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南省新安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二历史选修一2.3富国强兵的秦国学案预习案学习目标1、识记公元前338年,秦惠文王下令发兵捕拿商鞅;变法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未来发展奠定基础。经济上根本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政治上,从此开始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军事上,极大地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加重对人民的剥削与压迫;并未与旧制度、旧文化、旧习俗彻底划清界限。2、理解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原因及其历史地位;3、探究商鞅变法和秦国富国强兵的关系。【重点难点】重点:商鞅变法使秦国富兵强。难点:一分为二地看待商鞅变法的得失。我的疑惑(将在预习中不能理解的问题写下来,供课堂上处理)自主学习知识点一、商鞅之死1、原
2、因:商鞅变法触犯了 ,受到 去世2、过程: ,秦孝公去世, 即位,下令发兵捕拿商鞅,商鞅被迫在 起兵自卫,兵败被杀。3、结果: ; 等措施保留下来。归纳:新法触犯贵族的利益,遭到保守势力的顽强抵制和抗拒;秦孝公去世失去依靠;秦惠文王即位守旧势力复仇。知识点二、富国强兵的秦国1、商鞅变法前后的秦国变法前 变法后经济上 井田制为基础政治上 分封制、世卿世禄制,奴隶主贵族占统治地位军事上 秦兵不敢东向外交上 “夷狄遇之”,不能参加中原盟会文化上 百家学说生活上 陈规陋习性质 落后的奴隶社会2、性质:地主阶级的政治改革3、商鞅变法特点:改革最彻底;改革较全面: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思想和习俗等各个方面
3、;持续时间最久:18年,两次颁布变法令;作用最显著:变法推动了秦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壮大了实力,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知识点三、变法的历史局限【知识梳理】(A级)1、轻视 ,鼓吹2、一定程度上加重了 特别是 ,给人民带来巨大痛苦3、未与 ,如变法中 , 等探究案 学始于疑-我思考,我收获1、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有哪些?2、 简要分析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3、怎样看待商鞅变法的历史局限性?4、秦孝公时,曾有人当面批评商鞅“相秦不以百姓为事”,“残伤民以峻刑”,违背了“得人者兴”、“恃德者昌”等治国基本要领,是注定不会有好下场的,
4、“君之危若朝露,尚将欲延年益寿乎”? 西汉时,著名思想家贾谊总结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有些人认为,秦朝二世而亡的根子或许早在商鞅变法时就已经种下。你对此有何看法?5、材料题:材料一 秦简公七年(公元前408年),初租禾。 史记六国年表材料二 秦孝公任商鞅。鞅以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 通典食货志材料三 秦始皇三十一年(公元前216年),今黔首自实田(自报土地实数)秦始皇时封建土地制度确立。 史记秦本经请回答:结合上述材料,以秦为例,概述我国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过程。【当堂检测】1、阅读下列材
5、料:材料一:于是以鞅为大良造。将兵围魏安邑,降之。居三年,作为筑冀阙宫于咸阳,秦自雍徙都之。而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而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内容有哪些?主要分哪几个方面?(2)材料一所提到的改革措施中对秦国社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哪一条?有无局限性?(3)根据材料二指出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商鞅强调轻罪重罚,主张以刑去刑,对此韩非
6、子评论道:公孙鞅之法也重轻罪。重罪者人之所难犯也,而小过者人之所易去也,使人去其所易无离春所难,此治之道。夫小过不生,大罪不至,是人无罪而乱不生。 -韩非子材料二:连坐也称相坐、随坐、缘坐,是一种存在已久的株连政策。商鞅变法使该政策更加确定化,并将其与什伍相结合,以后代代相传。秦始皇时? 傩詹豢巴持蔚牟斜谠墒峡?始皇死而地分等字。秦始皇抓不到案犯,便将在陨石附近居住的百姓全部诛杀,这也是一种连坐。材料三:商鞅认为以诗书礼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是于国有害的寄生虫。他把礼乐、诗书、修善、孝悌、诚信、仁义、贞廉、非兵和羞战统称为六虱,认为应该统统毁灭。回答:(1)韩非子对商鞅轻罪重罚持何种态度?(2)材
7、料二所反映的连坐法有何特点?其直接目的是什么?(3)材料三中商鞅认为六虱应该统统毁灭的原因是什么?其实质是什么?(4)以上材料反映出的商鞅变法的措施,对以后历史发展造成了怎样的消极影响?我的收获(反思静悟,体验成功)课堂小结知识方面:思想方法:课后巩固商鞅虽然被害,后世却千年犹行秦制度。请回答13题。1.战国策秦策一中:“(公元前338年)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住,大王分为臣也。”文中的“人”在客观上代表了当时谁的利益()A.没落贵族B.立功将士C.新兴地主D.富裕农民2.“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的分本原
8、因是()A.符合贵族利益B.顺应了经济发展的要求C.秦孝公的支持D.人民大力拥护3.秦国在正式变法之前,秦孝公主持就是否变法问题进行争论,商鞅针对当时守旧势力的观点进行针锋相对的辩驳,下列观点属于他的是()A.利年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B.民贵君轻C.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D.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商鞅变法使秦国实现了自己的宗旨。请回答47题。4.商鞅携其家人仓皇出逃之秦国边境的关口,想找个旅店投宿,遭到拒绝。商鞅怅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商鞅变法中与之有关的是()A.行县制B.法律严酷C.奖励军功D.“焚诗书”5.秦国之所以已经成为富强之国,周天子及诸侯国进行祝贺,
