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景泰四中七年级上册生物导学案景泰四中七年级上册生物导学案
学案编号
执笔教师
修改教师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课 题
教研组长(签字)
学校领导(审核)
总第11—018
韦晓玲
王海云
马保香
2013.11.22
第五节 植物的开花和结果
李蓟红
王子锋
个性修改
学习流程及学法指导
备注
一、引入:(师):同学们首次迈进四中校园,穿过林荫道,就被中心花坛中色彩艳丽的花朵所吸引。下面就请同学们说说在大自然中你最喜爱的是什么花?为什么喜爱?(生争先恐后的说):我喜爱荷花,因为他出淤泥而不染;我喜爱牡丹,因为它漂亮代表富贵;我喜爱玫瑰它象征着爱情……同学们的回答非常精彩(师)美丽的花朵争奇斗艳、花香伊人,仅仅是为了装扮美丽的大自然吗?(生):不是,还要结果。以此引入课题,让我们一起走进“植物的开花和结果”(师板书课题)
二、新授:
1、(生):解读学习目标
2.自主探究让学生带着学习目标快速阅读课本P83-85页内容,并完成学案中自主探究第2题(完成后各组交流并提出疑问)。
3.合作探究:(1)师出示花蕾和花朵引导学生谈谈什么是开花。(2)学习花的结构和功能:
活动一:引导学生由下到上由外到内依次解剖花,并将解剖下的部分按照课本图中的样子有序的摆放在桌面上,观察其内部结构。
活动二:各组展示课前精心准备的挂图,并讲解花的结构及各结构的功能(小组展示完成)
生质疑:一朵花最重要的结构是什么?为什么重要?(学生展示)
过渡:一朵花开花之后是不是紧接着就结果了呢?如果不是,那么由开花到结果这之间还有哪些重要的生理过程,谁能介绍给大家(生介绍传粉和受精)师:点拨补充并重点讲解植物的双受精。师:花开花谢、似水流年,花开是一种美丽,花谢更是一种美丽,因为花谢预示着新生命的诞生。当花完成传粉和受精之后,哪些部分会凋落,只有什么继续发育,最终成为果实?
3.果实的结构:活动一:猜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着个白胖子。”谜底是什么?
活动二:解剖花生探究果实的结构,并说出“麻屋子,红帐子,白胖子”各代表果实的哪一结构,各结构是由花的哪一部分发育来的?
活动三:举例说说农产品中哪些是果实哪些是种子。
活动四:(师):准备八张纸条,每张纸条上写有三种农产品,装入一个小纸盒。进行抽签游戏,分辨哪些是果实哪些是种子。
三、课堂总结:当你在品尝这些美味香甜胡果实或营养丰富的种子时,别忘了对它们的花说声谢谢 。欣赏着芳香美丽的花朵,我们心旷神怡,品尝着鲜美甘甜果实,我们意犹未尽。花朵、果实、种子都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礼物,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爱护植物,和大自然和谐相处﹗
四、当堂检测
板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说出花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说出植物果实的结构及其形成过程。
2.通过对花的模型观察,培养观察、分析、自学能力。
3.培养爱护花的习惯,进而爱护植被,爱护大自然的情感。
二、重难点预测
教学重点: 1.说出花的基本结构,及其功能。
2.说出植物果实的结构及其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 1.观察花的结构。
2.观察果实的结构及果实的形成过程
三、知识清单
【自学探究】 (通过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一)自学指导:利用5分钟,阅读课本 P83—p85页,并勾画出重点内容。
(二)自主学习:1.完成配套练习52页随堂练习第1题。
2.雄蕊由_______ 和_______ 组成,雌蕊由_______ 、_______ 和_______ 组成。
【合作探究】(请同学们认真思考,并结合预习中自己的疑问开始下面的探究学习)
任务一: [花的结构⊙联系实际⊙观察实物⊙小组展示]
对照课本P74页花的结构模式图认识桃花的结构﹙教师出示桃花模型,引导学生观察﹚
完成课本P84的表格。
讨论:一朵花中最主要部分是什么?为什么?
任务二: [果实的结构⊙联系实际⊙观察实物⊙小组展示]
阅读课本P85页内容对照图5-17认识果实的结构。
1.说出果实的结构。
2.举例说出常见的果实和种子有哪些?完成配套54页第17题
【跟踪练习】
1.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直接关系的部分是 ( )
A.雄蕊和雌蕊 B.雄蕊和花被 C.雌蕊和花萼 D.花被和花萼
2.常食用的花生米的是花的哪种结构发育来的 ( )
A.子房壁 B.胚珠 C.子房 D.柱头
3.一朵苹果树的花,哪一部分被害虫吃掉后将不能结出果实、种子来 ( )
A.花被 B.雄蕊 C.雌蕊 D.蜜腺
4.完成配套练习54页第21题
【知识梳理】
1.一朵花主要部分是由_______ 和_______ 组成。
2.果实由 和 组成。在果实的发育过程中,子房中的胚珠发育成_________,子房发育成________。
【教后反思】本节课知识容量大,在有限的时间内全部掌握有点困难。在教学中充分以学生为主体,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展开教学,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但对知识掌握的不够,如果将本节课内容分为两课时教学,学生在课堂上就有充分的时间理解巩固记忆,这样效果会更好。
- 2 -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