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老年心理护理与康复咨询孙颖心编著经济管理出版社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老年心理护理与康复咨询/孙颖心编著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ISBN 7802075033老孙老年人心理保健基本知识B8444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06)第007159号出版发行:经济管理出版社北京市海淀区北蜂窝8号中雅大厦11层电话:(010)51915602邮编:100038印刷:北京求实印刷厂经销:新华书店策划编辑:王光艳责任编辑:湛晴技术编辑:杨玲责任校对:郭红生850mm1168mm/3213875印张275千字2006年2月第1版2006年2月第1次印刷印数:16000册 定价:2500元书号:
2、ISBN7802075033/F473版权所有翻印必究凡购本社图书,如有印装错误,由本社读者服务部负责调换。联系地址: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电话:(010)68022974邮编:100836老年心理护理与康复咨询前言前言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是大连职业技术学院1999年全国首创,并于2000年被国家教育部授予高职高专教育试点专业,2005年被评为辽宁省示范专业。该专业在课程建设上建构了以老年生活护理、老年心理护理和老年常见病护理三大护理为主干的课程体系,其中老年心理护理与康复咨询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主要培养学生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护理技能,使其掌握老年相谈的基本技术。几年来,本人在教学内容
3、、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实践教学诸多教学环节进行了锐意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得到各方广泛好评;该门课程于2003年11月被辽宁省教育厅评为省级精品课。几年来我们始终对老年心理护理与康复咨询课程建设给予了足够的重视。无论是课程负责人还是其他相关教师,不断加强教学改革,在课程体系开发、能力模块、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等诸多方面,严格按照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对高职高专的教学要求,根据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同时结合该门课程多年的教学经验,确定了老年心理护理与康复咨询精品课程建设的总体思路及具体工作内容。另外,随着社会的发展,养老护理工作将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已经制定的养老护理国家职业标准中,将老年
4、人心理护理列为养老护理工作的重要部分。而目前,却没有相关的配套教材,更无符合高职特色的可供参考的教材。几年来,在讲义的使用中,经过反复修改、补充,现已形成日臻完善的教学内容体系,经过有关专家的指正,已完成教材的初稿。因此,出版该门课程的教材时机已成熟。自专业创办以来,本人一直从事“老年心理护理与康复咨询”及其他相关学科的教学及科研工作,同时一直在涉老机构做兼职老年心理护理与咨询的业务指导,掌握了大量的实际案例,具有一定的实践教学经验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人现为应用心理学副教授、高级心理咨询师。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等方面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此基础上编写了这本教材。本教材紧紧围绕高职培养目标及
5、行业对人才的要求,将课程内容分为健康老人的心理护理与不健康老人的康复咨询两大主要知识体系,主要内容有老年人的心理保健,患有躯体疾病、身心疾病、心理疾病的心理特征及相关的心理护理和调适方法,以及心理咨询、心理相谈和心理治疗的主要方法。本教材的编写依据及基本构思是:1紧紧围绕高职高专的教学要求,坚持以“理论够用、适度”为主要依据,在教材编写中,突出加大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注重案例分析。2参考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养老护理标准中心护理标准的内容,确定相关的教材内容。3借鉴国外的相关教学参考资料。4结合养老院对老年人心理护理的实际内容要求。本教材的特点是:1在编写中严格按照高职的教材要求去组织确定教材
