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1年云南省勐腊县常住人口死因监测结果分析.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04903 上传时间:2024-01-12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6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云南省勐腊县常住人口死因监测结果分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21年云南省勐腊县常住人口死因监测结果分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21年云南省勐腊县常住人口死因监测结果分析.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调查研究236应用预防医学Applied Prev Med,Aug.2023,Vol.29 No.42023年8 月第2 9 卷第4期2021年云南省勐腊县常住人口死因监测结果分析刘春梅,毛琦,牛晓文,何慧芝,朱静,李俊明1.勐腊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6 6 6 3 0 0;2.上海市松江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摘要:目的分析2 0 2 1年云南省勐腊县常住人口死因构成、死亡水平,为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和卫生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的死亡日期为2 0 2 1年1月1日一2 0 2 1年12 月3 1日且现住址为勐腊县的死亡病例,按照国际疾病分类第10 版(ICD-1

2、0)进行死因编码及分类,再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2 0 2 1年勐腊县共报告死亡2 0 3 9 例,其中男性12 54例、女性7 8 5例,男女比1.6 0:1,不同年龄组男女死亡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81.47,P 0.0 1)。粗死亡率为6 6 8.6 4/10 万(男性7 7 7.6 0/10 万、女性546.3 4/10 万),标化死亡率为7 48.9 3/10 万(男性857.48/10万,女性6 2 5.6 2/10 万),男性标化死亡率是女性的1.3 7 倍。全人群及分性别死亡率按年龄分布均呈“”形趋势。按疾病分类依次为慢性病(标化死亡率为7 2 7.3 9/10 万)、

3、损伤和中毒(标化死亡率为8 4.0 2/10 万)、传染病/母婴及营养缺乏性疾病(标化死亡率为2 2.9 3/10 万)及其他(标化死亡率为5.54/10 万);死亡原因前五位依次为脑血管病、心脏病、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和呼吸系统疾病,占死亡总数的8 4.7 0%。结论预防和控制慢性病及伤害仍是该县当前和近几年的工作重点,应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普及健康科学知识,教育引导群众树立正确健康观,规范慢性病防治健康科普管理。关键词:常住人口;死因监测;死亡率;死因顺位;勐腊中图分类号:R19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 7 3-7 58 X(2 0 2 3)0 4-0 2 3 6-0 4死因监

4、测是通过长期、连续和系统地收集某一地区人口死亡数据,分析获得死亡水平、原因和顺位等能够间接反映社会、文化、经济以及其他物理、生物因素对居民健康的影响1-3 。为了解和掌握云南省勐腊县常住人口死亡原因及顺位,为相关部门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和卫生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对2 0 2 1年勐腊县常住人口死因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现将结果汇报如下。1资料和方法1.1资料来源死亡数据均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子系统充一一“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报告的死亡日期为2 0 2 1年1月1日一12月3 1日且现住址为勐腊县的死亡病例。所有数据按照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格式和死因推断相关规范进行网络直

5、报,并按照2 0 2 1年全县死因漏报调查所获的漏报率(8.2 9%)进行了调整,本次研究所使用的死亡数据均为漏报调整后基金项目:上海市松江区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 0 2 0 2 0 2 2)项目(2 0 GWTX02)作者简介:刘春梅(19 7 5一),女,云南墨江人,傣医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慢性病防治。毛琦对本文的贡献与刘春梅相同。通信作者:毛琦,E-mail:ma o q i 19 8 9 q q.c o m的死亡数据。人口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子系统一一“基本信息系统”中的国家统计局2 0 2 1年常住人口数据,本次研究将所有纳入分析的全县各乡/镇(农

6、场)常住人口汇总成本次分析的人口资料。1.2方法和指标1.2.1死因编码按照ICD-10(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十次修订本)要求统一进行死因编码和报告,本次研究中使用根本死因编码进行死因构成和顺位分析。1.2.2死因分类按照ICD-10死因编码,本次研究将死因分为四大类:传染病/母婴及营养缺乏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损伤和中毒、其他。1.2.3分析指标死因构成=因某类死因死亡人数/总死亡人数10 0%。死因顺位按各类死因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比例由高到低排序;粗死亡率=死亡数/人口数10 0 0 0 0/10 万4;以2 0 10 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年龄结构为标

