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大学物理第十二章 波动光学.doc

上传人:pc****0 文档编号:6034180 上传时间:2024-11-26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836.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物理第十二章 波动光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大学物理第十二章 波动光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大学物理第十二章 波动光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大学物理第十二章 波动光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大学物理第十二章 波动光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12章 波动光学一、选择题T12-1-1图1. 如T12-1-1图所示,折射率为、厚度为e的透明介质薄膜的上方和下方的透明介质的折射率分别为和,已知若波长为的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到该薄膜上,则从薄膜上、下两表面反射的光束与的光程差是: (A) (B) (C) (D) T12-1-2图2. 如T12-1-2图所示,、是两个相干光源,他们到点的距离分别为 和 路径垂直穿过一块厚度为,折射率为的一种介质;路径垂直穿过一块厚度为的另一介质;其余部分可看作真空这两条光路的光程差等于: (A) (B) (C) (D) 3. 在相同的时间内,一束波长为l的单色光在空气和在玻璃中 (A) 传播的路程相等,走过

2、的光程相等(B) 传播的路程相等,走过的光程不相等(C) 传播的路程不相等,走过的光程相等(D) 传播的路程不相等,走过的光程不相等4. 频率为f的单色光在折射率为n的媒质中的波速为v, 则在此媒质中传播距离为l后, 其光振动的相位改变了 (A) (B) (C) (D) 5. 波长为l的单色光在折射率为n的媒质中由a点传到b点相位改变了p, 则光从a点到b点的几何路程为: (A) (B) (C) (D) 6. 真空中波长为l的单色光, 在折射率为n的均匀透明媒质中从a点沿某一路径传到b点若将此路径的长度记为l, a、b两点的相位差记为Dj , 则 (A) (B) (C) (D) 7. 两束平面

3、平行相干光, 每一束都以强度I照射某一表面, 彼此同相地并合在一起, 则合光照在该表面的强度为 (A) I (B) 2I (C) 4I (D) 8. 相干光是指 (A) 振动方向相同、频率相同、相位差恒定的两束光(B) 振动方向相互垂直、频率相同、相位差不变的两束光(C) 同一发光体上不同部份发出的光(D) 两个一般的独立光源发出的光9. 两个独立的白炽光源发出的两条光线, 各以强度I照射某一表面如果这两条光线同时照射此表面, 则合光照在该表面的强度为 (A) I (B) 2I (C) 4I (D) 8I 10. 相干光波的条件是振动频率相同、相位相同或相位差恒定以及 (A) 传播方向相同 (

4、B) 振幅相同(C) 振动方向相同 (D) 位置相同11. T12-1-11图用厚度为d、折射率分别为n1和n2 (n1n2)的两片透明介质分别盖住杨氏双缝实验中的上下两缝, 若入射光的波长为l, 此时屏上原来的中央明纹处被第三级明纹所占据, 则该媒质的厚度为 (A) (B) (C) (D) 12. 一束波长为 l 的光线垂直投射到一双缝上, 在屏上形成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则下列光程差中对应于最低级次暗纹的是 (A) (B) (C) (D) 13. 在杨氏双缝实验中, 若用白光作光源, 干涉条纹的情况为 (A) 中央明纹是白色的(B) 红光条纹较密(C) 紫光条纹间距较大(D) 干涉条纹为

5、白色14. T12-1-14图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屏幕E上的P点处是明条纹若将缝盖住,并在连线的垂直平面出放一反射镜M,如图所示,则此时 (A) P点处仍为明条纹(B) P点处为暗条纹(C) 不能确定P点处是明条纹还是暗条纹(D) 无干涉条纹15.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入射光的波长为l,用玻璃纸遮住双缝中的一个缝,若玻璃纸中光程比相同厚度的空气的光程大2.5l,则屏上原来的明纹处 (A) 仍为明条纹(B) 变为暗条纹(C) 既非明条纹也非暗条纹(D) 无法确定是明纹还是暗纹16. 把双缝干涉实验装置放在折射率为n的水中,两缝间距离为d, 双缝到屏的距离为D (),所用单色光在真空中的波长为l,则屏

