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下的《汽车测试技术》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02924 上传时间:2024-01-11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8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下的《汽车测试技术》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下的《汽车测试技术》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下的《汽车测试技术》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年第22卷 第6期产业与科技论坛2023(22)6Industrial&Science Tribune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下的汽车测试技术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柴俊霖 宋 力 吉 平【内容摘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正在逐步深化将对高校内涵式发展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正确理解“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并在课程教学设计中加以落实对于提高高校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基于“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内涵分析针对汽车测试技术课程的教学设计重点对教学设计中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评价提出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改革办法实践中提高了学生的教学参与度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以期为同类课程

2、教学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关键词】以学生为中心汽车测试技术教学设计参与度教学质量【基金项目】本文为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编号:)、内蒙古工业大学混合式教学示范课程建设项目(编号:)、内蒙古工业大学教学改革项目(编号:)研究成果【作者简介】柴俊霖(.)女内蒙古呼和浩特人内蒙古工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车辆工程宋力(.)男内蒙古呼和浩特人内蒙古工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研究方向:车辆工程吉平(.)男内蒙古呼和浩特人内蒙古工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高级实验师研究方向:车辆工程 一、引言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行世界高等教育大会通过的 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宣

3、言中提出“高等教育显然需要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视角和新模式”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到“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办学规模和年毕业人数已居世界首位但规模扩张并不意味着质量和效益增长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全面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以教育教学质量提升为核心而“以学生为中心”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然要求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也把“学生中心”理念视为宗旨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进行资源配置和教学安排可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势必成为高等院校的共同认知并在实际的课程教学中落实课程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核心教育理念主要通过课程教学来体现 通过把对先进教育理念的理解融入课程教学实践进而

4、深化对教育理念的认识循环推进逐步提升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汽车测试技术是为车辆工程专业本科学生开设的课程该课程旨在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测试技术和汽车测试技术的基本理论、测试方法等对车辆工程领域测试工程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 课程教学大纲确定之后课程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进行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时主要通过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评价体现教学理念并对学生学习质量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正确理解“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并根据此教育理念进行课程教学设计是教师展开有效课程教学、助力全体学生学业进步与全面发展的关键环节二、“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内涵理解“以学生为中心”的观点最早由人本主义

5、心理学家.提出他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 与 指出“以学生为中心”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注重个体学习者(学习者的遗传、经历、观点、背景、才能、兴趣、能力和需求)二是注重学习(关于最好的可用学习知识关于如何学习以及关于最有效地提高所有学习者最高水平的动机、学习和成就的教学实践)刘献君教授指出“以学生为中心”即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中心实现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从“传授模式”向“学习模式”转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上获得全面提升 赵炬明教授等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学改革理念包括三个方面: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学习效果为中心 基于对“以学

6、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相关文献的深入学习与研究以下将从四个角度解析对其内涵的理解(一)从学生范围来看“以学生为中心”所指的“学生”绝不是指某一个学生或某些学生而是指全体学生 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心系全体学生使每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最大可能的发展 同时全体学生还意味着教师必须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根据每位学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从而有效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与多样化人才培养(二)从教学关系来看“以学生为中心”不是指教师与学生角色、身份、地位的高低之分而是指学生是知识的获取者在教学中处于中心地位教师是学生知识获得与发展成才的必要引导者 对教师而言一方面绝不能在教学过程中无原则宽容迁就学生另一方面必须明确自己是

7、将知识升华的“中间人”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调动者”是学生成才的“助力者”要做好教育“服务者”教师与学生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建立沟通增进彼此相互了解努力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三)从教学过程来看“以学生为中心”是教学范式到学产业与科技论坛2023年第22卷 第6期Industrial&Science Tribune2023(22)6习范式的转变 教师要实现知识灌输到引导学生发现和构建知识的角色转变学生要实现消极被动到积极主动的状态转变 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要始终抓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提高学生教学参与度”这条主线进行精细化教学设计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真正做到有效教学相长互进(四)从教

