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元末江浙地区的筑城活动与地方政局的变动.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07705 上传时间:2024-01-12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8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元末江浙地区的筑城活动与地方政局的变动.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元末江浙地区的筑城活动与地方政局的变动.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元末江浙地区的筑城活动与地方政局的变动.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元末江浙地区的筑城活动与地方政局的变动陈彩云郑凯伦(浙江师范大学江南文化研究中心,浙江金华 )摘要:元代江浙地区各城市的城墙普遍遭到拆毁,或严重失修,至元末动乱,江浙各方势力混战角逐,官府方才开始重视筑城活动。此外,张士诚、朱元璋、方国珍等各割据势力都相当重视筑城的军事功能,但受地理环境、经济条件的限制,筑城策略各不相同。筑城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民众生命安全,也是江浙各方割据对峙局面得以形成的重要因素。但是张士诚、方国珍等势力的频繁筑城活动带来大规模的劳役征发,惊人的物资消耗,给江浙民众带来沉重的负担。而所筑坚城在朱元璋进攻下,未起到应有作用,徒留给世人“众志方可成城”的感慨。元末筑城对江浙诸城市

2、的外围形态、空间布局有着重要的影响,并影响了明初筑城的方向与策略。关键词:元末;江浙;筑城;地方势力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元朝是中国史上首个由草原游牧民族肇建的大一统王朝,禁止修城曾作为元朝汉地统治的重要措施而被学者提及,一些学者的研究成果则深入到元代筑城的地域个案,如党宝海认为元朝在南方执行过毁城政策,并长期奉行不筑城的政治理念,直至元末动乱才下令地方筑城;周思成关注到元初汉人世侯张柔在北方中原地区进行了多次成功的军事筑城活动。可见,学界已经注意到元朝筑城政策的特殊性,然或是留意于北方大都、上都、中原等筑城个案,或着眼于元代筑城的宏观叙述。本文拟在元末动乱的历史背景下,着力讨

3、论元末江浙地区各方势力,包括元代政府,朱元璋、张士诚、方国珍等割据势力的筑城活动,进而探讨各方不同筑城策略的影响。一、元末动乱与官方筑城活动的开展元朝末期,统治阶层内部充斥着权臣秉政、派系斗争、官员腐败,加之自然灾害频发,底层民众衣食无着,不少人迫于生计,铤而走险从事非法活动。社会动乱迅速席卷全国,富庶的江浙城市成为各方势力争夺的焦点。金华人王?在送贡师泰赴任平江时称:“何四三年间,海内鼎沸,河之南北,淮之东西,戎马蹂蹈,已无完区,而大江以南,列城残毁,生灵涂炭,亦靡有息肩之所。”太仓刘家港是元代参见史卫民:元代社会生活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年版;李孝聪:历史城市地理,山东教育出版社 年版;

4、成一农:古代城市形态研究方法新探,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年版。党宝海:元代城墙的拆毁与重建 马可波罗来华的一个新证据,元史论丛 第辑,江西教育出版社 年版。周思成:元初汉人世侯张柔与金元之际北方的军事筑城,元史及民族与边疆研究 第 辑,上海古籍出版社 年版。王?:王?集 卷 送贡公守平江序,浙江古籍出版社 年版,第 页。漕粮海运的主要起运港,并催生了繁荣的海上贸易,而元末战乱时,太仓成为元官方,张士诚、方国珍等势力争夺的要地,亲历其中的杨维桢说:“世变之剧,州县鞠为草棘,虽邹鲁地不免,况阻江要海,与寇争尺寸者哉。”元朝军队在与各方势力作战中屡屡落败,促使其反思东南镇戍体系存在的严重弊端。余阙在元

5、末曾任淮西宣慰副使、都元帅府佥事,与江淮起义军多有作战,他指出:“红军起颍六,纵掠江淮之南。南方之地雄都巨镇,诸侯王之所封,藩臣臬司之所治,高城浚隍,长戟强弩之所守,环辄碎之,鲜有固其国者。”重兵把守的省城尚不能守,何况一般路府州县。时人多将时局艰辛、盗贼猖狂归因于元初的堕城决策。陶安认为,太平“蕞尔一邦,军马寡弱,岌岌几不保”,症结就在于“内附八十载,民不识兵,城堑夷废”。暴露出江浙地区长期无城防的脆弱性,无险可守,只能仓促间兴兵应对。曾任兵部员外郎、监察御史的危素认为“我国家初平江南,即下令堕天下之城郭”,导致“中原之地,旷数千里,而无城池之守”,结果就是“近岁悍夫起自东海,以数十骑横行州

6、县,若蹈无人之境”。元末动乱使得大批重要城市仓促失守,迫使元廷改变禁修城墙的政策。至正十二年四月,元廷诏天下“完城郭,筑堤防”,鼓励各地自行筑城防卫,揭开了元末江浙地区大规模筑城的序幕。此后,江浙地方官员奉朝廷诏令开展了规模不等的筑城活动。婺州为浙东海右道肃政廉访司所在,隶属于江南行台,掌浙东七路官员监察之权。其地处交通要道,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行省官员目睹“中原?扰,南方绎骚”,在“豫备不虞,非城郭不可”的忧患意识下议修婺州城。由于筑城工役浩繁,廉访司征召青田县尹叶深至婺州,与婺州路总管及各州县官员共同合作,建成的城墙“周一千四百八十丈,高二寻有二尺,而广如之”,达到“是大役,事既集而民不病