9、主要原因是() A.实行商鞅变法B.更多使用铁制工具 C.牛耕得到推广D.重视水利工程建设6.商鞅变法中的措施最有利于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的是() A.“为田开阡陌封疆” B.重农抑商 C.统一度量衡 D.改革社会风俗7.商鞅变法之后,秦国在对外兼并战争中逐渐掌握主动权,取得重大胜利,其原因主要 是() A.“为田开阡陌封疆” B.奖励军功 C.连坐法 D.改革社会风俗 商鞅变法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存在历史局限。请回答89题。8.变法中有人批评商鞅:“相秦不以百姓为事。”其中主要的体现是() “为田开阡陌封疆”重农抑商法律严酷一定程度上剥削加重 A.B. C.D.9.秦国商鞅变法有其历史局限
10、,下列不是其局限的是() A.轻罪重罚 B.户赋、劳役沉重 C.国情依旧如故 D.旧制度、风俗文化仍在10.阅读下列材料: 商鞅强调“轻罪重刑”,主张“以刑去刑”,对此,韩非子评论道:“公孙鞅之法也重轻罪。重罪者人之所难犯也,而小过者人之所易去也,使人去其所易无离其所难,此治之道。夫小过不生,大罪不至,是人无罪而乱不生也。” 韩非子内储说上 请回答:“轻罪重刑”在当时起到了什么样的历史作用?如何评价这一主张?11.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商鞅戟材料二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
11、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材料三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谏逐客书请回答:(1)材料一中图片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哪些历史信息?(2)材料二对商鞅变法肯定了什么?否定了什么?(3)材料三评论商鞅变法主要着眼于什么?与材料二的观点有何不同?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简公七年(公元前408年),初租禾。 史记六国年表 材料二秦孝公任商鞅。鞅以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 通典食货 材料三秦始皇三十一年(公元前216年),令黔首自实田(自报土
12、地实数)。 史记秦本纪 请回答:结合上述材料,以秦为例,概述我国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过程。第3课 富国强兵的秦国参考答案1、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有哪些?答:(1)顺应了封建制取代奴隶制的历史潮流,,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根本原因)(2)改革措施全面彻底,执法如山(法不阿贵)(3)充分的舆论宣传,取信于民(徙木立信)(4)秦孝公的大力支持(政治保障)(5)其它:有利的经济环境、开放的政治机制、切合国情的立法、新兴地主阶级领导认识:(1)商鞅之死是其个人的悲剧,也是改革者的悲剧(2)改革充满阻力,有时会付出沉重代价,必须坚持不懈,克服阻力(3)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是国家富强、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必须
13、顺应潮流、与时俱进2、简要分析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答:经济上,从根本上确立土地私有制度,为秦国农业生产带来生机。政治上,使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军事上,极大地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秦国在对外兼并战争中掌握了主动权。总之,变法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3、怎样看待商鞅变法的历史局限性?答:商鞅变法处在一个新旧历史交替时期,新旧势力斗争异常激烈的历史特点和变法的阶级属性使变法不可避免带有一定的局限性。变法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变法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广大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变法也未与旧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
14、清界限。4、答:秦朝二世而亡的原因在于秦的暴政。商鞅实行的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虽然对后来的秦朝有消极影响,但更要看到商鞅变法的积极作用:改革推动了秦国的社会进步,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壮大了国力,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5、材料题:请回答:结合上述材料,以秦为例,概述我国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过程。答: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私田的不断扩大,各诸侯先后用国家赋税制度和法律条文,将土地私有制法定下来。秦国的“租禾”是根据田地产量征收赋税,实质上是开始承认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则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定私有制度。经过战国时期的变法、新的封建制度在各诸侯国确立。秦统
15、一后,令农民自报土地实数,按亩初税,在全国范围统一实行封【当堂检测】1、(1)内容:严禁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建立县制;废除井田制,统一度量衡。 分为习俗、经济、政治三方面(2)决定性措施是废除井田制。有。造成土地兼并现象。(3)推动了秦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壮大了国力,为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2、(1)赞扬态度。(2)连坐与什伍相结合。直接目的是强化对基层民众的管理与统治。(3)商鞅认为六虱是其推行耕战政策和富国强兵的大敌,不利于新法的推行。实质是一种文化专制政策。(4)使秦朝法律严苛、文化专制严重,从而激化了阶级矛盾,是导致秦亡的重要原因。单元二小结二、合作探究:1、史记商
