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让语言区“活”起来新坝幼儿园 吴亚 摘要 幼儿园的 语言区 通常“千人一面”,在形式与功能上缺乏创新,幼儿较少参与。为改变这种现状,作者做了一些有效的尝试,对如何进一步搞好语言区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反思。 关键词 幼儿园;语言区;语言能力 语言区是活动区中必有的基本区域之一。在幼儿园活动室的一角,我们总会看到这样的场景:图书架上陈列着若干图文并茂的幼儿读物、识字卡片、指偶或木偶等等。这样的布置通常会维持相当长的时间,而教师很快会发现,幼儿到语言区去的次数越来越少,直至有一天,无奈地看到这个漂亮的角落变得冷冷清清而没有幼儿光顾了。那么,如何让语言区“活”起来,能够始终吸引幼儿呢 ? 笔者认为,关键
2、在于教师必须认识到,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幼儿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发展的,所以在语言区,教 赃着重为孩子创造“使用语言”的环境。为此,笔者从倾听和操作两方面人手,对语言区的材料和活动进行了调整,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人机”互动,激发幼儿听讲故事的兴趣 幼儿园的语言区通常都有录音机和买来的录音磁带。这些设备一般由教师掌握和操作,幼儿只需被动地听录音机里播放的故事就可以了,因此对录音机和磁带里的故事,往往兴趣不大。为了改变这一状况,笔者利用原版录音磁带,重新录制了故事,一是有目的地增加一些引导性的提问,二是把故事重复录上好几遍,这样,幼儿只须按下帖有绿色标签的“ PLAY ”键就可以反复听讲故事了。
3、与录音机的互动,不仅激发了幼儿对故事的兴趣,而且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整个过程中,教师都只是静心倾听。这不仅为幼儿提供了自由表达的空间,而且让幼儿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和赞赏,从而在潜移默化中不仅培养了幼儿倾听的好习惯,而且鼓励了他们大胆、自信地表达自己,同时也为教师了解幼儿的思想、观点与兴趣、需要提供了大好机会。 二、通过给物体命名和归类,让幼儿学会观察与表达 对幼儿来说,认识周围环境中常见物体或现象的专有名词,对发展他们的语言能力和与外界交往的能力十分重要。幼儿对这类物体或现象也通常十分感兴趣,喜欢问“这是什么”的问题,而知道答案的小朋友也很喜欢表现,乐于回答这类问题。 利用幼儿这种心理
4、,教师把画有幼儿熟悉或感兴趣的物体与现象的大背景图张贴在语言区的低柜上,并时常更换,每次都会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他们纷纷围过来,七嘴八舌地说:“这是汽车。”“这是别墅。”“这是圣诞树。”“这是花。”等等。根据孩子们的命名,教师及时出示相应的汉字,并当场贴在每张图上,告诉他们:“这些就是它们的名字。” 同时,教师会把一些废旧图书分类装在塑料小筐中,让幼儿给这些“房子”“汽车”“花”“树”找朋友,即让幼儿从废旧图书上剪下不同形状、不同功能或不同品种的“汽车”“房子”,“花”或“树”,按类贴在背景图上。这不仅给幼儿提供了操作的机会,而且使他们在剪贴中学会了仔细观察事物的外形特征,并想办法用恰当的语言
5、把它描述出来,如:“我给大树找到了三个朋友,一个是树叶黄黄的朋友,一个是刚刚长出来的小朋友,还有一个是树干粗粗的朋友。”语言区的活动由此变得生动有趣,幼儿的观察与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发展。 三、通过游戏,让幼儿轻松快乐地学习汉字 适当认识一些汉字,培养幼儿看书认字的兴趣,做好阅读前的准备是语言区的功能之一。可是单调的汉字与图片或汉字与实物配对的练习,对幼儿来说太难:不能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了让幼儿感受文字的用处与识字的乐趣,我们在语言区增加了这样一些语言文字游戏和材料,自编图书为幼儿提供一些废旧图书或画报,让他们按照自己的兴趣进行剪贴,同时教师鼓励他们根据画面进行描述,并记录下他们的语言,
6、告诉他们这样就可以得到他们自己创作的故事书,以激发其参与的热情。拼词游戏准备些单个的字卡,如“汽”“车”“傍”“子”, 让幼儿根据大背景图上物体的位置,拼成相应的词组贴上去。钓鱼游戏用呼啦圈围成一个鱼池,用一根带有磁铁的长棍做钓鱼竿,“鱼池”中放有五颜六色的塑料小鱼,这些小鱼身上贴着汉字 ( 如“太阳”“月亮”“飞机”“轮船”等 ) 和用来吸住磁铁的回形针。幼儿钓起“小鱼”后,需要根据它身上的汉字,为它找一个与汉字匹配的、有图有字的大卡片作为小鱼的家。这个游戏所用材料都是教师自制的,既经济又实用,更为重要的是小朋友十分感兴趣,常常乐此不疲地在语言区“钓”汉字、认汉字。 四、分析与思考 语言区应