6、上干涉条纹中相邻的明纹之间的距离是: (A) (B) (C) (D) T12-1-17图17. 如T12-1-17图所示,在杨氏双缝实验中, 若用一片厚度为d1的透光云母片将双缝装置中的上面一个缝挡住; 再用一片厚度为d2的透光云母片将下面一个缝挡住, 两云母片的折射率均为n, d1d2, 干涉条纹的变化情况是 (A) 条纹间距减小(B) 条纹间距增大(C) 整个条纹向上移动(D) 整个条纹向下移动 T12-1-18图18. 在杨氏双缝实验中, 若用一片能透光的云母片将双缝装置中的上面一个缝盖住, 干涉条纹的变化情况是 (A) 条纹间距增大(B) 整个干涉条纹将向上移动 (C) 条纹间距减小(

7、D) 整个干涉条纹将向下移动19. 当单色光垂直照射杨氏双缝时, 屏上可观察到明暗交替的干涉条纹若减小 (A) 缝屏间距离, 则条纹间距不变(B) 双缝间距离, 则条纹间距变小 (C) 入射光强度, 则条纹间距不变(D) 入射光波长, 则条纹间距不变20. 在保持入射光波长和缝屏距离不变的情况下, 将杨氏双缝的缝距减小, 则 (A) 干涉条纹宽度将变大(B) 干涉条纹宽度将变小(C) 干涉条纹宽度将保持不变(D) 给定区域内干涉条纹数目将增加T12-1-21图21. 有两个几何形状完全相同的劈形膜:一个由空气中的玻璃形成玻璃劈形膜; 一个由玻璃中的空气形成空劈形膜当用相同的单色光分别垂直照射它

8、们时, 从入射光方向观察到干涉条纹间距较大的是 (A) 玻璃劈形膜(B) 空气劈形膜(C) 两劈形膜干涉条纹间距相同(D) 已知条件不够, 难以判定22. 用波长可以连续改变的单色光垂直照射一劈形膜, 如果波长逐渐变小, 干涉条纹的变化情况为 (A) 明纹间距逐渐减小, 并背离劈棱移动(B) 明纹间距逐渐变小, 并向劈棱移动(C) 明纹间距逐渐变大, 并向劈棱移动(D) 明纹间距逐渐变大, 并背向劈棱移动23. T12-1-23图在单色光垂直入射的劈形膜干涉实验中, 若慢慢地减小劈形膜夹角, 则从入射光方向可以察到干涉条纹的变化情况为 (A) 条纹间距减小 (B) 给定区域内条纹数目增加 (C

9、) 条纹间距增大 (D) 观察不到干涉条纹有什么变化24. 两块平玻璃板构成空气劈尖,左边为棱边,用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若上面的平玻璃以棱边为轴,沿逆时针方向作微小转动,则干涉条纹的 (A) 间隔变小,并向棱边方向平移(B) 间隔变大,并向远离棱边方向平移(C) 间隔不变,向棱边方向平移(D) 间隔变小,并向远离棱边方向平移25. 检验滚珠大小的干涉试装置示意如T12-1-25(a)图S为光源,L为汇聚透镜,M为半透半反镜在平晶T1、T2之间放置A、B、C三个滚珠,其中A为标准,直径为用波长为l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平晶,在M上方观察时观察到等厚条纹如T12-1-25(b)图所示,轻压C端,条纹间距变

10、大,则B珠的直径、C珠的直径与的关系分别为:aaaaaaaT12-1-25(a)图 T12-1-25(b)图 (A) (B) (C) (D) 26. T12-1-26(a)图T12-1-26(b)图如T12-1-26(a)图所示,一光学平板玻璃A与待测工件B之间形成空气劈尖,用波长l500nm(1nm = 10-9m)的单色光垂直照射看到的反射光的干涉条纹如T12-1-26(b)图所示有些条纹弯曲部分的顶点恰好与其右边条纹的直线部分的切线相切则工件的上表面缺陷是 (A) 不平处为凸起纹,最大高度为500nm(B) 不平处为凸起纹,最大高度为250nm(C) 不平处为凹槽,最大深度为500nm(