6、内容,侧重方法的编写,内容充实,突出解决实际问题的对策及方法。2为全国首次编写的教材。目前国内不仅没有老年心理护理与康复咨询的教材,也没有老年心理学方面的基础理论教材,而仅仅是在“发展心理学”中有篇幅极少的老年部分心理内容的解释。最近出版的一些有关老年心理保健的科普读物,也无法用做教材。3本教材体系和框架合理、适用,并紧紧围绕理论,确定相关的技能部分的内容。老年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问题已经成为目前全球面临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由抑郁、认知功能障碍等一系列常见心理卫生现象引发的老年身心疾病、人际关系的失衡,不仅涉及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安宁与幸福,也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和谐和发展。因此,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的
7、到来,老年群体的医疗保健和精神卫生问题不仅受到各国政府和世界卫生组织(WHO)的高度重视,也成为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养老机构护理人员共同面临的紧迫问题。普及老年心理卫生知识是减少老年常见精神疾病发生、提高老年关爱与服务质量、维系家庭和睦与健康的重要手段。希望本教材能够为相关老龄机构改进老年服务工作提供思路与借鉴。此外,本教材还可以直接作为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的知识读本,为具有一定文化知识的老年人提供心理健康自疗方面的咨询。老年心理护理与康复咨询目录目录目录第一章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第一节心理健康概述一、心理健康的定义二、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三、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标准四、促进心理健康的原则与途径第二
8、节心理卫生概述一、心理卫生的定义二、心理卫生的起源三、心理卫生的内容四、讲究心理卫生的重要性五、老年人的心理卫生六、老年人心理卫生应注意的问题七、如何做好老年人的心理卫生思考讨论训练第二章老年人的社会适应问题与心理调适第一节老年人社会适应概述一、老年人社会角色转变二、社会适应理论三、老年人的社会适应理论四、老年人社会适应中常见的心理问题第二节老年人离退休后的社会适应问题一、离退休后老年人的心理变化阶段二、离退休后老年人的社会适应方式三、影响老年人离退休社会适应的因素四、离退休综合征五、离退休后老年人的心理调适六、案例分析第三节老年人婚姻家庭中的社会适应问题一、老年夫妻关系的适应问题二、丧偶后的
9、适应问题三、再婚的适应问题四、代际关系的适应问题五、家庭空巢的适应问题思考讨论训练第三章老年人的死亡教育与临终关怀第一节老年人的死亡心理一、对于死亡的几种解释二、老年人的死亡心理三、影响老年人死亡态度的因素第二节老年人的死亡教育一、濒死体验二、老年人临终时的心理特点三、死亡教育第三节临终关怀一、临终关怀的定义及发展演变二、临终关怀的宗旨及意义三、临终老人的心理需求四、临终关怀的组织形式五、临终关怀机构的设置要求六、临终关怀的具体内容七、安乐死的问题思考讨论训练第四章常用的心理测验和老年人心理评估第一节智力测验一、智商的定义二、智商的计算方法三、个别智力测验工具四、团体智力测验工具五、智力测验相
10、关的心理学问题第二节人格测验一、人格测验的方法和种类二、人格测验工具三、投射测验工具四、人格测验存在的问题第三节常用的老年人心理评估术一、简易智力状态检查二、痴呆简易筛查量表三、日常生活能力量表四、老年临床评定量表五、抑郁自评量表六、焦虑自评量表第五章老年心理咨询第一节心理咨询概述一、心理咨询的定义二、心理咨询的对象三、我国心理咨询的现状与展望第二节老年心理咨询概述一、老年心理咨询的对象及具备的条件二、老年心理咨询的任务三、老年心理咨询的内容四、老年心理咨询的种类五、老年心理咨询的具体形式第三节老年心理咨询的过程一、老年心理咨询的过程 二、老年心理咨询应注意的问题三、老年心理咨询师应具备的素质
11、第四节老年心理咨询的新方式心理相谈一、心理相谈的定义二、心理相谈的注意事项三、心理相谈的特点四、心理相谈的具体实施五、养老机构老年人的心理相谈六、特殊老年人群的心理相谈思考讨论训练第六章养老院老年人的心理护理第一节养老院老年人的角色变化一、养老院老年人的角色转型二、养老院老年人常见的角色错位第二节养老院老年人的心理护理一、养老院老年人的心理变化特点二、养老院老年人的特殊心理需求三、养老院老年人心理护理的内容四、心理护理的途径和方法第三节养老院老年人的情绪与调适一、不良情绪产生的原因二、不良情绪的危害三、不良情绪的疏导四、不良情绪的急救五、案例分析思考讨论训练第七章老年人躯体疾病的心理特点及心理
