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发展研究_孙琴.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08352 上传时间:2024-01-12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862.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发展研究_孙琴.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发展研究_孙琴.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发展研究_孙琴.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 41 卷第 7 期2023 年 7 月科学学研究Studies in Science of ScienceVol 41 No 7Jul 2023文章编号:1003 2053(2023)07 1223 11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发展研究孙琴1,刘戒骄2,胡贝贝3(1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北京 102488;2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北京 100006;3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北京 100190)摘要:集成电路产业是“现代工业的粮食”,是衡量一国产业竞争力的关键。集成电路产业链与创新链的融合不仅是落实国家一系列大力推动产业链和创新链融合的政策,也是对集成电

2、路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路径探索,对提升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技术攻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战略价值。文章在分析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链和创新链融合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双链融合概念,并从双链融合命题的提出、融合机制、构成要素三方面梳理双链融合的理论依据,从六个方面分析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双链融合的实践难点,提出加强国家战略部署的引导性、发挥骨干企业“领头雁”作用、增加体制机制创新的灵活性、树立产业转型赋能的引领性和拓展应用场景的边界融合性等集成电路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的重要路径。关键词:集成电路;产业链;创新链;融合中图分类号:F426:F424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22 05 10;修

3、回日期:2022 06 27基金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SKGJCX2021 03);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研究生创新计划项目资助作者简介:孙琴(1987 ),女,博士研究生。刘戒骄(1963 ),男,研究员,博士。胡贝贝(1984 ),女,副研究员,博士,通讯作者,E mail:hubeibei casisd cn。近年来,我国通过对创新要素、创新资源的投入和布局,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迅速。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创新投入、科技项目、研发机构建设近年来连续增加,集成电路制造高技术产业 D 项目经费 2015年为 92 81 亿元,2019 年为 215 84 亿元,增长了1 32 倍,集成电路制造

4、的新产品开发项目数 2020年已达 5081 项,集成电路制造 D 项目数也在连续增加。此外,集成电路制造研发机构近年一直在增加,2020 年达 455 个。这些成绩得益于各级政府支持,多项政策齐发为创新链推动产业链发展提供基础,也为集成电路产业链强链延链蓄力,双链融合成效显著。然而,我国在全球集成电路产业链中仍不具有主导权,存在产业链与创新链两张皮的现象。以上游 EDA 为例,美国 Synopsys、Cadence、Siemens三巨头占据全球约 80%的市场份额;在半导体设备制造环节,荷兰的阿斯麦基本垄断了 EUV 光刻机,美国 Lam esearch、应用材料、日本东京电子则垄断着刻蚀机

5、领域;在 IC 代工环节,台积电 7nm 晶圆产能 2019 年约为 10 11 万张/月,5nm、6nm 均已量产,而中国大陆企业中芯国际 2020 年实现 12nm 量产,产能是 1 5 万片/月。封装测试环节是大陆集成电路发展最为完善的板块,具备国际竞争力,进入全球前十的大陆企业长电科技、通富微电、天水华天,只有长电科技排名靠前,2020 年以 14 5%的份额占据第三位,而中国台湾则占据全球近 55%的市场份额。这表明,我国在全球集成电路产业链中工艺技术差距明显,产业竞争力弱。集成电路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集成电路产业双链融合不仅是落实国家一系列推动产业链和创新链政策

6、融合的关键,也对集成电路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具有重要现实意义。1文献综述国外学者对产业链理论研究的文献较少,国内学者多集中于产业视角。创新链的研究则源于产业链1。关于集成电路产业的研究,近年来主要集中在:一是集成电路产业技术方面,从集成电路产业链、价值链视角分析该行业发展的瓶颈、问题2,3 及面临的挑战4,从需求和供给的结构性矛盾方面分DOI:10.16192/ki.1003-2053.20221011.002科学学研究第 41 卷析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结构性缺陷5,从实证分析方面测算区域层面 IC 产业技术创新质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高质量创新发展建议6、分析税收优惠对有专利申请的企业有正向影