11、D) 不平处为凹槽,最大深度为250nm27. 设牛顿环干涉装置的平凸透镜可以在垂直于平玻璃的方向上下移动, 当透镜向上平移(即离开玻璃板)时, 从入射光方向可观察到干涉条纹的变化情况是 (A) 环纹向边缘扩散, 环纹数目不变(B) 环纹向边缘扩散, 环纹数目增加(C) 环纹向中心靠拢, 环纹数目不变(D) 环纹向中心靠拢, 环纹数目减少28. 牛顿环实验中, 透射光的干涉情况是 (A) 中心暗斑, 条纹为内密外疏的同心圆环(B) 中心暗斑, 条纹为内疏外密的同心圆环(C) 中心亮斑, 条纹为内密外疏的同心圆环(D) 中心亮斑, 条纹为内疏外密的同心圆环29. T12-1-29图在牛顿环装置中

12、, 若对平凸透镜的平面垂直向下施加压力(平凸透镜的平面始终保持与玻璃片平行), 则牛顿环 (A) 向中心收缩, 中心时为暗斑, 时为明斑, 明暗交替变化(B) 向中心收缩, 中心处始终为暗斑(C) 向外扩张, 中心处始终为暗斑(D) 向中心收缩, 中心处始终为明斑30. 关于光的干涉,下面说法中唯一正确的是 (A) 在杨氏双缝干涉图样中, 相邻的明条纹与暗条纹间对应的光程差为(B) 在劈形膜的等厚干涉图样中, 相邻的明条纹与暗条纹间对应的厚度差为(C) 当空气劈形膜的下表面往下平移时, 劈形膜上下表面两束反射光的光程差将增加(D) 牛顿干涉圆环属于分波振面法干涉31. 根据第k级牛顿环的半径r

13、k、第k级牛顿环所对应的空气膜厚dk和凸透镜之凸面半径R的关系式可知,离开环心越远的条纹 (A) 对应的光程差越大,故环越密(B) 对应的光程差越小,故环越密(C) 对应的光程差增加越快,故环越密(D) 对应的光程差增加越慢,故环越密32. T12-1-32图如果用半圆柱形聚光透镜代替牛顿环实验中的平凸透镜, 放在平玻璃上, 则干涉条纹的形状 (A) 为内疏外密的圆环 (B) 为等间距圆环形条纹(C) 为等间距平行直条纹(D)为以接触线为中心,两侧对称分布,明暗相间, 内疏外密的一组平行直条纹33. 劈尖膜干涉条纹是等间距的,而牛顿环干涉条纹的间距是不相等的这是因为: (A) 牛顿环的条纹是环

14、形的(B) 劈尖条纹是直线形的(C) 平凸透镜曲面上各点的斜率不等(D) 各级条纹对应膜的厚度不等T12-1-34图34. 如T12-1-34图所示,一束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到薄膜上,经上、下两表面反射的光束发生干涉若薄膜的厚度为e,且n1 n3,l为入射光在折射率为n1的媒质中的波长,则两束反射光在相遇点的相位差为: (A) (B) (C) (D) 35. T12-2-35图用白光垂直照射厚度e = 350nm的薄膜,若膜的折射率n2 = 1.4 ,薄膜上面的媒质折射率为n1,薄膜下面的媒质折射率为n3,且n1 n2 1)劈形膜的干涉条纹间距增大,可采取的措施是: (A) 增大劈形膜夹角 (B