7、准对粗死亡率进行标化,标化死亡率=ZnPxnMx/ZnPx(式中,nPx为标准人口的年龄别人口数,nMx为待标化人口的年龄别死亡率,n为各年龄组间距,x为各年龄组起始年龄)。237Applied Prev Med,Aug.2023,Vol.29 No.42023年8 月第2 9 卷第4期应用预防医学1.3统计学分析使用WPS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使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编制的“死亡数据统计与分析工具”软件计算相关指标。计数资料采用例数(n)和百分比(%)表示,率的比较应用SPSS27.0统计软件进行x2检验;检验水准=0.05。2结果2.1数据质量评价2.1.1死亡数据评价2021年勐腊县网

8、络报告的原始死亡数据共19 2 8 例,经以2 0 2 1年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平均死亡漏报率(8.2 9%)调整后该县报告死亡个案为2 0 3 9 例。2 0 2 1年勐腊县报告的所有死亡个案中根本死因编码不准确率为0.9 9%,其中心血管病缺乏诊断意义占0.6 8%,其他占0.3 1%。本次研究使用的死亡数据完整性和准确性均符合要求。2.1.2人口数据评价介利用2 0 2 1年勐腊县常住人口数计算联合国综合指数5,结果联合国综合指数为0.7 1(2 0),表明2 0 2 1年勐腊县常住人口年龄结构合理,数据非常好。2.2人群总死亡情况2021年勐腊县报告死亡2039例中,男女比1.6 0:1

9、,不同年龄组男女死亡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81.47,P 0.0 1);0 14岁占1.8 7%,156 4岁占3 8.7 5%,6 5岁及以上者占59.3 9%;男性粗死亡率为女性的1.42 倍,全人群及分性别死亡率按年龄分布均呈“”形趋势,不同性别死亡率上升趋势与全人群一致,各年龄组男性死亡率均高于女性;见表1。全人群标化死亡率为748.93/10万(其中男性为8 57.48/10 万,女性为625.62/10万),男性标化死亡率是女性的1.3 7 倍。表12021年勐腊县常住人口总死亡情况男性女性全人群年龄组构成比粗死亡率构成比粗死亡率构成比粗死亡率(岁)人口数死亡数人口数死亡数人

10、口数死亡数(%)(/10万)(%)(/10万)(%)(/10 万)08219141.12170.34831591.15108.2416534231.13139.11522.07490.7240.771984760.7630.2341921150.7435.781571387150-11.96210.1261.889526.6284.021332762029.91,151.574548 66843234.45887.6541.88115619.87372.489054958828.84649.37651091764951.755944.861175256271.594.782.16226691

11、21159.395342.10合计1612651254100.00777.60143684785100.00546.343049492.039100.00668.642.3疾病分类死亡率2021年勐腊县不同疾病分类粗死亡率及标化死亡率中,除其他疾病分类外,均为男性高于女性,见表2。男、女性的各类疾病年龄别死亡率分布均为婴儿时期较低,514岁组为最低,以后随年龄增加呈持续上升。表22021年勐腊县常住人口不同疾病分类死亡率(/10 万)男性女性全人群年龄(岁)传染病/母婴及损伤和传染病/母婴及损伤和传染病/母婴及损伤和慢性病其他慢性病其他慢性病其他营养缺乏性疾病中毒营养缺乏性疾病中毒营养缺乏性疾

12、病中毒048.6773.0048.67036.0848.1124.05042.3460.4836.290504.5336.2405.0415.1210.0802.399.5421.470152.80113.4792.451.403.2356.5524.2403.0084.7960.780.754530.82743.82108.904.119.55331.8931.04020.98555.5073.992.216591.605615.10210.6827.48127.644390.74187.2076.58110.284.984.78198.5152.94粗死亡率19.22659.1695.49

13、3.7217.40485.0937.586.2618.36577.1568.214.92标化死亡率21.25732.7999.623.8219.32556.9941.797.5322.93727.3984.025.542.4前十位死亡原因及顺位勐腊县居民死亡原因前五位依次为脑血管病、心脏病、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和呼吸系统疾病,前五位死因占死亡总数的8 4.7 0%,前十位死亡原因累计占死亡总数的9 6.6 2%。不同性别前十位死亡原因相同,但顺位有所不同,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标化死亡率女性高于男性,其他死亡原因均男性高于女性,特别是损伤和中毒(男性为女性2.3