7、”的效果。致仕家居的原翰林学士黄蟳亲历筑城,应邀作记,称婺州城墙“圮坏弗葺”,原是“承平滋久,执事者习于因循,忽于细微”的缘故,如今面临“不测之变”,于是行中书省官员“用江东浙西列郡之请,俾治其故城而新之,以备非常”。平江路(治苏州)是海道都漕运总管府所在,江浙漕粮多集中于此地漕仓,在元朝漕粮海运体系中居于极其重要的战略位置。遂昌人郑元在元末侨居吴中近四十年,认为平江“北濒大海,西南枕震泽于泽国,四通五达之衢也”,所储漕粮更是国本所在,“郛郭之内,官粮贮于廪庾者岁数百万”,他警告称,如若不设城防,“寇攘逼近,将何以为国计乎”,“平江赋役供国家经费什之七,郡无城郭,何以御寇”。至正十二年春,方国

8、珍攻击太仓一带,使得本年漕粮海运被迫停止。海寇退后,朝廷开始重新布置平江路的防务,浙西道廉访司佥事李仲善提出平江路筑城的紧迫性,“一旦盗起仓猝,淮、楚间环地数千里,生民涂炭,其故何哉?城郭废而兵革不戒也”。而平江地势平坦,无险可守,“无高山大谷以为之阻”,因而“存者当务之急,宜莫如城”。平江路城墙大修的具体工作由达鲁花赤六十、总管高履主持,“聚砖石筑垒”,“周遭开濠深广有加”。瑏瑠此次筑城颇费民力,“去年筑城兴万夫,家家力役到妻孥”,但是筑城质量颇固,达到“城坚如铁石”的程度。瑏瑡元末江浙地区的筑城活动与地方政局的变动瑏瑠瑏瑡杨维桢:昆山州学宫碑,吴都文粹续集 卷 学校,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第

9、 册,(台湾)商务印书馆 年版,第 页。余阙:青阳先生文集 卷 青阳县尹袁君功铭并序,四部丛刊续编 本,上海书店出版社 年版,第 页。陶安:陶学士先生文集 卷 姑孰阅武记,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 第 册,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年版,第 页。危素:危太朴云林集 卷 横州新城诗序,元人文集珍本丛刊 第 册,(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 年版,第 页。元史 卷 顺宗纪五,中华书局 年版,第 页。王?:王?集 卷 婺州新城诗并序,第 页。黄蟳著、王?校注:黄蟳全集 卷上 婺州路新城记,天津古籍出版社 年版,第 页。郑元:郑元集 卷 平江路新筑郡城记,浙江大学出版社 年版,第 页。陈基撰,邱居里、李黎校点:陈基集

10、 卷 李佥事政迹序,吉林文史出版社 年版,第 页。洪武 苏州府志 卷 城池,(台湾)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 年版,第 页。郑洪:城上乌为李佥宪赋,顾嗣立编:元诗选 二集卷 ,第 册,上海古籍出版社 年版,第 页。大规模筑城活动不限于平江路等大城,至正十二年绍兴城重筑的直接原因就是杭州被红巾军“一夕而烬”,难民蜂拥至绍兴,“伪言相惊,人不自保,扶携而去,闾井为空”。浙东道廉访司佥事秃满帖穆尔奉令坐镇绍兴,组织军民修筑城池,除增高增厚城墙外,同时加强防御设施,“面俱贴以石,垒甓四尺,以为女墙,下设戍屋五区,上设巡铺一百二十五座,夹城内外,滨濠有路,以通骑士之往来”。绍兴官员和民众积极参与筑城,是以杭州

11、无城防失守,平江路有城防得以完固作为昭鉴,“钱唐大方面贼直抵行垣者,以城池之废也。始苏界常湖贼越门而去者,以城池新固也”。至正十四年冬,位于浙南山区的处州因周边局势恶化,倡议筑城,“会缙云人又叛从贼,焚婺之永康及台之仙居”,永康和仙居分别毗邻处州北部和东北部,叛军攻占两地,随时可能南下,当时处州城墙早已“芜没无捍蔽”,“于是处州四面戒严,乃议浚湟筑城”。可以说,在元廷的鼓励支持下,江浙行省各级官员已经将筑城作为抵御动乱蔓延,维持统治秩序的重要手段。然而元朝在江浙的统治已经大失民心,所筑坚城在抵御叛军进攻时,并无多大作用。如至正十六年二月,张士诚军从江阴渡江,直接进攻平江路,而守城部队几乎一触即

12、溃,城防几乎没有发挥任何价值,“长躯而前,直造北门,弓不发矢,剑不接刃,明旦缘城而上,遂据有平江路”。平江路是江浙财赋要地,可谓大元国的钱仓武库,时人称“吴中全盛,甲仗钱谷如山”。平江路城不战而降,严重恶化了江浙局势,湖州、常州、松江、嘉定、昆山等地相继归降张士诚。至正十八年十一月,朱元璋军进攻婺州城,也几乎是不战而降,城防无从谈起,“十二月,上至金华,其守将宁安庆以城降”。行枢密院同佥宁安庆与守将帖木烈思不和,与都事李相相谋,向朱元璋开城请降,“开东门纳兵”。二、江浙各割据势力的筑城活动(一)张士诚政权筑城元朝在江浙的统治秩序崩溃之后,各方势力在此展开激烈角逐。张士诚初期主要活动于长江以北的

