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竹文化研学课程探索与实践_邱宇航.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08596 上传时间:2024-01-13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2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竹文化研学课程探索与实践_邱宇航.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竹文化研学课程探索与实践_邱宇航.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竹文化研学课程探索与实践_邱宇航.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年 月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第 卷 第 期(总第 期)()【教学改革】收稿日期:作者简介:邱宇航(),男,广东大浦人,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高职体育教育、研学。竹文化研学课程探索与实践邱宇航(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贵州 贵阳)摘 要:几千年来,文人诗词里有竹子,日常生活中总能看到各种竹制玩具和竹制生活品,文人诗词描述它的坚定的精神,日常生活中的竹制品趣味美观耐用,深受人们的喜爱。竹子在人们心中之所以有如此好的形象,与我国的竹文化密切相关。竹文化源远流长,是属于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中国人民应该为此自豪并且学习竹文化精神,将其传承下去。竹文化研学课程就是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竹文

2、化并向大众普及竹文化,让竹文化深入生活,为人们的生活带来益处,师生应思考正确的探索和实践方式,让竹文化有效普及。关键词:竹文化;研学课程;探索实践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提到竹子,人们自然能联想到它虚心坚韧的气节,铿锵不屈的个性,竹子的外形和用途似乎决定了它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和地位,而且由此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 竹文化。竹文化是属于我国特有的独一无二的文化,中国人应该拥有文化自信,将我们的竹文化发扬和传承,尤其是学生,作为国家的后浪,更应该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学习竹文化精神。为了让学生全面了解竹文化,开展研学课程是最高效的学习途径,师生应在研学课程的探索与实践中多下功夫,带给学生最

3、好的研学体验。一、竹文化研学课程的作用(一)学生深入实践,对竹文化了解更全面“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意思是看书或听课学习知识,学到的知识停留在浅层面,还无法深入到知识的深层,要彻底学会某些知识,必须经过实践,学习任何知识都不能忽略实践课程。在课堂上,教师向同学们讲述竹文化,学生竖着耳朵听,或用笔记某些内容,由于知识点多,知识量太大,学生当时记住了,可能下课就忘记了,而且,竹文化课程在很多学生眼中不属于重点课程,大多数学生也没有放在心上,这是用错误的态度对待我们的传统文化,应该制止。当教师带着学生深入实践,去展览馆、竹林和手艺人一起做竹制品时,学生的态度明显比在课堂上更积极,而且随时

4、都能主动参与到和其他人的互动中。在这种互动实践中,学生对竹文化的了解愈发全面。(二)促使学生更热爱竹文化,并能将文化知识用在生活中一个人若是真正热爱某一事物就会主动去做这件事,而不是仅仅靠听、想,将意识转化为行动才能体会到事物的价值,也只有在行动的时候才更热爱自己正在做的事情。高职院校里不乏热爱竹文化的学生,在竹文化课堂上,他们总是坐在第一排位置,积极地跟老师互动,但在教室里听理论课还是不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所有学生都有走神的时候。然而,研学课程的效果就不一样了,学生可以离开课堂,在校园里、社会中或者大自然中以实践的方式探索竹文化,比如,制作传统竹制玩具、调查研究当地的竹文化情况,越了解就越

5、热爱,越热爱就越积极,在实践中学到了竹文化在生活中的使用方法后,学生也将轻而易举地将文化知识运用在生活中,丰富生活,实现个人价值。(三)提升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在实践中学习竹文化竹文化研学课程除了以上两个作用之外,最明显的作用就是提升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竹文化,而不拘泥于课堂上“听”竹文化。教师讲课的时候按照大纲规定,讲解教材中有关竹文化知识点,这些知识点有可能存在过时现象,比如,书中提到人们砍竹子或修剪竹叶主要用镰刀或者人手操作,但当下的技术发达,砍伐竹子和修剪竹叶的工具越来越先进,人们完全可以用先进的工具做这些工作,节省时间还提高工作效率。如果学生只信书本,很可能脱离实际,造

6、成认知能力与时代有偏差现象,所以,务必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竹文化,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动手操作中才知道哪里有问题,哪里需要改进,才能结合当下社会发展,保存文化优良火种,并用现代技术去普及我们的竹文化。二、竹文化研学课程探索与实践方法(一)教师带领学生进入竹林展开研学竹文化来源于竹子,竹子除了生长在偏远山区的河流两侧上,竹林是竹子最常见的生长地。学生要了解竹文化就要先了解竹子的成长情况和形态特点,从外貌上看到竹子的本质,而本质才是竹文化的来源。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入竹林展开研学,将全体学生分组,各小组学生观察并讨论竹子的特点,等小组任务完成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全体学生集体讨论竹子和文化的关联,