12、护理 第一节老年人躯体疾病的心理特点及心理护理一、老年人躯体疾病的定义二、老年人躯体疾病的心理特点三、老年人躯体疾病的心理需要四、老年人躯体疾病的心理护理第二节老年人躯体疾病用药期间的心理特点与心理调适一、老年人躯体疾病用药期间的心理表现二、老年人躯体疾病用药期间的心理调适第三节老年人躯体疾病康复期间的心理特点与心理调适一、老年人躯体疾病康复期间的心理表现二、老年人躯体疾病康复期间的心理调适第四节老年人躯体疾病的心理护理一、心理护理的定义二、心理护理的意义三、心理护理的一般程序四、心理护理的具体内容五、护理时应注意的问题思考讨论训练第八章老年人的心身疾病及心理护理第一节老年人心身疾病概述一、心
13、身疾病的定义二、老年人心身疾病的特点三、老年人心身疾病的致病因素四、老年人心身疾病的诊断五、老年人心身疾病的心理护理与治疗第二节老年高血压病一、老年高血压病的致病因素二、老年高血压病的临床表现三、老年高血压病的心理预防与心理护理第三节老年冠心病一、老年冠心病的致病因素二、老年冠心病的临床表现三、老年冠心病的心理防预与心理护理第四节老年糖尿病一、老年糖尿病的致病因素二、老年糖尿病的临床表现三、老年糖尿病的预防与心理护理第五节老年消化性溃疡一、老年消化性溃疡的致病因素二、老年消化性溃疡的临床表现三、老年消化性溃疡的预防与心理护理第六节癌症一、癌症的致病因素二、癌症的临床心理表现三、癌症的预防与心理
14、护理思考讨论训练第九章老年人的心理障碍第一节老年人心理障碍概述一、老年人心理障碍的定义二、老年人心理障碍的分类三、引起老年人心理障碍的因素四、常见老年人心理障碍的症状表现五、老年人心理障碍的诊断第二节老年焦虑症一、老年焦虑症的定义二、老年焦虑症的致病因素三、老年焦虑症的临床表现四、老年焦虑症的心理诊断五、老年焦虑症的心理护理与心理治疗第三节老年抑郁症一、老年抑郁症的定义二、老年抑郁症的致病因素三、老年抑郁症的临床表现四、老年抑郁症的心理诊断五、老年抑郁症的心理预防、心理护理和心理治疗第四节老年期痴呆一、老年期痴呆的定义二、老年期痴呆的致病因素三、老年期痴呆的临床表现四、老年期痴呆的诊断五、老年
15、期痴呆的心理护理和心理治疗第五节老年人的睡眠障碍一、老年人睡眠障碍的定义二、老年人睡眠障碍的致病因素三、老年人睡眠障碍的临床表现四、老年人睡眠障碍的心理诊断五、老年人睡眠障碍的治疗第六节老年人自杀一、自杀的定义二、自杀的原因三、防止老年人自杀的对策四、案例分析思考讨论训练第十章老年人的心理治疗第一节心理治疗概述一、心理治疗的定义二、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异同三、心理治疗理论第二节老年人的心理治疗一、老年人心理治疗的程序二、老年人心理治疗应注意的问题三、老年人心理治疗常用的方法思考讨论训练参考文献老年心理护理与康复咨询第一章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众所瞩目世界变迁的大趋
16、势:政治民主化、经济全球化、社会现代化、科技信息化、全球人口老龄化等,各方面的进步与变迁皆剧烈迅速,难免会呈现不协调现象,加之现代生活的节奏加快,极易导致人们的不适应,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因此,亟须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心理卫生预防工作。本章主要介绍有关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的知识,尤其是有关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与心理卫生知识。第一节心理健康概述一、心理健康的定义对于什么是心理健康,历来有不同的看法。所谓心理健康,最概括、最一般地说,是指人的心理,即知、情、意活动的内在关系协调,心理的状况与客观世界保持统一,并据此能促使人体内外环境平衡和个体与社会环境相适应的状态,并由此不断地发展健全的人格,提高
17、生活质量,保持旺盛的精力和愉快的情绪。二、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关于衡量心理健康的标准,不同学者也是各有不同的观点,常见的一般有以下七条标准:1智力正常智力是指人的观察力、注意力、想象力、思维力和实践活动能力等的综合。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无论是国际疾病分类体系和美国精神疾病诊断手册,还是中国精神疾病分类,都把智力发育不全或阻滞视为一种心理障碍和异常。事实上,智力的异常,常导致其他心理功能出现异常。2情绪协调,心境良好情绪在心理是否健康中起着核心的决定作用。心理健康者能经常保持愉快、开朗、自信、满足的心情,善于从生活中寻求乐趣,对生活充满希望。更重要的是情绪稳