16、君列传载:“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你能说说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现象吗?由此你觉得商鞅变法成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商鞅变法规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勤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指出这里商鞅提出的重要经济思想及根本着眼点,并对这一思想作简要评论。由此你觉得,商鞅变法的本质是什么?三、训练反馈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而循礼者不足多。”秦孝公日:“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常不避亲近。法及大子,黥劓师傅。期年之后
17、,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强大。孝公已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之仂也,愿大王图之。”战国策秦策一材料三 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三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无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汉书食货志材料四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商君。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史记商君列传(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理论基
18、础是什么?(2)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商鞅变法产生了哪些主要影响?(3)据材料四分析,导致商君悲惨结局的原因是什么?你从中有何认识?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民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战国策秦策三材料二 商君教秦孝公以连什伍,设告坐之过;燔诗书而明法令;塞私门之请,而遂公家之劳;禁游宦之民,而显耕战之士。孝公行之,主以尊安,国以富强。八年而死,商君车裂於秦。韩非子材料三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家给人足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 史记商君列传材料四 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
19、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钜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前汉书卷二四食货志上请回答:(1)摘录材料中最能反映商鞅变法促进社会转型的语句(不得大段抄写)。(2)根据材料概括商鞅变法的积极影响。(3)上述材料是从哪些角度来批评商鞅及其变法?任选一角度,举材料中的一例说明。(4)你认为应该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上的改革?参考答案合作探究2、重农抑商。根本着眼点: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保护地主土地所有制,建立封建经济基础,确立封建制度。评论:从长远来讲,把工商业与农业对立起来,予以压制,其结果必然会阻碍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农业生产长期停留在自然经济的低水平上,其弊端到封建
20、社会晚期愈加严重。但在当时,把农业视为国计民生的根本并加以重视是正确的,它促进了秦国封建经济的发展,使之逐渐成为七国之中实力最强者,奠定了统一全国的物质基础。训练反馈材料四“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措施),“庶人之富者累钜万,而贫者食糟糠”(影响)。(任1点1分)(4)把改革放到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运用生产力的标准;顺应历史发展趋势。(任意2点2分)课后巩固1.A主要看商鞅变法对哪一个阶级或阶层的利益触动最大。2.B商鞅变法胜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胜利的根源主要考虑经济原因,即变法顺应了经济发展的要求。3.D本题主要考查商鞅变法的主要思想,商鞅是法家代表,其思想与法家思想相一致,即治世不一道,
21、便国不法古。4. B商鞅这一结局主要是由于秦国法律严酷,人们害怕法律的制裁。5. A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秦国的旧制度被废除了,经济获得了发展,秦国成为七个诸侯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6.A“为田开阡陌封疆”实际上废除了井田制,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对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是最有利的。7. B秦国军事势力的上升主要取决于奖励军功的实施,调动了士兵的积极性。8. C商鞅变法对人们来说,主要的不足是法律严酷和剥削加乘,尤其是劳役和户赋。9.C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后国力大为增强,所以不能说国情依旧。另外,它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一定程度上加重人民剥削,并未与旧制度、旧文化、
22、旧习俗彻底划清界限等。10.利用严刑重法打击了守旧势力的气焰。树立了变法的权威,没人再敢公开反抗。但是商鞅制定的刑法非常严苛,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痛苦,极易引起人们的不满,也给守旧势力以反对变法的借口。点拨:主要对“轻罪重刑”进行评价,注意从两个方面进行评价。11.(1)奖励军功、进行军事改革。(2)肯定了变法富国强兵的实际作用,否定了阶级关系的新变化及变法对奴隶制统治秩序的破坏作用。(3)着眼于变法取得的政治、经济两方面的实际效果,看到了变法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与材料二不同的是肯定了变法所建立的新秩序。点拨:本题主要注意找准题目的关键点。如题中(2)、(3)问主要是对观点进行评价。也需找准入手
23、点。12.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私田的不断扩大,各诸侯国先后用国家赋税制度和法律条文,将土地私有制度法定下来。秦国的“租禾”是根据田地产量征收赋税,实质上是开始承认私人对上地的所有权。商鞅变法“废井田,制阡陌”,则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定私有制度。经过战国时期的变法、新的封建制度在各诸侯国确立。秦统一后,令农民自报土地实数,按亩纳税,在全国范围统一实行封建土地制度。点拨:主要注意结合材料进行归纳总结。其中材料一中提到了“初租禾”,材料二中提到“废井田,制阡陌”,材料三中提到“令黔首自实田”。【巩固检测】【当堂检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相地而衰征,则民不移;政不旅旧,则民不偷;无夺民时,则百姓富