15、) 增大棱边长度(C) 换用波长较短的入射光 (D) 换用折射率较小的液体38. 若用波长为l的单色光照射迈克尔逊干涉仪,并在迈克尔逊干涉仪的一条光路中放入厚度为l、折射率为n的透明薄片放入后,干涉仪两条光路之间的光程差改变量为 (A) (n-1)l (B) nl (C) 2nl (D) 2(n-1)l39. 若用波长为l的单色光照射迈克尔逊干涉仪, 并在迈克尔逊干涉仪的一条光路中放入一厚度为l、折射率为n的透明薄片, 则可观察到某处的干涉条纹移动的条数为 (A)(B)(C)(D)T12-1-40图40. 如图所示,用波长为的单色光照射双缝干涉实验装置,若将一折射率为n、劈角为的透明劈尖b插入

16、光线2中,则当劈尖b缓慢向上移动时(只遮住S2),屏C上的干涉条纹 (A) 间隔变大,向下移动 (B) 间隔变小,向上移动(C) 间隔不变,向下移动 (D) 间隔不变,向上移动41. 根据惠更斯-菲涅耳原理, 若已知光在某时刻的波阵面为S, 则S的前方某点P的光强度取决于波阵面S上所有面积元发出的子波各自传到P点的 (A) 振动振幅之和(B) 振动振幅之和的平方(C) 光强之和(D) 振动的相干叠加42. 无线电波能绕过建筑物, 而可见光波不能绕过建筑物这是因为 (A) 无线电波是电磁波(B) 光是直线传播的 (C) 无线电波是球面波(D) 光波的波长比无线电波的波长小得多43. 光波的衍射现

17、象没有显著, 这是由于 (A) 光波是电磁波,声波是机械波(B) 光波传播速度比声波大(C) 光是有颜色的(D) 光的波长比声波小得多T12-1-44图44. 波长为l的单色光垂直入射在缝宽为a的单缝上, 缝后紧靠着焦距为f的薄凸透镜, 屏置于透镜的焦平面上, 若整个实验装置浸入折射率为n的液体中, 则在屏上出现的中央明纹宽度为 (A) (B) (C) (D) 45. 在单缝衍射中, 若屏上的P点满足a sin j = 52则该点为 (A) 第二级暗纹(B) 第五级暗纹(C) 第二级明纹(D) 第五级明纹46. 在夫琅和费单缝衍射实验中, 欲使中央亮纹宽度增加, 可采取的方法是 (A) 换用长

18、焦距的透镜(B) 换用波长较短的入射光(C) 增大单缝宽度(D) 将实验装置浸入水中47. 夫琅和费单缝衍射图样的特点是 (A) 各级亮条纹亮度相同(B) 各级暗条纹间距不等(C) 中央亮条纹宽度两倍于其它亮条纹宽度(D) 当用白光照射时, 中央亮纹两侧为由红到紫的彩色条纹48. 在夫琅和费衍射实验中,对给定的入射单色光,当缝宽变小时,除中央亮纹的中心位置不变,各衍射条纹 (A) 对应的衍射角变小(B) 对应的衍射角变大(C) 对应的衍射角不变(D) 光强也不变T12-1-49图49. 一束波长为的平行单色光垂直入射到一单缝AB上,装置如T12-1-49图所示,在屏幕E上形成衍射图样如果P是中

19、央亮纹一侧第一个暗纹所在的位置,则的长度为 (A) (B) (C) (D) 50. 在单缝夫琅和费衍射实验中,若增大缝宽,其它条件不变,则中央明纹 (A) 宽度变小(B) 宽度变大 (C) 宽度不变,且中心强度也不变(D) 宽度不变,但中心强度增大T12-1-51图51. 在如T12-1-51图所示的在单缝夫琅和费衍射装置中,设中央明纹的衍射角范围很小若单缝变为原来的,同时使入射的单色光的波长变为原来的 ,则屏幕E上的单缝衍射条纹中央明纹的宽度x将变为原来的 (A)倍(B)倍(C)倍 (D)倍T12-1-52图52. 一单缝夫琅和费衍射实验装置如T12-1-52图所示,L为透镜,E为屏幕;当把