18、定性好的人,具有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以保持与周围环境动态平衡的能力。3具备一定的意志品质意志是人类能动性的集中体现,是个体重要的精神支柱。健康的意志品质往往具有如下特点:目的明确合理,自觉性高;善于分析情况,判断果断;意志坚韧,有毅力,心理承受能力强;自制力好,既有实现目标的坚定性又能克制干扰目标实现的愿望、动机、情绪和行为,不放纵任性。4人际关系和谐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主要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表现出来的。和谐的人际关系既是心理健康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获得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其表现:一是乐于与人交往;二是在交往中保持独立而完整的人格;三是能客观评价别人,友好相处,乐于助人;四是在交往中积极态度多于消
19、极态度。5能动地适应环境不能有效处理与周围现实环境的关系,是导致心理障碍乃至心理疾病的重要原因。对现实环境的能动适应和改造,是一种积极的处世态度。一个与社会能够保持广泛接触,对社会现状有较清晰、正确认识的人,其心理行为能顺应社会文化的进步趋势,勇于改造现实环境,以达到自我实现与对社会奉献的协调统一。6保持人格完整 人格是个人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心理健康的最终目标是使人保持人格的完整性,培养健全的人格。7符合年龄特征不同年龄阶段的人,都有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心理健康者应具有与同龄多数人相近的心理行为特征。如果一个人的心理行为,经常严重偏离自己的年龄特征,这就意味着其心理发育有问题,且欠缺自
20、我调节的能力。人们的环境适应能力,往往标志着一个人的精神活动的健康水平。以上七条衡量标准,均大致可取,但有一点,即智力的高低能否作为心理健康水平的评估标准,似乎值得商榷。因为尽管智力不正常的人有可能伴有心理问题与障碍,但很多有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的人,往往智商在正常值以上甚至很高。可见,心理健康水平与智力商数各有自己的评估标准和方法,属于两类不同性质的、在逻辑上不能彼此包容的概念。我们不能证明智力水平越高,心理健康水平就越高;也不能证明智力水平越低,心理健康水平就越低。在正常情况下,心理健康水平与智力水平是两个不相关的概念,为此,用一个与心理健康无关的因素去衡量心理健康与否,是不足取的。三、老年
21、人心理健康的标准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标准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1“三良好”标准(1)良好的个性。性格温和,意志坚强,感情丰富,具有坦荡的胸怀和乐观的心境。(2)良好的处世能力。看问题客观现实,具有较强自我控制能力,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对事物的纷繁复杂始终保持良好的情绪。(3)良好的人际关系。待人接物大度和善,不过分计较,能助人为乐,与人为善。以“三良好”作为衡量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的标准有些过高,如一个人进入老年期,其性格或多或少都会发生某些变化,固执、保守等可说是老年人的主要性格;同时由于离退休、空巢等还有可能导致老年人人际关系方面的不适应。2“十二”条标准这一标准,比较适合作为老年人心理健康的评定
22、标准。主要内容如下:(1)感、知觉尚好,稍有衰退者,可通过戴眼镜、助听器等方法弥补,判断事物不常发生错觉。(2)记忆良好,能轻松地记住一读而过的7位数字,说明记忆良好。(3)逻辑思维健全,说话不颠三倒四,回答问题条理清晰。(4)想象力丰富,不拘泥于现有的框框,做梦常新奇有趣。(5)情感反应适度,积极的情绪多于消极的情绪,对事物能泰然处之。(6)意志坚强,办事有始有终,能经得起悲伤和挫折。(7)态度和蔼可亲,能知足常乐,能制怒。(8)人际关系良好,乐于助人,也受他人欢迎。(9)保持学习的兴趣,能坚持在某一方面不倦地学习。(10)有正当的业余爱好,如养鱼、下棋、种花等喜好。(11)与大多数人的心理
23、活动基本保持一致。(12)保持正常的行为,能坚持正常的生活、学习、工作和活动。能有效地适应社会环境变化。四、促进心理健康的原则与途径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依据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意见,大致可将这些原则归纳如下:1遗传因素、教育因素与认知因素并重的原则人的生长发育,特别是大脑的细胞构筑和工作强度是由遗传基因决定的;但脑的功能特点和以脑功能为基础的认知能力,却是在一定生存环境中与教育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反过来,人的认知特征又制约着情绪和行为。因此,人要获得健康的心理,只能本着三种因素并重的原则行事。2人与环境的协调原则心理健康的发展过程实质上就是人与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能否取得动