24、。” 国语 齐语材料二:“籴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贱则国贫。” 汉书 食货志材料三:“-为楚悼王立法,卑减大臣之威重。罢无能,废无用。损不急之官,塞私门之请,一楚国之俗-。” 史记 蔡泽列传请回答:(1)这三则材料分别反映的是哪三次重大改革?我的收获(反思静悟,体验成功) (6) 改革社会风尚习俗四、把商鞅变法的有关内容按照经济、政治、军事、文化重新编排记忆 (5)“燔诗书而明法令” (4)普遍推行县制。(4)材料四反映了什么问题?“民到于今受其赐”实质是什么?(3)这三次改革有何共同的作用?反映了当时社会怎样的政治特征?(3)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2)废除“世卿世禄制
25、”,鼓励贵族建立军功。(2)材料二说明的是哪一项改革措施? (1)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总结部分:商鞅变法的知识结构总结背景时代背景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变革和大发展时期秦国背景1、秦国比中原各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都要落后。2、秦国的历史机遇:晋国分裂,士人、说客追求建功立业。3、有利条件:国君权力比较集中;法家学说得到认同;当地民风质朴、尚武精神充斥等。4、秦孝公求贤若渴。商鞅来到秦国,秦孝公重用商鞅,主持变法。时间公元前356年开始指导思想法家理论宗旨富国强兵性质地主阶级的改革内容以农求富的经济改革废井田、开阡陌允许土地自由买卖,维护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提高了他们发展农业生
26、产的积极性。重农抑商、奖励耕织极大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秦国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后来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物质基础。但也奠定了中国此后一千多年对商业发展抑制的总体趋势,成为以后商品经济发展的阻力。统一度量衡为人们从事经济文化交流活动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对秦国经济的发展和巩固中央集权制度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加强集权的政治改革严格什伍户籍制度,实行连坐法保证了社会统治秩序,强化了对基层民众的管理和统治。普遍推行县制巩固了中央集权的封建统治。制定秦律有利于加强统治。提高战斗力的军事改革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打击了奴隶主旧贵族,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也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思想
27、控制的文化改革“燔诗书而明法令”加强了思想控制.但极端压制了人民的思想,对于我国文化典籍也是一种摧残,实质是文化专制。改革旧俗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强行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进一步发展了小家庭生产,有利于国家赋税、加强了秦国的集权统治。依照中原地区的风俗、风尚进行改革,不仅促进了秦国的发展,也有利于民族的融合。特点商鞅变法核心内容可概括为“重农”和“法治”。商鞅变法是实行最彻底、措施最全面,为期最长久,影响最深远的改革结果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死因:1、商鞅变法触动了旧贵族的既得利益。2、商鞅实行的酷刑也加剧了旧势力对商鞅的仇恨。3、秦孝公死后,商鞅失去了生存的主要屏障。4、新法成了他逃亡的障
28、碍,最终为变法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成功:商鞅变法正是顺应了时代的发展,顺应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变革,是对整个生产关系的变革,使封建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得以进一步的确立与发展,变法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因此,商鞅变法是成功成功的原因:1、主要原因: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逐步崩溃和封建社会开始形成的时期,变法顺应了历史的发展趋势,符合地主阶级的要求。2、商鞅变法的措施全面彻底 3、有充裕的时间,施行十年,令百姓能适应及接受4、厉行法治,赏罚分明,人民知所遵守5、重农抑商,令百姓温饱,故获人民拥护。6、良好的历史机遇:晋国分裂,士人、说客追求建功立业。7、有利条件:国君权力比较集
29、中; 势力的相对较弱;法家学说得到认同;当地民风质朴、尚武精神充斥等。8、商鞅义无返顾的坚毅精神和大胆而审慎的处事态度。作用经济上,从根本上确立土地私有制度,为秦国农业生产带来生机。政治上,使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更加健全,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军事上,极大地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秦国在对外兼并战争中掌握了主动权。总之,变法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以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局限原因:商鞅变法处在一个新旧历史交替时期,新旧势力斗争异常激烈的历史特点和变法的阶级属性表现:1、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2、加重对人民的剥削与压迫。3、并未与旧制度、旧文化、旧习俗彻底划清界限(承认占有奴隶的合法性等等)。4、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政策,对后来的秦朝也有消极影响,导致了秦朝的暴政5、压制工商业发展,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不利于商品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