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美战略竞争与亚太中等强国的行为选择——以美国“印太战略”升级为契机.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02967 上传时间:2024-01-11 格式:PDF 页数:25 大小:1.9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美战略竞争与亚太中等强国的行为选择——以美国“印太战略”升级为契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中美战略竞争与亚太中等强国的行为选择——以美国“印太战略”升级为契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中美战略竞争与亚太中等强国的行为选择——以美国“印太战略”升级为契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东南亚研究2023年第2期DOI:10.19561/ki.sas.2023.02.056中美战略竞争与亚太中等强国的行为选择以美国印太战略”升级为契机*作者简介张耀,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国际关系专业2020级博士研究生。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亚太中等强国的地区秩序观及其对中国角色的认知研究”(20CGJ032)。*本文2022年5月7日曾在“第二届国际政治理论与方法前沿青年论坛”上宣读,感谢刘丰、陈志 瑞、贺凯、杨原、姜鹏等老师及东南亚研究编辑部对本文提出极具建设性的修改意见,文中错漏由笔 者负责。张耀摘 要随着中美战略竞争态势的加剧,亚太地区的中等强国在多边制度 框架中衍生出不同

2、的战略行为与制度方略,以缓解体系压力和应对外部风险。本 文构建以枢纽地位和秩序前景为解释变量、以选边风险为调节变量的分析框架,解释亚太中等强国在“印太”安全和经济制度体系中复杂多样的行为模式。从 行为选择看,次地区体系中的枢纽地位决定了中等强国的战略自主性与对抗体系 压力的能力,嵌套次地区秩序在内的秩序前景在参照依赖效应下框定了其对现有 地区秩序的态度,“印太”制度框架中的选边风险则调节了枢纽地位的作用强 度。本文以美国“印太战略”升级为契机,通过考察韩国、澳大利亚、越南和 印尼四个案例发现,这些国家在枢纽地位与秩序前景的驱动下,在“印太”安 全战略中倾向于以隐性对冲规避风险、以显性制衡承担风

3、险、以显性对冲化解风 险和以隐性制衡投机风险,而在“印太”经济战略中,各国则依据对秩序前景 的判断来实施制度制衡与制度对冲。明确亚太中等强国在中美战略竞争下的行为 模式,对于维护中国国家安全与周边地区秩序稳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关键词中美战略竞争;印太战略;亚太中等强国;地区秩序;战略行为;制度方略中图分类号D81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099(2023)02-0056-2356中美战略竞争与亚太中等强国的行为选 以美国“印太战略”升级为契机一问题的提出冷战结束后的20多年里,美国对华总体战略虽然随着政府轮替与执政期的 推移呈现出一定的变化,但总体上仍遵循着“接触”思维。不过,这一路

4、线并 未使中国朝着美国期待的方向演变。在中美实力差距不断缩小与中国全球领导力 持续提升的形势下,美国越来越认为一个强大的中国并不符合自身利益,其全球 霸权地位受到“挑战”。奥巴马政府曾试图以“亚太再平衡”战略应对中国崛 起,但是收效甚微,并没有逆转中国崛起的势头。随着“接触”战略走向终结,与中国进行战略竞争并遏制中国发展已成为美国两党的重要政治共识。然而,美 国全球领导力的相对衰落与国内政治的日趋极化,使其难以再独立调动足够的战 略资源遏制中国崛起,故强化与盟友的关系,以“盟伴”作为地缘战略支点成 为美国优先考虑的战略部署方向,也构成了美国“印太战略”的本质。大国战略竞争对地区秩序变迁与中小国

5、家的战略选择具有重要影响。亚太地 区的中小国家不仅成为中美地缘竞争的前沿地带,其立场与行为选择的归因也成 为学界探讨的焦点。相较于小国,中等强国凭借其在国际体系中较大的地位优势 与影响力,往往更能影响大国竞争态势和力量对比关系。亚太地区的中等强国更 是成为美国“印太战略”的重要支点和“围堵”中国的关键力量。一方面,无 论是美国的地区盟友还是战略伙伴在安全议题上的态度取向与行为选择都呈现出 明显的差异。例如,澳大利亚积极参与“四方安全对话”(QUAD)、美英澳联盟(AUKUS)、五眼联盟(FVEY)等排他性小多边安全制度,而同为美国盟友和典 型中等强国的韩国在文在寅政府时期对美国主导的排他性安全