24、态协调平衡的过程,特别是人际关系之间的协调。由于日常生活中,到处都有打破这种平衡的条件和境遇,因而,学会应对和协调人际关系,对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人对环境的适应、协调,不能只是简单地顺应,而更主要的是积极意义上的能动的改变,使之更有利于心理健康。3身心统一的原则由于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紧密相关,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因此,通过积极的体育锻炼、卫生保健和构建良好的生活方式,以增强体质和生理功能,将有助于促进心理健康。4个体和群体结合的原则 生活于群体之中的个体无时无刻不受到群体的影响,因此,个体心理健康的维护亦依赖于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这就需要创建良好的群体心理卫生氛围,以促进个体的心理健
25、康。同样,个体心理健康亦对群体产生着影响。5知、情、行相对平衡的原则心理健康的发展既依赖于相应的知识,更取决于把理论付之于行动。在这里,理论是指导,实践是归宿,离开了理论,行动就缺乏方向和方法;可是没有行动,再好的理论也是纸上谈兵,无济于事;反过来,生活实践又将鉴别认知与行为的正确与否,能不能“吃一堑,长一智”,认识和总结经验教训,又是知与行能否达到平衡的关键。另外,在知与行的过程中必然伴有情绪和情感,它既是知与行的动力,但若调节不好,又是阻力,甚至是破坏力。为此,将上述知、情、行调适平衡,是维护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则。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大致有以下三个途径:1生理方面的途径(1)实施优生政策,避免
26、先天性有害生理影响,保证良好的分娩过程。(2)儿童期营养的保证,以消除生理和心理上的紧张与压力。(3)提供免疫和其他医疗措施,以预防感染性疾病。(4)加强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5)合理的休息和娱乐,以消除疲劳,调节情绪。2心理方面的途径(1)在婴幼儿期给予充分的母爱和关怀,提供友爱、温馨、鼓励的养育氛围。(2)进行必要的社会行为训练,培养儿童的探索精神以及活动能力。(3)提供科学的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和训练。(4)对心理压力,给予充分的心理支持和帮助。(5)培养乐观、积极、幽默与爱的情绪,善于控制和调节不良情绪。(6)发展人际关系的能力,提高对人生各转折期的适应能力。(7)树立健康积极的人
27、生哲学。3社会方面的途径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的社会方面,对于个人和家庭而言,远比前两者要难以控制。因为社会方面的工作必须依据社会组织及其制度而定。社会方面的心理卫生工作包括减少社会压力,提供每一公民健康生活环境的各项措施,如足够的娱乐设施,住宅的改造,嗜酒、烟瘾及药物依赖的控制,性病的防治,建立社区组织方案,健全医疗保健机构,构建社区心理卫生网络,等等。以上三方面途径构成了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的有机整体,只有三者协调发展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首先,必须使大众本身有正确的认识并努力实行;其次,有关计划应通过各种卫生保健设施和心理卫生组织机构来付诸实施,并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和有关服务机构广为宣传和强化;最
28、后,在社区发展计划中,尤其要对各种疾病的预防工作负责,在政府的支持和民众的配合下,实行综合治理。4增进心理健康的具体方法(1)保持乐观的情绪。乐观者常以积极的方式去思考问题,凡事多看到光明的一面、美好的一面、积极的一面。他们总是对事物抱着积极的态度,遭遇挫折时会想到“事情总是会朝好的方面发展的”,“机会随时可能出现”,“人生多美好”等。心理学研究表明,有美好的愿望、树立积极的信念、培养顽强的意志,是保持乐观情绪的前提。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做到以下几条:第一,应该给自己订一个合理的、符合实际的生活目标。如果目标制订得过高,超过自己的实际能力和可能,容易造成挫折。第二,不做脱离实际的非分之想。对一切
