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新文科”背景下高校声乐“中国唱法”的探索与思考.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05276 上传时间:2024-01-12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4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文科”背景下高校声乐“中国唱法”的探索与思考.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文科”背景下高校声乐“中国唱法”的探索与思考.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新文科”背景下高校声乐“中国唱法”的探索与思考.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音教纵横12023-9|音教育5 创作|2 3“新文科”背景下高校声乐“中国唱法”的探索与思考苏祥玲摘要:我国高校的声乐教育经过了漫长的发展之路,为祖国培养了一代又一代音乐人才,所取得的成就不言而喻,但我们仍需要在改革与实践中不断总结、大胆突破、持续创新。“新文科”建设重视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重视传统与现代的沟通与碰撞,重视中西方音乐文化的交流对话,我们需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演唱技法,创新具有新时代特色的“中国唱法”,适应新时代、新要求。关键词:新文科;交叉融合;中国唱法;课程重组概念。“新文科”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三一、“新文科”的定义和背景“新文科”,是在传统文科的基础上将学科中各专业课程

2、进行文科性重组,将传统文科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融合,把现代信息技术融人到哲学、各学科的兼容重组,从而形成新的具有文学、语言等诸如此类的课程中,为学生提供综合性的跨学科学习,达到知识扩展和创新思维的培养,从而赋予传统文科新的生命力。传统文科是人文社会科学的简称,也是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统称。其中人文科学主要研究人类的情感、价值、精神和观念;社会科学主要研究各种社会现象及其发展规律。按照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 0 1 2 年)规定,艺术类学科属于文科范畴。“新文科”是在传统文科基础和思维形态下,融人高科技信息,将各学科进行交叉融合、继承与创新,深人探寻文科的需求导向而提出的一种现代新学科个

3、方面:一是适应社会市场的发展需求,在原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二是突出融合性,各学科之间呈现相互渗透、互补互鉴的趋向;三是通过中国特色的文科理论。“新文科”中的“新”代表一种创新,不断地扩大和优化文科领域的范畴,坚定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向世界传递中国的传统文化,培养出能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文科艺术人才,促进高等文科教育的发展,打造世界一流的高等艺术学府,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让中国成为世界级强国。一个国家软实力的核心就是文化教育,优质的大学学府是培养、孕育杰出人才的摇篮,只有拥有众多一流的大学,我国才能进人世界强国之列,通过优化学科体系和更新先进理念,

4、才能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需求,培24|音案教育5 创作|2 0 2 3-9音教纵横养出复合型、应用型且具有创新性的高素质艺术人才。二、武汉音乐学院积极探索“新文科”背景下的教学实践研究武汉音乐学院新时代发展目标为“守正固本、创新发展”,为建设世界高水平音乐学院而努力奋斗。武汉音乐学院演艺学院的通俗演唱与编导专业(含美声、民族、流行),是武汉音乐学院创新型学科的前沿代表,在注重传统音乐稳步发展的同时,也在积极探索流行学科专业的方向。在当今“新文科”“双一流”的背景下,加强音乐院校特色创新学科的发展与教学实践研究尤为重要。将传统的美声、民族与流行唱法相结合,运用传统的科学发声方法演唱不同风格的作品,

5、将古典与现代流行融合起来,促进新形势下声乐教师教学理念的改革,从中提高教师自身演唱水平与教学实践,使演艺学院的通俗演唱专业在继承中创新,在传承中革新发展。1.不同唱法和不同风格歌曲的融合创新创新是学校发展前进的不竭动力,针对演艺学院通俗演唱与编导专业的发展特点,需要在传统的演唱方法上进行改革创新,不能仅仅只会演唱传统的歌剧、古典艺术歌曲、咏叹调等。在多元文化的熏陶下,美声、民族传统音乐也应与时俱进,在发展中融入流行音乐元素,以更好地满足多元化的欣赏需求。毋庸置疑,将三种唱法结合起来融人艺术加以表现,增添了时代性、灵动性与创新性,促进本学科专业的创新发展是高校教师的责任,古典与流行的碰撞势必产生

6、别样的火花,这是新时代艺术创新发展的必然趋势。传统音乐(美声、民族)和现代流行音乐,从广义上来讲属于演唱风格的不同类型,但是因为歌曲的内容都是一种内心情感的释放与抒发,因此二者在演唱上的共性使融合成为了可能。国内外很多歌唱家有过融合的先例,且取得了较好的演唱效果。意大利美声歌唱家帕瓦罗蒂,曾以美声的形式创新、演唱过多种风格的流行音乐,实现了美声与流行音乐跨界的完美结合。国内,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老师也很好地将美声、民族和流行音乐实现了融合,曾发行了被认为是首张跨界惊世之作的专辑情缘,其中包含了红豆征服橄榄树等众多流行歌曲,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我们应该树立一种现代化的全新歌唱理念,融入流行音乐元素进

