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正投影与三视图德清县第一中学 陈华一、教学内容分析 正投影与三视图是通用技术必修模块“技术与设计1”第六章第二节常见的技术图样(苏教版)的内容,主要包括正投影形成三视图的方法、原理,三视图的绘制(识读)方法和规律等。三视图作为一种技术图样是设计交流与表达的一种常用的技术语言形式。学生通过学习本节内容,能具备绘制简单三视图的知识和技能,学会一种设计交流的技术语言,本节内容也是后续知识形体的尺寸标注和机械加工图的基础。二、教学目标及分析 1.知识目标: (1)理解投影法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掌握正投影法方法、特性及三视图成图原理和规律; (3)掌握三视图一般绘图规则。 2.能力目标: (1)掌
2、握简单的三视图的绘制(识读); (2)学会规范作图的方法和技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技术交流中三视图的作用; (2)养成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 4、教学重点: (1)掌握三视图成图原理和规律; (2)掌握简单的三视图的绘制。 5、教学难点: 对称中心线、不可见轮廓线的表示方法。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模型、多媒体教学设备。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知识建构和能力拓展。总体教学流程为:“情境导入知识建构合作探究内容提要能力拓展课后作业布置”。本节安排1课时。 1、通过情景导入,激发学生对“技术语言的种类”进行回顾和复习以及对本节课内容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3、。 2、利用点光源和平行光源、立体模型、教具演示投影、正投影下物体形状、大小变化以及正投影的基本特性。并建构三视图概念。 3、根据正投影特性,三视图成图原理和方法,利用平行光源、立体模型、合作探究三视图的绘制。 4、使用幻灯片展示绘制的三视图,师生共同总结三视图的一般规律和规则。由识读三视图练习,体验三视图在技术交流中的作用并拓展学生应用能力。五、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思路情 境 导 入1、(图片展示:造型奇特的建筑物)问1:工人师傅是否能凭借着你给他的照片再造出一套完美的建筑来?引出:建筑施工图(图片展示)问2:大家知道,建筑施工图的主体是什么吗?引出视图的概念。问3:我们是
4、否清楚视图是如何被体现出来的?引出本课课题:正投影与三视图。1、欣赏2、讨论,交流1、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产生美感,提高课堂的参与度。2、通过质疑,对本节课内容产生强烈的求知欲。知 识 建构一、正投影的相关内容1、播放视频:“手影戏”,引出投影的概念。并对中心投影法进行说明,提出什么条件下能让投影真实反映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引出正投影概念。2、通过正投影,说明视图是在正投影的条件下的一种投影图。3、播放幻灯片中一种投影面,请学生猜想,这些物体在正投影条件下的视图有何联系,以此说明一个投影面无法完全显示出该物体的全貌,提出要确定物体的空间形状,需要采用多面正投影,引出三视图。1、思考并回答问题。2
5、、认真观察,理解并记忆正投影特性、三视图投影方法和原理。3、学生讨论,并进行交流。二、三视图的教学1、 三视图:为了确定物体的长、宽、高和结构形状,通常采用三个相互垂直相交的投影面(正投影面V、水平投影面H、侧投影面W)建立一个三投影面体系,再用正投影法将物体(所有面)同时向三投影面投影形成图形。FLASH演示。2、 动画播放三视图成像原理与关系,并进行总结,强调“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三视图基本规律。3、 主视图的确立。请某学生演示。4、 1三视图的绘制(教师在黑板上进行详细的操作演示:强调宽相等与轮廓线加粗操作)4、2学生练习,画简单房屋模型的三视图,教师进行巡场,并观察学生的操作表现
6、。教师对两位学生(其中第一位有一定错误)的作品进行展示,进行学生点评与教师互评相结合的活动。 观察,并尝试模仿操作积极参与,练习三视图的画法,并在老师的引导下得出结论。通过动画演示,加深学生对三视图的理解,尤其是从立体空间转化到平面上的过程。合作探究1、拓展1:将模型房适当形变后,学生进行三视图的绘制(要求在上题的基础上进行绘制),并请其他小组的同学进行点评。 (此题主要考察学生对空间立体图形的分析能力:图形的组合与叠加法)2、拓展2:再次对模型房进行拆解,露出门洞,让学生仔细观察,并绘制出三视图。教师对不可见轮廓线与对称中心线进行详细说明。(此题主要让学生了解“不可见轮廓线”与“对称中心线”
7、的画法与存在意义)学生小组合作,在仔细观察图形的情况下,完成“课堂随练1.2”学生独立思考,并完成“课堂随练1.3”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的协作精神与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细致、严谨的态度。内容提要理解投影法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掌握正投影的方法、特性掌握三视图成图原理和“三等”规律掌握三视图的绘制方法。教师再次强调“宽相等”的绘制方法与不可见轮廓线、对称中心线的重要意义与绘图标准。 能力拓展(选择)1、 思维大逆转: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不仅知道如何观察立体图后来正确画三视图,同时也需识读三视图并建立立体图(立体模型)的能力。2、 学生找茬,在教师已经补线完成后进行补充。学生讨论,思考,并请学
8、生进行模型的搭建。学生上台操作。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欲望,并能形成立体构建体系。课后作业课堂随练2:根据轴测图,补全俯视图与左视图中缺少的线。教学设计“说明” 高中学生在数学学科中已经学习过三视图的相关知识,但教学目标与通用技术教材有所不同,在这本教材中,“三视图”是为了今后在机械加工图、建筑设计图等方面的应用,实用性更强、要求也相对更高。我在设计该节内容的过程中,主要强调了三视图的投影规律,教会学生如何规范化绘制,以及对轮廓线(可见与不可见)、对称中心线的理解。 我在安排本节课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流程,即“情境导入知识建构合作探究内容提要能力拓展课后作业布置”。情境导入中,我采用了造型
9、奇特的建筑作品,激发学生兴趣,引出视图的概念,并通过对视图来源问题,进一步来说明投影的存在与重要性。通过“手影”图片与视频展示,引出正投影,再由单个正投影所产生的视图无法完全体现一个物体的真实形状与大小,引出多(三)投影面体系。本节课针对三视图的投影规律教会学生一如何正确进行三视图的分析,二是如何规范化进行绘制,通过房屋模型的变化(从简单到复杂),依次引出“三等关系”、可见轮廓线、不可见轮廓线与对称中心线,并进行了相应的操作。通过学生点评与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机制加深学生对三视图的理解与掌握。 最后通过两个选择项目的演示,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到一个复杂的形体,往往是由简单的形体所组成,掌握简单形体的三视图,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