6、制度则趋于回避。再如,面对美国的不断拉拢,印尼选择在中美之间维持平衡并彰显出独立性,积 极通过“东盟+”平台与中美两国展开双向对话。越南的平衡策略则更为审慎,虽不愿公开站队,却与美国展开多项安全合作。另一方面,这些国家在“印太”经济议题中的行为表现又趋于相似,尤其是共同加入旨在“规锁”中国的“印 太经济框架”。亚太中等强国为何在中美战略竞争与基于多边制度体系的“印太 战略”中产生如此错综复杂的行为模式?目前,相关研究多从个案视角讨论亚太 地区中小国家所面临的现实环境或仅从安全或经济维度出发展开针对性探讨,而从整体性视角探索亚太中等强国在中美战略竞争中的行为逻辑相对不足。本文 57 参见刘丰、陈

7、志瑞:东亚国家应对中国崛起的战略选择:一种新古典现实主义的解释,当代 亚太2015年第4期;曹玮:选边还是对冲一中美战略竞争背景下的亚太国家选择,世界经济与政 治2021年第2期;钟准:安全竞争强度、政党政治与中小国家的大国合作战略,外交评论2022年 第 3 期;Simona A.Grano and David Wei Feng Huang eds.,China-US Competition:Impact on Small and Middle Powers Strategic Choices,Cham:Springer Nature,2023o东南亚研究2023年第2期将以美国“印太战略”

8、的升级为契机,结合制度现实主义、网络理论、地位政 治理论、角色理论与前景理论等视角,提出一个以枢纽地位(h ub sta tus)和秩 序前景(order prospect)为解释变量、以选边风险为调节变量的分析框架,并以 韩国、澳大利亚、越南和印尼四个亚太地区典型的中等强国为案例进行实证考 察,以对上述问题做进一步的阐释。二大国竞争下的中等强国:战略行为与制度方略(一)中等强国外交的多边主义规范关于中等强国的认知与界定,学界存在多种研究方法和理论视角。就研究方 法来看,定量分析主要通过对国家的实力设定各种可衡量的统计指标来区分大 国、中等强国和小国;定性分析主要是根据中等强国的行为特征或观念

9、认知来对 其进行界定。就理论视角来看,大致包括位置、功能或行为、身份及体系等四 种理论观照视角。整体而言,学界对“中等强国”的界定处于一种争议状态,但大体认为中等强国的行为取向存在共性,即一个中等规模的国家有能力和愿望 在国际政治中发挥有意义的领导作用,或在国际舞台中部署观念性资源以产生影 响力。中等强国热衷于倡导广泛的多边主义规范,在多边制度中获得战略杠杆,协 调大国关系。与地区大国凭借主导性实力和地位主导制定地区规则不同,中等强 国凭借其相对实力在多边制度中获得影响力,甚至在一些议题领域具有一定的号 召力,通过“规则”对大国的权力行使予以限制,中等强国由此可以避免被大 国单方面主导或胁迫。

10、澳大利亚在陆克文政府时期提出的“亚太共同体”概念 便是通过地区制度建设来试图“驯服”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加雷斯埃文斯(Ga reth J.Eva ns)等人认为,中等强国的行为特征包括积极外交、利基外交、联 58 See Ral f Emmers and Sarah Teo,Regional Security Strategies of Middl e Powers in the Asia-PacificM,International Relations of the Asia-Pacific,Vol.15,No.2,2015,pp.185-216.Andrew Carr,Is Austral

11、 ia a Middl e Power?A Systemic Impact ApproachH,Australi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Vol.68,No.1,2014,pp.70-84.David A.Cooper,Chal l enging Contemporary Notions of Middl e Power Infl uence:Impl ications of the Prol iferation Security Initiative for 4 Middl e Power Theory*”,Foreign Policy Anal