7、从而学习竹文化。学生分组观察探讨竹子的特点在进入竹林前,教师就要将学生按组分配好,根据观察竹子的要求,将学生分成 人一组的小组。因为竹子的特点很多,每一位学生观察的角度不一样,观察出的竹子特点也有差别,一组五六个人,基本上就能全面地观察出竹子的所有特点。分好了小组,学生们都清楚了自己的任务,教师就可以带着学生进入竹林,开始观察任务。各小组学生可以分散在不同的区域,边观察边探讨并及时记录下来,比如,某小组的某位学生观察竹竿,他看到竹竿是分节构成的,而且每一节都挺得笔直,就可以将这个特点记录下来,即“竹竿分节,竹节笔直”。集体讨论竹子与文化的关联各小组学生在合作中完成了观察竹子特点的任务,每个小组

8、都总结出了竹子的很多特点,接下来就可以通过集体讨论的方式,把竹子的特点和文化联系起来,从而了解竹文化的内容和涵义。比如,以上提到的“竹竿分节,竹节笔直”,某位学生将这个特点和中国人民的虚心、气节联系起来,他说:“竹竿分节,每一节都是空心,一节节的空心竹竿连接在一起形成了高大挺拔的竹子,这可以看出它的虚心,会默默做自己的事情,默默成长而不骄傲;从它挺拔的状态又可以看出它的气节,临风不倒,临雨不蚀。”(二)手工操作中学习竹文化想要完全了解一件事物,必须亲身实践,只有自己动手操作过的东西,才知道它的性质和用途,才能运用正确的方法使这件东西的性质和用途表现出来。在竹文化研学课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手

9、工操作的机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民族传承和课前所收集的竹制玩具信息制作,在制作过程中,学生需要用心投入,思考制作该玩具的作用,完成了玩具的制作后,让学生描述玩具灵感和价值,学生自然就更加了解竹文化了。让学生用竹子做手工品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用竹子做的手工品,尤其有很多手工品都与民族文化相关联,比如“竹马”和中国的少数名族体育文化相关,竹子做的劳动工具和中国劳动文化相关,竹织物与民俗文化相关。让学生自己动手用竹子做一些手工品,制作的过程中,他们会主动将竹子和文化联系在一起,从而得出竹文化知识。关于学生如何开展这一制作手工品的工作,教师可给学生自由发挥的机会,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对竹文化的理解

10、选择想要制作的手工艺品,当然也可由自己创造。比如,有些学生想要用竹叶做贴画,他就可以在网上搜索贴画图案,自己动手完成该手工品的制作。再比如,有的学生利用竹子做一个笔筒、水杯。学生描述手工品的灵感和价值学生完成了手工品的制作后,就可以将手工品带入校园让学生欣赏和玩耍并以此宣传竹文化,此外,还应该进入课堂和全班学生一起探讨这些手工品的创作灵感和价值。比如,某位学生用竹竿制作了一个水杯,他描述自己的创作灵感为:“古代还没有先进的科技,人们想不到用玻璃、塑料等制作水杯,我想起朴素的古代人们使用的饮水工具都是来自自然界的物体,一定有祖先发现了竹竿能够做成水杯,我就还原了祖先的饮水工具,这个水杯的价值除了

11、宣传竹文化之外还能让人们了解过去的历史以及善于利用一些自然物品解决生活难题。”教师做出评价并引导评价是很重要的环节,它既具有反馈性,是对一次完整活动的总结,反馈给参与者,同时也具有激励性,正确的激励让参与者在活动中收获幸福感和成就感,进而提升积极性,它还具有引导性,对知识或问题进行总结归纳,讲解给活动参与者。因此,在学生制作完成手工制品之后,由教师进行评价和反馈,不仅要对学生的手工制作结果进行评价,还要对学生的制作过程进行评价,评价整体应偏向于激励性,即表扬学生的行为,让他们因为自己的手工作品感到幸福。并且向学生渗透讲解竹子的文化以及优点,告诉学生竹子制品的优点,让学生对竹子的喜爱更强。(三)