7、响7。二是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方面,如何提升我国集成电路业产业竞争力,学者们从企业、政府、国际贸易的角度都提出了建设性意见8 10。三是国外集成电路发展经验对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道路路线11、技术追赶路径的启示12。关于产业链与创新链关系的研究,在理论层面的观点有,一是双链融合的模式为创新链推动产业链、产业链拉动创新链13;二是“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的方向”关键是在具有技术前沿的产业链环节上创新14;三是以大科学工程为例认为产业的确定性可牵引组织创新链中的不确定性15。在实证层面的观点有,一是以科技型企业为样本,分析智慧健康产业的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的融合情况16;二是以杭州市为例探究产业链、创

8、新链融合的发展态势与规划策略17;三是测算我国不同行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分布,探讨我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对创新链与产业链的影响18。综上,现有研究对集成电路产业的研究从产业发展、产业创新、技术方面进行了较为详尽的梳理及定量研究。但探讨集成电路双链融合的文章不多,为此,本文在分析产业链、创新链融合理论依据的基础上剖析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双链融合的实践难点,探讨新发展格局下双链融合的现实路径。2理论依据在对文献梳理、双链融合命题理解的基础上,产业链、创新链双链融合是指产业发展与技术创新两者以链式结构形成螺旋式推进发展,并在这一过程中对生产函数进行重构,两个链条彼此带动,促进产业升级,形成双链融合效应。本文从

9、以下 3 个方面分析双链融合的理论依据。在政策层面,双链融合命题的提出是理论依据的核心,有助于理解其理论脉络;在互动机制层面,梳理双链融合的机制,可以理解两者融合的发展态势;在产业层面,梳理集成电路行业的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环节,了解其构成分析。2 1双链融合命题的提出产业链和创新链融合的命题最早源于 2014 年习近平总书记一次会议讲话,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的场合、会议中有多次相关论述。2017 年发布的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也提到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的表述。2019 年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方案的批复 中提出“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深

10、度融合”。习近平总书记不同年份、不同场景的多次论述及政策文件指示中的表述见表1。可以看出,关于产业链和创新链的融合随着时间的推移,由“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创新链产业链融合”“促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的表述,表明其政策性愈来愈明确,我国在国家层面上也越来越重视。两链融合可以推动产业发展与技术创新达到“互补互促效应”,这一融合理念具有深刻的思想渊源和理论依据。最早历史上三次工业革命均是先有技术革新,而后才有与技术领域对应的工业部门,最后是两者之间的融合发展。学者们也作了相关的研究,熊彼特提出创新是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19,波特竞争优势理论认为,一国竞争优势源于企业创新机制

11、提高了生产效率20。而产业链和创新链融合的过程就是产业发展与技术创新进行生产函数重构、提高生产效率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和相关政府文件多次提到创新链产业链的融合,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正是基于创新驱动发展的背景下,一国的产业水准和产业竞争力决定了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位置,而全球价值链是产业链与创新链互动的结果18。欧美国家在关键技术、核心技术方面多处于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而我国尤其在中兴事件、华为事件及发达国家的“芯片围攻”后,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状况凸显。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突破口是促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加大产业链薄弱环节的技术基础投入、研发强度,发挥技术创新对产业链的协同升级作用,同时,产业加

12、速发展又能带动技术能力的提升,进而实现双链的融合效应。2 2双链融合机制产业链与创新链的融合是提升产业链效能的关键21,两者就像 DNA 双螺旋结构彼此融合(见图1)。单支产业链的重构主要是调整某一产业上中下游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进而实现产业链结构均衡及产业创新发展的目标。单支创新链的整合一般借助于创新主体的参与、设计创新要素,进而提高技4221第 7 期孙琴 刘戒骄 胡贝贝: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发展研究术创新水平、产生创新合力的过程。而双链融合的实质是调整产业链上中下游关键环节与创新链前沿环节彼此运作、融合提升直至产业结构升级到与新的创新链重新对应的过程。但由于我国基础研究投入不足