20、单缝向右稍微移动一点时,衍射图样将 (A) 向上平移(B) 向下平移(C) 不动(D) 消失T12-1-53图53. 在T12-1-53图所示的单缝夫琅和费衍射实验中,将单缝K沿垂直光的入射光(x轴)方向稍微平移,则 (A) 衍射条纹移动,条纹宽度不变 (B) 衍射条纹移动,条纹宽度变动(C) 衍射条纹中心不动,条纹变宽 (D) 衍射条纹不动,条纹宽度不变T12-1-54图54. 在T12-1-54图所示的单缝夫琅和费衍射实验中,将单缝宽度 a稍稍变宽,同时使单缝沿x轴正向作微小移动,则屏幕E的中央衍射条纹将 (A) 变窄,同时上移 (B) 变窄,同时下移 (C) 变窄,不移动 (D) 变宽,

21、同时上移T12-1-55图55. 在T12-1-55图所示的单缝夫琅和费衍射实验中,将单缝宽度a稍稍变窄,同时使会聚透镜L2沿x轴正方向作微小移动,则屏幕E上的中央衍射条纹将 (A) 变宽,同时上移 (B) 变宽,同时下移 (C) 变宽,不移动 (D) 变窄,同时上移56. 一衍射光栅由宽300 nm、中心间距为900 nm的缝构成, 当波长为600 nm的光垂直照射时, 屏幕上最多能观察到的亮条纹数为: (A) 2条 (B) 3条 (C) 4条 (D) 5条57. 白光垂直照射到每厘米有5000条刻痕的光栅上, 若在衍射角j = 30处能看到某一波长的光谱线, 则该光谱线所属的级次为 (A)

22、 1 (B) 2 (C) 3 (D) 458. 波长为的单色光垂直入射于光栅常数为、缝宽、 总缝数为N的光栅上取,,则决定出现主级大的衍射角的公式可写成 (A) (B) (C) (D) 59. 一衍射光栅对某一定波长的垂直入射光,在屏幕上只能出现零级和一级主极大,欲使屏幕出现更高级次的主极大,应该 (A) 换一个光栅常数较小的光栅 (B) 换一个光栅常数较大光栅(C) 将光轴向靠近屏幕的方向移动 (D) 将光轴向远离屏幕的方向移动60. 为测量一单色光的波长,下列方法中最准确的是( )实验 (A) 双缝干涉(B) 牛顿环干涉(C) 单缝衍射(D) 光栅衍射61. 一束白光垂直照射在一光栅上,在

23、形成的同一级光栅光谱中,偏离中央明纹最远的是 (A) 紫光(B) 绿光(C) 黄光(D) 红光62. 在光栅光谱中,假设所有的偶数极次的主级大都恰好在每缝衍射的暗纹方向上,因而实际上不出现,那么光栅每个透光缝宽度a和相邻两缝间不透光部分宽度b的关系 (A) a = b (B) a =2b (C) a = 3b (D) b = 2a63. 若用衍射光栅准确测量一单色可见光的波长,在下列各种光栅常数的光栅中选那一种最好? (A) mm(B) mm (C) mm(D) mm64. 在一光栅衍射实验中,如果光栅、透镜均与屏幕平行,则当入射的平行单色光从垂直于光栅平面入射变为斜入射时,能观察到的光谱线的

24、最高级数k (A) 变小(B) 变大(C) 不变(D) 改变无法确定65. 在一光栅衍射实验中,若衍射光栅单位长度上的刻痕数越多, 则在入射光波长一定的情况下, 光栅的 (A) 光栅常数越小(B) 衍射图样中亮纹亮度越小 (C) 衍射图样中亮纹间距越小(D) 同级亮纹的衍射角越小66. 以平行可见光(400nm 700nm)照射光栅, 光栅的第一级光谱与第二级光谱将会出现什么现象? (A) 在光栅常数取一定值时, 第一级与第二级光谱会重叠起来(B) 不论光栅常数如何, 第一级与第二级光谱都会重合(C) 不论光栅常数如何, 第一级与第二级光谱都不会重合(D) 对于不同光栅常数的光栅, 第一级与第

