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钟繇书法的形成渊源、艺术特色与历史影响刍议_梁允华.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03728 上传时间:2024-01-11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3.2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钟繇书法的形成渊源、艺术特色与历史影响刍议_梁允华.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钟繇书法的形成渊源、艺术特色与历史影响刍议_梁允华.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钟繇书法的形成渊源、艺术特色与历史影响刍议_梁允华.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摘要:钟繇作为“楷书之祖”,对楷书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开创性巨大贡献。其卓越的书法艺术成就,与汉代以来颍川郡钟氏家族厚重的文化素养积淀息息相关,亦与钟繇融合众长、顺应时代变革的书法创新追求密不可分。钟繇楷书具有意蕴高古、天然质朴、茂密幽深、高雅温润等独特艺术特点,是东晋时期“书圣”王羲之楷书风格形成的源头,亦对南北朝、唐宋、元明时期的不少书法名家产生了悠久深远的影响。关键词:钟繇;楷书之祖;书法艺术;小楷中图分类号:J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9123(2023)02-0079-08收稿日期:2022-12-17基金项目:河南兴文化工程文化研究专项项目(2022XWH183)作者简介

2、:梁允华(1983),男,河南方城人,郑州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主要从事历史文献学及中原文化研究。钟繇书法的形成渊源、艺术特色与历史影响刍议梁允华(郑州大学 图书馆,河南 郑州 450001)钟繇(151230),“字元常,颍川长社人”,汉魏之际著名的书法家、政治家。钟繇出身颍川郡文学世家,少聪慧,东汉末“举孝廉,除尚书郎、阳陵令,以疾去。辟三府,为廷尉正、黄门侍郎”。董卓之乱后,助汉献帝东附曹操有功,甚受器重,任司隶校尉镇守关中,抚乱安民,政绩卓著。魏文帝即位后,历任大理、廷尉、太尉等公卿要职,累迁至太傅,位列三公,入相封侯,名重一时。1除了出色的政治建树,钟繇在书法上的独特造诣更为后世所推

3、崇,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开创性地位。其书法由隶入楷,被尊为“楷书之祖”。唐代书法家张怀瓘盛赞钟繇:“真书绝妙,乃过于师,刚柔备焉。点画之间,多有异趣。可谓幽深无际,古雅有余,秦汉以来,一人而已!”2钟繇传世临帖有 贺捷表 宣示表 荐季直表 等,被誉为“神品”:“点如山颓,摘如雨骤,织如丝毫,轻如云雾,去若鸣凤之游云汉,来若游女之入花林,灿灿分明,遥遥远蔼者矣。”3钟繇与“草圣”张芝并称文史哲专题研究第 22 卷第 2 期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ANMENXIA POLYTECHNIC文史哲专题研究/079“钟张”,与“书圣”王羲之并称“钟王”,对后世历代书法产生了重要的影

4、响。魏晋南北朝以来的历代书法家对钟繇书法不断总结创新,书论众多,不断丰富着古代“钟学”研究。直至近代在西方艺术学、美学思想影响下,呈现出新的研究风貌。4近 40 年来,学术界涌现出大量研究钟繇及其书法的专著及学术论文,针对钟繇书法的特色与影响、钟繇家族文化等方面开展专题研究。但在研究系统性、全面性上还有重新整合梳理的必要,对基础历史文献的整理解读、具体细节的实证比对、现代美学理论的借鉴方面亦值得进一步深入分析研究。一、钟繇书法形成的时代渊源汉字作为全世界唯一传承有序、延续至今的象形文字,是中华民族特有的宝贵文化遗产。中国书法作为汉字线条形态的艺术化体现,由远古时期的刻画符号萌芽积累,经商代甲骨

5、文周、秦篆体的生成及变革、转捩期,至两汉时期隶书定型的成熟昌明期,到“魏晋时代不仅观念化的今草、行书、楷书等臻熟,而且书法风格化并达到艺术高峰,可称之为书法完美时期”5。中国文字在秦至唐代经历了三次重要的演变,由篆变隶,又由隶变楷,文字结构逐渐简化,由古体转化为今体。“有着极强的连续性,是初步形成书法有机整体并形成书法传统的一个完整阶段”6。三国西晋时期是中国书法继东汉隶书解体之后转向构建新体的重要阶段。第一,由于书写材质逐渐由简牍向纸张的转变,促进了书写方式的灵活化、多元化。“东汉中期纸张的发明,简牍一类的旧的书写材料被纸张渐次替代。纸张,这种最适宜毛笔书写的材料,为书写者提供了一个可以自由

