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探析哈姆莱特的人文主义的悲剧性.pdf

上传人:xrp****65 文档编号:6073746 上传时间:2024-11-27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43.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析哈姆莱特的人文主义的悲剧性.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探析哈姆莱特的人文主义的悲剧性.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YYSZXB53*探析哈姆莱特的人文主义的悲剧性许明菊,徐?珊(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英语系,湖北?十堰?442000)?摘?要 着重从两大方面探讨哈姆莱特在人文主义思想影响下的悲剧性:1)从哈姆莱特的皇室家庭贵族身份和人文主义的教育背景分析他的初始性格;2)从剧情的发展来阐述人文主义思想的历史局限性最终导致哈姆莱特性格的转变和复仇拖延亡命的悲剧。结论是:哈姆莱特的悲剧性实质上反映了那个时代人文主义者缺乏对现实社会不可调和矛盾的本质认识,揭示出社会的进步必须依靠改革的根本性问题。?关键词 哈姆莱特;悲剧性;人文主义思想;性格?doi 10.3969/j.issn.1008-6072.2010.05.013?中图分类号 I10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072(2010)05?0053?03 最伟大的戏剧天才!莎士比亚的不朽悲剧经典?哈姆莱特#创作于 1601 年。其内容博大精深,艺术上独具特色,集中体现了莎士比亚的思想特点与创作成就,充分显示了莎士比亚的不可比拟的艺术造诣。目前在国内外文学界,研究哈姆莱特的悲剧有很多的新发现和新解释,长久以来这部戏剧也一直是人们研究和争论的焦点,它把西方对于不可抗拒的命运与个人追求之间的冲突推向了极至,可以说是达到了文艺复兴文学创作的最高峰。主人公哈姆莱特的性格常常是人们谈论和争论的重要话题之一。哈姆莱特代表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典型形象,他映射了一代人文主义的悲剧,反映了人文主义的时代精神,同时该作品也提出了现实世界的不合理,引发了人们思考社会的发展必须进行改革的根本性问题。笔者将从哈姆莱特的原始形象入手,以其人文主义思想的思潮作为主线重点分析其悲剧性的表现并对这种悲剧性的背景和成因做出一些初步的探讨。?一、哈姆莱特的贵族身份和人文主义的教育素养哈姆莱特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者的典型代表。近千年来,人文主义代表了西方思潮的主旋律,简单地说,它代表的是一种把人放在首位、极力维护个人尊严的思想。虽然在剧中他一出场身穿黑衣、一脸肃穆,显得忧郁延宕,但在 剧前期!即他父亲死之前,哈姆莱特是一位对一切都积极乐观的高贵的丹麦王子,相信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将父皇比作神,将母后比作圣女般地庇佑着自己。年轻的哈姆莱特不但怀有美好的理想,而且多才多艺,待人诚恳、光明磊落,这些都表明哈姆莱特是一个理想化的人文主义者,但这表明了他那时正处于性格的 幼稚和谐!的时期。事实上,当时的哈姆莱特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即人文主义思想策源地威登堡大学的一名学生。受新思想新文化的熏陶,他有着良好的人文主义教育素养。对于世界和人生,王子有者一套与传统的封建观念不同的新的看法,对人的价值与尊严有着深刻的理解。现实的一切对他时下的单纯的学生身份来讲,都如他理想中那样的完美:父亲是一个理想的英明的君主,治国有方、深受丹麦人民的爱戴和拥护;父亲与母亲葛特露相濡以沫、情深义重;他与女友奥菲莉亚之间有高尚纯洁的爱情,与他周围的朋友有着真挚的友谊;更重要的是他向往着用真诚相待的平等关系来代替尊卑贵贱、等级森严的封建关系。