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课 新环境 新挑战学习目标: 1、让学生能较好地适应中学生活,尽快完成从小学到中学的过渡期。2、引导学生正确地与同学友好交往,开始快乐的中学生活。学习重点:让学生能较好地适应中学生活,尽快完成从小学到中学的过渡期。学习难点:引导学生正确地与同学友好交往,开始快乐的中学生活。教学流程:讨论-寻找解决办法-总结归纳师生活动:一、预学 引导学生分析进入初中后有哪些不适应 1、生活环境的不适应:小学生一般都是就近入学,在家吃住,生活上许多事情由父母照顾;有些小学生甚至由家人接送上下学,由家人整理书包;进入初中后,学生一般要到离家较远的学校上学,而父母也不再接送他们上下学,生活中的事情需要自理;学校
2、及家庭都对中学生提出独立的要求,而刚刚进入初中的学生,面临依赖性与独立性的心理冲突; 2、人际环境的不适应:在中学这个新的环境中,同学关系更加复杂;多样;面对新的陌生的同学,如何与他们相处,如何融入新的班集体,如何克服自己的孤独感,是刚刚进入初中的学生很棘手的问题;与小学生不同,他们不再依赖老师与父母,交友心理特别强烈,他们害怕被孤立;不合群,害怕被集体或同学的排斥;一些学生在小学是班上的佼佼者,心理上有优越感,而在初中这个新的团体中,个人的优势降低,这种落差使他们产生失落感;自卑感; 3、学习方式的不适应:初中的课程门类多,内容有深度,作业量大,老师对学生自学能力的要求加强,一些学生出现学习
3、方法与学习习惯的不适应,学习成绩开始下降,出现学习焦虑;二、互学活动一:找小组成员活动目的:为学生提供交往的机会,促使全班学生在入学后尽快互相认识与了解,增加学生对班级同学的情感,促进学生对班级的归属感;活动步骤:1.教师将全班同学随机分成几个小组,每组8人;按小组数剪几个“心”型纸片,再把每个“心”型纸片按小组人数随意剪成几块,在每一块上写上一位学生的姓名;2.教师把活动前准备的纸片发给大家,要求学生按照纸片的形状寻找自己所在的小组,直到小组的成员聚齐为止;比一比哪个小组找得最快?3.小组成员互相介绍自己的姓名;家庭住址;原来所在的小学;自己的兴趣爱好等;4.教师收回“心”型纸片,将其多次打
4、乱顺序让学生抽取,寻找他们的小组,以增加学生认识新同学的机会;活动结束后让学生讨论、自由发言:怎样才能用最快的速度找齐小组成员?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教师归纳、概括,得出结论。活动二:制定班级目标与规范活动目的:建立班级目标与规范,增加班级凝聚力,树立良好的班风;活动步骤: 1.小组讨论分析本班发展状况,找出满意与不满意的地方; 2.各小组订立班级发展目标与规范; 3.小组合作进行美术设计,将小组订立的班规制作成墙报; 4.小组代表发言,介绍自己小组的合作情况及解释小组订立的班规; 5.评出最佳班规;最佳美术设计;最佳解说; 6.教师与学生一起整合出本班本学期的发展目标与规范;。三、评学1.请每小组的代表谈谈本节课的体会和收获。2.老师致结束语: 同学们,我们的中学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我们要共同创造融洽的班级气氛,使同学们在班级团体中感到温暖;理解,班级成员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关心;希望你们能大胆地用你们青春的画笔,把真诚、纯洁、美丽、幸福、幻想都画进你们绚丽多彩的人生画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