13、、高端人才缺乏、技术关联程度较低等因素致使我国创新链条较短,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尤其是新兴产业链条上的关键环节缺失或产业规模化程度低。这会影响双链融合的效率。表 1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双链融合多次论述及政府文件Table 1Several discussions and government documents on double chain integration时间会议或政策文件表述2014 6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要着力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2015 3全国两会上海代表团审议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2016 5科

14、技三会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相互交织、相互支撑2017 1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2019 12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工作方案的批复在科技领域积极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鼓励多方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深度融合2020 4陕西考察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2020 6国务院关于落实 政府工作报告 重点工作部门分工的意见改革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畅通创新链,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

15、科研环境2020 7国务院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培育发展新动能,提升产业发展现代化水平2020 1深圳经济特区建立 40 周年庆祝大会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前瞻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数字经济2021 5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关键是要确立企业创新主体地位2022 3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促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提升国有企业原创技术需求牵引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双链融合效率的提高离不开“政产学研用”彼此间的协作与

16、整合。双链融合的过程表现为各个链条环节的复杂互动,呈现出不同的优势与不足。产业链强调政产用,即重视用户需求、产品产出、资本逐利和政府政策支持,创新链偏重“政”“学”“研”即注重学术成果和产出。既如此,政府牵头从顶层设计高度搭建开放创新平台,塑造涵盖各参与主体在内的研发网络,明确产业技术尤其是新兴产业的核心技术环节,对各参与主体进行合理分工,最大限度利用研发资源,高效整合创新资源与市场需求,发挥“产、学、研、用”协同能力。因此,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塑造技术研发网络、技术创新网络尤为重要。以所在行业的骨干企业为核心,以产业链上相关中小企业为参与,整合高校、科研机构的人才要素、研究实力、研究基础,营造

17、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协同创新模式,打造自主创新高地。双链在融合的过程中,在不同的环节呈现出不同链条的优势,即产业链拉动创新链和创新链推动产业链两种融合模式13,两种模式均需要把产业要素与创新要素高效整合、连接,均需发挥出“政产学研用”的协同优势,最终实现产业体系的发展、转型与升级。2 3集成电路行业产业链与创新链构成分析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都对集成电路的产业链展开探讨8 22。从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实际看,打造我国集成电路创新发展高地,不断突破技术壁垒,缓解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必须整合集成电路产业链与创新链,实现双链互促互补、融合发展。图 2 描绘了集成电路产业双链融合示意图。集成电路产业链

18、,在上游主要涉及设计技术授权、IC 设计与研发服务,具体包括多国联盟发起的开源指令集、PC 端、移动端、存储器等环节,中游为设备制造、晶圆制造,具体包括半导体设备、晶圆设备、高纯硅等5221科学学研究第 41 卷环节生产,下游为封装测试。图 1产业链、创新链“双链”融合示意图Figure 1Double chain integration of industrial chain and innovation chain集成电路产业的创新链主要由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制造工艺开发及技术产业化四个环节组成。在不同的研发阶段,对技术投入、技术水平与研发主体要求各异。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环节,主要参与主

19、体为政、产、学、研,创新投入为国家大基金等经费为主,资金需求量大,这一环节研发周期长、风险大、技术水平要求高、进入壁垒大、关键技术突破难度大。在制造工艺开发环节,研发主体以产、学、研为主,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其中半导体设备技术要求较高,研发难度大。技术产业化阶段,基本实现了集成电路规模化生产,主要以产为参与主体。图 2集成电路产业链、创新链融合示意图Figure 2Integration of integrated circuit industry chain and innovation chain3实践难点3 1产业链长且具有复杂性集成电路产业完整的产业链条包括设计、制造与封装测试三个细分