6、表达其书写意趣甚至发挥其艺术创造能力的新天地。由于文字实用的需要,不容你永远四平八稳、工工整整地写。于是,隶书于此,又有三变:沿着率意的一路渐变为草书,沿着认真的一路渐变为楷书,在经意与不经意之间渐变为行书”7。第二,随着官方主导思想两汉经学的逐步僵化没落,更加强调自我意识的魏晋玄学兴起,书法亦逐渐由实用工具向主体自觉、展现个性方向发展:“其积极的一面则使这一时期的文学艺术得到很大发展,使文艺从 成教化,助人伦 的儒家说教中解脱出来,重情感抒发,重个性表现,成为 自适 的、为我 的、描写人性的 有意味的形式”8。钟繇正是此时代中国书法由隶书到楷书转变的代表性人物,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其划

7、时代的书法成就,始于精研隶书,又工于行书,而成于楷书。南朝时期书法家羊欣所撰 采古来能书人名 即指出:“鍾有三体:一曰铭石之书,最妙者也;二曰章程书,传秘书、教小学者也;三曰行押书,相闻者也。三法皆世人所善。”9钟繇的楷书,虽然不完全是他的独创,但他在继承汉代以来书法长期发展、逐步创新的基础上,师从东汉著名书法家蔡邕、刘德升,与同时代书家曹操、韦诞、邯郸淳等长期交流切磋,并通过自己不懈地刻苦努力和呕心沥血地揣摩创造,“彻底地解散隶体,重新设计点画、安排结构,使之成为一种有章可循、有规可依的崭新书体”,“钟繇的过人之处,在于他不仅会写他人能写得好的书体,而且开创了一种新的章程书亦即楷书这种新的书

8、体”7。钟繇对楷书正式形成有开创性贡献,对后世楷书发展起到了源头的作用。钟繇在审美、结字、用笔等方面对传统的隶书、篆书赋予了新的色彩,对于魏晋时期的人来说,钟繇的楷体充满“新妍”的秀丽创新感,但对于王羲之之后的楷书而言,钟体则保留了隶书的“古质”色彩。“他的书法总体上给人以质朴之美,但蕴涵着灵动多姿的用笔,是王羲之萧散书风的渊源之一。钟朴王妍 成为一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审美定式,钟王之后,楷书书风不断发展。后世常以天然 和 茂密 形容钟繇书法”10。钟繇的政治与书法成就,与东汉以来颍川郡昌达浓厚的地域文学氛围息息相关,亦与钟氏家族绵延长久的世家文化传承密不可分。首先,战国秦汉时期以来的颍川郡,

9、属郑韩钟繇书法的形成渊源、艺术特色与历史影响刍议/文史哲专题研究080故地,自然环境优异,十分适宜农业耕作;区域位置适中,交通便利,水系纵横,是中原地区沟通荆楚、江淮地区的重要通道,工商业发达,乃繁荣富庶之地;思想文化多元兼容,中原文化、三晋文化、齐鲁文化、荆楚文化在此纵横融合,名家辈出,地域文化底蕴深厚。其次,东汉以后,随着全国政治、文化重心的东移,颍川、汝南、南阳三郡毗邻,文化世家、官宦豪族居全国之冠,是东汉文化最为繁盛的区域。颍川豪族在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一直有着巨大的社会影响力,“东汉政权的建立、党锢之祸、汉魏之际的政局演变,都与颍川豪族密不可分”11。颍川长社钟氏是两汉魏晋时期颍川的