12、ysis,Vol.7,No.3,2011,pp.317-336;Mark Beeson and Richard Higgott,The Changing Architecture of Pol itics in the Asia-Pacific:Austral ias Middl e Power Moment?,International Relations of the Asia-Pacific,VoL 14,No.2,2014,pp.215-237.Moch Faisal Karim,Middl e Power,Status-Seeking and Rol e Conceptions:Th

13、e Cases of Indonesia and South Korea,Australi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t Vol.72,No.4,2018,p.347.Matthew Sussex,rThe Impotence of Being Earnest?Avoiding the Pitfal l s of Creative Middl e Power Dipl omacy,”,Australian Journal of Iniemaiional Affairs,Vol.65,No.5,2011,p.545;Bruce Gil l ey and

14、 Andrew O Neil eds.,Middle Powers and the Rise of China,Washington,DC: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2014,p.12.Baogang He,Taming Chinese Power:Decoding the Dynamics of Austral ian Foreign Pol icies toward the Rise of China,Australi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VoL 75,No.6,2021,pp.655-656.中美战略竞争与亚

15、太中等强国的行为选 以美国“印太战略”升级为契机盟建设和良好国际公民意识四大类。此类国家的外交方式一般具有一定的创造 性和灵活性,将国家资源集中于实现有限的目标,例如通过构建“议题联盟”推进国家间防务合作,增强安全保障能力。通过践行多边主义,中等强国致力于 建立功能性的合作网络来协调大国关系。安德鲁库珀(Andrew Cooper)等人 对功能路径的研究具有代表性。他们认为,“中等强国倾向于寻求国际问题的多 边解决方案,在国际争端中接受妥协立场以及良好国际公民的概念,以此 指导其外交”。因此,多边主义是中等强国对外行为的烙印,并以此塑造基于 良好规则的国际秩序。上述研究为本文的理论构建提供了知

16、识基础和创新空 间,有助于更好地解释中等强国在大国战略竞争背景下的战略行为与制度方略。(二)中等强国应对大国竞争的战略行为与制度方略中等强国偏好于将国际制度作为战略行为的“工具箱”。战略行为是一国在 政治、经济和军事领域针对其他行为体采取的整体行动,而制度方略(institutiona l sta tecra ft)是国家运用国际制度实现对外政策目标的策略、方法、技巧的总 和。因此,制度方略的范畴包含于战略行为。例如,通过构建安全制度(如军 事或外交联盟)等制度方略可以维持东盟成员国自身的力量平衡。贺凯首次提 出制度制衡理论,并以制度现实主义为分析框架来解释制度制衡的条件和方 式。然而,既有研

17、究虽涉及制度方略,但中等强国战略行为与制度方略的关系 有待进一步厘清。目前,国内外学界对于国家战略行为的探讨已非常充分,就中小国家应对地 区崛起大国的战略行为而言,兰德尔施韦勒(Ra nda ll Sch weller)曾将其归为 预防性战争、制衡、追随、约束、接触、疏远、推诿等六类。近年来,较多研 究倾向于将其归为制衡、追随和对冲三个类别。刘丰等学者则结合东亚地区政治 59 Gareth J.Evans and Bruce Grant,Australia Foreign Relations in the World of the 1990s,Carl ton,VIC:Mel bourne U

18、niversity Press,1995,p.397.Andrew F.Cooper,Richard Higgott and Kim Nossal m,Relocating Middle Powers:Australia and Canada in a Changing World Order,Vancouver:UBC Press,1993,p.19.Tam-Sang Huynh,Bol stering Middl e Power Standing:South Koreas Response to U.S.Indo-Pacific Strategy from Trump to Biden”,

19、The Pacific Review,Vol.36,No.1,2023,p.35;Ral f Emmers,“The Rol e of Middl e Powers in Asian Mul til ateral ismn,Asia Policy,Vol.25,No.4,2018,p.43.张发林:国际政治中的制度方 一内涵、逻辑与策略,东北亚论坛2022年第5期。Kei Koga,ASEANs Evol ving Institutional Strategy:Managing Great Power Pol itics in South China Sea Disputes,The Chin