20、产业,并分别占据产业链的上中下游,每一个细分产业又分为多个环节(见图 3)。其中,位于上游的 IC 设计业是整个产业链条的基石,主要进行集成电路元器件的电路设计、CAD 及版图设计等工作,是创新密集型行业的集聚地;位于中游的晶圆制造、加工制造是整个链条的中坚力量,主要在上游的基础上经过一系列环节制成单晶硅片,对各种功能的硅片经过后续环节的精细加工最终形成重要的产成品芯片,是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结合的产业;位于下游的封装测试业,技术附加值很低,主要按照芯片的不同功能、不同用途进行测试、封装,与各个领域、部门、行业的应用相衔接,是劳动密集型产业。6221第 7 期孙琴 刘戒骄 胡贝贝:中国集成电

21、路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发展研究集成电路产业链具有高度复杂性。从整个过程来看,一颗芯片整个环节下来,需要复杂的工艺流程、两千至五千道工序,仅一条生产线都涉及到 50多个行业,许多工艺又需要独立的工厂加工,而加工所用的设备又需要专门的半导体设备制造厂商完成,使用的电子特种气体包含几百种,半导体材料又包含硅晶圆、光刻胶、光罩、靶材、CMP 抛光材料等。从上下游链条来看,上游 IC 设计主要包括规格制定、逻辑设计、电路布局、布局后模拟、光罩制作等工序,每个工序又包括若干环节。中游环节更是复杂,中游的 IC 制造过程包含四个阶段:单晶硅片制造前道工序硅片测试后道工序,仅仅传统的单晶硅片加工工艺流程就有 1

22、1 个环节,且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注意温度、向心力、离心力、熔点等问题。下游的封装测试环节也需要从“正面贴膜背面减薄划片编带包装”共 17 道工序。集成电路在产品终端应用中,基本上涵盖整个电子信息产业,尤其对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形成强大的推动作用。图 3集成电路产业链上下游示意图Figure 3Upstream,middle and downstream of integrated circuit industry chain3 2产业链条是以制造为主的创新、技术密集型的产业集成电路是高度集中的制造业产业。根据政府、行业、企业等不同主体的官方数据信息,结合已有研究文献,本文按集成电路行

23、业上下游产业链条的重要环节整理了该链条上全球核心企业分布情况,绘制了如图 4 的集成电路上下游产业链图谱。不同的图形、颜色用于区分制造商的所属国别或地区,其中粗的箭头指向表明该企业在本领域是世界龙头企业,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由图 3、图 4 易知,位于产业链上游的 IC 设计和中游的制造是整个产业链和产业链图谱的核心,具有很强的技术进步特征。在上游的 IP 和 EDA 核心环节,这两个环节是整个信息产业技术进步的核心创新源泉,我国大陆地区能跻身世界前列的企业很少,全球核心企业多数由英美国家垄断。IP 环节(又被称为 IP 核)大陆企业只有芯原依靠技术优势跻身世界核心企业榜列。在链条的中游部分,

24、我国企业在硅晶圆、电子特种气体、光罩等半导体材料和化学品、IC 加工中虽然有部分企业已成为世界核心企业之一,但在能体现集成电路行业最关键、最卡脖子的环节 半导体设备制造,我国企业还未能突破进入世界前十。下游环节,技术含量较低、创新性有限,我国企业相对较强。7221科学学研究第 41 卷图 4集成电路上下游产业链图谱Figure 4map of IC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industry chain3 3市场和技术均呈现高度垄断性从产业链图谱看,美国、英国、欧洲、日本几乎垄断了整个产业链的上游、中游,成为高端市场的四大主力,掌握着设计、设备制造等最关键的高端核心技术,

