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蹲下身子教习作 浸入生活易写作在儿童视野下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策略摘要:学生写作不容乐观,皆因教师“成人化”教学。要想学生写出属于自己的儿童作文,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只有教师蹲下身子,在儿童视野下进行作文教学。让学生体验生活,多记日(周)记,多写片段,积累知识,多模仿,说(做)写结合。对学生多鼓励、少批评,鼓励他们创作,及时“发表”。关键词: 儿童作文 兴趣 策略情景再现 写作不容乐观新接手一个四年级的班,上课有一周多。一日课后,布置家庭作业,我说:“今天晚上,写一篇日记可以吗?”学生大叫:“不可以!”我心生疑惑,问:“为什么不可以?”学生答曰:“写不来。”我感到非常奇怪了,问:“老师没教过?”
2、学生说:“早搞忘了!”我只好说:“写日记有什么难的,写一篇给老师看一看,如何?”学生很不情愿的回家写日记了。第二日早晨,学生交了日记,我仔细一查,居然有十多个没交。一问,三人放在家里忘了带;五人没写完;余下的说,忘记写了,更有甚者说,日记到底写什么不知道。批改后,符合要求的日记只占60左右。剩下的日记存在以下问题:写作格式不正确;照抄作文书上的;错别字多,不知打标点符号据了解,先前的教师又认认真真教了学生写作文的。反思剖析 皆因“成人化”教学出现以上的原因,我曾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查阅资料,与自己的作文教学实践结合,并与其他教师交谈,经过反复思考,终于茅塞顿开。明白了,过去自己和其他同行作文教学
3、的通病在于,以成人的思维、方法去教学生,当然只能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背着磨盘跳舞,累了戏还不好看。学生无兴趣,教师教得也累。因为学生们在作文过程中失去了自己思想的权力、言语的权力,成为作文活动中的木偶了。再一个是三四年级的学生刚接触作文写作,对文章怎么写、写什么,本来就一窍不通,或知之甚少,在作文写作方面几乎是白纸一张。要想学生想写、敢写、会写、乐写,只有关注学生现实生活,顾及他们的幸福及生命感受,以儿童为中心,以儿童为主体,以儿童为本位,才能达到。因为实际需要和兴趣才是学生写作的原动力。尊重学生的天性是教育的起点,实际上更是小学生作文的起点。20世纪初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认为教育要返回生
4、活世界,到生活中寻找教育的出路。我国教育家陶行知认为,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核心,教育应为社会生活服务,凡社会生活的中心问题也就是教育的中心问题。所以,只有回归儿童是主体,回归语文本色,既尊重学生个体,又体现共性。教师蹲下身子,通过儿童的眼光观察世界,以儿童的思维理解世界和感受世界,在教学中教师带上儿童的经验,关注儿童的关注,快乐儿童的快乐,幸福儿童的幸福,进行角色对换,在儿童视野下进行作文教学。遵循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积极组织作文教学,就能焕发作文教学新的生命力。采取措施 在儿童视野下教学反思后,我认为:作文教学要以学生兴趣和需要为主,教师要善于导,明白思
5、路比方法更重要。从生活入手,以儿童的思维理解生活和感受生活,体验文本,从说(做)到写,读写结合。学生在实践中才会想写、敢写、会写、乐写,写出属于自己的儿童作文,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一、多记日(周)记,多写片段学生平时多练笔,多记日(周)记,则能熟能生巧,积累素材。 “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随时记下来”(茅盾) 笔者平时要求学生多记日(周)记,多写片段,可以大大提高写作水平。在平时教学中,我要求每位学生每周至少写一个周记。作业少时,进行一些片断的训练,如:人物对话、动作、神态描写;突变的天气的描写;偶发事件的记录等。有时我还把自己作模特让学生边观察边写作。并告
6、之写作方向,教些写作技巧,引导学生“有米下锅”,然后才是“炊”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笔头熟了,打开了思路,寻找到了写作的方法,素材也能运用到作文中去,减轻了写作的难度,提高了写作的兴趣 二、体验生活,力求写实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不少学生写作文时,无话可说,老师要求字数,学生就像挤牙膏似的想一句写一句,或是边写边数字数。为了克服这种现象的出现,在作文教学时,笔者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感官(如:眼、手、口、鼻、舌),用自己的心去理解、去感受生活,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自己的事、人、景、物,使之情动而辞发,形成文,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才能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因为发现题材,是
7、最最重要的写作才能。古语曾云“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就是我们的五彩缤纷的生活,学生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譬如我校有许多柚树,春花夏叶秋果冬绿,一年四季,学生都会在老师的指导下运用自己的感官,去体验柚树的花叶果绿,写出一篇篇与柚树有关的文章来。三、积累知识,迁移运用 学生对作文望而生畏,除了没有用心去体验生活外,平时还很少或不课外阅读,因而缺乏写作材料,无话可说。要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必须注意积累写作材料,这就要求学生多阅读文章,多写读书笔记。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破万卷”是指书读得多,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如有神”助,才能左右