13、高邮、兴化一带,后趁着元军高邮大败之机,实力大增。至正十六年二月淮东大饥,张士诚认为“吴中富庶,可以建国”,分兵南下,占据江浙腹心所在的吴中一带,并开始修筑城池,强化对江浙经济要区的控制。张士诚控制的苏杭地区以平原地形为主,其间河湖众多,水系相通,几乎无险可守。张士诚的重要幕僚陈基谈及浙西军事地理形势说:沟塍癒浍,井分棋置,大川小源,与三江五湖相出入。人居其土,跬步非舟楫莫济。使车驿传之涂,往来北南,千里一轨,四顾皆沙洲浦溆,藿蒲菰苇、凫?雁鹜之区,烟波莽苍,举目无际。乌合蚁聚之徒,相煽诱,肆妖毒,攻陷城池,所在崩溃相望。独此二路一府,以水为封域,利城守不利野战,仅以地势得完。张士诚攻占平江后

14、,觉得元朝所修城防并不完备,下令再行增修,新开南北两瓮城。记载张士诚平江筑城的 新建瓮城记铭碑 云:“隆平府阊门,元设二关。天三年,本处御总兵官武毅将军万户任士元,申禀中书平章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一同启奉王令,复造南北二关,重加备御保障城池而永固,开兴社稷以攸宁。”瑏瑠碑文与近几年来对苏州平门城墙、平四路古城墙遗址、齐门水城门、阊门瓮城遗址和葑门等地的发掘和调查中探明的张士诚筑城遗迹可以相互印证。本次筑城对建材的要求极安徽史学 年第 期瑏瑠黄蟳著、王?校注:黄蟳全集 卷上 绍兴路新城记,第 页。杨维桢:东维子文集 卷 绍兴新城记,四部丛刊 本,上海书店出版社 年版,第 页。刘基撰、林家骊点校:

15、刘基集 卷 处州分元帅府同知副都元帅石末公?政碑颂,浙江古籍出版社 年版,第 页。陶宗仪撰、李梦生点校:南村辍耕录 卷 纪隆平,上海古籍出版社 年版,第 页。吴宽:平吴录,中华书局 年版,第 、页。苏伯衡:苏平仲集 卷 武德传,丛书集成初编 本,商务印书馆 年版,第 页。刘辰:国初事迹,中华书局 年版,第 页。陈基撰,邱居里、李黎校点:陈基集 卷 送张知事序,第 页。张晓婉:新建瓮城记铭碑略述,江苏地方志 年第 期。为苛刻,“城基均以方整的青石条块砌筑,墙体以城砖三横一丁方式叠砌,砖与砖之间以糯米、石灰浇浆粘接,比后世的水泥更为结实。”可见,张士诚以很高的标准筑造了平江城墙。张士诚政权还对周边

16、县城、市镇进行了筑城,形成环绕平江城的外围城防体系。平江南部吴江县治下的平望镇,位于苏州与嘉兴之间,地理位置重要。杨完者引苗军屯嘉兴合路(今盛泽镇),张氏即在平望筑土城以守。明嘉靖年间,昆山人郑若曾对张氏筑城平望大为赞叹,“伪吴张士诚尝筑城于此,巩固县城,极为有见”,并认为“平望实控制嘉湖二路”。张士诚还在吴江县内筑有湖城和邵巷土城。湖城在县治西南 里六都吴村,在此筑城可西控太湖之滨,邵巷土城则在一都邵巷村。在平江北部筑有望江、新城二堡,王逢曾途经此地写有一诗,“忆昔扁舟自西下,二堡相望无一舍”。此外,在平江城附近的虎丘山上也筑有山城,至正十七年冬,“张士诚筑城虎丘山,因高据险,役月余而毕”。

17、吴江县二十七都?村(今屯村镇)、二十八都东关村为“控扼秀州、松江二要冲”,至正十六年张士诚遣其弟士德据吴江,分兵谭道济寨守?市、东关。张士诚在河湖结汇之地修筑堡垒,构建了以平江主城为核心,周边城镇为护卫,层层递进、互为倚靠的整体城防体系。张士诚控制区域与朱元璋势力犬牙交错,海上还有来自方国珍的威胁,故张士诚筑城较为频繁。至正十七年,遣潘元明守湖州,认为“群雄角力,侵轶殊多,吴兴城大而枕湖,灌木易圮”,谋划筑城。潘元明“深惟城池所以设险,近缘兵兴,颇事版筑”,遂于该年冬十一月十八日开始动工,明年春三月完工。至正十七年,张士诚趁着江浙行省内乱,攻占杭州,认为“钱塘东南重镇,地当冲要,城郭不完,其何