20、es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VoL 11,No.1,2018,pp.49-80.Kai He,HInstitutional Bal ancing and International Rel ations Theory:Economic Interdependence and Balance of Power Strategies in Southeast Asia,European Journal o/-International Relations,Vol.14,No.3,2008,pp.489-518;Kai He,Institutional

21、 Balancing in the Asia Pacific:Economic Interdependence and Chinas Rise,London and NewYork:Routl edge,2009.Randal l L.Schwel l er,H Managing the Rise of Great Powers:History and TheoryM,in Al astair I.Johnston and Robert S.Ross eds.,Engaging China i The management of an Emerging Power,London and New

22、York:Routl edge,1999,p.7.东南亚研究2023年第2期将中小国家应对崛起国的战略行为划分为疏远、制衡、追随和对冲四个理想类 型。中等强国对大国地区主导权竞争的战略回应同样存在以上四种可能的立 场,但是作为大国战略支点的中等强国基于自身在地区事务中发挥关键性角色的 需求,往往难以真正疏远主导大国,只能对其遏制性战略进行回应。在均势理论 看来,地区权力结构的失衡会促使弱势的一方采取制衡战略。中小国家为抑制崛 起国走向地区霸权所带来的安全威胁,倾向于通过内部制衡和外部制衡的方式予 以回应,否则将极有可能面临主导大国的威胁或惩罚。在前景理论看来,由于 决策者对收益和损失认知的不对

23、称,导致国家更易受到损失厌恶的影响。罗伯 特杰维斯(Robot Jervis)曾指出,国家更倾向于努力维持现状,而不是为了本 国利益改变现状。当面临地区大国崛起及其对现状秩序的挑战时,中等强国更 倾向于抵制这种转变。因此,中等强国追随崛起大国的情况很难实现,行为选择 往往会在对冲和制衡之间进行战略徘徊。具体而言,国际关系中的对冲战略是国家应对风险时采取的一种两面下注的 中间策略,尽可能避免以明显牺牲一方的利益为代价而选择另一方。一方面,对冲并不意味着和大国存在消极的安全关系。例如,从“共享安全利益”的角 度出发,韩美虽然是军事同盟,但这种关系的缔结旨在遏制朝鲜,而不大关乎韩 国在中美之间的站队

24、。另一方面,对冲并不等同于在大国竞争中采取模糊战略 或传递未来是否与大国结盟的“模糊信号”。当国家公开表示不选边站队,在 大国竞争中树立中立形象且明确避免加入旨在牺牲另一方大国利益的敌对阵营 时,同样是一种明确信号。因此,可以依据国家政治立场信号传递的明确性,将 中等强国的对冲战略分为显性对冲(overt h edging)和隐性对冲(covert h edging)0 在显性对冲战略中,中等强国有足够的战略选择空间来应对体系压力,通 过彰显中立性来避免承担“一边倒”的风险,其主要制度方略是排斥针对目标 60 刘丰、陈志瑞:东亚国家应对中国崛起的战略选择:一种新古典现实主义的解释,当代亚太 2

25、015年第4期。Sung Chui Jung,Jaehyon Lee and Ji-Yong Lee,The Indo-Pacific Strategy and US Al l iance Network Expandabil ity:Asian Middl e Powers*Positions on Sino-US Geostrategic Competition in Indo-Pacific Region,Journal cf CorOeTnporary China,VoL 30,No.127,2021,p.53.See Amos Tversky and Craig R.Fox,u We

26、ighting Risk and Uncertaintyw,Psychological Reviewt Vol.102,No.2,1995,pp.269-238;Jack S.Levy,wAn Introduction to Prospect Theory,Political Psychology,Vol.13,No.2,1992,pp.181-182.Robot Jervis,The Meaning of the Nuclear Revolution f Ithaca,New York:Cornel l University Press,1989,pp.29-35.Evel yn Goh,M