25、我国厂商在半导体材料和化学品、IC 加工中仅占据很小一部分市场份额。美国企业始终是技术创新的领头羊,以 EDA 行业集中度为例,2020 年 EDA制造商世界三巨头 Synopsys、Cadence、Mentor 的C3 值为 69 54%,垄断了市场的大部分份额,大陆企业占比仅为 5%左右。在 EDA 环节,入围世界骨干企业的大陆厂商华大九天、芯和科技、广立维,三大厂商被称为“中国 EDA 三剑客”,它们各具技术优势但主要以点工具为主,与世界领军企业相比,依然存在生产的产品不齐全、与先进工艺结合不足等问题。较高的技术门槛表现在关键产业链链条上、关键材料和设备制造上以及工艺流程的严格要求上,更

26、表现在较长周期的研发攻关、投入上。3 4产业链上中下游结构不均衡经过常年发展,位于产业链下游的封装测试业发展相较于中上游环节较为迅速,我国封测业经过企业间的兼并重组后,已经挤进世界第一梯队,市场份额在全球封测业中位居前三,但是封装测试业占全球产业链条的份额不足 20%,我国封测业产值占比近年来虽有所下降(见表 2),但 2021 年占比为26 4%,超过全球产业链比重份额。设计业在整个链条中是核心子行业,全球产值占比达 50%左右,我国设计业销售额占整个行业的比重近年来虽然有所增加,2021 年达到 43 21%,但还未达到本环节全球产业链产值正常比重。我国设计业和制造环节都薄弱。我国集成电路

27、产业链结构不合理,主要集中在技术含量低的下游环节。随着近年来,美国对华半导体一系列政策,我国一众企业陆续被加入实体清单(见表 3),制约了位于集成电路产业链上的企业发展,使得整个产业链向上游扩展进程缓慢。3 5技术基础、技术水平低与市场需求失衡集成电路创新链核心动力和原始创新能力不足,与中高端市场存在供需错配。我国基础研发、原创研发和前沿研发项目资金投入不足,2021 年基础研究经费为 1696 亿元占研究与试验发展(D)经费 27864 亿元的比重仅为 6 09%,远低于发达国家15%的总体水平,而投入到集成电路行业的研发投入更少,2017 年,我国集成电路行业的研发总投入接近 300 亿元

28、,远远低于行业巨头的研发投入,行业基础创新占比较低。8221第 7 期孙琴 刘戒骄 胡贝贝: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发展研究表 2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市场销售情况单位:亿元Table 2Market sales of China s integrated circuit industry unit:100 million yuan整个行业销售额 设计业销售额 晶圆制造业销售额 封装测试业销售额 设计业销售额占总额比重%封测业销售额占总额比重%2015360981325900 81384367138342016433551644 31126 91564337933608201754113207

29、3 51448 118897383234922018653142519 31818 221939385729012019756233063 52149 12349740513107202088483778 4256012509542 72836202110458 345193176 32763432126 4资料来源:中国半导体协会、海关总署。表 3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近年大事记Table 3Memorabilia of China s integratedcircuit industry in recent years时间事件2018中兴事件2019华为被列为实体清单2020美国对华为全面封锁2

30、021国内一众企业被列为实体清单;闻泰科技收购 NWF技术水平低,跟不上产业链的中前端需求。集成电路技术已逼近其物理极限,现正向其他技术领域融合发展(见图 5 所示),集成电路产业核心技术主要集中在设计和半导体设备领域,具体有可编程逻辑阵列、门阵列、可重构逻辑、CAD 的使用、半导体掺杂、刻蚀等制造工艺。根据 2018 年发布的集成电路专利态势报告(2018),截至 2017 年底,全球在 DAM 领域公开专利申请 14 万余件,中国大陆专利仅 6 千多件,仅占全球总量的 4%左右,光刻设备领域全球公开专利申请 8 2 万件,大陆有 1 万余件,占全球总量比重为 9 91%,远低于美国37 4