25、二级光谱的重叠范围相同67. 用单色光照射光栅,屏幕上能出现的衍射条纹最高级次是有限的为了得到更高衍射级次的条纹,应采用的方法是: (A) 改用波长更长的单色光(B) 将单色光斜入射(C) 将单色光垂直入射(D) 将实验从光密媒质改为光疏媒质68. 已知一衍射光栅上每一透光狭缝的宽度都为a, 缝间不透明的那一部分宽度为b;若b = 2a, 当单色光垂直照射该光栅时, 光栅明纹的情况如何(设明纹级数为k)? (A) 满足k = 2 n的明条纹消失( n =1、2、.)(B) 满足k = 3 n的明条纹消失( n =1、2、.)(C) 满足k = 4 n的明条纹消失( n =1、2、.)(D) 没

26、有明条纹消失69. 用波长为l的光垂直入射在一光栅上, 发现在衍射角为j 处出现缺级, 则此光栅上缝宽的最小值为 (A) (B) (C) (D) 70. 一束平行光垂直入射在一衍射光栅上, 当光栅常数为下列哪种情况时(a为每条缝的宽度, b 为不透光部分宽度) , k = 3、6、9等级次的主极大均不出现 (A) (B) (C) (D) 71. 在双缝衍射实验中,若保持双缝S1和S2的中心之间的距离d不变,而把两条缝的宽度a略为加宽,则 (A) 单缝衍射的中央主极大变宽,其中所包含的干涉条纹数目变少(B) 单缝衍射的中央主极大变宽,其中所包含的干涉条纹数目变多(C) 单缝衍射的中央主极大变宽,

27、其中所包含的干涉条纹数目不变(D) 单缝衍射的中央主极大变窄,其中所包含的干涉条纹数目变少T12-1-72图72. 一束光垂直入射到一偏振片上, 当偏振片以入射光方向为轴转动时, 发现透射光的光强有变化, 但无全暗情形, 由此可知, 其入射光是 (A) 自然光 (B) 部分偏振光(C) 全偏振光 (D) 不能确定其偏振状态的光73. 把两块偏振片紧叠在一起放置在一盏灯前, 并使其出射光强变为零当把其中一块偏振片旋转 180时, 出射光强的变化情况是 (A) 光强由零逐渐变为最大(B) 光强由零逐渐增为最大, 然后由最大逐渐变为零(C) 光强始终为零(D) 光强始终为最大值74. 自然光通过两个

28、主截面正交的尼科尔棱镜后, 透射光的强度为 (A) I = 0 (B) 与入射光的强度相同 (C) I 0 (D) 与入射光强度不相同75.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 用单色光自然光在屏上形成干涉条纹若在两缝后面放一块偏振片, 则 (A) 干涉条纹间距不变, 但明条纹亮度加强(B) 干涉条纹间距不变, 但明条纹亮度减弱(C) 干涉条纹间距变窄, 且明条纹亮度减弱(D) 无干涉条纹76.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 用单色光自然光在屏上形成干涉条纹若在两缝后面分别放置一块偏振片, 且两偏振片的偏振化方向相互垂直,则 (A) 干涉条纹间距不变, 但明条纹亮度加强(B) 干涉条纹间距不变, 但明条纹亮度减弱(C)

29、 干涉条纹间距变窄, 且明条纹亮度减弱(D) 无干涉条纹77. 有两种不同的媒质, 第一媒质的折射率为n1 , 第二媒质的折射率为n2 ; 当一束自然光从第一媒质入射到第二媒质时, 起偏振角为i0 ; 当自然光从第二媒质入射到第一媒质时, 起偏振角为i如果i0i, 则光密媒质是 (A) 第一媒质 (B) 第二媒质(C) 不能确定 (D) 两种媒质的折射率相同78. 设一纸面为入射面当自然光在各向同性媒质的界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时, 若入射角不等于布儒斯特角, 反射光光矢量的振动情况是 (A) 平行于纸面的振动少于垂直于纸面的振动 (B) 平行于纸面的振动多于垂直于纸面的振动 (C) 只有垂直于纸