18、以守”,“请出粟二十万石,以始兴筑”,城周围三十五里有奇,工程量极大。至正十八年,张士诚遣吕珍攻占绍兴,增修版筑,增挖濠河,“命厉将士,讲画方略以为备御,乃相罗城外,虽有排栅,无险可恃,遂命增浚”。濠河宽五丈,深二丈,战船往来因此得便。又于瓮城上增筑月城,周建房屋,“聚木迭石为备”。在月城外堆土为垒,“左右拱翼以为外护”,以城墙、濠河、土垒依次向外建构防御纵深。在大战来临时,“乃督城外居民悉迁城中,毁居宇之近城者”,坚壁清野,严阵以待。(二)朱元璋政权筑城朱元璋起事于淮西一带,至正十六年渡江攻下集庆,逐步占据江浙行省部分地区。朱元璋控制区域与其他割据势力犬牙交错,起初采取了固守东西线,主力南下

19、消灭东南元军的战略。该年六月遣使交好张士诚,表示愿“睦邻守国,保境息民”,在西线方向进攻徐寿辉、陈友谅,主力部队下宁国、徽州,浙北一带。朱元璋处于强敌环伺的不利环境中,同样重视城墙修筑,后世传言他接受了徽州人朱升的谏言,“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成为其初期发展的重要战略。但是朱元璋与张士诚构建层层城防体系不同,他选择集庆作为政权中心,主要看重其地形险要,易守难攻,而非城池高固。力劝朱元璋攻取集庆的陶安说,“金陵,古帝王之都,龙盘虎踞,限以长江之险,若取而有之,据其形胜,出临四方,则何向不克。”瑏瑠朱元璋也认为,“金陵险固,古所谓长江天堑,真形胜地也。”瑏瑡战乱使得集庆及其周边地区民生凋敝,供应

20、朱元璋粮草都颇为费力,何况大规模兴役筑城。直到至正二十年,朱元璋才着手大修集庆元末江浙地区的筑城活动与地方政局的变动瑏瑠瑏瑡中国考古学会编:中国考古学年鉴(),文物出版社 年版,第 页。弘治 吴江志 卷 城池,(台湾)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 年版,第 页。王逢:梧溪集 卷 重过望亭、新城二堡(丙申冬张氏筑),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 第 册,书目文献出版社 年版,第 页。毕沅:续资治通鉴 卷 元纪三十二,上海古籍出版社 年版,第 页。同治 苏州府志 卷 杂志三,(台湾)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 年版,第 页。饶介:吴兴郡城迎僖门记,同治 湖州府志 卷 金石略六,上海书店出版社 年版,第 页。贡师泰:贡师泰

21、集 卷 杭州新城碑,贡氏三家集,吉林文史出版社 年版,第 页。徐勉之:保越录,中华书局 年版,第 页。明太祖实录 卷 ,丙申岁六月乙亥,台湾“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年 明实录 校印本,第 页。明太祖实录 卷 ,乙未岁六月丁巳,第 页。明太祖实录 卷 ,丙申岁三月辛卯,第 页。城,完善城防体系,派胡深修筑龙湾、虎口城,强化沿江一面的城防,构建防御工事。直到彻底平定江浙后,为筹划建国登基,朱元璋方征劳役、砖石、木料,大治都城应天府。朱元璋早期扩张方向为西部的陈友谅势力,对东部张士诚采取守势,故主要面对张士诚方向筑城防御。长兴为张士诚西进必经之地,江阴为其北上要冲,朱元璋尤其重视在这两大要地筑城。

22、至正十七年占据长兴后,置永兴翼元帅府,守将耿炳文随即破土动工,“始加版筑,石为城”,新城高 丈,墙宽 丈 尺 寸,城池规模远超同类州县城市,等同于路级城池。江阴“去姑苏百八十里,密迩邻敌,烽火相望”,一地得失关系战略全局。镇守江阴守将吴良“能声著闻”,朱元璋叮嘱他慎守城防,不得随意出击,“惟保境安民而已”。吴良在江阴“缮城池,远斥堠,利器械,严部伍”,重视筑城,“砖叠石,增女墙,辟四门”。吴良依托城防,镇守江阴十年,屡次击败张士诚军的进攻。筑城需大规模征发劳役,妨碍社会生产,招致广泛民怨,故朱元璋对筑城较为克制,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至正十五年,朱元璋渡江占领溧阳后曾命将士筑城,然“兵事方殷”,

23、施工较为仓促,城墙仅是用“丛石横攒,锢之邱泥”,致使墙面易崩塌,而护城河并未深挖,“浅而淤”,在大雨时易泛滥,当地百姓深受其害。直至七年后,朱元璋派郭景祥筑新城,又新设瓮城,深挖护城河并与城中河流沟通,才使两河“直达无阻,以便行舟”。至正十八年,邓愈筑城徽州引发地方百姓的骚乱后,朱元璋认为“筑城以卫民,何怨之有”,但决议暂缓以苏民力,“即命罢工”。综上所述,受限于主客观因素,朱元璋筑城策略不同于张士诚,侧重于在战略要地重点修筑城池,筑城活动也一定程度上注重民生影响。(三)方国珍政权筑城方国珍原为海寇,利用了东南滨海的地理环境,凭借机动灵活的船队屡屡袭击东南沿海诸城,基本荡清了元朝在东南的海防力