10、重要世族之一,该家族起始于楚汉时期名将钟离眜次子钟接,“为郡著姓,世善刑律”;扬名于东汉后期党锢名士钟皓,精通儒学,门徒众多,清誉日隆;鼎盛于三国曹魏时代,以钟繇和其子钟会为杰出代表;绵延至南北朝隋唐时期,代有人才。12钟氏家族立足颍川文化圈,不断地吸收拓展,逐渐成为颍川望族,形成鲜明的钟氏家族文化特色:世善刑律、经学传家;儒道兼修、重视教育;保身全家、达时应变;博采众长、书艺卓群。13极为重要的是,钟繇个人对书法艺术的不懈努力和苦心孤诣的创新追求,是其高超书法艺术成就的关键原因。钟繇年少时对书法即呈现出极大的兴趣,毅然入抱犊山中苦学三年,出山后亦时常与当时书法名家切磋交流,广求名帖。曾在韦诞

11、家中见蔡邕笔法:“自拊胸尽青,因呕血,魏太祖以五灵丹活之”,求之不得,竟然在韦诞死后,“使人发其墓,遂得之”,其为书法艺术的痴狂态度,可见一斑。精思学书三十余年,“与人居,画地广数步,卧画被穿过表,如厕终日忘归,每见万类,皆书象之”14。钟繇充分借鉴名家笔法,又不拘泥于既往,以天地万物形态与变化参照,道法自然,勇于创新,终成一代楷祖。总而言之,两汉魏晋时期颍川郡浓郁的文化氛围,以及钟氏家族绵长深厚的家学素养,为钟繇出色的政治才干和突出的书法造诣,奠定了极为良好的时空和文化基础;适逢钟繇个人刻苦的学习与不懈追求、加上其顺应时代潮流的独特创新,共同塑造了中国书法史上一位天才级的巨匠大家。二、钟繇书

12、法的艺术特色钟繇书法真迹至东晋时已多亡佚,目前传世多为后代临摹作品(保存于宋淳化阁帖中,部分作品年代及作者有争议),有“五表”“六帖”“三碑”之谓。其中 尚书宣示表 荐季直表 贺捷表 力命表 还示帖 墓田丙舍帖小楷六种,是钟繇书法最具代表性、艺术性最高的作品,充分展现出钟繇书法隶楷兼备的书法特点。如 荐季直表 高古纯朴,超妙入神,笔画、结字都极其自然,章法错落,具有钟书的基本特征和极高的艺术价值;贺捷表 宽博朴茂、隶趣古拙,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后世评为“备尽法度,为正书之祖”;15宣示表 高雅端丽,连贯通畅,字体宽绰疏朗,参差错落,笔势内敛含蓄,线条温润纯净,质朴浑厚,雍容自然,具有天然悦目的

13、视觉效果;16墓田丙舍帖 用笔娴雅,点画生动流转,兼含行书笔意。钟繇书法实现了由汉隶到楷书的转变,钟繇“楷书之祖”的地位是确当无疑的。主要体现在书法空间构成上由八分到八面具备的转变:“不同于汉代隶书以波、挑的点画、扁平、横势的结体的构成方式,向着点画完备,空间八面具备的楷书发展”;在笔法构成上由蚕头雁尾到永字八法转变:“字形多取扁平,字势多为横向,夸张部分主笔,简化、浓缩附属点画,加之部分略带隶书笔意的点画形态”。17总体而言,钟繇书法还具有以下较为鲜明的特点:(一)意蕴高古秦汉时期,官方书写字体是隶书和篆书,后世谓之“篆隶古法”。钟繇成长于东汉末期,正是隶书高度发展并趋于定型的时期,即所谓八

14、分书时代,钟繇楷书风格形成的基础,在于其首先精研隶书。钟繇青少年时期师从的曹喜、蔡邕、刘德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ANMENXIA POLYTECHNIC文史哲专题研究/081升等书法名家,“曹喜和蔡邕擅长篆书、隶书,刘德升擅长隶书、行书、行楷书和行草书。对三位名家的师法使钟繇接受了完整的书法训练。在这样的环境中,钟繇必定擅长八分书,八分书是当时社会中最常用的字体”18。钟繇的隶书造诣极其深厚,受到王羲之的高度推崇:“秦、汉、魏至今,隶书其唯钟繇,草有黄绮、张芝。”19宋代陈思亦赞曰:“繇解三色书,然最妙者八分也。点如山摧陷,擿如雨骤,纤动如丝,轻重如云雾,去若鸣凤之游

