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创新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1-2-李白诗四首试题-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6045507 上传时间:2024-11-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1-2-李白诗四首试题-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创新设计】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1-2-李白诗四首试题-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 李白诗四首 (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5分) A.渌水(lù)       绿林好汉(lǜ) 鸭绿江(lù) 氯气(lǜ) B.殷红(yān) 殷切(yǐn) 殷岩泉(yǐn) 殷勤(yīn) C.澹澹(dàn) 赡养(shàn) 瞻仰(zhān) 膳食(shàn) D.磐石(pán) 磬器(qìn) 馨香(xīn) 罄竹难书(qìnɡ) 解析 A项“绿林好汉”应读“lù”;B项“殷切”应读“yīn”;D项“磬器”应 读“qìnɡ”。 答案 C 2.下列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5分) A.泥淖   船棹   悼念   掉队 B.打烊 徜徉 佯装 安然无恙 C.壶浆 浆洗 船桨 壮士 D.富饶 妖娆 饶口令 刍荛 解析 D项“饶口令”中的“饶”应为“绕”。 答案 D 3.将下列词语置于下面的语境中,搭配最为恰当的一项是(  )(5分) 李白成功地在其诗歌中______自我,强烈地______自我,突出了抒情主人公的独特个性,因而他的诗歌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他喜欢采用雄奇的形象表现自我,他诗中那摩天的蜀道、咆哮的黄河、__________的天山、________的匡庐、搏击风云的大鹏,无不寄托着他的胸怀抱负。 ①壮观天地 ②塑造 ③云海苍茫 ④表现 A.③②①④     B.①④②③ C.②④③① D.④③①② 解析 此题考查设置语境的选词填空。要根据具体语境,针对符合对象的特点及相 关词语的搭配来选择。答案 C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异义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5分) A.烟涛微茫信难求 古义:副词,实在。 今义:名词,书信。 B.脚著谢公屐 古义:穿。 今义:写作。 C.势拔五岳掩赤城 古义:超出。 今义:抽出。 D.熊咆龙吟殷岩泉 古义:盛大。 今义:热情。 解析 D项殷,在句中作动词用,震响。 答案 D 阅读与鉴赏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10分) 春日忆李白 杜 甫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注】 庾开府、鲍参军:指庾信、鲍照,均为南北朝时著名诗人。渭北、江东:分别指当时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与李白所在的长江下游南岸地区。论文:此处指论诗。 (1)这首诗的开头四句从哪三个方面对李白的诗作出了什么样的高度评价?(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一联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了何种表现手法?(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才思、诗风、诗品;卓异不凡。或“思不群”“比庾信”“比鲍照”;“诗无敌”。 (2)这一联表达了作者对李白的浓浓思念之情。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 (3)作者先从李白的诗歌才华写起,交待思念的缘由;而后顺理成章地抒写自己对李白的思念之情;为此而表达再次相逢论诗的愿望。层层铺垫,又环环相扣,情感真挚。 6.阅读下面的诗和相关材料,然后回答问题。(30分) 望庐山瀑布 李 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瀑布 徐 凝 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苏轼《东坡志林·记游庐山》:“仆初入庐山,山谷奇秀。……是日有以陈令举《庐山记》见寄者,且行且读,见其中云徐凝、李白之诗。……旋入开先寺,主僧求诗,因作一绝云:‘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惟有谪仙①辞。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 【注】 ①“谪仙”,指李白。 (1)古人有“七言诗第五字要响。……所谓响者,致力处也”的评述,请以李白诗中 的“挂”字为例,加以赏析。(10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化动为静,描绘出遥看瀑布飞泻时的景象。 (2)以下诗句都运用了修辞手法,它们的表达效果是什么?(10分) ①飞流直下三千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千古长如白练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用夸张手法突出瀑布的磅礴气势。 ②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瀑布的色彩和形态。 (3)你是否同意苏轼对李、徐两诗的评价,请结合作品谈谈自己的看法。(10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同意。李诗更为雄奇瑰丽,想象更为奇特,富有创造力,给读者留下了回味 的余地。 不同意。徐诗分别从视觉、听觉等不同角度切入,气势显得壮阔。 3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