24、量,进而截断漕粮海运,迫使元朝多次招降,乃至默许其统治浙东温州、台州、庆元地区。方国珍占据浙东诸地后,面对张士诚、朱元璋的威胁,也重视筑城。庆元(今宁波)是方国珍的常驻地,为其政权的核心城市。至正十二年,浙东都元帅、浙东道宣慰使纳麟哈剌为防御方国珍而大筑庆元城,上环列睥睨,置弓弩皅石,开 门,各有楼,城周建 间戍屋。至正二十七年,张士诚覆亡在即,面临朱元璋的战争威胁,方国珍再次兴工大筑庆元城,“吾所以用民,盖所以保民。吾不得已焉耳!”虽无具体文献记载此次筑城的规模,但留下“树栅捍江,浚隍筑城,百役并作”的记载。年宁波和义路考古中,发现了元代庆元城北东门和义门的瓮城遗址,城墙底部宽 米,残高 米

25、左右,城墙内径 米,推测外径长约为 米,可见方国珍所筑庆元城已相当完备。方国珍为应对朱元璋、张士诚的进攻,尤其注重在庆元外围的余姚、上虞的筑城。至正十九年,因余姚为“鄞郡外屏”,故大筑余姚城。为加快工程进度,召集鄞县、慈溪、奉化等地民众共筑,并亲自督察工程,“躬自为表直视功,黎明至城所,夕犹不息,工先毕者,犒以金帛,既毕而或溃圮者,又出钱令军士缮修之”。筑城工程从九月开工至十月完工,城周长九里,城门五,东南北又各立水门以通舟楫交通。当地耆老表示城防稳固,“虽有外侮,亦将阻不敢犯”。瑏瑠台州人刘仁本受命督造余姚城墙,见到“落日歌声齐万杵”的筑城场景,有着“伤心为问筑城人”的民生感叹。瑏瑡安徽史学

26、 年第 期瑏瑠瑏瑡成化 湖州府志 卷 城池,书目文献出版社 年版,第 页。吴伯宗:江国吴襄烈公神道碑,程敏政辑:明文衡 卷 ,吉林人民出版社 年版,第 页。嘉靖 江阴县志 卷 城池,上海古籍出版社 年版,第 页。宋濂:溧阳州新城记,乾隆 镇江府志 卷 艺文三,上海书店出版社 年版,第 页。明太祖实录 卷 ,戊戌岁十二月庚辰,第 页。刘基撰、林家骊点校:刘基集 卷 庆元路新城碑,第 页。乌思道:赠行省理问仲刚君治城序,全元文 第 册,凤凰出版社 年版,第 页。刘基撰、林家骊点校:刘基集 卷 故鄞县尹许君遗爱碑铭,第 页。林士民:再现昔日的文明 东方大港宁波考古研究,上海三联书店 年版,第 页。高

27、明:余姚州筑城记,光绪 余姚县志 卷 城,上海书店出版社 年版,第 页。刘仁本:羽庭集 卷 余姚筑城,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第 册,第 页。至正二十四年十月,方国珍又大筑上虞城。该年,朱元璋业已消灭陈友谅政权,基本占领湖广地区,将战略方向由西转向东南,直指张士诚,筑城上虞应是方国珍唇亡齿寒的心态使然。方国珍与僚属认为“上虞为要害地,城池不设何以奠民居”。上虞城筑城亦召集临近余姚、奉化、昌国、鄞、慈溪、象山、定海等地百姓助工,出役多寡以田赋所入定。由其弟、知枢密院事方国珉监工,“与知县及其宾佐僚属,日周行城上,察工役勤惰而劝惩之”。所筑上虞城城广墙厚,周长 里,“其上则每二十步架楼橹以宿巡警之卒,

28、其下则于四隅列营房以宅屯驻之士”,通过搭建楼橹、营房建立了缜密的侦查体系和迅捷的驻守系统。又砌砖为女墙,立木为栅栏,在城外挖深濠,营建了层层路障。此外,还在南部与朱元璋接壤的温州进行城防建设。至正二十五年冬十月,方明善耗费“白银以两计者二千有奇,诸匠以工计者二万五千有奇”,重修温州城谯楼。此时重修谯楼,应是为了防范驻扎温州平阳、处州一带朱元璋军的进攻。三、筑城活动与元末江浙各势力的兴衰元末各割据势力间的兼并战争,造成严重的民生灾难,尤其是居于城外的百姓没有城墙庇护,生命安全保障更差。至正十八年二月,朱元璋军进攻绍兴,杀掠城外百姓,“大兵哨掠村落,乡民为导,不从者辄杀之”。乡村百姓迫于战火,多避

29、乱移居城内,“也知避乱依城郭”。婺州隐士俞元瑞在朱元璋部将胡大海兵取婺州时,因“两军狎至,不能居,处士乃率家众之城府居焉”。托蔽在城墙内是百姓求生于乱世的本能选择。刘基提到百姓对待筑城的矛盾心态时说:“愚民莫可与虑始,见说筑城俱不喜。一朝城成不可逾,挈家却向城中居。”征发劳役,耗费巨额钱财所筑城墙确实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增固城防的作用,守城方凭借城池之坚长期固守,形成各方对峙局面。至正十九年,朱元璋下婺州后,趁势进攻张士诚控制的杭州、绍兴。张士诚遣李伯升来援,坚守临安城,朱军久不能克而退。二月,邵荣率兵攻湖州,李伯升虽数次出击失败,然敛兵据城死守,朱军久围不下,被迫退兵。张士诚派吕珍接管绍兴城,修