30、面的振动(D) 只有平行于纸面的振动79. 自然光以 的入射角照射到不知其折射率的某一透明介质表面时,反射光为线偏振光,则 (A) 折射光为线偏振光,折射角为(B) 折射光为部分线偏振光,折射角为(C) 折射光为线偏振光,折射角不能确定(D) 折射光为部分线偏振光,折射角不能确定80. 自然光以布儒斯特角由空气入射到一玻璃表面上,则反射光是 (A) 在入射面内振动的完全线偏振光(B) 平行于入射面的振动占优势的部分偏振光(C) 垂直于入射面的振动的完全偏振光(D) 垂直于入射面的振动占优势的部分偏振光T12-1-81图81. 一束自然光由空气射向一块玻璃,入射角等于布儒斯特角,则界面2的反射光

31、是 (A) 自然光(B) 完全偏振光且光矢量的振动方向垂直于入射面(C) 完全偏振光且光矢量的振动方向平行于入射面(D) 部分偏振光T12-1-82图82. 强度为I0的自然光经两个平行放置的偏振片后, 透射光的强度变为I04, 由此可知, 这两块偏振片的偏振化方向夹角是 (A) 30 (B) 45 (C) 60 (D) 90T12-1-83图83. 起偏器A与检偏器B的偏振化方向相互垂直,偏振片C位于A、B中间且与A、B平行,其偏振化方向与A的偏振化方向成30夹角. 当强度为I的自然光垂直射向A片时,最后的出射光强为 (A) 0 (B) I2(C) I8 (D) 以上答案都不对T12-1-8

32、4图84. 一束光强为I0的自然光相继通过三块偏振片P1、P2、P3后,其出射光的强度为I = I08已知P1和P3的偏振化方向相互垂直若以入射光线为轴转动P2, 问至少要转过多少角度才能出射光的光强度为零? (A) 30 (B) 45 (C) 60 (D) 9085. 光强为I0的自然光垂直通过两个偏振片,他们的偏振化方向之间的夹角设偏振片没有吸收,则出射光强与入射光强之比为 (A) 1/4 (B) 3/4 (C) 1/8 (D) 3/886. 两偏振片堆叠在一起,一束自然光垂直入射其上时没有光线通过当其中一偏振片慢慢转动时, 投射光强度发生的变化为: (A) 光强单调增加(B) 光强先增加

33、,后又减小至零 (C) 光强先增加,后减小,再增加T12-1-87图(D) 光强先增加,然后减小,再增加,再减小至零87. 如T12-1-87图所示,ABCD一块方解石的一个截面,AB垂直于纸面的晶体平面与纸面的交线光轴的方向在纸面内与AB成一锐角q一束平行的单色自然光垂直于AB端面入射在方解石内折射光分为O光和光,O光和光的 (A) 传播方向相同,电场强度的振动方向相互垂直(B) 传播方向相同,电场强度的振动方向不相互垂直(C) 传播方向不同,电场强度的振动方向相互垂直(D) 传播方向不同,电场强度的振动方向不相互垂直T12-1-88图88. 一束自然光通过一偏振片后,射到一块方解石晶体上,

34、入射角为i0关于折射光,下列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是是光,偏振化方向垂直于入射面(B) 是光,偏振化方向平行于入射面(C) 是O光,偏振化方向平行于入射面(D) 是O光,偏振化方向垂直于入射面89. 用白光光源进行双缝实验,若用一个纯红色的滤光片遮盖一条缝,用一个纯蓝色的滤光片遮盖另一条缝,则 (A) 干涉条纹的宽度将发生改变(B) 产生红光和蓝光的两套彩色干涉条纹 (C) 干涉条纹的亮度将发生改变(D) 不产生干涉条纹90. 在扬氏双缝实验中,屏幕中央明纹处的最大光强是I1当其中一条缝被盖住时,该位置处的光强变为I2则I1 : I2为 (A) 1 (B) 2 (C) 3 (D) 4T12-

