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耐心处理偶发事件 偶发事件是指学生中出现的突发的、意料不到的事情。中学生易冲动,自控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都还欠缺,在他们中会有违反课堂纪律、骂人、打人、丢东西、损坏公物等事件发生。正确处理偶发事件,不论对维护班级纪律,提高全班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促使班级集体舆论的进一步形成,还是对教育犯错误的学生都是十分重要的。工作中,我在处理偶发事件时,注意了以下几点:(1)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沉着冷静。如果班主任一见到或听到个别学生犯错误,便火从心起,或训斥,或辱骂,或体罚学生,那就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人格,使学生产生对立情绪。(2)调查研究,弄清事情真相。偶发事件由于事情发生的突然,其发生的原因和发
2、展的过程班主任常常不了解。因此,班主任要进行调查研究,弄清事情的真相,并对次进行认真分析后进行处理。而不是在不了解的情况或没做详细的调查之前,就武断的批评指责或下结论,这样,不但问题得不到真正的解决,有时还会出现“乱子”。(3)因势利导,进行正面教育。班主任在处理问题时,要善于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和不同学生的性格、气质特点,运用一定的教育方式进行巧妙的引导,使一时的情绪或矛盾得以缓解,进而在通过正面教育,促使犯有错误的学生提高认识,改正错误。记得有这么一句话“学校的最重要任务之一,是要坚持不懈地在全体学生的发展上下功夫,使所有的学生而不是特选的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对于学习上落后的学生和学业成绩优秀的学生,都要做具体的分析,学业成绩落后的学生不一定各科都落后,造成落后的原因也是各不相同的;学业成绩优秀的学生也不一定各方面都优秀,他们的学习潜能是不是发挥出来了,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不论学业成绩高低,每个学生各有何种特殊才能,尤其需要教师去发现并加以培养,历史上许多杰出人物成才的经验表明,他们大都得益于教师的发现和有针对性的,非模式化的教育。心理学上的“教师期待效应”的实验也证明了,教师对学生的期待不同,会相应产生不同的效果。了解学生是实施因材施教的前提,只有了解各别学生的特点,才能施以最适合于各别学生的教学,从而更加出色地做好班主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