31、8%、日本 24 36%的值。图 5集成电路产业技术演进Figure 5Technology evolution of integrated circuit industry3 6技术创新网络互融互促机制不完善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技术创新网络体系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当前,在西方国家企图对我国进行“半导体围剿战”情形下,我国正形成以研发投入为基础,以骨干企业和创新主体共同进行核心技术攻关,联合各层次区域创新系统的技术创新网络体系(见图 6)。但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技术创新网络体系还不协调,整个产业技术创新网络体系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集成电路产业链上中下游三大环节协同度不够,国内技术水平与国外有差距,高端芯

32、片、关键元器件等还未形成技术完善的闭环网络。以光刻机制造为例,目前国际先进水平为 5nm、7nm,而我国还处于 28nm,国内市场中高端需求严重依赖进口,面对西方对华半导体高压政策,高端光刻机进口受阻。此外,创新主体与企业的成果协同转化机制还不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发达国家每年转化率达 40%上下,而我国只有 10%15%,科技资源优势未充分转化为产业创新生态发展。9221科学学研究第 41 卷图 6技术创新网络体系Figure 6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network system4双链融合路径分析4 1加强国家战略部署的引导性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链和创新链的融合虽

33、已初步显现成效,但“双链”融合对接机制还不成熟,仍存在一些不足,需从国家战略层面部署全局,以兼顾全局的战略视角、创新思维统领创新。一是加强集成电路产业链现代化的顶层设计,有序推进分类施策。根据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需要、产业链创新链融合现状,超前谋划、布局,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向“双链”融合角度倾斜。政府要聚焦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过程中分散的项目框架和资源,整合分散在不同职能部门中的权限,整体布局谋划。疏通产业链和创新链融合过程中的堵点,提高双链融合的效能,建立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合作机制,全链条布局现代化提升。以企业为核心,加快打破部门、行业、高校、企业的壁垒,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推进并建立集成电路“双链

34、”合作机制。二是以超常规形式组织动员政、产、学、研、用等各方力量,汇聚强大合力。以战略视角,将国家战略与科学计划、集成电路产业目标结合起来,打通体制性的、机制性的、制度性的各个关节,打通集成电路产业链与创新链所涉及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组织,统领创新战略、人才战略和产业链战略,系统性、联通性的覆盖“双链”融合范畴。产业链、创新链在融合过程中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以国家战略部署的视角,紧抓产业链现代化这条主线,对科研管理体制机制、科研平台、创新基础设施、科研资源配置进行全盘考虑,把握战略重点,建构产业链现代化的战略观。三是加快集成电路产业科研平台改革,建立公平开放公共研发平台。科技创新

35、需要人才要素、资金支持等资源实现,产业链与创新链的融合更需要对科研要素进行非常规的集中配置,而科研要素配置的载体主要通过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科研平台。探索和建立适宜“双链”融合、经费保障充足,符合科研规律的稳定支持,推动建立公平、开放的公共研发平台,为集成电路产业链现代化提升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提高“双链”融合效率。4 2发挥国内集成电路骨干企业的“领头雁”作用骨干企业是我国集成电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面对新的国际形势,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过程中要逐步形成以上下游骨干企业为领头雁、其他企业为两翼的协同创新模式,构建内生型的开放式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最终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内生性自主创新能力。一是发挥骨

36、干企业产业链“链长”优势。在现0321第 7 期孙琴 刘戒骄 胡贝贝: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发展研究代产业链的共生群落中,链长相当于“头雁”提供联结条件或技术支撑,提升自身技术力量的同时,作为“队长”角色组织关键技术的协同攻关和共性技术研发。骨干企业具有天然的优势,相比其他企业更容易获取核心原材料,且在企业管理能力、营销能力、发展能力、人才储备等方面表现突出,能够带动产业链上其他企业形成协同优势。通过链长的牵引带动,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融合,提升集成电路产业全球产业链地位及产业链整体竞争力。二是形成集成电路产业链条上企业联动和“雁行”发展模式。以集成电路国际知名企业和骨干企业为领头雁,以