30、缮城墙,增挖濠河,率厉将士,“讲画方略,以为备御,相罗城外,虽有排栅,无险可恃,遂命增浚濠河”,护城河广 丈,深 丈。二月,朱军兵进绍兴城下,分营扎寨,置立窝铺。吕珍增筑月城,在月城外复起土垒,又将城外居民迁入城中,坚壁清野以待。分遣将领守绍兴城八座城门,以常禧门、迎恩门、稽山门为重点;设本部居中军,适时而动,以骑兵串联全城交汇战情;划城区为四隅,统城内义兵,适时而动以为补充。吕珍认为“敌势远来,利于速战,而城外多水,非用武之地。汝等诚毋躁进,以寡御众,以逸待劳,观其动而制之,与者持久,此吾计也”。在随后的守城战中,借助濠河地利有效杀伤朱元璋军,“步骑相蹂躏,堕濠湟中”。双方皆不能克敌速胜,遂

31、议和罢兵。由于朱元璋、张士诚、方国珍三方面皆重视筑城,互相牵制,攻城方若没有灵活策略和绝对武力为依托,试探性的攻城战难以有效,可以说,筑城成为元末各势力长期对峙局面形成的重要因素。各方筑城策略虽有不同,但都重视筑城的军事功能,竞相升级城防设施,导致百姓劳役负担日益加重,积累了广泛民怨。但是由于各方筑城策略不同,民怨积累程度也有所不同。至正十七年,张士诚筑杭州城,工程极为浩大,周 里有余,远超其他城市。据贡师泰记,“用石之工一百六十二万,木之工一十五万,圬之工一百八万,金之工二万,徒一千三百五十万”,至于物料耗费,“土、石、砖甓、灰铁、木植、麻粆之数累巨万亿而不可胜纪也”,仅巨额物料运输就是庞大

32、的工程,“伐石于山,浮木于元末江浙地区的筑城活动与地方政局的变动万历 绍兴府志 卷 城池志,宁波出版社 年版,第 页林彬祖:重修温州路谯楼记,戴咸弼撰、孙诒让校补:东瓯金石录 卷 ,续修四库全书 第 册,上海古籍出版社 年版,第 页。徐勉之:保越录,第 、页。成廷皀:居竹轩诗集 卷 十月一日闻徐州复,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第 册,第 页。苏伯衡:苏平仲集 卷 竹坡处士俞元瑞墓志铭,第 页。刘基撰、林家骊点校:刘基集 卷 筑城词,第 页。明太祖实录 卷 ,乙亥岁二月癸酉,第 页。江,舟输辇载”而来。筑城动员了平、松、嘉、湖四路及一州两县官民,仅海盐一州,起劳役 人,分为三番,以一月为期轮流更代,劳

33、力皆自携干粮历经远途前来服役。在舟车困顿外,“督事长吏复藉之酷敛,鞭朴瞂楚无有停”,官员督工残忍暴酷,出现“死者相望”的惨景。杨维桢有感于筑杭城之苦,特意赋 杵歌 七首,感叹当时筑城中的“不免凄苦者”。昆山人袁华记述了农村壮丁被征去杭州筑城,家中老父艰难度日的生活:“念子筑杭城,土石躬自负。城高石易尽,鞭瞂无所取。书来知近况,黧面龟两手。新谷幸登场,日夜操杵臼。悉供役夫养,老稚曷糊口。”海宁人胡奎目睹了农村青壮年被征筑城,只得农妇操持家务,却因赋役繁重险些倾家荡产的惨剧,“长兄筑城行不归,西到钱唐百余里。妾家种田三十春,输租不劳官吏。去年输官曾卖屋,今年输官应卖身。”底层民户是征派的主要对象,

34、常州人谢应芳写道:“奈何点乡夫,州城要修筑。平明荷锄去,雷鸣忍饥腹。”筑城为求坚固,多将土城改为砖石,增加护城河、敌楼等城防设施。由于江浙水乡地区土质软烂,雨水频繁,需反复整修城墙,增加了民众的筑城劳役。至正十六年,张士诚占据平江后,极为重视平江城的修护,但“吴城筑土善崩”,致使“役民修城,终岁不暂休”。无锡人倪赞目睹平江长期修城令当地农户不堪其扰的情形,“筑得吴城易得摧,年年风雨绕苏台。农家尽患时行病,总为修城染带来”。绍兴百姓也因雨后城毁,被官吏频频强征至城上修缮墙体。程国儒在 越城谣 中写道:“城吏打门夜如虎,为言雨后新城摧。要我荷锸城上来,城泥不干不敢回。”频繁修补令百姓闻雨而色变,“