15、云汉,来若游女之入花林,灿灿分明,遥遥远映者矣。”20所以,钟繇小楷中篆隶古意犹存,保留了中锋用笔的书写方式,既有篆书的圆转笔法,又有隶书左右伸展的布局姿态。“在其书写长横的时候大多左右伸展开来,前重且占比例较大,而后轻且占比例较小,呈现横张的字势,在绝大多数情况之下是露锋起笔,顺势落笔之后便调整笔锋,继而行笔,整个长横爽利而又干脆”21。钟繇的楷书笔法是基于汉代以来民间逐渐流传的草隶及草书、行书的基础上,提炼改进,进一步静态化、规范化而成,使之趋向统一的体例,进而可登官方文书大雅之堂。其楷书作品的体势、笔法及行气具有行书的意味,与后世名家王羲之等有明显的区别:“有的偏旁分明是行书甚至是草书的

16、形态”,“笔势的横向展开,结体多扁平,重心居中甚至偏下,有稚拙之趣”,“点画用笔形态如撇、钩挑以及某些笔画的转笔形态还明显杂有隶法”。22故此,钟繇的小楷作品融汇前代隶、行、草书精华,带有明显的质朴的前代遗意,古风十足,为后世书法家所不及:“这些作品体现出钟书风格淳朴而浑厚、格调高古、点划饱满圆润的面貌特征。钟书是从汉隶向正书过渡时期的书体,故其楷书仍带有浓重的隶意,古意拙趣尚多。”23(二)天然质朴钟繇书法带有隶书笔意遗韵而不加掩饰,讲究自然流露,不受过多条框约束,把书法上升到道法自然、通天入地的哲学思想高度。唐张怀瓘认为:“若真书古雅,道合神明,则元常第一。”2宋姜夔指出:“古今真书之妙,

17、无出钟元常,其次则王逸少。今观二家之书,皆潇洒纵横,何拘平正?魏晋书法之高,良由各尽字之真态,不以私意参之耳。”24钟繇实为魏晋书法风流自然风格的开创者,总结书法用意精髓:“岂知用笔而为佳也,故用笔者天也,流美者地也,非凡庸所知。”20指书法创作中领会天道运行之法,把对自然神机的体会融会贯通,达到赋造化之灵于笔端的境界,故此“非凡庸所知”。“这种说法,实际上强调的是书体的自然流丽,平淡真淳,多天工而少人为。以自然状书势,在书法艺术中追求自然美,道法自然,这样的观点切合了中国书法史上的追求自然的美学范畴”16。钟繇早期学书,受东汉蔡邕书体及书法思想影响极大,十分推崇观摩自然万象以融入书法创作的天

18、然神韵。蔡邕笔论 有言:“为书之体,须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若虫食木叶,若利剑长戈,若强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雾,若日月。纵横有可象者,方得谓之书矣。”25钟繇毕生都在为达到这一终极目标而孜孜不倦,用力勤苦:“每见万类,悉书象之。若止息一处,则画其地,周广数步;若在寝息,则画其被,皆为之穿。”26故此,钟繇书法的天然特质,受到了历代书法家的高度认可。南朝庾肩吾盛赞:“钟天然第一,工夫次之,妙尽许昌之碑,穷极邺下之牍。”27梁武帝萧衍认为其书法若龙游天际,不可窥测,神韵更在王羲之、王献之之上:“巧趣精细,殆同机神。逸少至学钟书,势巧形密又子敬之不迨逸少,犹逸少不

19、迨元常。学子敬者如画虎也,学元常者如画龙也。”28元陆行直题 荐季直表 跋曰:“繇高古纯朴,超妙入神,无晋唐插画美女之态。真无上太古书法,为天下第一。”可谓充分道出了钟繇书法自然流丽,恬淡真纯、天然妙趣之特色精髓。(三)茂密幽深钟繇 笔法:“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首次把书法字体的空间布局总结提升到理论层面,在字形中注入方位、视觉意义上的意念,一种纯粹空间意识的方位概念正式形成。“至此,书法的空间观彻底获得确立。界 在书法艺术意义上钟繇书法的形成渊源、艺术特色与历史影响刍议/文史哲专题研究082的空间美感的确立:视觉空间塑造在原理上的逐渐严密、表现手法的日趋丰富。这是一个书法空间观念从低