37、民企、中小微和专精特新企业为两翼的发展模式组成产业集群和产业链生态系统。民企、中小微和专精特新企业亦是双链融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可以充分利用创新平台、共享技术、人才、创新资源等要素,及来自知名企业、骨干企业产业资源和场景上的赋能,驱动产业链和创新链的融合和产业链现代化。国际知名企业和骨干企业聚集了相对丰富的创新资源,已经成为上下游某个环节的佼佼者,研发能力、创新能力、资源利用率等都较高,与民营、中小微和专精特新企业合作,可以聚焦产业链现代化创新优势,发挥人才和组织优势,集中力量实现产业现代化发展。三是强化产业链上骨干企业与地方政府合作。骨干企业作为共性技术研发与创新的主力军,与地方政府合作,

38、采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同时推进的模式,加强骨干企业与地方企业的相互交流,将骨干企业的创新力量与地方企业相融合,为地方集成电路产业链现代化提供动力,充分利用各地区集成电路行业的比较优势和资源禀赋、促进地方集成电路双链融合。4 3增加体制机制创新的灵活性高水平的新型创新体制也会改变产业链条上的各参与主体的利益分配格局,国家利益、单位利益、个人利益也将会在产业链间重新分配,各个参与主体的协同创新能力亦会提高。一是构建新型创新体制,为集成电路双链融合提质增效。我国应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激发创新主体的协同创新能力。政府需要转变角色,由原来对项目的管理、管控向给予政策支持和方向指引上转变,以灵

39、活多变的方式激发参与集成电路产业链条上各个创新主体的创新积极性。新型创新体制的构建,不仅能丰富创新主体的构成、提高创新资源的配置效率、改善对创新主体的激励方式,且重新建构创新制度设计方式。二是构建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协同创新体制。完善协同创新体制,对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政府等参与主体鼓励采取产学研联合组织技术创新项目,充分发挥各自的创新优势。同时,对集成电路上中下游各环节的龙头企业更多政策支持,发挥龙头企业对产业的带动作用,进而激发市场需求对双链融合初始环节的带动作用、促进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创新活动的协同效应,形成整个产业链同进步、共提高的模式,积极探索研发新机制、新形式,进一步完善集成电路产

40、业链条,补足创新链条。三是完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体制机制。完善集成电路行业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方面的法律法规,尤其是在所有权归属划分、收益如何分配、成果如何转化等方面。同时,重视对科研成果的转化及在企业中的实践应用,给成果转化率高的企业以鼓励,以需求激发创新动力,实现产业链内的循环发展。在进行政策调整时,因时因地精准施策。另外,我国科技成果在转化时很多时候存在资金缺口问题,各级政府、企业补足科技成果在产业化过程中的资金支持。4 4树立产业转型赋能的引领性赋能产业转型是打好集成电路双链融合攻坚战“组合拳”的关键,从供应链安全性、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价值链高端化三个方面赋能产业转型。具体地说:一是关注供应

41、链安全,提高集成电路产业链应对外部风险的能力。我国在面临集成电路关键技术断供背景下,增强产业链韧性是重中之重。目前,以工业互联网赋能产业转型,制定工业互联网平台规范标准、加强关键技术创新、构建多元的投融资体系、提升工业互联网安全水平等。二是产业基础高级化是产业链现代化的核心。产业基础能力对一个国家产业竞争力的提升非常重要,影响产业的发展和转型升级。我国集成电路设计业、晶圆制造业、封装测试产业规模虽然在不断扩大,但关键零部件、技术工艺和技术基础等与发达国家还有差距,提升产业链协同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树立我国产业转型赋能的强大引领作用迫在眉睫。三是树立集成电路行业向价值链高端目标迈进。目前我国在处

