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教师要有智慧地教
在当下教学中,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有人对教法“缘木求鱼”,有人对重、难点“舍本逐末”,有人对教案“刻舟求剑”,有人对模式“生搬硬套”等等,不一而足。
如果教师经常这样地教学,势必最终会把学生培养成、一个不会思考、更不善于思考的“人”。一旦遇上有思维价值的问题,学生恐怕都会“不知所措”。要想让学生遇到问题有办法,能提出有思维价值的问题,最终成为会思维的人,教师责无旁贷。在课程改革中,如果没有教师理念的转变、价值观的变化,教学水平的提高以及行动的落实,课堂教学改革会发生变革吗?课堂教学改革不发生质的变化,又何谈学生的变化?
我认为,仅仅靠转变什么教学方式是不可能让课堂教学发生实质性变化的。因为,学生只能“自主、探究、合作”他们能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生不会的,怎么办?这就需要教,需要教师有智慧地教。单就教师的“教”而言,很多人并没有正真认清“教”之本质。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教不是课堂教学的最终目的,只能说是手段,最终目的是教学生学会学。教要有“物”,要教“学生自读后也不会的”、“教材蕴含的最有价值的”、“能帮助学生今后能够生存的”。简而言之就是要教会学生“会阅读、会写作、会思维”。
为此,作为教师就是要武装头脑,更新理念,丰富专业知识,转变思维方式。唯有如此,新课程改革才不会是穿新鞋走老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