35、城头一雨城一动,越民登城向天恸,民心似与雨有仇”。上虞人谢肃在途经海盐时,正逢筑城活动遭遇连绵阴雨,“天公有眼不下顾,堕尔新城旬日雨”,在恶劣的天气里,监督官员却不恤民力,苛刻残暴,百姓哀叹劳役无止息。瑏瑠整体来说,张士诚采取处处设防的筑城策略,民怨也相对较大。高筑的城墙还导致城市攻伐战旷日持久,造成严重的人道灾难。至正十九年十二月,常遇春率军突至杭州城下,城门关闭三月余,各路粮道不通,城中米价骤然攀升,斗米飙涨至 缗。围城使得繁华的杭州城变成了人间炼狱,“一城之人,饿死者十六七。军既退,吴淞米航凑集,借以活,而又太半病疫死。”瑏瑡杭州之战后,高启在送友人赴任杭州时,谈到围城后的惨状:“内则困

36、于疫饥,外则荡于燔掠,向之所可观者,鞠为荒烟宿莽,遗灰断甓,盖四五百年之迹销灭毁坏。”瑏瑢至正二十四年二月,朱元璋攻灭陈友谅政权,其后江浙各方的均势局面逐渐改变,高筑城墙在攻防中不再举足轻重。至正二十六年十一月,朱元璋军进攻湖州,采取围城打援策略,张士诚救援部队先后败北,守将李伯升以城降,“城中市不易肆”。瑏瑣湖州投降后,一个月内南浔、吴江、余杭、杭州、绍兴接连投降。时杭州由张士诚婿潘元明驻守,李文忠兵进杭州,元明即遣人请降。文忠讶异道:“吾兵适至此,胜负未分,而遽约为降,无乃计太早乎?”潘元明回复:“念是邦生灵百余万,比年物故十二三。今既入于职方,愿溥覃于天泽,谨将杭州土地人民及诸司军马、钱

37、粮之数以献。”瑏瑤归降时,城内兵安徽史学 年第 期瑏瑠瑏瑡瑏瑢瑏瑣瑏瑤贡师泰:贡师泰集 卷 杭州新城碑,第 页。姚桐寿:乐郊私语,中华书局 年版,第 页。杨维桢著、邹志方点校:铁崖逸编 卷 杵歌,杨维桢诗集,浙江古籍出版社 年版,第 页。袁华:耕学斋诗集 卷 次韵顾玉山感怀,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第 册,第 页。胡奎:斗南老人集 卷 田妇谣,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第 册,第 页。谢应芳:龟巢稿 卷 伤田家,四部丛刊三编 本,上海书店出版社 年版,第 页。郑元:平江路修学记,同治 苏州府志 卷 学校一,第 页。顾瑛:玉山璞稿 之 张仲举待制以京中海上口号十绝附郯九成见寄瑛心吴下时事复韵答之,中华书局

38、 年版,第 页。程国儒:越城谣,程敏政辑:新安文献志 卷 ,黄山书社 年版,第 页。谢肃:密庵集 卷 海昌筑城行,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 第 册,第 页。陶宗仪撰、李梦生点校:南村辍耕录 卷 杭人遭难,第 页。高启著、金檀辑注:高青丘集 卷 送黄省掾之钱塘序,上海古籍出版社 年版,第 页。钱谦益:国初群雄事略 卷 周张士诚,中华书局 年版,第 页。吴宽:平吴录,第 页。万,粮 万石,马 匹,而耗费无数财力、人力筑城的杭州最终却是不战而降。朱元璋以压倒性优势进攻方国珍时,高筑的城墙同样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至正二十七年十月,朱亮祖进军温州,方明善遣部将出战,大败,不久后弃城遁去。十一月,汤和自绍兴渡曹

39、娥江,上虞、余姚两座坚城不战而降,大军直抵庆元城下,方国珍“闻之益惧”,乘海舟遁去,庆元府判徐善率官员、耆老自西门出降。元末有识之士多认为高筑城墙不仅会造成严重的民生灾难,而且孤城困守,也只能苟安于一时,政权真正稳固的基础是民心,而非城墙。至正十九年,江浙行省左右司都事陈元礼以“四郊多警檄”,意图筑海宁州城,召集当地长吏、父老商议,遭到普遍反对,“谓役非时”,陈元龙以“城为民防,非徒劳也”为由,强行征召百姓筑城,不数月而筑城完工,“坚壁高垒,屹然为东南保障”。落成之后,江浙行省参政贡师泰应邀作记,贡师泰就认为城墙固然重要,但稳固的关键是民心,众志方可成城,若失去民心,“函谷守之而不足”。至正十

40、九年,张士诚起五郡居民大筑杭州城,诸暨人杨维桢视筑城为“自疲自困之计”,并上书劝谏“省之、慎之”,认为张士诚不顾江南民众负担已然极重的困境,大兴土木筑城,积累广泛民怨,今城虽成而民心尽失,“今阁下之守土,惟知恃城,而不知恃民与恃守将也。兴筑已还,五郡之民则穷矣、力竭矣,小变,怨而叛;大变,寇乘而至矣,此时虽有泰山之城、江海之池,恕非阁下所能有也。”结语作为首个由草原游牧民族肇建的大一统王朝,元朝在筑城防卫的政治决策上,仍主要取决于军事形势的需要,而非族群因素。在元朝统治的大部分时间内,国家承平,军力强盛,并无外敌威胁,根本没必要兴起大规模的筑城活动。至元末,朝廷为应对境内此起彼伏的叛乱势力,下

