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保山市动物防疫体系现状及提升对策.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06933 上传时间:2024-01-12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969.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保山市动物防疫体系现状及提升对策.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保山市动物防疫体系现状及提升对策.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保山市动物防疫体系现状及提升对策.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论 坛保山市动物防疫体系现状及提升对策濮永华,周开艳,钏有科,杨芳,段宁,万奇(保山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 保山 678000)摘要:保山市地处云南西部,是云南省重要畜产品生产基地,动物防疫是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面对动物疫病防控复杂严峻形势和繁重艰巨任务,详细分析保山市动物防疫体系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提升动物防疫体系的对策措施,为加强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保障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意见。关键词:动物防疫体系;保山市;动物防疫队伍;动物疫病监测;畜禽基础免疫中图分类号:S851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1341(2023)04-0044-03 保山市地处云南省西部,面

2、积 19 637 km2,辖 1区 1 市3 县,共有8 个街道、34 个镇、34 个乡,有945个村(社区),常住人口 241.8 万人。畜牧业是保山市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2022 年,全市肉类总产 43.48 万 t、牛奶产量 0.78 万 t、禽蛋产量 1.12 万 t,实现畜牧业产值 166.5 亿元,占农业总产值 438.12 亿元的 38%;出栏生猪 421.32 万头、肉牛 24.45 万头、肉羊 63.29万只,肉类总产量位居全省第 4 位,生猪、肉牛、肉羊出栏分别位居全省第 3 位、第 6 位、第 7 位,成为云南省重要的畜产品生产基地。随

3、着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在影响畜牧业发展的诸多因素中,动物疫病因素尤显突出。由于多年来对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投入较少,导致动物防疫体系基础设施薄弱、队伍力量不足、科技支撑能力不强,已不能满足畜牧业发展的需要,亟待提升。为此,笔者通过分析保山市动物防疫体系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提升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对策措施,旨在为加强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保障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1 保山市动物防疫体系现状1.1 动物防疫机构队伍情况 保山市从 1964 年设置保山地区畜牧兽医工作站开始,逐步建立市、县、乡畜牧兽医站和村级防疫员构成的动物防疫体系。2006 年贯彻国务院关于兽医管理体制改革若干意见,实施兽医管理体制改革

4、,市、县都成立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动物卫生监督所和畜牧工作站。目前,保山市、隆阳区、龙陵县、昌宁县设有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动物卫生监督所,施甸县改成集畜牧、水产、疫控、监督合一的县畜牧兽医中心,腾冲市改成集疫控、监督合一的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乡级畜牧兽医站彻底并入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村级每个行政村设12 名防疫员,有的还兼职检疫称为防检员。截至2022 年底,市级及 5 县(市、区)76 个乡(镇、街道)有在编畜牧兽医人员 555 人,945 个村(社区)聘用村级防疫员 986 人。1.2 兽医实验室能力建设情况 20002005 年,保山市先后实施“保山市动物防疫冷链体系”“腾

5、冲县边境动物疫情监测站”“龙陵县边境动物疫情监测站”建设项目,建成保山市、腾冲县、龙陵县 3 个兽医实验室。之后,隆阳区、施甸县、昌宁县筹资建设兽医实验室,通过逐步完善仪器设备和培训检测人员,至 2017 年,市、县(市、区)兽医实验室 100%通过省级考核获得资质,按照职责分工,市级负责病原学检测、县级负责血清学检测。通过近 5 年的发展,保山市、腾冲市、龙陵县、昌宁县 4 个兽医实验室也增加投资扩充仪器设备,提升检测能力,至 2022 年,在原有市级开展病原学检测外,腾冲市、龙陵县、昌宁县兽医实验室也具备病原学检测能力,全市 6 个兽医实验室均通过一次以上续展考核,保持资质持续运行。其中,