20、到高、由浅入深、从表及里、从实用转向真正艺术表现的过程。它奠定了书法艺术几千年来生存、发展的头等重要、须臾不可离之的坚实基础”29。钟繇书法行距宽朗,字距则相对紧密,连绵不绝,大小参差。其“字密行疏”的空间布局,带有明显的金文、汉简书写风格流韵,唐李嗣真形象地比喻为“寒涧豁,秋山嵯峨”30。而采用紧密式的章法,缩小字距,字形大小收放自如,又产生了对比强烈、疏密相间、错落俊朗的强烈视觉冲击力。故此,萧衍赞钟繇书法“如云鹄游天,群鸿戏海,行间茂密,实亦难过”31。此外,钟繇书法以粗重饱满、丰腴圆润的点画穿插其中,增强了茂密强劲的书法风格,清康有为有言:“今观元常诸帖、三国诸碑,皆破觚为圆,以茂密雄

21、强为美,复进为分。”32又钟繇点画变化万千,为后人所不及,表现出高远无际的气质特点,李嗣真叹为超然逸品:“元常每点多异,羲之万字不同,后之学者恐徒伤筋膂耳。”30再次,钟繇书法笔力惊人,南朝王僧虔论钟繇、张芝、二卫等书法:“并得名前代,古今既异,无以辨其优劣,唯见其笔力惊绝耳。”33强劲的笔力形成了钟繇书法筋骨十足、线条遒劲的鲜明风格,受后世高度推崇。晋卫夫人 笔阵图 总结为:“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34加之端庄与华丽兼备、正奇相合的结体构建方式,更加使得钟繇书法体现出古质茂密、幽深不测的整体特色。明项穆有言:“书法

22、要旨,有正与奇。所谓正者,偃仰顿挫,揭按照应,筋骨威仪,确有节制是也。所谓奇者,参差起复,腾凌射空,风情姿态,巧妙多端是也。伯英急就,元常楷迹,去古未远,犹有分隶余风。逸少一出,揖让礼乐,森严有法,神采攸焕,正奇混成也。”35项穆认为王羲之是结合“筋骨威仪”之“正”与“巧妙多端”之“奇”的集大成者,但钟繇、张芝等汉末书法大家在此方面的独特创制,亦起到了不可或缺的奠基作用。(四)高雅温润钟繇楷书饱含隶意遗风,充满古意拙趣。“横向笔画较长,而竖向的笔画短促,整体面貌有横张之势,笔画上横细竖粗、用笔平稳”23。故而字体显得庄严肃穆,令人束颜景仰:“元常正隶如郊庙既陈,俎豆斯在”30。正是这种天然古质

23、之风,让钟书自带先秦以来文字之古雅意蕴,令后世难以模仿企及。另外钟繇书法用笔有力又不失温润色彩,“厚”而“妍”,充满君子之风。其用笔珠圆玉润,清爽流畅,虽多有侧锋以彰显落笔力度,但往往收笔内敛持重。“书法讲求笔法的目的是追求线条美,而线条美中最主要的一条是立体感要强,要有厚度”29。钟繇书法中锋的厚度与侧锋的转折巧劲完美结合,“方圆互用,犹阴阳互藏”,很好地体现了书法规矩中“用笔贵圆,字形贵方”对立统一之辩证思想,35线条的温润优美之感跃然纸上。“笔画的形态上,既风格一致、和谐,而又丰富多彩:短横多为左轻右重,长横则行笔到中段稍为提起,使之富有弹性;点的形态虽然各异,左点、右点、竖点、带点,形

24、势不同,但却充满呼应提携的感情”16。轻重徐疾、动静结合的流动性的字体态势,结合相映成趣、互相提携的空间构成,显示出清丽雅致的楷书美感,令人观之悦目、思之遐迩。三、钟繇书法的历史影响钟繇作为楷书之祖,对后世书法家影响深远。虽然不同时期书法审美风格各有差异,但历代对钟繇书法的继承、借鉴与发展连绵不断,在“古质”与“今妍”两条风格中螺旋交替,最终形成了流派纷呈、异彩迭出的“钟学”书法传统。钟繇瘦劲雅致的小楷书写风格,是东晋王羲之飘逸萧散楷书书风的来源。按唐张彦远 法书要录 笔法传授人名 载:“蔡邕受于神人,而传于崔瑗及女文姬,文姬传之钟繇,钟繇传之卫夫人,卫夫人传之王羲之,王羲之传之王献之。”36

