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现实题材绘画的技法与价值探...—以“工人”系列中国画为例_王保苓.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05762 上传时间:2024-01-12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6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实题材绘画的技法与价值探...—以“工人”系列中国画为例_王保苓.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现实题材绘画的技法与价值探...—以“工人”系列中国画为例_王保苓.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38美术家 ARTISTS美术观察 ART OBSERVATION总第334期工人题材美术作品的创作立足于现实生活,关注劳动人民的喜怒哀乐,再现时代洪流下从农村进城务工的工人群体的生活及精神面貌。改革开放以来,工人劳动群体参与并见证了我国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巨变,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工人题材因具有现实性和时代性特征成为文艺创作者们热衷表现的一个主题,也是美术创作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篇章。我对工人题材的关注,源于2018年一个炎热的夏日,在路过一个建筑工地时,我无意间看到工人们正在烈日下挥汗如雨地劳作,他们不畏艰苦努力奋斗的精神使我感动,停下脚步驻足观望时强烈的太阳光线使人不能长久地睁开

2、眼睛,而眯起眼睛则看到近乎黑色的工人剪影伴随着劳动工具发出“哐当、哐当”的声音,那是强烈的生命律动发出的声音。艺术表现源于感动,源于这平凡的生活中孕育着的伟大。自那以后,我会格外留意这些为了生计离开乡土,风尘仆仆地奔向城市谋生的工人群体,他们扛着编织袋在熙熙攘攘的城市中略显局促、茫然,但眼神里仍然透露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希冀近几年,为了深入了解工人劳动群体,我跑了数十次工地,去收集创作素材,画了大量工人劳作、吃饭、休息以及工地场景的速写。除此之外,在火车站、地铁上、街道上、路边摊上看见工人时,我也会认真观察,当不方便用画笔表现的时候便会拍照并辅以文字记录当时的感受。与此同时,我还搜集了大量关于工

3、人的规模、年龄、收入、城市归属感以及生活满意度等调查数据。这些都让我对工人群体的生活及精神状态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当对工人题材有了较为深入的体悟之后,我开始对从生活中收集的素材进行选择、提炼、加工、创造。经过一段时间的构思后,我创作了工地一角和建设者两幅工人题材的作品。“工人”系列作品的创作并不只是为了单纯展示工人的一个生活侧记,而是通过艺术创作将生活中最普遍、最典型的特征提炼出来。也就是说,虽然艺术创作源于生活,但却不是对现实生活的忠实复制,而是在注视生活时,淘汰生活中在艺术里表现薄弱与无效的方面,并将与表现主题相关的有效因素进行积累和集中,这也是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的内在因素。随着对工

4、人题材探索的继续深入,我又陆续创作了三伏天纪实之建筑工人 下工以及时代气象之石油工人等相关工人题材的作品。这时期工人题材作品的创作,旨在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工人形象的塑造与表现,传达工人们纯朴、务实的生活态度和坚韧的生命力,使作品由审美层面进入精神层面的高度。这也是现实题材创作是否能触及人的根本性精神层面的关键,也是决定作品生命力的重要机制之一。我通过创作的不断探索与实践,对工人题材在水墨人物画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与精神表达等的技法运用方面总结了一些经验与感想。首先,工人题材作为现实主义的创作,作品需要注重现实中细节的真实性、形象的典型性以及描写的客观性等方面。以工地一角为例,作品是以建筑工人劳作为切

5、入点而展开的,在细节刻画的真实性方面,不仅注重工人劳作场景的真实性、客观性,而且注重对人物细节方面的刻画,以工人不同的劳作姿态,有蹲着安装螺丝的、有弯着腰解编织袋的、有扶着架子的表现“工地一角”的主题。除了对人物劳作状态进行刻画之外,我还格外注重人物的外貌特征、衣着穿戴和劳作工具等细节方面的真实刻画。由于工人们经年累月的户外作业使得他们的肤色呈现出深沉的褐色,脸上也布满了岁月的风霜留下的褶皱。我除了对肤色、皱纹等面部特征进行细节的描写之外,还对工人劳作时佩戴的塑胶手套、使用的电钻、螺丝、钢铁架子等工具做真实表现。另外,注重画面在整体上的表达效果,如建设者的主体人现实题材绘画的技法与价值探讨以“

6、工人”系列中国画为例王保苓王保苓 工地一角 纸本设色 210190厘米 2018139美术家 ARTISTS心路美术观察 ART OBSERVATION2023-06物的“亮”与周围环境的“暗”形成对比从而突出主体人物。在色彩运用方面,既遵循“随类赋彩”这一传统用色方法,又遵循色彩运用的规律,以纯度和明度较高的黄色与蓝色再现安全帽的颜色,在强烈的对比中既取得了色彩的和谐美又着重体现了建筑工人们面临的职业安全性特点。除了对工人动态及面部神情细节的刻画外,我还通过富于暗示性的再现加强作品的内在精神表达意味。工地一角对工人劳作场景进行描绘时,将工地的脚手架与工人建立联系,画面中相互交织成多个“十”字