6、市级兽医实验室已累计投入项目资金 240 万元,拥有仪器设备80 台(套),可开展血清学、分子生物学检测,在2010 年首次通过省级考核以后,已两次通过续展考核,检测能力不断提升,成为保障畜牧业安全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平台。1.3 动物防疫体系作用发挥情况 多年来,保山市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落实“免疫、监测、监管、防控、净化、消灭”等动物防疫措施,在免疫技术创新、防疫工作模式创新、疫病净化消灭等方面取得突破,进入全省先进行列。20062022 年,市级完成畜禽样品检测 298 884 份,疫病诊断近 50 起,调供重大动物疫病疫苗 34 946.94 万mL,开 展 强 制 免 疫 畜 禽

7、30 706.85 万 头(只);20062013 年,成功推广免疫集成技术、猪蓝耳病综合防控技术、动物防疫整村推进模式;2011201444云南畜牧兽医(2023 年第 4 期)年,完成省级生猪免疫技术创新试验研究任务,建立了口蹄疫、猪瘟、猪蓝耳病“三苗两点同步免疫”新方法,省级命名为生猪“321”免疫新技术在全省推广;20132022 年,连续 10 年利用上年度疫病监测结果和相关信息,编写保山市重大动物疫病及主要人畜共患病风险评估报告,提出预警预报;20142017 年,提前 3 年完成马传贫消灭工作,代表云南接受部级专家组考核;2017 年以来,探索基层兽医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建立承担

8、动物防疫公益性服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43 个,占全市乡(镇、街道)总数的 56.58%;2018 年以来,开展非洲猪瘟、畜间布鲁氏菌病和牛结节性皮肤病监测防控,均取得显著成效。自 2006 年兽医管理体制改革以来,市级兽医技术团队获市、厅级以上科技成果 17 项,发表论文 52篇,出版专著 2 部;自 2015 年省级开展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延伸绩效考核以来,保山市历年考核为优秀档次。随着动物防疫体系的建设完善,其作用越来越凸显,为保障畜牧业生产安全、畜产品质量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生态安全提供了科技支撑。2 存在的问题2.1 动物防疫形势严峻 近十几年来,国际国内动物疫情形势异常复杂,国外的疯牛病

9、、赤羽病、痒病对我国牛羊养殖业构成严重威胁;国内老的疫病如口蹄疫、小反刍兽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猪瘟、猪蓝耳病、新城疫等尚未消灭,新的疫病如非洲猪瘟、牛结节性皮肤病等正在全国蔓延;人畜共患病如奶牛结核、布鲁氏菌病、狂犬病呈上升趋势,对人、畜健康安全构成威胁。随着各地大力发展肉牛产业,牛源紧缺,长途跨省区、跨国境引进能繁母牛,牛的疫病传播速度不断加快;随着非洲猪瘟病毒在国内定植,生猪产业链各环节非洲猪瘟病毒污染日趋严重,疫情发生风险持续加大。动物疫病以前所未有的高发态势威胁着正在蓬勃发展的畜牧业。2.2 动物防疫任务艰巨 保山市地处云南西部,腾冲市、龙陵县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 167.78 km,

10、口岸众多,是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桥头堡。紧邻云南省的缅甸、越南、老挝是口蹄疫重疫区、老疫区,又是高致病性禽流感、非洲猪瘟、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高发区,对云南省构成了严重威胁。而内地发生的重大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对保山市也构成严重威胁。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保山市动物防疫任务十分艰巨,加之保山市是畜牧业大市,畜禽存栏基数大,每年需实施强制免疫畜禽 2 000 万头(只),监测畜禽样品八万多份,全市有 859 个规模养殖场、20 个生猪定点屠宰场需要定点服务,动物防疫任务繁重而艰巨。2.3 动物防疫体系基础薄弱 动物防疫体系基础设施普遍薄弱。市级兽医实验室面积不足,导致仪器设备无处摆放,发展空间受