25、汉末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ANMENXIA POLYTECHNIC文史哲专题研究/083魏晋时期书法传承蔡邕崔瑗、蔡文姬钟繇卫夫人王羲之王献之,具有清晰有序的师承渊源,其中钟繇起到了承上启下的核心作用。钟繇师法蔡邕,“虽习曹、蔡隶法,艺过于师,青出于蓝,独探神妙”2,其书法由隶入楷,堪为楷书鼻祖,但其楷书还保留有明显隶书古韵。卫夫人(卫铄)出身书法世家之河东卫氏,善钟繇笔法,唐张怀瓘 书断 称其“隶书尤善,规矩钟公。宛然芳树,穆若清风。右军少常师之”2。但其楷书更加瘦劲清雅,已无多少隶意,为王羲之少年时的书法导师。王羲之以卫夫人为师向钟繇取法,楷书在王羲之时代基本定型

26、。可以说,“书圣”王羲之将小楷发展到至美的境界,楷书之祖钟繇的影响最为关键。东晋时期,门阀世家子弟多以钟繇书法为旨归。18至南朝中后期,梁武帝特重钟繇书风,并在其书论中提出“骨力”“肥瘦”“细密”等书法形态和审美概念,开创了总结钟繇书风的先河。37此外,钟繇所善之铭石、章程、行狎之“三体书”,对晋唐之间行书演进态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38唐代是中国书法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代,名家辈出,书法体式、理论逐渐严谨完备。所谓“唐人尚法”,即指唐代书家对前人的书法进行了全面总结,在书法结体和用笔方面进一步规范化和精微化,达到一个臻于成熟定型的新的历史高度。唐代书家对钟繇书法的吸收借鉴,其取法对象主要体现在

27、点画、用笔等方面。唐玄宗时期书法家张怀瓘 玉堂禁经 有云:“今论点画偏旁,用笔向背,皆宗元常、逸少,兼递代传变,各有所由,备其轨范。”39如褚遂良“其书多法,或敩钟公之体,而古雅绝俗;或师逸少之法,而瘦硬有余”40。其楷书富有隶意,乃取师钟繇,在其传世佳作千字文 之中明显体现出钟繇的书法特点。颜真卿书法不以姿媚为念,笔取篆隶,实际更近钟繇。41宋儋小楷“垂心钟、卫,兼善欧阳”42。唐窦臮认为其书“祖钟而体流:作钟体,而侧戾放纵,迹不副名”43。虽然对宋儋有所批评,但其实也表现出宋儋在书法创作中取法于钟繇而不拘泥,“迹不副名”乃融合众家而创新之具体表现。其代表作 接拜帖 有古拙之气,楷书多带有行

28、书的笔意,整个字势与用笔变化丰富,整个线质饱满厚重,而也有捺画带有隶意。21钟繇书风在元代初期再一次得到众多书家的重视。整体而言,元代书风经历了由元初师法钟繇到中后期师从二王的转变;在不少书家的个人学书经历上,初学多临钟繇小楷,学成后则渐及二王及唐楷。44元初楷书师法钟繇、王羲之、颜真卿等晋唐名家刚劲厚重书法风格的复古潮流,从而迸发出与南宋萎靡书风迥然有别的生机活力。45代表人物如赵孟頫早期先入赵构家法,后入钟繇及二王,复古特征明显,展现出气“以钟王为法”早期学书路径和“以古革新”的书学思想,在元代影响甚大,师从者众。46至元末倪瓒小楷引领时代新风,逐渐摆脱赵孟頫风格,直接师法钟繇古意,在其楷

29、书、行书中掺入隶法,显示了拙朴古雅、隐逸萧散的独特风格。47明代著名书法家徐渭评价其书曰:“瓒书从隶入。辄在钟繇荐季直表 中夺舍投胎,古而媚,密而散。”48倪瓒在书法创作上主张真正的复古,“楷书和行书得力钟繇的 荐季直表,用笔古淡,神韵独出。倪瓒不学赵孟頫以及赵孟頫多推崇的晋唐书法,而转学钟繇楷书,从而形成自己的风格。这是其高人一筹的根本所在”7。元代后期开始追求钟繇小楷书风,更加重视天然淡雅的书法神韵,转变了前中期由赵孟頫引领、以师法二王、欧阳询为主的晋唐书风,对明代初期书风亦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明代早、中、晚三个阶段的楷书风貌都和魏晋书法有着明显的关联,呈现出明显的“复古”思潮。在作品的用笔