29、事物都不要寄予太高的期望,期望值越高,失望值越大。第三,要善于发现事物光明、美好、积极的一面,学会运用所谓的弹性思维,即对于非原则性的问题,乐于妥协让步。第四,要明智地对待生活和工作中的任何挫折及委屈,并能尽快地自我解脱。第五,要培养一些业余爱好,积极参加各种体育娱乐活动,尽量使生活丰富多彩。第六,要广交朋友,善于交际,尤其应交几个遇事能一吐为快的知心朋友。第七,应养成良好的饮食起居习惯,保证足够的睡眠等。 (2)培养稳定的情绪,防止过激反应。稳定的情绪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它不仅反映一个人对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适应性,还反映了中枢神经系统活动的协调性。一定的刺激会引起相应的情绪反应,而所谓的
30、过激反应则是指并不强烈的刺激(或微小的刺激),即可引起明显的、过于强烈的反应,以致给社会、家庭及本人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有时甚至使自己陷入困境。那么,如何培养稳定的情绪,防止过激反应呢?做好以下几点很重要:第一,培养健康的性格。要把自己培养成一个性格坚定、顽强、乐观、开朗、豁达的人。在任何情况下,不论遇到什么挫折都能虚怀若谷,泰然处之,而不至于产生过激反应。第二,提高自身修养。凡事想开些,既不要斤斤计较,与别人过不去,也不要自寻烦恼,与自己过不去;对人对己都要宽宏大量,这样才能有稳定的情绪,以不变应万变。第三,用“平心法”进行自我训练。所谓平心法,是一种使自我心情保持平衡的方法,通过调节可使心
31、情处于最佳状态,充分发挥机体的潜能,有效地维护心理健康。具体方法为:努力使自己做到“恬淡虚无”,这是祖国传统的养生之道。当一个人能进入“清心寡欲”的境界时,就能经受住诸如金钱、名利、权势的诱惑,真正使自己心情平静下来。培养并保持自己的兴趣爱好,追求并寻找五彩缤纷的精神世界,充实自己的人生,不做物质世界的奴隶。 切忌感情用事,掌握自我控制情绪的技巧,理智地处理各种问题,自觉主动地应对各种激烈变化情况。(3)保持心理平衡。在现实生活中,不如意的事常有,烦恼的事常在,如果处理不当,很容易引起心理失衡,导致心理和躯体上的疾病。 要保持心理平衡,以下几点值得注意:第一,坦率交谈。找一位能相互交心的亲密知
32、己,将你的喜怒哀乐尽情地向他倾诉,彼此交流思想,感情共鸣,“君忧我悲,君喜我亦乐”,因同情而引起相互流泪,因高兴而相对开怀大笑,不让内心积存任何不良情绪。第二,暂时逃避。如果你遇到了紧张的刺激或遭到挫折、困难、失败而陷入深深的自我烦恼之中时,一个有效的办法是不妨暂时离开你所厌烦的情境,转移一下注意力,把思想情感转移到其他活动上去。当心理失衡时,去“忘我”地热衷于一件你最喜欢做的事情,这样就会把你的坏情绪转移或替换掉。第三,对人谦让宽容。一个人总是好自我表现,干什么都想抛头露面,那就会忙碌不堪。如果你经常地甘当配角和后台工作人员,那就会感到时间充裕,就会享受到从紧张里解放出来的乐趣。树立正确的抱
33、负,有些人把自己的抱负定得太高,超过自己能力所及,于是整天郁郁不得志,认为自己倒霉,这无疑是自寻烦恼。为避免挫折感,应把生活目标定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学会欣赏自己已经取得的成就。第四,娱乐。适当的娱乐是消除心理压力的有效方法。如果你能制订出一份既愉快而又切实可行的休养身心的计划,那么你的心情总会是愉快的、有盼头的;在实施计划时更是身心放松,心情舒畅。(4)增强自信心。在人的一生中,总会有失意的时候,每当此时,一些人常常会丧失自信心。那么如何才能增强自信心呢?做到以下几点很重要:第一,注意自己的仪表修饰。出门时,对着镜子修饰自己的仪表仪态,使自己外表处于最佳状态。一个好的仪表,是你增强自信心的基
34、础。第二,与人建立友谊。自己身边有一个荣辱与共、心心相印的朋友,这可使你在任何时候都能找人倾诉,而不再感到孤独。第三,以诚待人。在任何时候都要给人以诚实可信的感觉。油嘴滑舌或华而不实,反而会使人厌烦而疏远你,不利于增强你的自信心。第四,不要过分注意自己身体的缺陷。完美无缺的人是不存在的,一个仅仅因为身材不佳而整日烦恼、忧虑的人,其自信心必然无从谈起。第五,不要过多去责难别人。对别人要求过高,总爱责难别人,实际上是一种缺乏自信心的表现。不管你是口头上批评人家,还是在心里指责别人,这种毛病可能会成为习惯,应尽量克服。第六,避免使自己身心陷于不利的环境中。当你处于不利的境地时,虽然人们可能会对你表示
35、同情,甚至帮助你,但其中有的人同时会感到地位比你优越而瞧不起你。第七,克服自卑心理,避免过分谦虚,不要总是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应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并加以利用,这样有助于你增强自信心。另外,过分的谦虚反而使人对你产生敌意,应注意避免。 (5)培养幽默感。幽默是人消除烦恼的良方,是减轻精神和心理压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它常常能帮助你在困难或危难之时化险为夷。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挫折或失败而导致心理的失衡,幽默可以淡化或消除你不良的情绪,重新建立良好的心态。幽默是一种影射手法,机智而又敏捷地指出别人的缺点或优点,在微笑中否定或肯定,使人们乐于接受。但幽默绝不是油腔滑调,也不同于嘲笑和讽刺,它没有那种使人受