11、限;县级动物疫控中心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办公、业务用房拥挤;全市 76 个乡(镇、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多数缺乏畜牧兽医业务用房和疫病监测仪器设备,制约着基层防疫工作有效开展;全市 945 个村(社区)均没有设置兽医室,配备的冰柜、冰箱多数放置在村级防疫员家里或被村委会挪作他用,疫苗储存、免疫档案管理极不规范。随着畜禽存栏的增加和免疫病种的增多,各级动物防疫冷链体系与日趋繁重的免疫任务已不相匹配。市、县均没有疫苗冷藏运输车,冷链体系滞后已成为制约畜禽免疫工作的瓶颈。2.4 动物防疫队伍力量不足 近年来,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基层动物防疫队伍空编缺员、力量薄弱问题日趋突出。据统计,全市县、乡两级有畜牧兽

12、医人员编制 602 名,实际在岗506 人,其中县级编制 239 名,实际在岗 212 人,乡(镇)级编制 363 名,实际在岗 294 人,县、乡共缺编96 人,部分在编人员还被抽派其他工作。全市 76个乡(镇、街道)在岗畜牧兽医人员仅 1 2 人的乡(镇)有 9 个,其中仅有 1 名畜牧兽医人员的乡(镇)有 3 个。部分乡(镇)基层动物防疫体系“网破、线断、人散”现象突出,已无法满足基层动物防疫工作的需要。3 动物防疫体系提升对策3.1 抓体系队伍建设,提升动物防疫保障能力 体系队伍是动物防疫工作的保障,针对保山市的现状,要贯彻好相关文件要求,建设完善基层动物防疫体系,明确机构定位,提升专

13、业能力,满足基层动物防疫工作需要。一是健全机构,落实动物防疫职责。县级将动物防疫职责落实到动物卫生监督和动物疫控机构或相应的机构;乡级将动物防疫职责明确由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或相应机构承担。二是合理配置人员,确保力量匹配。县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利用编制资源配齐动物防疫机构人员。动物卫生监督所官方兽医和专业人员比例不低于 60%,动物疫控中心专业人员比例不低于 70%,且实验室检测人员比例不低于 40%;动物防疫机构综合设置的官方兽医不低于 20%,疫控专业人员不低于25%;乡级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应设置与任务相匹配的畜牧兽医人员,每个乡(镇、街道)配备 35 名畜牧兽医专业人员,其中官方兽医不少于

14、 3 人;村级每个行政村聘用 1 名防疫员,实行县聘乡管,优化年龄和学历。三是明确职能职责,提升服务水平。明确县、乡动物防疫机构工作职能和各级动物防疫人员工作职责,细化动物防疫措施,强化责任担当。建立54云南畜牧兽医(2023 年第 4 期)县、乡联动机制,强调专业人员工作下沉,进村入户开展服务,加强技术培训,提高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畜禽免疫、监测预警、防控指导、检疫监管、应急处置等动物防疫保障能力。3.2 抓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科技支撑能力 动物防疫设施是动物防疫体系的基础,针对保山市动物防疫基础设施现状,“十四五”期间,必须加大投入建设完善动物疫情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网络,强化疫情监测、诊

15、断、流行病学调查、突发动物疫情应急处置综合措施,全面提升动物防疫体系科技支撑能力。一是建设完善各级动物防疫基础设施。投资建设 1 个市级动物疫控中心、5 个县级动物疫控中心、76 个乡级农业中心畜牧兽医设施和945 个村级兽医室。争取纳入基本建设计划,逐步投资完善基础设施,保证各级均有动物防疫业务用房和设施设备。二是继续完善市、县兽医实验室。隆阳区、施甸县要补齐短板,提升技术开展分子生物学检测,全市 6 个兽医实验室都要增加仪器设备,加强人员配备和培训,提升检测能力,增强服务功能。按照评审标准,持续完善质量手册、体系文件、管理制度,确保资质持续运行。三是完善各级动物防疫冷链体系。建设完善与各级

16、疫苗储存相匹配的疫苗冷链设施,逐步投资完善市级动物疫苗 28 高温冷库、-15 低温冷库各 1 个,5 县(市、区)动物疫苗 28 高温冷库、-15 低温冷库各 1 个,76 个乡级农业中心动物疫苗冰柜和 945 个村兽医室动物疫苗冰箱;争取配备市级和 5 县(市、区)6 台疫苗冷藏运输车,补齐动物疫苗冷链短板,保证疫苗质量,提高免疫效果。3.3 抓社会化服务体系,提升兽医社会化服务能力 社会化服务体系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兽医社会化服务是保障畜牧业安全发展的重要内容。在加强基层动物防疫体系建设中,要按照农业部关于推进基层兽医社会化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的要求,支持以乡(镇)为单位建立以村级动