35、2-1图二、填空题1. 如T12-2-1图所示,折射率为、厚度为e的透明介质薄膜的上方和下方的透明介质的折射率分别为和,已知,若用波长为的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到该薄膜上,则从薄膜上、下表面反射的光束(用与示意)的光程差是 2. 真空中波长 l = 400 nm的紫光在折射率为 n =1.5 的媒质中从A点传到B点时, 光振动的相位改变了5p, 该光从A到B所走的光程为 T12-2-3图3. 如T12-2-3图所示,两缝S1和S2之间的距离为d,介质的折射率为n1,平行单色光斜入射到双缝上,入射角为q,则屏幕上P处,两相干光的光程差为 _ T12-2-4图4. 如T12-2-4图所示,在双缝干涉实

36、验中SS1=SS2用波长为l的光照射双缝S1和S2,通过空气后在屏幕E上形成干涉条纹已知P点处为第三级明条纹,则S1和S2到P点的光程差为 _若将整个装置放于某种透明液体中,P点为第四级明条纹,则该液体的折射率n _5. 两条狭缝相距2mm, 离屏300cm, 用600nm的光照射时, 干涉条纹的相邻明纹间距为_mm?6. 将一块很薄的云母片(n = 1.58)覆盖在扬氏双缝实验中的一条缝上,这时屏幕上的中央明纹中心被原来的第7级明纹中心占据如果入射光的波长l = 550nm, 则该云母片的厚度为_T12-2-7图7. 如T12-2-7图所示,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若把一厚度为e、折射率为n的薄云

37、母片覆盖在缝上,中央明条纹将向 移动;覆盖云母片后,两束相干光至原中央明条纹O处的光程差为 8.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若将双缝中的一条缝宽度略变窄,干涉条纹的间距 ,但原极小处的光强将 T12-2-9图9. 在玻璃(折射率n3 = 1.60)表面镀一层MgF2(折射率n2 = 1.38)薄膜作为增透膜为了使波长为500nm的光从空气(折射率n1= 1.00)正入射时尽可能减少反射,MgF2膜的最小厚度应是 T12-2-10图10. 用白光垂直照射厚度e = 350nm的薄膜,若膜的折射率n2 = 1.4 ,薄膜上面的媒质折射率为n1,薄膜下面的媒质折射率为n3,且n1 n2 n3则透射光中可看到

38、的加强光的波长为 11. 分别用波长l1600 nm与波长l2700 nm的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到劈形膜上,劈形膜的折射率为3.1 ,膜两侧是同样的媒质,则这两种波长的光分别形成的第七条明纹所对应的膜的厚度之差为_nm10. 波长为的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到劈尖薄膜上,劈尖角为,劈尖薄膜的折射率为n,第k级明条纹与第k7级明条纹的间距是 11. 用波长为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到空气劈尖上,从反射光中观察干涉条纹,距顶点为L处是为暗条纹使劈尖角连续变大,直到该点处再次出现暗条纹为止劈尖角的改变量是 12. 波长为的平行单色光垂直地照射到劈尖薄膜上,劈尖薄膜的折射率为n,第二级明纹与第五条明纹所对应的薄膜厚度

39、之差是 _ T12-2-13图13. 两玻璃片中夹满水(水的折射率)形成一劈形膜, 用波长为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其上, 若要使某一条纹从明变为暗, 则需将上面一片玻璃向上平移 14. 由两块玻璃片()所形成的空气劈尖,其一端厚度为零,另一端厚度为0.002cm现用波长为700nm的单色平行光,从入射角度为角的方向射在劈尖的上表面,则形成的干涉条纹数为 T 12-2-15图 15. 如T12-2-15图所示,波长为l的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到两个劈形膜上,两劈尖角分别为和,折射率分别为和,若二者分别形成的干涉条纹的明条纹间距相等,则、和之间的关系是_16. 波长l = 600nm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到牛顿环装置上,第二级明条纹与第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