30、、章法、字法以及书学思想等方面,与钟繇楷书都存在继承与发展关系。49明代小楷创作趋向于古雅质朴的“古意”审美风尚,具体用笔以“篆隶笔意”为依托。明代楷书字形结构以宽松绰约、疏散、拙朴的宽扁横向趋势为特征,掺以明代特有的文人艺术情怀,是对钟繇小楷“古意”艺术观的历史呈现,亦是对钟繇小楷的延续、发展和演变。50明初宋克小楷书风来源于钟钟繇书法的形成渊源、艺术特色与历史影响刍议/文史哲专题研究084繇 荐季直表 贺捷表,追求古质,得其典雅,又突出其书之“奇”。宋克小楷对明中期的吴门书派的发展具有开启意义,对祝允明书法影响最大。47明代中期祝允明书法风格遒劲古雅,笔画肥厚,结体宽博,具有明显的复古魏晋

31、、师法钟繇的艺术特点。51王宠书法能够一改明前期台阁体之呆板书风,自成一家,风格疏缓空灵、静逸拙稚,师法钟、王“以拙为体,萧散为神”的内核气质是其关键因素。52王宠楷书结体宽绰而有余,书风旷适疏宕,遒媚飘逸,“追寻钟繇笔意,用笔含蓄敦实,结构方严,精力内蕴,点画相续处似连非连,体态以拙参巧,耐人品味”53。晚明时期书家青睐“魏晋之古”,对钟繇楷书尤为推崇。又结合“以狂出新”的时代浪潮,形成了别具一格、迥于前人的浪漫主义书风。54代表人物如黄道周,“在二王以外另辟一条路径出来,大胆地去远师钟繇,再参入索靖的草法。波磔多,停蓄少;方笔多,圆笔少。所以他的真书,如断崖峭壁,土花斑驳;他的草书,如急湍

32、下流,被咽危石”55。黄道周书法以遒劲浑深为美,不坠佻靡,行草书存在较多的隶书意味,“小楷明显胎息钟繇”,风格古拙之质朴,但在结体、笔法上又有很大创新突破。“中宫收紧,左右收敛,结字更显紧结。用笔方劲刚健,有凛然难犯之势”56。明代中后期以来,诸多书家崇尚魏晋古质以创新突破,形成了我国书法史上小楷的中兴时代。四、结语钟繇书法艺术长盛不衰、历久而弥新的魅力,在于钟繇对书法孜孜以求、力臻完美的学书态度,更在于其融合众长、勇于创新的开拓创造精神。钟繇开启了中国书法的一个新时代:“笔迹者,界也”,开始关注书法的空间布局审美和理论探索;“流美者,人也”,极为重视书法创作中人的本体意识。从钟繇开始,中国书

33、法逐渐由实用书写工具走上了个体自觉创作,并不断与同时代哲学、文化思想相融合,成为一种展现书写者人文修养、情绪渲染、道德追求乃至生命感悟的高雅艺术形态。钟繇作为楷书之祖,被历代书家尊为“古质”的典范。每逢时代书风萎靡柔媚,或长时间风格固化、缺乏活力之际,总有勇于创新的书家挺身而出,以师法钟繇“古质”书风为旗帜,从中汲取变革的动力,从而引领时代新风尚。其实所谓“古质”与“新妍”,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南朝虞龢 论书表:“古质而今妍,数之常也;爱妍而薄质,人之情也。钟、张方之二王,可谓古矣,岂得无妍质之殊?”57钟繇书法的“古质”,只是相对后世而言充满质朴拙趣,而对于汉晋之际钟繇时代流行的肥厚风格之隶书