36、嘲弄时的痛苦感。怎样培养自己的幽默感呢?首先,要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因为幽默是建立在丰富知识的基础上的,是个人智慧的体现。有深广的知识面,才能使自己的谈资丰富,妙语连珠。不妨从名人趣事、民间趣闻中撷取幽默,来丰富自己的幽默感。其次,要陶冶自己的高尚情操、乐观精神。因为,幽默常常是宽容精神的体现,要善于体谅、关心别人。乐观精神又是产生幽默感的基础,很难想象一个成天愁眉苦脸、忧心忡忡的人会有好的幽默感。最后,要使自己具有审时度势、细致深刻的环境洞悉能力。即能迅速地捕捉事物的本质,以恰当的比喻、诙谐的言语,使人们产生愉快、轻松的感觉。当然,当遇到重大原则性问题时,不能迁就、怕得罪人,但处理问题时,不妨
37、多一点灵活性、幽默感。(6) 学会关心别人。人作为万物之灵区别于一般动物的标志之一,就是人有相互交往和自我实现的社会需要。人能够为别人着想,在关心、帮助别人,为整个社会做出贡献中体现自身的价值,从而获得美好的友谊,享受人生的乐趣。关心别人是一种交际的需要,是一种获得友谊的渠道。当别人遇到困难时,助上一臂之力,当别人遭受打击时你给他一番抚慰,在别人寻求理解时你捧出一片真心,善解之意,这是一种美德,它将使你得到别人的尊敬和爱戴。那么怎样学会关心别人呢?第一,设身处地地思考。也就是学会“换位思考”,完全从对方的立场上思考:他最渴望什么?最需要什么?要了解被关心者的心理状态:他忧从何来,烦在何处,难在
38、哪里,是需要物质帮助,还是需要心理抚慰?第二,选择适当的方式。就是在关心帮助他人时要具体分析,做到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对症下药。例如,当别人遇到挫折需要安慰时,你可以找他谈一谈,帮助其分析原因,总结经验,寻找良策,并给予鼓励,使他走入柳暗花明的新天地。也可以写一封充满感情、渗透哲理、颇为关心的劝慰信,使对方从自我烦恼的漩涡中解脱出来。当别人生病卧床时,你可以送上一束鲜花,使他虚弱的身心为之一振,既欣赏到大自然的芬芳艳丽,又明白你的美意而对病愈康复充满信心。同样,一盒英雄交响曲的音带,可以使徘徊于坎坷征途上的人领悟人生的真谛,从深沉激昂的乐曲声中获得力量奔向光明。第三,真心诚意实施。对他人的关心
39、帮助不能附加任何条件,也不该贪图回报。“施恩图报非君子”说的正是这个道理。关心帮助他人应该是毫无私心、真心诚意的,切忌需要别人时再去关心他人,用不着人家时就抛在脑后。有时你的关心会使对方不理解或曲解,这时你应该宽容大度,不计较对方,不能一见对方不高兴有误解,就放弃对他的关心和帮助,而要用真诚的心、善意的行动去打动对方,心诚则灵,对方最终会明白你的善意。如果关心帮助他人已成为你的自觉行动,并由此养成良好的助人为乐的习惯,你就为自己营造了一个良好的人际空间。第二节心理卫生概述一、心理卫生的定义1定义心理卫生的本意是维护和促进心理健康。在实际生活中它有三个含义:心理卫生学、心理卫生工作、心理健康状态
40、。消极的心理卫生,是指预防各种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的发生;积极的心理卫生,是指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培养健全人格,提高人类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提高生活质量;狭义的心理卫生,是指预防和治疗各种心理障碍、心理疾病;广义的心理卫生,是指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培养健全人格,提高人类对社会生活的适应和改造能力,进而产生三级预防功能。2 三级预防 (1)初级预防。是指消除或减少病因或致病因素,以防止或减少心理障碍的发生。(2)二级预防。目标是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争取完全缓解与良好治愈后,不再复发。(3)三级预防。是指做好精神残疾者的康复安排,最大限度地促进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尽可能地减少精神残疾的发生,
41、把精神残疾的预防和康复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到初级卫生保健系统中去。二、心理卫生的起源当代心理卫生运动是从如何正确认识精神病和给精神病患者以人道的待遇开始的。法国大革命(1789年)以后,比奈尔(P. Pinel)医生对全人类的“自由与和平”充满希望。在他工作过的两所医院里,他以大无畏的勇气和改革的气魄,毅然给住院的精神病患者解除了束缚他们躯体的锁链,并且努力为他们提供清洁的房间、良好的食物和仁慈的护理,因而被公认为是心理卫生的倡导者。另一个对现代心理卫生运动的兴起做出贡献的是美国人比尔斯(C W Beers)。比尔斯生于1876年,18岁就读于耶鲁大学。毕业后,到纽约一家保险公司工作。比尔斯的哥哥