这位贵族学生青年对人类充满了理性的信念: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2010 年10 月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Oct.2010第30 卷第5 期Journal of Yunyang Teachers CollegeVol.30No.5*收稿日期 2010-07-23作者简介 许明菊(1978-),女,湖北房县人,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英语系讲师,硕士在读,主要从事英语教学法、英美文学研究。YYSZXB54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1 37哈姆莱特的人文主义理想信念的根本在于 人!:他把人类比作天神,称人类为宇宙的精神、万物的灵长。和他后来的悲剧命运的相比之下,笔者不难看出正是他的贵族血统家庭和人文主义理想导致了哈姆莱特的悲剧。?二、哈姆莱特人文主义理想的最终幻灭集真善美于一身的哈姆莱特的思想却因家庭的变故而走向世界末日般的极端。哈姆莱特心目中理想化的君主老哈姆莱特突然遭陷害亡故,猥琐而卑鄙的叔父克劳狄斯却践登王位;父母亲的爱情理想又被改嫁的母亲所玷污;盛大的结婚笙乐使哈姆莱特感受到了本民族的致命缺陷,而老臣新贵们纷纷向新王献媚邀宠更使哈姆莱特感受到了人情的冷暖、世态的炎凉。他的满腔热情即刻消失,转而变得郁郁寡欢。在他纯静的心灵里,原先的人文主义者现已彻底转向颠负之端,曾经认为是圣女的王后母亲转眼间却变成蛇蝎帮的愚昧荡妇间接杀死了自己的父皇令其阴魂来寻子复仇,让哈姆莱特接受不了的巨变迫使他不得不装疯卖傻来麻痹新王克劳狄斯。为报叔父杀父娶母之仇,他错杀了未来的岳父波洛涅斯,而女友奥菲利娅又因父亲的死亡、王子的出走、对爱情的失望而发疯投河自尽。恶毒狡猾的克劳狄斯又利用哈姆莱特和奥菲利娅哥哥雷欧提斯的关系挑拨彼此之间的矛盾为其所用,诱逼他们以 比剑!的方式铲除异己。结果造成哈姆莱特的母亲误饮毒酒身亡,哈姆莱特也始终未能逃过雷欧提斯的毒剑,尽管他也杀了克劳狄斯为父亲报了仇。临死前,他的人文主义理想依然还没有实现,只有托付给他唯一的精神支柱也是好友的霍拉旭。人文主义以人尤其是个人的兴趣、价值观和尊严作为出发点。对人文主义者来说,人与人之间的容忍、无暴力和思想自由是那个时代人与人交往最重要的原则。作为丹麦德才兼备的理想的准君王,哈姆莱特报仇的拖延实质在于他想重整乾坤,实现美好的理想,而不仅仅只是杀死新国王。但这一连串的悲剧的发生是因为作为王子、儿子、侄儿及男友的多重身份的哈姆莱特没有认清社会现实的矛盾根源,在行动上还有较多的顾虑,最终导致同仇人同归于尽的悲剧。恩格斯指出哈姆莱特的悲剧是 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三、人文主义者思想的历史局限性哈姆莱特本身也因其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性格,成了莎士比亚人物塑造上的不朽典型形象。笔者从从主客两方面来分析哈姆莱特人文主义理想的破灭和他悲剧的命运。主观上由于哈姆莱特乐观平易的性格转变为敏感、易于冲动、抑郁悲观、优柔寡断导致了他复仇的拖延失败。就哈姆莱特本身来说,他既是贵族青年又是知识分子,具有新兴资产阶级人文主义思想,它的精神世界是广阔坚强、自我、好想象。但是哈姆莱特的性格和心理矛盾,曲折地反映了人文主义思想的精神危机。就其人文主义者本身的局限性来讲,他脱离了社会生活实践,脱离了广大人民群众,缺乏积极有效的斗争经验。因此,一旦遭遇变故,要求他开始行动的时候,就感到手足无措。他主导的感情是自由的思想,而不是实质的行动 2215。人文主义原则要求他扩大复仇的范围,即担负起 重整乾坤!的大事业,同时,满朝文武都是仇人同党,要他力挽狂澜、孤军奋斗,最后只能与敌同归于尽。另外,旧的封建思想和重整乾坤的历史重任使他在斗争中贻误时机、消极被动,也是导致其悲剧的重要原因。哈姆莱特在从一开始的复仇的发展过程中处处体现了他性格中孤独多虑的缺点。客观上由于封建势力过于强大。英国在十六、十七世纪之交,伊丽莎白女王统治的末期,资产阶级和封建王权的联盟已近崩溃的边缘,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这时王权再不能满足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需要,阴云四合,雷声隆隆,反对王权的力量凝聚成一股巨大的、不可抗拒的潮流,预示着暴风雨即将来临 3 189-190。因过多的思考而缺乏果断的行动力,导致多次错失了杀死克劳狄斯的良机。母亲和情人奥菲利娅也由于软弱无知,无意中被黑暗势力所利用,并成为牺牲品。敌对势力是广大之阵,又是隐蔽很深的无物之阵。哈姆莱特的认识更加深广,但却陷入到思考的怪圈中。