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_刘伊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05692 上传时间:2024-01-12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987.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_刘伊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_刘伊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_刘伊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摘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做好民族工作的主线,既是促进民族关系和谐的重要保障,也是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支撑。其产生和发展具有深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加强党的领导和国家制度建设,促进各民族走向共同富裕,铸牢各民族共同精神家园,推进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有助于从实践向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关键词:共同体意识;逻辑;路径中图分类号:D6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1808(2023)04-0009-04第 40 卷第 4 期2023 年 8 月晋中学院学报JournalofJinzhong University习近平总书记在 2021 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

2、强调,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1。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于我国构建新型民族关系、推动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具有重大意义。面对新时代民族工作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我们应当以实现民族复兴为导向,更加努力促进民族和谐,积极探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路径。一、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逻辑理路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具有民族团结的优良传统。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持崇高的初心和使命,致力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新时代背景下,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清晰的逻辑理路。(一)历史逻辑:中国共产党使命所在1.近代抵抗

3、外来侵略,加强内部团结近代中国,中华民族苦难深重,在抵抗外辱的过程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逐渐形成,并外化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具体革命实践。中共二大提出了“推翻帝国主义压迫,实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的政治纲领。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共产党组织北上抗日的红军部队,推动全民族抗日救国运动的发展;在抗日战争时期,党倡导并推动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动员全民族共同抵抗侵略摆脱了民族危机。新中国的成立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华民族以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正是在这个过程中,广大人民群众逐渐意识到要实现民族独立,各民族必须团结一致共同抵抗外来侵略,才能彻底摆脱被剥削被压迫的命运。2.巩固社会主义政权

4、,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外反华势力对我国不断进行文化渗透,国内民族分裂势力企图分裂少数民族地区,在此威胁之下,我国始终把民族工作作为关系国家稳定发展全局的一项重大工作,努力推动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党和政府确立了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废除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各民族广泛而真实的政治权利;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尊重少数民族的自主权利。3.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改革开放后,我国综合国力显著提升,各民族对祖国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更加强烈,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推动祖国和平统一的思想基础。出于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的需要,我国领导人创造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

5、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刘伊然(福建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7)收稿日期2022-10-09作者简介刘伊然(1999-),女,山西长治人,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Vol.40 No.4Aug.20239刘伊然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香港和澳门最终顺利回归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但当前台独势力变本加厉、蠢蠢欲动,严重背离一个中国原则,民族分裂活动有增无减,和平统一中国的大业依然任重而道远。两岸同胞是骨肉相连的一家人,也是利益悠关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因此必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6、强化两岸同胞的爱国意识与民族身份认同,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遏制“台独”分裂活动,促进祖国和平统一。(二)理论逻辑:发展完善民族观1.马克思主义民族观马克思曾指出,各民族的交往范围随着生产方式的完善而不断扩大。在这个过程中,民族的个性逐渐淡化,共性逐渐加强,客观上促进了民族交流与融合。马克思认为解决民族问题的关键在于消除民族压迫的根基私有制,实现人类的自由。马克思对鲍威尔的种族歧视观点进行了深刻批判,认为每个民族都是自己历史的创造者,各民族不分种族差异,在公民权利上一律平等。共产主义社会是由自由人联合体组成的社会,各民族都平等地享有自由发展的权利。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对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7、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借鉴意义”2。2.传统文化民族观儒家的大一统思想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渊源。“(中国)历史上的分裂和分散并不妨碍统一意识的存在,而且有时统一的意识反应很强烈。”3 12从中华民族的历史来看,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始终是中华民族共有的家国情怀,是推动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此外,儒家“和而不同”的理念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认同。“和而不同”的包容理念实现了尊重民族差异性与认同中华民族共同性的和谐统一。中华民族是由分散孤立的各民族相互交往、团结、吸纳、交融形成的多元统一体,既包含着对各民族的自我认同,又包含着对中华民族的共有认同。中华民族

8、共同体意识在多元一体的共同体中随着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进程不断强化。3.中国共产党的民族观中国共产党创新性地发展了具有中国特点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把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新中国成立前,党把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作为革命过程中发动广大群众的精神动力。中国共产党在反“围剿”和革命根据地建设的过程中,团结和带领各族人民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共同对抗当时势力依然强大的反动派。新中国成立后,党推动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的权利;确立了以民族平等为基础的民族政策,促进民族关系的和谐。改革开放后,党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成功推动了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进展;党还提出了西

9、部大开发战略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经济,推动各民族共同繁荣。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大力推动“五个认同”的民族教育,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思想遵循。(三)实践逻辑:实现国家长治久安1.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从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的逻辑出发,国家治理的现代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息息相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通过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建立了基本的国家治理体系,赋予了各民族平等的政治权利自由。我国正处于现代化转型期,体制建设还不成熟,为了更好地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必须以制度化实践促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全体中华民族的共识,增进民族集体感和国家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

10、求,是国家软治理能力的体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有赖于增强各民族对国家的政治认同、文化认同,更需要把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思想深植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实践之中并使之生根发芽,把民族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2.推动各民族实现共同繁荣推动各民族共同繁荣是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必要条件,也是落实我国民族政策的必然要求。新时代在区域协调发展问题上,我国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呈现出不平衡、不充分的状况。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基础设施相对落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有鉴于此,推动各民族实现共同繁荣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主动作为,