42、患有癫痫病,他目睹其兄病情发作时的可怕情景,担心自己也会得这种病,于是终日惶恐不安而精神失常,结果被送入精神病院。在精神病院的三年痛苦经历,使比尔斯亲身体验到精神病患者的苦闷和所受到的虐待,亲眼目睹了一系列精神病患者惨遭折磨和不被公正对待的事件。病愈出院后,比尔斯立志为改善精神病患者的待遇而努力。1907年,他写了一本自传体著作,取名为自觉之心。在这本书中,他用生动的笔墨,历数了当时精神病院的冷酷和落后,详细记述了自己的病情、治疗和康复经过,并且向世人发出改善精神病患者待遇的强烈呼声,得到心理学大师詹姆斯(W James)的赞赏和著名精神病学家迈耶(A Meye)的支持。比尔斯在得到各方面的赞
43、助和鼓励后,于1908年5月成立了“康涅狄格州心理卫生协会”,这便是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卫生组织。1909年2月,又在纽约成立了全国心理卫生委员会(比尔斯任顾问)。在美国心理卫生活动的推动下,世界许多国家纷纷成立各国的心理卫生组织。1930年5月5日,第一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在华盛顿召开,有3042人代表53个国家和地区出席了会议,中国也有代表参加,盛极一时。同时产生了一个永久性的国际心理卫生委员会,这标志着心理卫生运动已经发展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潮流。三、心理卫生的内容心理卫生事业的兴起与社会的发展、生产力的提高、文化科学技术的进步是密切相关的。古人管仲云:“衣食足而后知荣辱。”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
44、改善,加强人们精神生活的建设已成为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心理卫生的内容十分广泛。就总体而言,它既包括社会不同群体的心理卫生,如家庭、学校、工厂、矿山、部队等;又包括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心理卫生,如儿童、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的心理卫生。工业化、城市化社会的形成,人口增加,居住拥挤,噪声和大气污染,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交通事故频繁,空难、海难、厂矿工伤意外增多,激烈的竞争,吸毒、酗酒、犯罪及战争等等,使心理卫生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所关心的热点问题。美国是世界上较早开展心理卫生工作的国家,他们重视儿童和青少年的发育期及老年人的心理卫生工作,加强心理卫生保健和心理障碍的防治工作,把病人置于家庭和社会中进行
45、治疗和处理;并重视培训专业人员和健全各级防治机构等。日本在这方面也做了许多工作,先后制定了精神卫生法、精神发育不全福利法,对此类病人施行福利措施;成立了特殊教育学会、日本临床心理学会等专门机构;并吸收欧美的经验,走日本自己的预防之路,在社会上积极开展心理卫生周活动,主要宣传普及有关心理障碍及心理卫生知识,开展启蒙教育活动。我国心理卫生工作是由西欧传入与普及的。在新中国成立前,除一些大城市建立了少数设备简陋的精神病院外,真正的心理卫生工作并未得到发展,大量的病人无医可就。由于专业人员的奇缺,根本谈不上预防保健,更缺少心理卫生知识的宣传普及,人们对心理障碍病人存在严重的歧视和偏见。到20世纪40年
46、代,我国才创建了心理卫生协会,但并未从事任何有效的活动。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此极为重视,先后制定了各种规划,提出对心理障碍病人要采取群防群治、中西医结合,以及躯体治疗和心理治疗并举的治疗对策。近10多年来,我国心理卫生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上海、北京、湖南、南京及中国人民解放军相继成立了心理卫生研究机构。有关的青少年犯罪、婚姻问题、老年心理问题、自杀问题及军事人员的心理卫生,正引起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四、讲究心理卫生的重要性众所周知,人是心理、躯体的统一整体,而大脑又是人体的“总司令部”,在大脑皮质的指挥下,人体各器官、组织协调一致地活动。人的生理活动会影响心理活动,当生理发生障碍时则会引起心理的异常;相反,心理活动也会影响生理功能,当心理发生障碍时,可导致生理的不适,甚至出现病理性改变。如一个人长时间悲观失望、焦虑不安、忧郁烦恼,则易引起免疫功能下降,容易感染各种疾病,并易加快衰老;反之,如一个人生活充实,满怀信心,情绪稳定,那么,生理功能活动就可能处于正常状态,吃得饱、睡得香、精力充沛等。可见,心理卫生开展得如何,直接关系到人的心理、躯体健康。因此,要想心身健康和健康长寿,就必须讲究心理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