17、物防疫员为社员的畜牧兽医专业合作社,承担政府购买动物防疫公益性服务,同时提供兽药、饲料、品种改良、诊疗活动等生产经营服务。云南省从 2018 年起,将“兽医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纳入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延伸绩效管理工作考核内容。保山市目前已建立 43 个动物防疫专业合作社,建议兽医主管部门要加快推进基层兽医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指导已建合作社加强管理,拓宽经营渠道,增加创收,巩固成果,同时加强督促,指导有条件的乡(镇)尽快建立,力争 2023 年乡(镇)畜牧兽医专业合作社覆盖面达到 70%以上,进一步提升基层兽医社会化服务能力。3.4 抓动物疫病监测,提升动物疫情预警能力 开展动物疫病监测是预防控制动

18、物疫病的重要手段,随着市、县兽医实验室的建设完善,检测能力随之提升,能够扎实开展动物疫病监测,为全市预防、控制、净化、消灭动物疫病提供科学依据。一是按照云南省年度疫病监测计划,配合部、省完成辖区内疫病监测采样工作;二是按照畜牧业发展的需要,对全市畜禽养殖、调运、屠宰、经营环节开展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病原学监测;三是根据人畜共患病防治和疫病净化场创建的需要,对种畜、奶畜、新引进畜禽定期开展布鲁氏菌病等人畜共患病和专项病监测;四是为基层提供疑难动物疫病诊断检测;五是指导县级开展畜禽免疫效果监测。通过组织各项监测,必要时提供预警报告,及时消除隐患,为预防控制重大动物疫病和主要人畜共患病提供技术支持

19、。3.5 抓畜禽基础免疫,提升免疫屏障保护能力 免疫是预防控制动物疫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保障畜牧业安全发展,必须抓实基础免疫,筑牢免疫屏障。一是按照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指导意见和农业农村部、云南省的相关规定,制订年度计划组织开展“春秋两防”,免疫病种、免疫程序、疫苗选择、免疫效果监测符合国家要求,强制免疫病种群体免疫密度 90%以上,抗体合格率 70%以上。二是散养户推行“整村推进”免疫:坝区、养殖密集区和交通沿线的乡村:以相邻 23 个村的防疫员和村组干部组成免疫小分队,逐村逐户实施免疫;山区地广人稀、居住分散、交通闭塞的村:采取以村干部发动、社干部协助村防疫员逐户免疫;生猪实行“321

20、”免疫;坚持“一次普免,适时补针”制度。三是规模养殖推行“程序化免疫”:建立一个定点联系:一个养殖场(小区、大户)确定一名官方兽医负责防疫监督;制订一个免疫程序:一个养殖场(小区、大户)制定一个免疫程序;免疫密度达 100%,免疫抗体合格率达 70%以上;对具备条件的规模养殖场落实“先打后补”政策。四是免疫档案规范化:在市、县、乡、动物防疫机构建立疫苗进出台账;在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养殖大户建立规模养殖免疫档案;在村民小组建立散养户免疫档案,同时在散养户建立免疫户口册;在乡(镇)建立到村到户的免疫电子档案,确保畜禽免疫可追溯。五是责任落实和督促检查:按照“政府保密度、部门保质量”责任制,实行市与县、县与乡、乡与村层层签订动物防疫责任书,建立防疫责任追究制。“春秋两防”期间,市农业农村局组织相关领导和专业人员分组对 5 县(市、区)防疫工作进行督查,县级相应开展督促检查,确保免疫工作落实到位。致谢:本文承蒙保山市农业农村局畜牧科王国良、兽医科王丕发提供主要数据,特此致谢!收稿日期:2023-01-1064云南畜牧兽医(2023 年第 4 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