12、调查研究的方式学习竹文化竹文化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既然属于中国的传统文化,那么,所有中国人应该很熟悉,无论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地区,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大家都无可厚非地应该了解我们的竹文化。这是理想的状态,至于各地人民对竹文化是否了解,了解多少,还需要在调查中去分析。教师可以安排学生以调查研究的方式学习竹文化,让学生在当地调查人们对竹文化的了解,然后根据调查结果研究出宣传竹文化的方案,使竹文化在大众中普及。让学生在当地调查人们对竹文化的了解每个地区的人们对竹文化的理解程度不一样,有些地区的人成天和竹子打交道,竹文化早已渗透在他们的生活中,有些地区根本就看不见竹子,可能当地人听过竹文化却对竹文化很陌

13、生,学生可以通过调查当地人对竹文化的了解程度,学习竹文化,思考竹文化和生活的关联。比如,某位学生生活的社区里面有一小片竹林园,学生就可以和社区的人们从这片竹林园谈起,听一听社区人们对竹文化的了解程度,听一听这片竹林园的来源和存在意义。往往来源于生活的知识可称之为真理,文化来源于生活,从生活中可了解到最真实的竹文化知识。根据调查结果研究宣传竹文化方案学生们用自己的方式在当地调查了人们对竹文化的了解程度,有些地方的人们熟悉且热爱竹文化,有些地方的人对竹文化一无所知。竹文化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理应在人民大众中被普及,学生既然进行了调查研究,也通过这种方式学习竹文化,理应考虑到竹文化在人民大众中的普及情

14、况,想办法把竹文化普及给百姓,让全国人民都了解我们的竹文化。学生们可以根据调查结果研究宣传竹文化的方案,比如,有些学生调查的社区年轻人很多,学生可以通过“插画宣传”的形式宣传竹文化。(四)让学生进入文化馆学习竹文化如今国家越来越重视文化建设工作,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大大小小的地区都建设本地特色的文化馆和体验馆,贵阳作为仍保留有古法水车造纸竹文化的城市之一,自然也有建设文化馆。文化馆里有很多讲师,讲师会根据学习者的需求制定相应的课程,教师可让学生进入文化馆学习竹文化,讲师可以讲述竹文化的历史,学生了解了竹文化的历史,就了解了竹文化的过去今生。竹文化的历史讲述完之后,学生可以从讲师讲述的故事中总结并讨

15、论竹文化在生活中的应用。讲师讲述竹文化的历史文化馆中的讲师都是通过严格选拔,层层筛选,选出来的最专业的文化讲师。文化馆里每天都会迎来不同身份、不同年龄的学习者,讲师也知道什么身份、什么年龄的人需要用什么样的方式讲解,而且通常不会像教师在课堂上那样讲述,而是加入研学的环节,让学生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学习竹文化。所以,学生进入文化馆可以听讲师讲解竹文化的历史,讲师一般会让学生边观察竹子或竹制品边学习竹文化,学生将对竹文化的理解和记忆更深刻。学生从讲述的故事中总结并讨论竹文化在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听文化馆讲师讲述竹文化的历史,学生知道了竹文化产生的时代和根源,听完故事后,学生可以从这些故事中总

16、结并集体讨论竹文化在生活中的应用。比如竹简,在造纸术还没有发明出来之前,竹简是最基本的写作材料,是中国古代传承文明的重要载体,它蕴含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比如,讲师讲到“造纸术”,世纪的时候,中国人就已经用竹子造纸了,天工开物中对竹造纸的记载非常全面,通过这段历史,学生总结出竹子的造纸用途,然后集体讨论当今生活中竹子在造纸技术中的应用,还可以尝试用竹子造纸的方法。三、结语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我们有各种特色的、独一无二的文化,竹文化是前人在观察和生产实践中以竹子的精神气节为源头总结出的文化,是有益于中国人的文化。文化应该被热爱,被发扬,所有学生都要本着热爱文化和发扬文化的初心学习竹文化,而且要在实践中学习竹文化。研学课程就提供给学生实践的方法,每一种实践都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和价值,师生可参考本文中提到的研学实践方式,让学生在最好的实践中全面学习和掌握并会应用竹文化。参考文献:汪晓雪,汪梅 竹文化在少数民族居住空间中的应用研究 艺术研究,():毕常新,李心乐 乡村振兴背景下竹文化产业化发展研究 基于符号互动理论 竹子学报,():谢梅仙 乡土课程资源园本化开发和实施路径探寻 以“竹”文化为载体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马蕾,叶茂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红色文化研学旅行课程设计 以“天山脚下的纪念”为例 地理教学,():汪行雨,易虹伶 竹文化景观在鄂南乡村公共空间的实践运用 鞋类工艺与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