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呼风唤雨的世纪》导学案(第二课时)
谢国成
一:教学目标
1、 学会文中的新字生词。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3、 理解“顺风耳”“千里眼”“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4、 感受20世纪科技的飞速发展。感悟文章的说明方法。
二:教学准备
1、农耕社会方面图片;2、20世纪科技成果方面的图片。
三:教学方法
1、让学生在自学互学中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2、注重朗读指导;
3、注重过程引导与交流展示。
4、注意问题设置在文中的价值。
四:导学过程
1、 复习字词引入。(3)
A、上节课我们已初步地了解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路俑祥爷爷,为我们写的科学常识说明文——《呼风唤雨的世纪》,下面请同学们读读下列词语:
呼风唤雨 依赖 农耕社会 潜入深海 远洋船舶 哲学家 归根到底等
B、说说这些词语中的哪个词语你基本知道意思。
2、自读课文。(10)
A、议一议: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第一自然段)
(相机引导理解:呼风唤雨 世纪:100年 20世纪:1900—1999或1901—2000年 以及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总领全文;中心句;概括了主要内容)
B、出示:是谁在呼风唤雨呢?当然是我们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让学生读读上面两个句,说说自己的发现:自问自答,设问句,引起读者注意)
3、再读文,你能根据课文内容提出几个问题吗?(10)
例如:
a、20世纪有哪些发现和发明呢?
b、20世纪以前又是怎样的呢?
(老师相机板书:20世纪:发现 发明 20世纪以前:农耕社会 )
让同学们互学交流以上问题。
4、 展示交流(10)
a、 第一个问题(第四自然段)
让学生辨一辨哪是发现哪是发明;辨析“发现”及“发明”的不同;带着骄傲的感情读一读。
b、 交流第二个问题
相机指导理解:农耕社会:出示图片 ;顺风耳 千里眼 (电话 望远镜)
C、你还知道哪些科技发现与发明?(给学生展示图片)
(日常生活:洗衣机等; 医疗方面:X光线,移植手术等;交通:磁悬浮列车 宇宙飞船等;农业:杂交水稻;等)我们可以用一名诗来形容科技的飞速发展:
5、议一议:(5)
我们已经感受到了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想想作者采用了哪些好的说明方法?
a、举例子b、对比 c、作比较
6、小结:(2)
理解了含义深刻的词句;感受了20世纪科技的飞速发展;了解了作者写作的一些说明方法。
7、练习拓展:
(1)写一写(本课新字词)
(2)理解下列词句在文中的意思:
顺风耳: 千里眼: 呼风唤雨: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同学们,你们现在生活在哪个世纪?你知道又有哪些新发明与发现吗?(可以上网查一查,了解了解)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