27、eeting the China Challenge:The US in Southeast Asian Regional Security Strategies,Washington DC:East-West Center Washington,2005,p.2.Meijer Hugo and Luis Sim6n,M Covert Bal ancing:Great Powers,Secondary States and US Bal ancing Strategies Against China,International Affairs,VoL 97,No.2,2021,p.467.Ju

28、rgen Haacke,The Concept of Hedging and Its Appl ication to Southeast Asia:A Critique and a Proposal for a Modified Conceptual and Methodol ogical Framework*,International Relations of the Asia-Pacific,VoL 19,No.3,2019,p.396.中美战略竞争与亚太中等强国的行为选 以美国“印太战略”升级为契机国的排他性安全制度、欢迎竞争性大国发起的经济合作框架和通过包容性的多边 制度纳入大国竞争

29、。在隐性对冲战略中,中等强国虽不愿在大国间做出选择,但 又面临被联盟约束或大国胁迫的压力,因而不能表明中立原则,只能通过模糊、拖延与间接的策略避免大国的政治惩罚。其制度方略是在多边制度中扮演次要角 色,不愿主动设置议程,还可以通过加入由非竞争性大国主导的第三方制度平台 来规避大国的单边胁迫或被联盟主导大国所牵连和抛弃。显性对冲的政治成本不 仅大于隐性对冲,而且国家无法回避自身的战略立场。同理,制衡战略也不等同于国家政治立场的信号传递具有明确性。近年来,学界对于软制衡、楔子战略、消极制衡等相关概念给予较多关注。梅耶尔雨果(MeijerHugo)等人将制衡目标的公开程度、协助制衡能力和军事部署的途

30、径三 个维度作为区分显性制衡(overt ba la ncing)和隐性制衡(covert ba la ncing)的标 准,进而理解现状大国在次级国家采取对冲时,如何利用已有的安全关系来“制 衡”崛起国。参考这一概念,依据制衡目标的公开程度或政治立场信号传递的 明确性,中等强国制衡地区崛起大国的战略行为也可以分为“显性制衡”和“隐性制衡”。在显性制衡战略中,中等强国公开承认制衡目标,通过与霸权国 结盟或组建联合阵线等外部制衡的方式来平衡地区崛起大国。显性制衡的主要制 度方略是积极参与政治联盟和针对目标国的排他性制度。显性制衡虽然选择通过 集体行为对抗崛起大国,但也要承担崛起国报复性惩罚的风险

31、。在隐性制衡战略 中,中等强国虽有制衡崛起大国的战略意图,却选择将制衡目的“隐蔽”起来,甚至释放中立信号来避免刺激崛起大国。隐性制衡的主要制度方略是参与地区安 全合作,接纳针对目标国的排他性制度来实现制衡目标,但这种投机的策略存在 破坏自身与崛起国的信任关系和面临潜在惩罚的风险。值得一提的是,制度方略作为中等强国战略行为中的有力工具,不代表不同 国家实施同一种制度方略属于相同的战略行为。换言之,虽然不同国家加入同一 的制度框架,在制度参与方式上相同,但相似行为的背后却可能有不同的战略 考量。三中美战略竞争与亚太中等强国行为选择的分析框架在中等强国外交的多边主义规范与中美战略竞争强度加剧的双重驱

32、使下,亚 太地区中等强国产生了两种基本的战略目标:构建以本国为“枢纽”的地区国 际关系网络与营造有利的周边战略环境或次地区秩序。因此,各国战略行为与制 度方略的选择受到枢纽地位和秩序前景的影响。由于大国竞争强度在不同议题领61 Meijer Hugo and Luis Sim6n,w Covert Bal ancing:Great Powers,Secondary States and US Bal ancing Strategies Against China,International Affairs,VoL 97,No.2,2021,p.470.东南亚研究2023年第2期域中存在差异,故