11、要通过对各民族群众的积极教育与正确引导,凝聚起中华民族共同干事创业的磅礴之力,共同投身于现代化建设实践。总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助于各民族众志成城地为国家发展、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凝聚起团结奋斗的强大合力,推动各民族共同繁荣。103.促进民族关系和谐和谐的民族关系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重要条件。我国以法律的形式充分肯定和保障了和谐的民族关系。2018 年宪法对民族关系的表述增加了“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内容4 162,形成了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各民族的整体意识,为各民族所认同,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当各民族利益与共同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各民族必须以整体利益为重。

12、辩证地处理好新型民族关系,需要“按照增进共同性的方向改进民族工作”1,巩固好共同体意识,增强共同体的认同感,推动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同时尊重和包容各民族的差异性,保护各民族的正当利益。二、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铸牢各民族共同的精神根基的文化路径,推动民族工作顺利开展要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进行多维度的把握。(一)加强党的领导和国家制度建设1.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是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政治保证。”1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在团结和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起着核心领导作用。党是做好民族工作、铸牢中华民

13、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所在。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发挥党的领导的政治优势,凝聚起各民族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高度认同,汇聚起民族复兴的强大力量,才能有效保障党的民族制度与民族政策的贯彻实施。2.发挥统一战线的法宝作用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的一大重要法宝,具有凝心聚力的重要作用。在土地革命时期,革命统一战线是党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抗日战争期间,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各民族共同抗日的正确主张,成为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障;改革开放后,爱国统一战线更加巩固极大地鼓舞了各族各界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历史与实践充分证明,统一战线是党凝聚各民族

14、力量、下好全国一盘棋的政治优势和战略方针,是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和巩固社会主义政权的重要法宝。3.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我国基本政治制度,是有效解决民族问题的重要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适应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国情,通过建立自治地方,充分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少数民族可以自主地管理本民族的内部事务,有利于增进各民族对国家的政治认同。同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使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得到尊重,使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实现了尊重少数民族多元性与中华民族一体性的统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制度保障,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各方面事业的发展。(二)促进各民族走向共同富裕1.推动

15、民族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条件。新时代党团结带领各民族打赢脱贫攻坚战之后,又坚定不移地带领大家走各民族共同富裕的道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一方面,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经济把“蛋糕”做大,着力通过转变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另一方面,缩小民族地区贫富差距把“蛋糕”分好。缩小经济发展差距是深化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基础,因此要坚持共享的发展理念,缩小少数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在经济、民生等各方面存在的差距。政府应通过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落实少数民族地区的优惠政策,加强对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2.加强区域

16、经济合作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一个经济利益共同体,因此建立各民族的经济互助机制,有利于提升各民族的经济发展共同体意识。其一,打造两岸共同市场,加强两岸经济合作。根据两岸市场特点,制定和完善相应制度与政策,克服经济合作的局限性,促进两岸同胞的彼此认知,推动两岸经济交流和合作,壮大中华民族经济。其二,充分把握“一带一路”的政策契机。“一带一路”贯穿我国多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以及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区,给这些地区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加强区域合作,有利于推动民族地区的对外开放,因地制宜地发展少数民族特色经济,推动沿线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三)铸牢各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1.培育中华文化认同培育中华文化认

17、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基础。一方面,要牢牢掌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领导权,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意识形刘伊然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11态根基。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指引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正确指针。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铸牢中华民族的意识形态防线,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发展。另一方面,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认同,充分发挥文化铸魂育人的重要功能和作用。我们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价值导向引领,弘扬民族精神,营造浓厚的共同体氛围;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成为新时代鼓舞各族人民奋发进取的

18、磅礴力量。2.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大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坚决反对民族虚无主义。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党的民族教育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民族教育事业中举足轻重。首先,要加大爱国主义教育力度,弘扬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倡导正面教育,大力表彰对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人和事,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影响和带动广大人民群众自觉地以模范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形成民族团结的良好社会风尚。同时,要适应互联网信息时代的要求,充分运用现代化的宣传教育手段创新教育活动的形式,运用各族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营造出民族平等和团结的良好社会氛围。(四)推

19、进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1.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基础,有利于形成和谐的社会关系,促进民族工作的顺利开展,推进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实现各民族互利共赢的发展目标需要加强各民族之间积极的高质量的交往、交流、交融。其一,要鼓励不同民族地区之间的人口流动,为民族地区同非民族地区的商业、旅游与文化等交流提供政策支持,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增进相互理解与认同。其二,要创新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的载体和形式,在教学、社会实践、网络交际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使各民族地区之间的交流更加方便快捷。2.完善民族事务治理完善民族事务治理体系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

20、举措,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意味着要充分保障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确保人民广泛参与民族事务的治理,促进各族人民的合作共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因此,要健全民族工作机制,建立相互嵌入的社区环境。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跨区域人口流动速度加快,基层社区环境日益复杂,给民族工作的开展带来了新情况。政府要积极构建相嵌的社区环境共同体,健全相关工作机制,促进各民族参与社区治理,共建和谐美好的社区家园。中华民族是一个各民族命运紧密相连的共同体,具有悠久而牢固的共同体意识。铸牢强大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仅关系到各族人民的团结繁荣,更关系到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要通过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全国各民族对国家的政治认同与文化认同,激发人民大众强大的民族凝聚力,积极地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祖国和平统一与社会稳定。参考文献1习近平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 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N.人民日报,2021-08-29(1).2陈玉斌,王露,刘友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成逻辑、时代价值及培育路径 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8(5):64-69.3白寿彝.白寿彝史学论集:上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4 宪法学 编写组.宪法学 M.第 2 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编辑张瑛)刘伊然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路径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