14、8 倍)、恶性肿瘤(男性为女性1.8 7 倍),消化系统疾病(男性为女性1.8 2倍)和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男性为女性1.7 4倍),较为明显。见表3。238Applied Prev Med,Aug.2023,Vol.29 No.4应用预防医学2023年8 月第2 9 卷第4期表32021年勐腊县常住人口前十位死亡原因及顺位男性女性全人群顺构成比标化死亡率构成比标化死亡率构成比标化死亡率位死因死亡数死因死亡数死因死亡数(%)(/10万)(%)(/10万)(%)(/10 万)1脑血管病34827.75244.10脑血管病20225.73163.76脑血管病55026.97206.902恶性肿瘤25

15、920.65170.82心脏病19624.97153.73心脏病44821.97159.913心脏病25220.10161.77恶性肿瘤12616.0591.30恶性肿瘤38518.88132.294损伤和中毒15412.2899.62呼吸系统疾病698.7958.55损伤和中毒20810.2084.025呼吸系统疾病675.3450.72损伤和中毒546.8841.79呼吸系统疾病1366.6754.10内分泌、营养内分泌、营养6消化系统疾病433.4327.25415.2233.13673.2920.82和代谢疾病和代谢疾病泌尿生殖系统传染病和寄生7332.6323.49182.2919.

16、32消化系统疾病602.9425.01疾病虫病传染病和寄生泌尿生殖系统8272.1518.03消化系统疾病172.1714.94502.4516.28虫病疾病内分泌、营养泌尿生殖系统传染病和寄生9262.0717.68172.1713.48452.2120.54和代谢疾病疾病虫病10神经系统疾病120.968.81神经系统疾病91.157.31神经系统疾病211.038.25前十位合计122197.3774995.41197096.62总计1254100.00857.48785100.00625.622039100.00748.933讨论勐腊县位于云南省最南端,与老挝、缅甸等东南亚国家相邻,县

17、内常住人口约3 0.5万,为我国西南边少数民族聚集地区,少数民族人口占户籍人口的(7 6.8%)6。2 0 2 1年该县全人群标化死亡率为(7 48.9 3/10 万)高于2 0 15年云南省居民标化死亡率(6 53.8 8/10 万)7 ,同样高于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计算的2 0 10 年云南省标化死亡率(6.53%o)及贵州(5.9 2%)、四川(5.11%)、北京(3.42%o)、上海(3.19%)等地8 。分析原因,可能是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医疗卫生条件及经济发展落后等多种因素影响9-10 。2021年勐腊县男性标化死亡率是女性的1.3 7倍,与我国其他部分地区报道相似1-11,这与男

18、性暴露于危险因素多有关;全人群及分性别死亡率按年龄分布均呈“/”形趋势,各年龄组男性死亡率均高于女性,与郑州市中原区研究报道相似14,是由于受医疗条件等因素限制,新生儿出生死亡率较高,但随着医疗条件的逐步改善及居民健康意识提高,勐腊县新生儿出生死亡率已大幅下降15-16 。本研究表明,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病及意外跌倒、道路交通事故等损伤和中毒仍是影响该县居民健康、造成居民早死和影响人均预期寿命的主要原因。该县2 0 2 1年的死因顺位与我国其他地区报道相似,但具体顺位有所不同17-2 0 。相较于其他地区,勐腊县损伤和中毒顺位靠前,这可能与少数民族地区劳作习惯、特殊的饮食文化及跨国非法活

19、动等相关2 1-2 2 。本次研究显示,勐腊县2 0 2 1年主要死因为慢性病(标化死亡率727.39/10万),2 0 13 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慢性病造成的疾病负担比例占总负担的77%23,如此沉重的社会经济负担,若不有效控制,将制约各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综上分析,预防和控制慢性病及伤害仍是该县当前和近几年的工作重点,应建立健全健康教育体系,普及健康科学知识,教育引导群众树立正确健康观,广泛宣传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等健康科普知识,规范慢性病防治健康科普管理。参考文献1 NNwancha AB,Alvarado E,Ma J,et al.Atheroscl

20、erotic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 in the United States:gender andethnic variation in a multiple cause-of-death analysisJ.Vasc Endovascular Surg,2020,54(6):482-486.2Spijker J,Recano J,Martinez S,et al.Mortality by causeof death in Colombia:a local analysis using spatialeconometricsJ.J Geographi Syst,20