33、选边风险调节了枢纽地位的作用强度。(一)枢纽地位与中等强国的战略自主程度在大国竞争或多方力量博弈激烈的地区,中等强国常常将本国塑造为地区关 系网络的枢纽,进而倡导多边主义、推动小横向外交及构建多边秩序。中等强国 在地区秩序中更倾向于建立以本国为中心的多边关系网络,成为连接地区大国和 小国的网络枢纽,从而提升自身在地区体系中的地位,增加战略自主空间。例 如,印尼领导下的东盟一直将“中心地位”作为最核心原则,构建以东盟为中 心的“东盟+N”网络。韩国则在与美国保持联盟关系的同时与地区国家积极接 触,参与多边制度,提升了自身在印太地区的经济地位。冷战后,土耳其先后确 立了“桥梁国家”“中心强国”“领

34、导者”等国家身份,并在中亚地区建立了突 厥国家联盟。如果一国处于连接竞争网络的位置,这个国家的价值对两个竞争网 络中的主导国来说可能会变得更大。中等强国在推进多边主义支点的理念方面 发挥着重要作用,这种支点意味着国家可在多重压力下的多边秩序中获益良 多。庞珂等学者提出了与物质性权力具有本质差异的社会性权力概念,强调社 会性权力的来源和性质由行为体在关系网络中的位置及其联结方式决定。成为 地区网络枢纽是中等强国的普遍追求,其目的是获取“社会性权力”。本文借助“枢纽地位”这一术语来描述地区枢纽国家在次地区体系中的相 对位置。地位政治理论的权威解释认为,“地位”反映的是特定国家在有价值的 属性(财富

35、、强制能力、文化、人口状况、社会政治组织和外交影响力)上排 名的集体信念,其中既包括有形的物质资源考察,也带有共同认知的社会属 性。相似观点也认为,衡量中等强国的地位应该既包含一个相对客观的标准,如物质能力方面的排名,还包括其在地区和全球秩序中的参与性和积极性。不 论何种认知方式,地位的衡量与比较都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在参考既有研究的 基础上,本文试图通过两个维度进行比较,一是中等强国在次地区体系中的物质 性地位,反映了其在局部地区的相对实力位置。物质性地位的高低离不开中等强 国与大国的地理临近性或与周边同类竞争国家的实力位差。二是中等强国在次地 62 Jae Jeok Park and Erw

36、in Tan,MExpl oiting Sino-US Geostrategic Competition:The View from Seoul and Singaporew,Asian Studies Review,VoL 42,No.3,2018,p.541.Thomas Wright,M Middl e Powers and the Mul til ateral Pivot”,in Mo Jongryn ed.,MIKTA,Middle Powers,and New Dynamics of Global Governancet The G20fs Evolving Agenda,New

37、York:Pal grave Macmil l an US,2015,p.21.庞珂、权家运:回归权力的关系语境一国家社会性权力的网络分析与测量,世界经济与政 治2015年第6期。Deborah Wel ch Larson,T.V.Paul and Wil l iam Wohl forth,MStatus and Worl d Order”,in Paul Larson and Wohl forth eds.,Status in World Politics,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4,p.2,p.7.Moch Faisal Karim,M

38、iddl e Power,Status-Seeking and Rol e Conceptions:The Cases of Indonesia and South Korea*,Australian Journal cf International Affairsf Vol.72,No.4,2018,p.349.王梓元:国际政治中的地位与声望:一项研究议程,国际政治研究2021年第3期。中美战略竞争与亚太中等强国的行为选 以美国“印太战略”升级为契机区体系中的社会性地位,反映了中等强国在次地区规则制定、议程设置乃至规范 塑造中应当具有的角色,包括自我认知和他者期望。在次地区体系中,当本国 自

39、我定位为次地区体系的中心且获得他国足够的认可,便可认定为次地区首要国 家,具备较高的社会性地位。当中等强国拥有较高的物质性地位和社会性地位 时,其在次地区体系中的枢纽地位就较高。需要说明的是,枢纽地位因为存在外 部力量投射或社会性构成而可能诱发地位的相对变化。当地位优势体现在“中等 强国”话语标签或政治身份中时,便有利于相关国家塑造良好的“国际公民”形象,赢得国际社会的认可和尊重,在对外政策行为中施加“软实力”。较高的枢纽地位不仅意味着拥有较大的战略自主空间和更多可调动的潜在战 略资源,还意味着拥有更强的推动次地区秩序演化、应对地区安全威胁及影响其 他行为体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中等强国应对体