他总在行动前思考一些在一个和自己的理想信念相背谬的社会里与复仇没有直接关系的事情,例如这段著名的独白: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1 46。这也是人文主义理想者所面临的无奈和不幸。另一方面,封建落后思想却依然顽固,对人们思想和行动的桎梏远未散去。时代社会的颠倒混乱,是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所造成的必然的阵痛。君主理想已然破灭,君臣礼仪不复存在,纲纪败坏,伦常许明菊,徐?珊:探析哈姆莱特的人文主义的悲剧性YYSZXB55崩溃,世风日下,而封建堡垒却更加顽固。新兴的第三等级势力仅仅处于萌芽阶段,还不为人文主义者所认识。历史的反复和螺旋状态,是人文主义理想者们不期然而然的规律。人文主义者们不是政治家,而是理想家,他们虽然胸怀远大,目标纯正,坚持理想信念,意志坚定,绝非为了一己的目标而不择手段,但他们受历史和对现实社会的不可调节的矛盾的局限性,最终以血的代价证实了人文主义理想者的悲剧命运,综上所述,哈姆莱特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一个时代的缩影;哈姆莱特的悲惨命运是一个时代的悲剧。他拥护君主政体,反对篡夺王权,反对暴君,批判恶性膨胀的权利欲和维护人的价值与尊严 4 111。在文艺复兴时期先进人物为实现美好理想与社会恶势力所进行的斗争的时代,恶势力当道,美丑颠倒,而且人文主义者过于推崇个人的力量,哈姆莱特势单力薄,不曾想到联系群众的力量,哈姆莱特既接受新鲜的人文主义思想,又被封建落后的思想如影随形,这两种思想的尖锐碰撞使哈姆莱特性格疑虑不决、行动迟缓、理想幻灭。由此,笔者认为:作为封建王公子弟的哈姆莱特,其人文主义的理想在他本人和当时的人文主义者身上都笔者是不可能实现的。哈姆莱特在复仇的过程中还涉及关于罪、关于个人责任、关于美德的标准在于动机是否纯正的观念,导致了良心的痛苦的反省 590。对于具有多元化形象的哈姆莱特的研究,笔者认为还有待于从基督教的角度去进一步讨论,把他作为一个基督教悲剧人物展示给读者。参考文献1 莎 士 比亚.哈姆 莱 特 M .北京:北 京燕 山 出 版社,2005.2 杨周翰.莎士比亚评论汇编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3 贺祥麟.莎士比亚研究文集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2.4 郑传寅,黄?蓓.欧洲戏剧文学史 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2.5 英 海伦 加德纳.宗教与文学 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编校:饶咬成,蔡贤富&On the Tragic Factors of Hamlets HumanismXU Ming-ju,XU-Shan(English Department,Yunyang TeachersCollege,Shiyan 442000,China)Abstract:The study of Hamlets tragedy under the influence of humanism is discussed from two angles:Hamlets i?dentity as blue blood in royal family and his humanistic education background reflect his characters,and the historical lim?itations of humanism result in the tragic fate of Hamlet.The essence of Hamlets tragedy is the limitation of Hamlets lackof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implacable conflict in that real society whose progress must depend on fundamental reform.Key words:Hamlet;tragedy;humanism;character许明菊,徐?珊:探析哈姆莱特的人文主义的悲剧性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