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过课例研究,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研究方案(一)课题的提出:1、理论分析:当课程改革进入到纵深发展阶段时,困扰学校管理者的主要问题便是如何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而提升课堂教学水平是专业化发展最直接的表现,因为只有将新课程理念切实转化成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才会真正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新课程要求教师要成为反思型的课程实践者,提倡教师的研究回归本原,也就是要关注实践问题的解决。教师的研究以行动研究为首选,以课堂为研究的主要场所,以实践反思为主要特征,以指导教育实践获取策略知识、促进专业成长为首要目标。课程改革必须有教师的跟进。课程的理念必须让教师内化,才会转化为实际行为;课程改革中的教师不应只是“教书匠
2、”,而应是自觉的研究者。课改最终发生在课堂上,这是课改取得成功的基本保障。而课例研究正是进行有效的体验和反思的重要方式。更重要的是,课例研究是基于课堂教学实践中的真实研它以使教师在不断反思、不断实践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2、实践分析:优势:新课程实施以来,我校以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坚持以校为本,拓宽渠道,开发资源,促进发展,逐步形成“主体参与 多元互动 提升智慧 促进发展”开放式的校本培训模式,和谐的教研氛围初步形成,校本研训已经制度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师的发展。问题:教师层面-(1)教师与课标的问题。教师们熟悉课标而缺乏课程观,对课标要求把握不到位,拟定的教学目标往往过空过大,教学针对性不
3、强,无用工多、教学效果不突出。(2)教师使用教材的问题。新课改理念倡导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但相当多的教师仍然是眼中唯有教材,或者盲目追求知识拓展,结果是费力不讨好。(3)教学活动缺乏实效。课改中我们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相当多的教师把学习方式的转变当作追求的唯一目标,在教学中虽然积极地创设了生动、活泼、互动的学习氛围,却忽视了双基训练与能力培养。教师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实践的能力比较欠缺,没有真正实现从认识到行为的根本改变,课堂效率偏低。学校的常态教研又是如此现状:一是教研活动安排的学习往往缺少具体目标。走形式,固定时间学文章、记笔记;二是教研课例先预演,教师
4、个人展才艺,凸显教师本位,忽视学生主体;三是课后评课无实效,要么缄口不言,随意附和,要么大唱赞歌,笼统评价,三言两语、言之无物,或漫无边际,时常在枝节问题上纠缠不休学生层面-(1)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够集中,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分析其中的原因主要来自于教师的教学设计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方法不灵活。(2)学生对学科的认同和热爱程度偏低。经调查绝大部分学生喜欢没有作业、动手实践多的学科,而对于文字学科学生不太喜欢。主要原因在于课堂上 “我讲你听”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充分。3、研究价值:通过文献检索以及全面分析我校的课堂教学现状,我们认为“课例研究”是解决教学问题的源
5、泉,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更是教学理论的故乡。“课例研究”符合我校的教学实际,它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最佳路径。我们确定以“开展课例研究,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为课题展开深入研究,其价值在于:(1)通过“课例研究的校本培训”解决由教育教学理论到教学实践的成功转化。“课例研究”把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通过课例为载体的研究、指导、对话,通过专家、骨干教师等高一层次的研究人员的引领,通过教师个人在反复讨论中做行为自省与调整的跟进,实现设定的目标。(2)通过“课例研究” 重新关注课堂教学,它是普教科研的本原回归。课例研究重视积累,重视增加教师的实践智慧,发展教师的反思能力,强调面对教学共同分享,其意义十分明
6、显。(二)课题的界定。1、课例研究的内涵界定:课例研究是教师在同事或研究人员的支持下,运用观察、记录、分析、反思等手段,通过选题、选课、设计、实施与记录、课后讨论、撰写课例研究报告的过程,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的研究。课例研究也要有一个研究的主题。这个主题来自于教学活动中最真实的问题,来自于教师们关心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容易引发同事间的讨论。作为研究前形成的主题,来源有:教师确立的研究课题;教师确立的研究专题;教师对某一类课或课的某一方面的研究兴趣引出的主题。课例研究是一种行动研究,是专业引领下教师联合起来计划、观察、分析和提炼真实课堂教学的过程。课例研究不是着眼于改进某一节课的活动,而是一种以教师
7、为导向的教学循环,是发展教师教学专业水平的重要方式。它关注行为反思和行为跟进,追求更新理念的飞跃,完成理念向行为的转移,达到螺旋式的上升。 2、课堂教学水平: 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主要包括七个方面:教学设计水平、知识的加工水平、主题性沟通水平、“讲”课水平、课堂驾驭水平、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评价与反思水平。 本课题重点研究“教学设计水平”、 “课堂驾驭水平”、“评价与反思水平” 教学设计水平是指以对教学活动和教学内容的理解为基础来设计总体的教学进程和具体的师生沟通方式及教学组织形式的水平。 课堂驾驭水平是指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秩序的水平。广义而言,它包括从内化教材到外化教材整个过程的驾驭水平。狭义
8、而言,它主要限定在课堂教学这个特定时空的“场”中。就后者而言,这水平首先是科学性,要求合理地布排知识传授点;其次是艺术性,要求课堂教学具有撼人心魄的审美感染力。 评价与反思水平是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断检测自己的各种教学活动,评价和反思它的合理性和所产生的后果,以便做出相应的调节,调整教学设计。它既包括教学后的总结反思,又包括教学中的监测;它既包括对教学中师生间围绕主题所进行的沟通活动的评价,也包括对教学组织形式的评价;它既包括对教学实际情况和效果的监视,又包括根据这些信息来进一步分析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决策。(三)课题研究的假设:1、通过“课例研究”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转
9、变,增强教师的反思能力,从而真正成为课程实践中的研究者。2、通过“课例研究”分享优秀教师积累的丰富的“实践智慧”;分享同伴的经验。3、探索以“课例研究”为主体的新型校本培训方式。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推动学习型学校和学习型教研组的建设,促进了教师的共同发展。四、课题研究的方法、步骤:1、课题研究方法:行动研究法 案例研究法2、研究步骤:第一阶段(2008年2月-8月)-课题准备阶段(1) 教育教学理论文献检索与学习,通过与教师、学生访谈、课堂观察等多种方式调查、分析我校课堂教学现状,找到优势与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分析原因。(2) 确定课题并初步制定课题研究方案,成立研究小组,确定子课题研究的负责人。(3) 学习研究方案,明确课例研究的基本模式,并达成共识。“课例研究”的基本模式分为“三个阶段、两次反思、行为跟进”。“三个阶段”是指:关注个人已有经验的原行为阶段;关注新理念下课例的新设计阶段;关注学生获得的新行为阶段。连接这三个阶段活动的是两轮有引领的合作反思:反思已有行为与新理念、新经验的差距,完成更新理念的飞跃;反思性的教学设计与学生实际获得的差距,完成理念向行为的转移。这样的流程多次往复,达到螺旋式的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