21、21,23(2):161-207.3黄莉丽,田文栋上海市某社区户籍居民2 0 12 一2 0 14年死因监测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2 0 16,2 8(11):798-800.4吴姣.2 0 17 一2 0 19 年上海市某社区户籍居民死因监测及结果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2 0 2 1,3 3(10):9 45-949.作者读者编者239Applied Prev Med,Aug.2023,Vol.29 No.42023年8 月第2 9 卷第4期应用预防医学5郭未,王灏晨.联合国综合指数的修正与检验一基于“六普”数据的考察J.中国人口科学,2 0 13(4):3 6-43,12 6.6勐腊县人民

22、政府.勐腊县概况EB/OL(2023-03-16)2023-06-16.https:/ 0 15年云南省疾病监测点居民死因监测结果J.职业与健康,2 0 17,3 3(13):1793-1796,1801.8梁海艳.中国人口死亡率空间差异特征刀.热带地理,2018,3 8(2):2 0 8-2 16.9余雯.云南特有少数民族人口死亡率的族际比较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 0 13.10 刘湘源,叶汉风.云南各族人民健康之路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 0 2 1,2 9(10):2 0 18-2 0 19.11轩水丽,党李成,底秀娟,等.2 0 0 6 一2 0 15年河南省居民死亡率与死因谱变

23、化趋势分析J.疾病监测,2017,32(21):873-877.12黄莉莉,蔡志成,李映来,等.2 0 14一2 0 18 年中山市居民主要死因死亡率变化趋势及寿命损失研究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 0 2 0,3 7(3):3 2 1-3 2 4.13 周浩,刘文利.2 0 14年一2 0 18 年辽宁省朝阳市城市居民死亡率变化趋势分析J.医学信息,2 0 2 1,3 4(14):145-147.14杨雯雯.2 0 16 2 0 2 0 年郑州市中原区居民死因监测分析J.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 0 2 2,3 4(4):438-441.15高菊梅,郑云,胡亚君,等.勐腊县2 0 0 3

24、一2 0 0 7 年新生儿死亡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 0 11,2 6(2 0):3097-3098.16 桃云燕,胡亚君,高玉华,等.勐腊县2 0 0 5一2 0 10 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健康月刊:A,2011,30(7):4-5.17】秦广兴,黄文英,莫丽华,等.2 0 19 2 0 2 0 年桂林市临桂区居民死因监测分析J.应用预防医学,2 0 2 2,28(3):247-249,252.18】刘松涛,李承炎,谭成勇,等.2 0 19 年度重庆市巫山县居民死因监测结果分析J.医学信息,2 0 2 2,3 5(2):150-153.19任田,杨建南,田小兵,等.2 0

25、 15年南充市居民死因监测的资料分析J.中国病案,2 0 2 1,2 2(10):6 0-6 3.20杨帆,冉丽君,汤剑峰.石柱县2 0 15一2 0 19 年居民死因监测分析J.健康大视野,2 0 2 1(1):2 7 5.21李强.边境民族地区人口空间格局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以云南省为例J.生产力研究,2 0 19(8):68-74,112.22刘春梅,孙玲,白俊,等,云南省勐腊县2 0 17 一2 0 2 1年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特征分析J.上海预防医学,2 0 2 2,3 4(10):10 0 2-10 0 6.2 3 孔灵芝,白雅敏.落实关口前移策略开展慢性病高风险人群健康管理

26、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 0 15,23(7):481-482.收稿日期:2 0 2 2-10-2 4编辑:张鸿满,杨丹作者的署名医学论文的文题又叫题目、标题,是对论文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的高度浓缩、概括和总结,是反映论文主要的特定内容的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逻辑组合,是论文写作的纲领。文题写作的成败,有时可能直接影响论文能否通过审稿,关系到论文能否顺利发表。因此,论文文题的写作是十分重要的。文题的构成要素:(1)明确研究对象。(2)突出研究目的。一篇论文的文题必须准确反映论文的研究目的,事实上,读者主要是根据论文的文题来判断论文的研究目的。(3)阐述主要贡献。文题中应体现该研究的主要贡献,尤其是新的和重要的发现。(4)标明研究方法。一般来说,文题中提到的研究方法应该是自已创立的或自已改良的新方法,或者是绝大多数同行还不知道的研究方法,也可以是传统方法在新领域的应用等。需要说明的是,以上4个要素在一篇文章的文题中,不要求同时具备,可根据需要而定,以达到准确、具体、醒目为目的,以唤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为宗旨,以博得审稿专家和编辑的认可为标准。(本刊编辑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