40、系压力时往往更为积极从容,采取更为明确的制衡或对冲战略。例如,一国在联盟管理中拥有较高的地位,意 味着该国受到的联盟约束力较小,安全议题设置与安全战略制定的自主性较强。反之,当中等强国在次地区体系中的枢纽地位较低,则表明其缺少足够的战略自 主性和可用性资源,推动塑造次地区秩序以及应对地区安全威胁的能力也较弱。事实上,相较于大国,中等强国往往很难调动足够的资源来发挥其在地区体系和 相关议题领域的作用,行为特征更加隐蔽和模糊,包括需要借助更多的外部资源 或第三方平台来对冲地区风险。此外,中等强国不仅会追求次地区的枢纽地位,同时会将“边缘风险”视为威胁。例如,作为南太平洋地区的主要大国,澳大 利亚对

41、中国与该地区岛国的安全和经济合作的行为尤为警惕,并将此视为对自身 在南太次地区领导力的挑战。(二)秩序前景对中等强国秩序偏好的影响国际秩序的形成与分布具有“等级化”和“嵌套式”的特点。从威斯特伐 利亚体系到维也纳体系,从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到雅尔塔体系,再到后冷战时期 美国等西方国家主导的自由国际秩序(libera l interna tiona l order,LIO),现代 国际秩序在空间上的延展过程都是从局部地区形成稳定的互动状态开始的。秩序 的形成离不开体系中大国政权和力量对比的稳定性、体系行为体对利益分配规则 的满意度以及维持体系的国际规范和价值观的认同与融合。地区秩序变迁与局 部的次

42、地区秩序生态相互联动,呈现出以主导性力量筑底的等级关系和地缘空间 63 国家角色通常用来反映一国的社会地位,包含自我认知和他者期望,相关文献可参考:Kal evi J.Hol sti,K National Rol e Conceptions in the Study of Foreign Pol icyM,International Studies Quarterly,VoL 14,No.3,1970,pp.245-246;Rikard Bengtsson and Ol e El gstrbm,Confl icting Rol e Conceptions?The European Union

43、in Gl obal Pol itics”,Foreign Policy Analysis,VoL 8,No.1,2012,p.94 0 现有研究基本认同实力、规则和规范是构成国际秩序的基本要素,参见刘丰:国际秩序的定义 与类型化辨析,世界政治研究2021年第4期;贺凯、冯惠云:中国崛起与国际秩序转型:一种类型 化分析,当代亚太2020年第3期。还有学者从其他侧面关注既有地区安全秩序如何塑造大国崛起进 程,参见孙学峰:地区安全秩序与大国崛起,当代亚太2018年第6期。东南亚研究2023年第2期上的嵌套关系。因此,地区大国或全球性大国致力于构建有利的地区秩序和全 球秩序,而中等强国的战略选择往往

44、离不开第二个战略目标:构建良好的周边战 略环境和符合自身期望的次地区秩序。前景理论认为,国家在不确定性环境下制定对外决策时会根据参照点来判断 未来前景是获益还是损失,并在参照点的框定下来评估备选方案、确定政策选 择。相较于行为经济学预期效用理论所强调的理性预期、风险规避和效用最大 化,前景理论基于“有限理性”,从心理和经验准则出发认知损失和获益。一 方面,决策者通常会在不确定收益下高估损失价值且对已获取的收益赋予更高价 值,形成损失厌恶和禀赋效应。因此,国家在不确定决策中往往存在维持现状的 倾向,即将偏离于现状的代价视为损失且对获取的收益产生依赖。另一方面,国 家往往会在确定性效用下对确定收益