8、逢源。但只靠多读也是不够的,韩愈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这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没有读之“耕”,就没有写之“获”。学生对所读之书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积累材料,才能成为他们的写作的“源头活水”,达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的境界。并学会知识的迁移,灵活运用到作文中去。作文时,吾所欲言,无不随吾所欲,应笔而生,思如泉涌,滔滔不绝,则个性显矣。四、倡导模仿,易于入手 “文章之体,往往古有是作,而后人则仿而为之,虽通人不以为病。”(吴增祺)这是指文章体式上要加以模仿学习。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对
9、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讲,他们缺少经验,仿写就是一根拐杖。即使刚模仿时比较机械,也应加以肯定。仿写分整体模仿和局部模仿。整体模仿是从整体上模仿作文的方式。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能充分发挥课文的范例作用。如让学生仿写贴近生活的课文第一次买东西我希望我的房间是(北师大三年级上)学生的兴致高,他们易得到写作的乐趣,作文的效果也不错。这样的训练使学生既仿到了课文的表达方法,又仿到了作者的思路,实现了由仿到创,由读到写的迁移,降低了写作的难度,增强了学生的作文兴趣。局部模仿是从局部模仿范文进行作文的方式。教师要告诉学生这种片断的写作规律,使学生有规可循,有法可依。如上小镇的早晨(北师大三年级上)时,结合24
10、小节,就可以训练学生总分构段的写法。先以第一句概括本段的内容,接着围绕这个句子做具体描述,层次分明。真正理解了这种写法后,让学生按总分的构段方式,描写家乡“弯弯街”的集市。将写作兴趣与生活结合,让学生在仿中得趣,仿中得活,仿中得新,让写作成为学生的一种需要。五、说(做)写结合,下笔成文 在作文教学中,有些学生说话滔滔不绝,作文时却绞尽脑汁,无从下笔。原因在于“说”在教学中实践较多,而“写”却较少,造成说写脱节 。因此在写作时,可以让学生先说后写,即在作文时,让学生构思后,根据作文要求把要写的内容,先说出来再写。除此外,还可以充分利用课前五分钟时间讲故事,培养学生口头作文能力,并引导学生把“说”
11、和“写”联系起来,告之作文之法。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而且能提高学生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写作能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当学生作文时,无话可说,我还让学生现做现写,用纸卡丢三堆、弹弹子、跳绳、玩玩具一切学生爱玩的东西,都成为学生的写作素材,使之明白,生活中的一切都可以写进作文,生活处处皆作文。因为生活的当下,发生在眼前的事情最易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学生的兴奋点是现在进行时态。六、多鼓励,少批评 “教育不在于交给学生多少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第斯多惠)对初学者尤为重要,因此我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尽量肯定他们的优点,用委婉的话指出不足之处。同样,在作文中,有些学生的习作并不见
12、佳,但在用词、组句等方面有一点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我也多给予赞美,激发其创作的兴趣。批要略,在好的句子上打勾、画线或画一个笑脸,是为了激发学生的自信心,以成功培育成功。如果,教师把学生作文评得一无是处,不仅挫伤他们的自尊心,而且打击了他们的写作兴趣,因为学生是没法明白是为自己写,还是在为老师写,扼杀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这于己于生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七、鼓励创作,及时“发表” 俗话说:“乐此不疲”,要学好一种东西,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它是获得知识进行创造性创作的一种自觉动机,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创作的内在动力,也是提高其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创作,培养他们创作的兴趣,而及时发表他们的文章是激发学生创作的一个好办法。每次作文,我要求学生认真对待,选出一些好的作品,张贴在学习园地里供其它学生学习,同时亦是对学生的一种表扬,给予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他们好的作品放在网上与其他网友交流,以点带面,让学生感受到作文的份量,大大提高他们作文创作的积极性。成效初显 还待长期坚持经过以上的措施,学生已消除了作文的畏难情绪,已知道自己写日(周)记,写什么了。已有一些学生能主动写文章了,如:前不久狂风暴雨肆虐一天,就有学生主动写了那件事,并主动上教给老师看。他们已有主动作文的兴趣和需要,明白了生活处处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