34、而言,钟繇楷书绝对是一种瘦劲风格的“新妍”,当时流行“钟(繇)书瘦而胡(昭)书肥”之评价,原因即在于此。所以,钟繇书法能够长久不衰的真正魅力,其根本原因不在于“古质”或“今妍”之艺术风格,而在于钟繇书法所体现出的融会贯通、勇于创新之变革精神,为后世书法史的演变提供了不竭的精神灵感和创造动力。书法艺术创作从早期的拙朴自然到逐渐精美妍丽,法度严谨,这是书法能力提高的具体表现,但由拙到精,再由精返璞,进入大巧若拙的境界,亦是审美价值高度成熟的标志。在中国书法发展史上,“拙”与“精”的风格交替呈现,体现出多样化的时代风貌,“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之说,正是不同时代书法家融合新时代审美价值和个体

35、生命感悟,励志超越前人、形成新风的具体表现。新旧有交替,时尚有轮回,反者道之动,也是中国书法风格发展的一般规律。唐孙过庭 书谱 精当的总结为:“淳醇一迁,质文三变,驰骛沿革,物理常然。贵能古不乖时,今不同弊。”58不能为了标新立异而刻意古奥深奇,与时代决裂;亦不能随波逐流,对当世的积弊视而不见。如何在借鉴前贤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是中国书法发展史上一个永恒的话题,亦值得当今广大书家深深思考。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ANMENXIA POLYTECHNIC文史哲专题研究/085参考文献:1陈寿.三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1959.2张怀瓘.书断M/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

36、海书画出版社,2014.3祝嘉.书学史:第 5 章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16.4徐同辉.二十世纪以来楷书学术史研究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7:5-9.5秋子.中国上古书法史:魏晋以前书法文化哲学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6邢志强.秦汉至唐代书体观念演变与书法传统形成D.杭州:中国美术学院,2019:7.7张志和.中国古代书法艺术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8徐利明.中国书法风格史M.南京: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2020.9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名G/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4.10朱天曙.中国书法史M.北京:中华书

37、局,2020.11薛海波.两汉颍川豪族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05:1.12谢文学.颍川长社钟氏家族研究J.许昌师专学报,1991(2):100-101.13王清树.汉晋颍川长社钟氏家族文学及文化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4:23-30.14傅舟.魏晋书法篆刻史M.成都:四川美术出版社:2016.15杨利平.从 贺捷表 中探寻钟繇小楷的特点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20(10):117.16杨海蛟.钟繇论J.美与时代,2012(2):90.17孙猛.楷书之祖钟繇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3:17,23.18吕文明.从儒风到雅艺:魏晋书法文化世家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2020.

38、19朱长文.墨池编M/文渊阁四库全书(第 812 册).台北:商务印书馆影印,1986:626.20陈思.秦汉魏四朝用笔法M/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4:399.21孙雪妮.唐人视野下对钟繇书法创作的研究分析J.美与时代,2020(8):74.22徐利明.中国书法风格史M.郑州:河南美术出版社,1997.23王铁刚.论钟繇正书的书法教育作用J.河南农业,2015(14):54-55.24姜夔.续书谱M/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4:384.25蔡邕.笔论M/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历代书法论文选.

39、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4:6.26陈思.书苑菁华校注M.崔尔平,校注.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179.27庾肩吾.书品G/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4:87.28萧衍.观钟繇书法十二意G/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4:78.29陈振濂.书法美学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23,157.30李嗣真.书后品M/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4:135-136.31萧衍.古今书人优劣评M/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

40、书画出版社,2014:81.32康有为.广艺舟双楫M/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4:775-776.33王僧虔.论书M/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4:58.34卫铄.笔阵图M/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4:22.35项穆.书法雅言M/华东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室.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14:522,524-525.36孟宪华,王家骥.大学书法鉴赏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76.37朱天曙,荆子洋.钟繇书风的推重者:梁武帝与陶弘

41、景的论书要义J.文史知识,2019(10):106-108.38李祥俊.钟繇三体视阈下的晋唐行书演进态势J.衡水学院学报,2016(2):95.钟繇书法的形成渊源、艺术特色与历史影响刍议/文史哲专题研究086参考文献:1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1).2习近平.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1).3教育部.关于印发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 的通知EB/OL.2022-03-10.http:/ JOURNAL OF SANMENXIA POLYTECHNIC文史哲专题研究/(责任编辑杜梦阳)(责任编辑倪玲玲)087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