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成长需求,体验需求和选择的需求。本课的学习中学生加强了动手动脑能力,沟通能力,内心的表达能力,同时也存在一些个体差异,学生领悟能力的不同,也会使得部分学生接受和表现部分滞后,需要在以后的学习中注意不同孩子的不同培养方式,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