7、安排一些怎样的活动,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从现状来看,虽然语言区通常都配有不错的硬件条件,但效果不很理想。原因有很多,其中关键的一点是我们教师将语言学习简单地等同于一般的认知学习,忽略了幼儿语言学习的特殊性。笔者根据自己的实践探索,认为教师在语言区的创设和运用上应注意以下两个重要方面: ( 一 ) 根据语言的特性设置和准备语言区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其最基本的属性是人类交际的一种工具,是一定信息意义的载体。儿童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学会运用语言工具与人交往、适应社会。而儿童语言发展也正是通过与外界积极的语言交往而获得的。语言区之所以“活”不起来,其基本原因就是教师为幼儿创设的语言环境无法引发
8、幼儿与之进行充分、有效的语言交流。语言交流是一种双向过程,如果光是录音机自顾自地讲故事,幼儿仅仅是听,怎么会有运用语言和发展语言的机会呢 ? 因此,教师应从为幼儿创造“使用语言”的环境人手,改造语言区的材料和活动,使之具有交际功能。如笔者尝试的“人机对话”就是一种幼儿与语言区环境互动的方式,它改变了以往听录音故事时只听不说的现象,通过情境对话的设置,让“机器与人”互动起来,也就让幼儿获得子锻炼和发展语言能力的机会。 人们生活中运用的语言有两种不同形式,即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从儿童基本的语言发展顺序看,口头语言的发展先于书面语言。幼儿期是口头语言发展的主要时期,但同时,幼儿期也有条件、有必要学习
9、一点书面语言,包括阅读和识字。因为对幼儿来说,阅读并不意味着像成人那样看文字书。从阅读活动的基本性质来看,阅读实质上是一种理解语言的学习,因此,广义上阅读不但包括了书面语言的理解学习,也包括口头语言的理解学习。由于“听先于读”是幼儿语言发展的规律,因此听讲故事是幼儿期最初的阅读活动方式。大量的研究实践也证明,童年时经常听讲故事的幼儿日后在学校也往往能成功地自己阅读。因此,教师在语言区要重点安排和突出听讲故事之类的活动,让幼儿有机会有兴趣一边听讲,一边翻阅图书,从而帮助幼儿初步接触文字,实际理解和体会文字的意义。 幼儿是否需要认字是长期以来幼教界一直争论的问题。笔者认为,由于我国的汉字是一种象形
10、文字,不仅易认易懂,而且有益于思维的发展,让幼儿适当识字是有益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是教师要采取恰当、适宜的方式,让幼儿接触汉字,并对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笔者探索的让幼儿在听读中、在给事物命名中、在各种游戏中自然而然地认识汉字,就是在此方向做的一点努力,希望能对今后的探索有一定的启发。 ( 二 ) 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和使用语言 幼儿语言是在使用、交流中形成发展的,要提高语言教育的效果,必须为幼儿创造多交流、多使用的机会。针对以往幼儿语言学习形式单一、幼儿热情不高的状况,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富有趣味的语言游戏活动是一条比较好的解决途径。如笔者设计的“自编图书:“拼词”“钓鱼”等游戏就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
11、学习兴趣。 这是因为游戏是幼儿的主要活动方式。游戏创造了一种自在的、有激发力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不仅避免了机械单调的语言学习和认字练习,而且幼儿在找寻答案时也没有现实压力,有利于他们玩味和感悟语言文字的意义。如在“自编图书”中,幼儿自己收集、利用一些废旧图画资料,编成有一定内容的图书,并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图书内容。这种以自身经验为基础的自编图书方式,可以帮助幼儿体会文字符号与生活的联系,形成对书面语言的感性认识。又如在“钓鱼”游戏中,幼儿不仅直接感受了文字的符号意义,而且原来单调的配对练习变成了有趣的玩乐,提高了游戏对幼儿的挑战性,有利于不断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语言区也由此真正“活”了起来,成为幼儿最喜欢光顾的区角之一。 ( 三 ) 反思 笔者通过设置“人机对话”的环境,通过创设一些与生活联系密切、具有操作性的游戏活动,为幼儿创造了更多使用语言的机会,但从总体看,幼儿使用语言的机会还不够充分,以幼儿为主的语言交流机会还太少,在语言区的创设和开发上还未能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如何让幼儿参与到语言区的创设中来,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使语言区从形式到功能都真正“活”起来,是今后进一步调整、完善语言区需要加以关注和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