45、赋予更大权重,并从中规避风险。决策参 照点在持续获益下转向获益的速度更快,形成瞬时禀赋效应,前景预期相继 转变。本文参考前景理论对国家面临国际环境变化时的决策原理,引入“秩序前 景”的概念来反映国际秩序转型趋势下行为体对秩序动态的预期。中等强国的秩 序前景体现在“等级化”和“嵌套式”的秩序变迁动态中:一是对周边战略环 境或次地区秩序的愿景,二是对包括嵌套次地区在内的大范围的地区或全球秩序 的前景。罗伯特吉尔平(Robert Gilpin)认为,霸权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和执 行国际体系中的规则,规则的遵守和维护也取决于体系中最强大的国家是否准 备好遵守规则。二战后的东亚秩序是在美国的主导下建立起来

46、的,地区大国的兴 衰和大国地区战略竞争直接影响了地区秩序转型的前景预期。近年来,中美两国 地区影响力的消长使得亚太地区秩序的转型方向在很大程度上被中国所塑造,也 为周边中等强国对战略环境的认知与判断提供了基本参照。相较于地区秩序演 化,中等强国更关注的是周边地区国际环境或局部/次地区秩序愿景。例如,越南对朝鲜研制核武器或试射导弹的兴趣或对东北亚安全问题的关注度远低于对 南海周边或东南亚议题的关注度。而韩国的战略重心主要聚焦于应对北方的安全 64 道格拉斯莱姆克提出了一种多重等级模型,认为地区等级体系是由一系列平行和叠加的权力等 级组成,次地区体系按照与整体权力等级相同的逻辑运作,参见Dougl

47、 as Lemke,Regions of War and Peace,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2,pp.48-49O 林民旺:前景理论与外交决策,外交评论2006年第5期。Daniel Kahneman and Amos Tversky,etProspect Theory:An Anal ysis of Decision under Risk,in Leonard C.MacLean and Wil l iam T.Ziemba eds.,Handbook of the Fundamentals of Financial Decision

48、Makings Singapore:Worl d Scientific,2013,pp.99-127.林民旺:国际关系中的前景理论,国际政治科学2007年第4期。Robert Gil pin,The Theory of Hegemonic War,Journal of Interdisciplinary History,VoL 18,No.4,1998,pp.591-613.有学者认为中小国家在国际安全秩序中的作用相对较小,参见周方银:国际安全秩序的稳定性 与变迁,世界政治研究2021年第4期。中美战略竞争与亚太中等强国的行为选 以美国“印太战略”升级为契机威胁,相较于“印太”概念,其更倾向于

49、将“亚太”作为本国长期坚持的战略 概念。除了通过政治联盟等外部制衡手段应对地区霸权,中等强国可能更愿意 将资源用于解决次地区问题。当次地区秩序愿景与地区秩序变迁的动态预期出现冲突时,中等强国会基于 损失厌恶和禀赋效应留恋现有的地区秩序,维护基于次地区秩序的规则和规范。维持现状的倾向使中等强国在战略行为上倾向于抑制地区秩序的结构性转型,对 地区秩序主导国采取追随行为或对挑战现有秩序的崛起大国实施制衡。随着中等 强国在地区秩序演进过程中享有的红利的增加,次地区秩序愿景与地区秩序转型 前景相容。瞬时禀赋效应促使中等强国的参照点从损失转为获益,进而在相对确 定的收益预期下对现有地区秩序产生修正倾向,可

50、能会默许崛起大国做出推动地 区秩序转型的努力,至少会通过对冲行为避免直接承担地区或全球性秩序结构性 转型带来的政治风险。在地区秩序转型的前景预期层面,实力分布是构成地区秩 序的基础要素,权力转移预期或大国战略竞争的地区影响力动态对地区秩序的转 型有着根本性影响。正如美国及其安全伙伴多将中国视为“挑战”现有地区秩 序中的规则与规范的最大变数,权力结构的深刻变化还可对地区治理规范塑造和 规则制定产生预期影响。亚太地区的中等强国在秩序转型的进程中会客观权衡未 来地区战略环境的前景,并对地区崛起大国采取抵抗或迁就的态度。值得一提的 是,国家内部的政党竞争代表着不同的民意基础。所以,中等强国政府的更迭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