7、行技巧性的处理,强化对美声歌曲作品的创作与改编。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在确保自身演唱艺术和发声技巧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创新与尝试,既保持了歌曲的艺术性,又能增强其传唱性,形成了新的“中国唱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演唱基本功以及驾驭各种风格歌曲的能力,赋予时代气息,坚持“创作、表演、研究、传播”四位一体的“大科研”理论,提升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和发展创新建设。2.跨学科专业之间的浸润融合武汉音乐学院演艺学院目前设有五个专业方向,各专业学科之间的融合教学与探索研究非常有必要,而且是现实可行的。(1)声乐演唱和录音艺术两个专业的相互交融武汉音乐学院演艺学院除了声乐专业以外,还有录音艺术与音乐编辑专业。

8、音教纵横12023-9|音崇教育5 创作|2 5这两个专业的相互融合,不仅有利于促进声乐演唱专业学生的创新和发展,还能增加录音艺术音编专业学生进棚录音的实践机会。在融合的过程中,声乐专业的学生通过认真聆听自己的录音作品,能清楚地发现自已演唱的问题与方法上的不足,并对原有演唱内容的音准和情感表达加以改进和提高,同时录音艺术专业的学生也可以通过实践录音,操作设备软件,更熟练地掌握专业技术,二者紧密结合、互相促进。探究将声乐演唱和录音艺术相结合等方法,来提高声乐演唱水平,从而提高演唱者的表演技巧,实现演唱的创新性发展。在传统课程体系的声乐教学课堂学习中,一般是一对一个别辅导,练声技巧训练和作品分析与

9、演唱,教师讲方法、白讲处理、讲声音、讲情感,学生机械地照着做,永远都是按照教师的要求,把传统的音频和视频资料作为学习标本,与现代爵士音乐既有碰撞又有融合,两教学过程中师生都觉得索然无味,对此者的融合是当今音乐发展的主流形式,迫切地需要用新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也是属于“中国唱法”的一种演唱形式。促进声乐发声技巧与艺术表现的创新融目前国内音乐学院的声乐表演专业学生合,这才是高等院校研究“中国唱法”通过系统地学习古典音乐、歌剧、音乐演唱的核心要点与途径。为演唱者提供剧,已经具备较扎实的演唱技术。应积更多展示自身学习能力的平台,帮助演极地打破传统音乐的理念,让学生用传唱者利用录音设备,借助高科技手段来

10、统、科学的发声方法演唱爵士乐作品,学习和体会声乐作品的情感表达,进而提高学生学习声乐的积极性,拓宽学习使演唱者情感表达得更真实、真切,提领域,接触更多风格的歌曲,拥有更独高演唱者的艺术修养,拓宽对其他相关特的审美情趣和情感表达,促进传统与专业知识的认知。在演唱者情感体验氛现代两个学科的交叉相融与发展创新。围的营造中,经常性地尝试运用多媒体声乐演唱与爵士钢琴演奏两个专业录音技术,通过该技术给演唱者带来不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演艺学院在注重一样的融合训练体验,使演唱者能够在传统音乐稳步发展的同时,也在积极探情感体验和作品内涵以及文化的熏陶下,索流行学科专业的方向,以完善培养高增加情感表达效果,突出中

11、国之强国的素质音乐表演及新型复合型音乐人才为高科技手段,借助它们来促进中国声乐目标。演艺通俗演唱与编导这一专业方道路的突破性发展,唱好符合国情、适合国内高等声乐教育发展的“中国唱法”。除此之外,演唱者在声乐训练中还普遍存在着重视理论知识,忽略技能以及情感的现象,作为声乐教师应该结合这一现象重点不仅要加强学生及演唱者的情感体验技能,还要增强演唱者对声乐演唱中情感知识、文化知识学习的认识,持续培养演唱者的审美素养和文化学习能力,将演唱者培养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中国唱法”人才。只有适合我国经济发展需求、适应中国新时代新要求的唱法才是真正的“中国唱法”,我们要在不断地探索与实践中使用好“中国唱法

12、”,最终走向世界,(2)传统美声与现代爵士交叉学科的融合统一将美声与爵士结合起来,是对传统声乐教学模式与内容的创新。传统美声26|音崇教5 创作|2 0 2 3-9音教纵横向的办学培养目标就是要将传统的美声演唱通俗化、流行化,运用话筒演唱美声歌曲,将它美通化,编导与创新使古典音乐与现代音乐结合,更易被大众接受。针对这一办学理念与现实情况,尝试将传统美声与现代爵士乐相融合,不仅使学生能领悟古典音乐的那种细腻、严谨,还能欣赏和品味现代音乐的自由、浪漫。将美声与爵士相结合,是对传统声乐教学模式的内容和演唱方法的一次创新,传统美声与现代爵士音乐既有碰撞又有融合,两者的融合是当今音乐发展的主流形式,最终