7、形的脚手架使作品的氛围变得严肃,而且脚手架与工人们在某种程度上也具有内在精神上的联系。脚手架为建筑物起到支撑的作用,工人们也为建设祖国起到了强大的支撑作用。这种暗示意味还与画面远处已经竣工的高楼的寓意具有相似性,高楼代表着一种目标与希望,不仅仅是完成一座建筑目标,也是建设伟大祖国的愿景。其次,我注重在画面中单个因素的安排布置所带来的整体效能。也就是说,在创作中主动利用静置的物象组合表现出的运动形态,形成作品构成中的整体趋势。关于画面中“势”的营造,东晋顾恺之曾说:“若以临见妙裁,寻其置陈布势,是达画之变也。”下工描绘的是工人们结束一天的劳作从工地里走出来的场景,画面中的每个人都露出了喜悦的笑容

8、,以强而有力且自信的步伐昂首阔步地向前迈进。在构图中,工人们“一”字排开的形式是有意夸张与加强的,一是为了增强作品的气势;二是为了渲染工人们对生活的信念以及他们坚韧的品格。画面中采用略微仰视的视角表达了对工人们的敬重之情,无论工作是处于严寒还是酷暑环境中,他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以及由内在生命所迸发出的力量是此幅作品的追求。又如,在时代气象之石油工人中我以竖幅三角形的构图方式,将人物与场景融合为一体使画面整体达到较为庄重的气势。在整个大的稳定构图内,注重画面中主要人物、次要人物的位置安排;注重画面取舍、虚实、主次、疏密、开合、呼应等;注重静止状态下功能符号所带来的律动感。莱辛曾提出过积极追寻“包孕

9、性顷刻”,认为绘画、雕塑等再现运动中的物体时,要选择运动到达顶点前的一刻进行表现,使观赏者自由联想物体运动中的状态。在时代气象之石油工人中,我夸大左边倾斜着身体的石油工人用手使劲“推”的动态,运用这种力量的普遍印记,呈现工人们行驶强健意志的象征符号。除了做出“推”动作的工人外,画面中间的几个石油工人或“提”或“拉”的动态也具备这种表达效果。另外,画面中由工人们安全帽颜色形成了一条隐形的“S”形线的律动,“S”形线不仅在视觉心理上有迂回、婉转起伏的韵律感,而且将画面中的所有工人形象联系起来,对观者视觉起到引领的作用。最后,注重中国画写意性的笔墨审美与写实性人物画形象塑造之间的关系。中国画“以线造

10、型”且线条的长短、粗细、刚柔,用笔的疾徐、虚实,用墨的浓淡、干湿等不同的笔墨形态具有不同的情感特征。与此同时,注重笔墨的书写意味,中锋、侧锋等笔法及泼墨法、积墨法等展现出的或飘逸或浑厚的审美特点在人物形象刻画中的综合运用。在作品中使用不同的笔墨来表现工人形象的同时注意笔墨的审美特性。比如,在我的“工人”系列作品中,常以干笔来表现人物的结构及脸部的褶皱特征,因为干笔所带来的萧瑟感与年老工人疲惫的精神状态的表达较为契合。在下工中,我以阔笔泼墨的方式依据人物形体结构表现工人行走时的状态,这时笔墨的流动感与工人行走时裤子飘动的状态互为生发;而在时代气象之石油工人中,则多处以积墨法的浑厚、浓郁表达石油工

11、人的劳作环境。另外,注意笔墨与色彩关系的表达,在时代气象之石油工人中,画面摈弃了对自然物象颜色的固有认知(石油工人的衣服主要以通身橙红色系为主),在作品中只设置前面一个工人的上衣为橙色,其余人物衣服的颜色主要以水墨进行统筹,这样既能体现出主体人物又能使墨与色在呼应间达到画面和谐。我在“工人”系列作品中,寻求造型表达的深刻性而又不拘泥于人物形象表面的真实摹写,旨在从造型与笔墨的相互依存上找到审美表达的契合点。现实题材美术创作应立足于当下,紧贴时代脉搏,描绘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作品。同时,现实题材美术创作在关注社会现状时,又不能仅仅停留在对现实生活的简单陈列、记录上,而是通过艺术创作的手段,将所要表达主题从社会现实的表象中解脱出来,借以实现对题材内在精神性的挖掘与审美表达。我的“工人”系列创作主要以质朴、坚韧的工人形象为审美主体,以真实的细节描写、典型的形象刻画再现社会转型期间以工人群体为代表的劳动人民不畏艰辛、努力奋斗的时代画卷。希望通过我对工人题材的创作实践,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劳动人民在面对艰苦的环境时所闪耀着的人性光辉。王保苓 1991年生,山东枣庄人。2019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现为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研究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女画家协会会员。王保苓 下工 纸本设色 200200厘米 20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