42、于全球价值链中低端环节的封装测试部分挺进世界第一梯队,继续优化产业链结构,1321科学学研究第 41 卷向集成电路链条的中高端方向延伸,早日跻身到全球集成电路第一梯队、第二梯队的创新型国家行列目标挺进。4 5拓展应用场景的边界融合性一是提升智能场景应用,着力提升集成电路双链融合度。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围绕整个生产过程、设备管理、安全管理、人工智能+、扩展现实+等智能场景,实现整个行业的工艺流程优化、工序动态协同、资源高效配置和智慧决策支持,借鉴智能制造能力成熟的国家标准,开展智能场景、智能工房和智能场点示范,扩大各产业间数字化和智能化的融合边界,提高产业竞争力。二是通过数字化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

43、在数字化过程中利用新型数字技术、新型数字业态的兴起,进行创新链部署。以物联网平台、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将创新由点式发展逐渐形成贯穿产业链的链条式发展,扩大创新边界。以关键工艺技术与数字基础设施的融合推动产业上下游高质量产品供应和更高精密化需求,以数字化扩大创新在产业链中的作用效益。三是以数字化打通国际产业链,通过应用场景的海内外融合,打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堵点。依托新兴数字技术,与集成电路产业链各个环节融合创新,在多维应用场景中创造新的价值,促进海内外产业链条融合,以数字化产业链畅通国内外双循环。数字化产业链连通国内和国际市场,推动跨境产业链向数字化、智能化、简约化发展,为产业开辟了多元

44、化的发展渠道,提高国内企业国际合作的主动性,打通产业链上的“堵点”。参考文献:1 李雪松,龚晓倩 地区产业链、创新链的协同发展与全要素生产率J 经济问题探索,2021(11):30 44 Li X S,Gong X Q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industrial chain between innovation chain and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J Inquiry into Economic Is-sues,2021(11):30 442 明天 从利润原则分析优化集成电路产业链J 半导体技术,2004(9

45、):25 29 Ming T Analyze and op-timize integrated circuit industry chain from profit princi-ple J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2004(9):25 293 何峻 基于价值链的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对策 J 经济与管理,2004(10):94 96 He J Study onthe development of integrate circuit(IC)industry in Chi-na based on value chain analysisJ Economy andManag

46、ement,2004(10):94 964 俞忠钰 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现状与发展机遇J 半导体技术,2004(1):2 7 Yu Z Y Present situationand development opportunity of IC industry in China J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2004(1):2 75 魏少军 2017 年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现状分析J 集成电路应用,2017,34(4):6 11 Wei S J Analysis ofChinas integrated circuit industry in 2017J Applica-tion

47、s of IC,2017,34(4):6 116 舒贵彪 技术创新质量评价 基于集成电路产业的实证研究J 经营与管理,2021(2):187 192Shu G H Quality evaluation of technology innovationAn empirical study based on IC industryJ Manage-ment and Administration,2021(2):187 1927 陈玥卓 税收优惠影响企业创新产出的多元机制研究 来自中国软件与集成电路产业的证据 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20,37(18):123 132 Chen Y Zesearch

48、 on the pluralistic mechanism of the influence oftax preference on the innovation output of enterprises J Science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Policy,2020,37(18):123 1328 李传志 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链:国际竞争力、制约因素和发展路径 J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0,42(4):61 79 Li C ZChina s integrated circuit industrychain: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49、,constraints anddevelopment pathJ Journal of Shanxi University ofFinance and Economics,2020,42(4):61 799 徐锐 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 复旦大学,2009 Xu esearch on development strategy ofChinese IC industry D Fudan University,2009 10 邵军 中国集成电路贸易的结构特征、比较优势及增长潜力测算J 南京社会科学,2020(1):20 28Shao J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

50、s,comparative advanta-ges and growth potential of China s IC trade J SocialSciences in Nanjing,2020(1):20 28 11 雷瑾亮,张剑,马晓辉 集成电路产业形态的演变和发展机遇 J 中国科技论坛,2013(7):34 39 Lei JL,Zhang J,Ma X H The mode evolution of integratedcircuit industry and its prospectJ Forum on Scienceand Technology in China,2013(7):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