13、必将发展成独具特色的“中国唱法”。学生通过长时间地学习古典音乐、歌剧、音乐剧,已经具备了较扎实的演唱方法和技术,现在通过演唱爵士歌曲,拓宽学习领域,接触更多风格的音乐歌曲,提高音乐的审美和情感与共,通过各种表演手法给观众带来新颖、独特的视听美感与体验。当今世界有很多音乐家正追逐古典与现代结合的魅力,如维也纳克林斯顿重奏组的三位演奏家都致力于古典与现代音乐融合的研究;德国“爵士美声”演唱组,是欧洲最优秀的、最具魅力的演唱组合之一,曾获国际声乐大赛卡拉奖最佳爵士声乐组合奖;著名的美国美声爵士歌手西蒙尼出版数套专辑,销量惊人;中国声入人心男团组合凭借浑厚、温暖的声线将美声、民族、通俗等不同风格的歌曲

14、完美演绎,得到了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老师的肯定。因此,鉴。另外,美声专业的学生,除了有专将美声与爵士相结合,符合时代的特业的研究美声唱法的教师进行指导,还征。“中国唱法”就是要借鉴融合,百可以有另一名唱中国传统民歌的教师进来促进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对话与交流。行指导,研究中国传统民歌的特点、行它让传统美声增加活力,让爵士音乐腔韵味、特殊风格、地方语言特点等,加深内涵,二者相辅相成、互相影响。3.声乐教学课程重组适应新时代发展的“中国唱法”“新文科”背景下的任何专业建设都应该是以应用为导向,培养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复合型人才。探索顺应新时代特征的“中国唱法”的创新发展,让多种学科交叉融合,形成一个动

15、听的“大熔炉”,务必要推进声乐教学课程的重组建设。目前就武汉音乐学院的通俗声乐专业课程的设置来看尚有不完善之处。例如本科专业课设置较单一,每周专业课只有1 节课/4 5 分钟,一学期1 8节课,一学年3 6 节课。首先,从专业课程的安排上来看,数量较少。其次,涵盖的专业导师单一制。在国外很多专业院系的学生都是设置的双导师制,甚至是多名专业导师共同教授一名学生,侧重从不同的方面对学生进行拓展教授,使学生一专多能,适应性更强。例如,可为每名学生增加一名语言专业老师、一名钢琴艺术指导老师(或者指挥教师)、一名音乐理论知识研究的教师等。还可以开设中国传统文学课程,促进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学知识的认知,更好

16、地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和艺术品位,从而更真切地掌握反映出我国历史文化特征的“中国唱法”。同时也要增设跟专业相关的必修公共课,如舞台艺术实践、舞台创新实践、排演课、重唱课等,选修与声乐相关的交叉学科的相关课程,应用于自身的专业方向进行研究,互补互音教纵横12023-9|音崇鼓育5 创作2 7|从中找到美声学生演唱中国艺术歌曲时的正确的咬字行腔,使中国歌曲唱得圆润、清晰。学民歌的学生也可以打下美声的科学发声基础,大胆吸收美声方法的特点,合理用嗓,搭配气息,在声音效果上提升音域宽广、伸缩自如、以声传情、以情带声的美感。课程的设置一定要与高校自身的办学定位紧密相关,武汉音乐学院办学目标是“守正固本、创新

17、发展”,努力成为世界高水平的音乐学院。因此需要将课程体系进行重组、构建,创新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唱法”。三、新时代高校“中国唱法”发展的必然性新时代“中国唱法”就是运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古典美声的发声技巧,将美声与民族、流行等不同风格的作品进行交融统一,将不同学科之间的专业融合、促进,既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声乐之精华,又具有中国特色,创作、演唱出符合新时代审美需求、为人民审美情趣所欢迎的新唱法。我们通常所说的“美、民、通”三种唱法,其实应该是声乐演唱中三种风格流派的分类。三者的发声方法应该都是科学地运用呼吸支持、清晰圆润的语言、通畅的管道、准确的声音位置等,灵活地运用各种技巧,从而

18、演绎出不同风格的歌曲。风格决定演唱状态和技巧,乐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歌曲内容是主体,唱法技巧为内容服务,只有熟练地掌握好“中国唱法”的歌唱技巧,才可以演唱各种风格的作品。几十年来,声乐界的一些专家也逐渐认识到,“美、民、通”三种唱法的分类对中国声乐艺术发展有很大的限制,但一直没有新的科学理论体系和成功的实践成果取代它。为了找到这种全新的、科学的演唱方法,“中国唱法”的发展成了时代发展的必然。到目前为止,我国正朝着“十四五”规划的目标和路线大步前行,高校承担着立德树人、为国育才、为党育人的历史使命,学校以新机制、新模式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地探索和建立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创建新学科、新专业。高等艺术院校理应积极地承担高等艺术教育的社会责任,投身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浪潮中,结合现代艺术审美趋向,秉承跨学科融合的新文科思想,在传统艺术教育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先进、高效的声乐科学方法,不断推翻自我、超越自我,开创出一条歌唱新路,在歌唱技巧的转换上更加游刃有余,形成一套科学的“中国唱法”理论新体系。本文系武汉音乐学院2 0 2 2 年度学科建设项目,项目名称“新文科背景下中国唱法的探索与思考”(项目编号:XK2022Y05)。苏祥玲:武汉音乐学院演艺学院声责任编辑:刘乐权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