41、诏鼓励地方自主筑城。江浙官员响应朝廷诏令,拉开了元末江南筑城运动的序幕。由于筑城在军事防御上有着实在的重要作用,故江浙各方在攻城略地的同时,也积极筑城防御。由于地理环境、经济条件不同,各方筑城策略也各有不同。张士诚占据江南平原水乡腹地,人口稠密,财税充足,形成以平江为中心,广筑城池,层级分明,防御完备的城防体系。朱元璋以地形险要、“虎踞龙蟠”的集庆城为中心,利于向周边拓土征伐,加上经济条件不佳,筑城较为节制,多在控制地域边缘的军事要塞筑城。出身海寇的方国珍在东南沿海地区占地自立,主要优势在于海上的机动性,故侧重于在其统治外围的上虞、余姚、温州等地筑城防御。元末筑城活动不仅影响着政局的变动,也对

42、江浙城市的外围形态、空间布局产生重大影响。至正十七年,潘元明改筑湖州城,将城墙内缩,湖州城市区域大面积收缩,“以旧城宽而不固罗守,乃筑小之”,周回缩至 里有余,城墙整体较旧址缩小近半。缩减后的城墙毗邻周边河流,南受余不溪,西受苕水,北受較水,东为运河,以四河为屏障,进一步提升了防御能力,“吴兴本泽国而水于城,筑后,悉由其道,此吴兴之为金城汤池,极为险固也”。城池缩小,将部分旧有城区排在城墙外,如养济坊巷、白塔巷、曹家巷、西营巷本在府治南部,在筑城时退在城外。也有些城市扩建过程中会将城外坊巷划入城市内,使城市的容纳空间得到拓展。至正十三年修筑绍兴城,恢复至隋唐时期的规模,将“规一乡入城内”,元末

43、筑城改变了过往的城市结构,初步确定城区的范围,奠定了城市未来发展的基础。杭州作为南宋故都,旧城形状南北长,东西短,“包山(凤凰山)距河(钱塘江)”。张士诚改筑后,新城“截凤山(凤凰山)于外,络市河于内”,远离钱塘江。城市南北界大为缩短,东界外扩,南界内元末江浙地区的筑城活动与地方政局的变动万历 温州府志 卷 杂志,四库全书存目丛书 史部第 册,齐鲁书社 年版,第 页。明太祖实录 卷 ,吴元年十一月辛巳,第 页。贡师泰:贡师泰集 卷 江浙分省陈都事城海宁诗序,第 页。杨维桢:东维子文集 卷 守城论,第 页。宇文公谅:左丞潘公政绩碑,同治 湖州府志 卷 金石略二,第 页。成化 湖州府志 卷 城池,

44、第 页。嘉庆 山阴县志 卷 地理志,上海书店出版社 年版,第 页。缩,“故东西广而广轮适中”。阙维民指出张士诚改筑杭州城将原来山地、平地几半的南宋临安城变为以平原为主,经明清的几次修筑,其城廓范围一直维持到近代。元明易代之后,除边疆地区外,内地大规模筑城活动也基本停止了。成一农就认为明初虽在地方城市大量修筑了城墙,但修筑的重点在于那些设立了卫所的城市,且自永乐以后地方城市城墙的修筑又陷于停滞。学者以明朝前期湖广地区为例,认为受制于地方财政匮乏,官员因循苟且,民间舆论将修城看作劳民伤财之举等影响,各地官民修城消极懈怠的状况相当普遍。明初,江浙地区的修城活动也普遍如此,除苏州、杭州等重点城市外,其

45、他城市的城墙很快就荒废了,“凡非守御重地,旧有城池悉隳废之”。洪武年间,汤和拆方国珍所筑上虞城,城墙只剩土基,砖石则被用于改筑余姚临山城。而明初为应对海贼和倭寇的袭扰,重视在沿海各要塞建立卫所,筑城防御。朱元璋派遣信国公汤和、江夏侯周德兴“分行海上,视要害地筑城,设卫所兵戍之,犬羊盘错矣”。海宁因邻近大海,设海宁守御千户所,并保留旧城,在洪武二十年由汤和增补五尺城高。可以说,朱元璋在元末战争期间的筑城政策继续延续到明初,就是主张在重点军事要地筑城防御,其他地区则不主张盲目修城。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族群政治与元初江南统治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陈彩云(),男,浙江瑞安人,浙江师范大学江南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郑凯伦(),男,浙江瑞安人,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研究生。责任编辑:郝红暖 (,):,“”,:;安徽史学 年第 期阙维民:杭州城池暨西湖历史图说,浙江人民出版社 年版,第 页。成一农:古代城市形态研究方法新探,第 页。孙兵、王宏斌:明前期“相对宽松”的筑城政策探论 以湖广地区为例,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年第 辑。成化 杭州府志 卷 城,第 页。万历 绍兴府志 卷 城池志,第 页。张?:东西洋考 卷 外纪考,中华书局 年版,第 页。万历 杭州府志 卷 城池,(台北)成文出版有限公司 年版,第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