8、学效果来看“以学生为中心”是以培养学生智能等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为中心目的没有学习效果的教学不能达到“以学生为中心”的目标要求 因此课程教学必须形成学习效果的闭环反馈持续改进 教师要制定合理可行的考核评价方法及时获得学生学习效果反馈反思并总结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进而调整优化教学设计以提高教学效果三、“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下汽车测试技术课程教学设计汽车测试技术课程教学设计如图 所示 整体教学设计分为三步:第一步是授课学生学情的全面了解第二步是具体节次知识内容的教学设计第三步是确定闭环考核评价实施细则在教学设计中始终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图 汽车测试技术课程教学设计课程教学设计时首先要

9、做的是尽量全面了解授课学生情况这也是落实“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内在要求 通过查阅以往成绩了解学生对先修课程的掌握情况特别关注学习困难学生通过与班主任、任课教师等沟通了解班级整体学风较全面掌握学生个体情况通过设计调查问卷问题了解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学习习惯、时间分配、职业规划等信息 这样就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基于对“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认识和授课学生情况的把握根据汽车测试技术课程的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发展性等特点按照“课前课中课后”一个由浅层引导到内在认知再到知识重建不断内化的符合认识发展基本规律的教育教学过程教学设计时通过转变与完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评价等

10、打磨节次知识内容详尽教学设计同时也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差异性在教学资料学习、问题互动、附加学习内容等都给予了分层次要求时时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探索提高外显和内化教学参与度的途径促进产生真正有效的学习(一)教学模式的混合化 本课程教学设计时采用“线上 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以一节次课为一个教学设计单元线上教学主要包括原有基础知识回顾学习与测试本节次课程教学目标、重点与难点知识导学相关热点问题讨论延伸学习等 通过课前线上学习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本次课程铺垫知识的掌握情况学生可以明确本次课程的教学内容激发自我的学习构建以便更好参与线下学习通过课后线上学习师生互动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本次课程知识的

11、学习情况学生可以强化知识学习参与深度思考了解汽车测试行业发展动态扩展思维方式 线上教学分为必学内容和选学内容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个性化的需求 线下教学以最大限度调动全体同学积极参与为中心通过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二)教学方法的丰富化 本课程教学设计时运用讲授式、总结式、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等丰富的教学方法 概念类知识、总结点评等教学常采用讲授式测试原理、测试流程工序等知识教学常采用关键词总结式特点、功能、理论计算推导等知识教学常采用启发式类型对比、测试技术发展趋势、环境效应等知识教学常采用讨论式测试系统设计、自学汇报等教学环节常采用探究式 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组织教学外在表

12、现为轻松积极的学习气氛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主动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内在表现为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分析问题、合作讨论等方面能力的提高使教学目标与教学效果有了较大的达成度(三)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本课程教学设计时利用 多媒体课件(包含文字、图片、视频等)、板书、相关论文与测试标准资料、实物展示、手机 教学软件、网络咨询、专业软件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以启发思考为导向文字、图片、视频等相得益彰尽量做到简洁明了、思路渐进、环环相扣板书主要以突出重点、计算推导等为用相关论文与测试标准资料以补充扩展学习、培养标准化意识等为目的实物展示以增加感性认识、巩固知识学习为目的手机 教学软件以在线学习、在线测试等

13、为用网络咨询以关注企业相关技术动态、激发学习兴趣等为目的专业软件(如、等)的了解使用以理论知识应用、开阔思维为目的 教师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呈现知识并巩固学习学生通过听、看、思、做内化自我知识学习不断提升智能水平(四)考核评价的闭环化 考核评价是对学生学习的督促和学习效果的考查也是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考评单向的考核评价并不代表真正的“教”与“学”只有形成闭环的考核评价才能持续改进“教”与“学”本课程教学设计时课程成绩总2023年第22卷 第6期产业与科技论坛2023(22)6Industrial&Science Tribune工程力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王彦鹍【内容摘要】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教

14、育目标的有效途径工程力学课程作为工科的专业基础课承担着培养工程和科技人才的重要任务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目标可以更好地助力德才兼备的科技人才的培养 文章提出了工程力学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方法、思想政治元素挖掘以及与知识点融合的有效途径在实践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始终将知识传授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结合通过教学实践取得了较好的育人效果实现了思政育人目标【关键词】课程思政工程力学教学改革教学实践【基金项目】本文为广东技术师范大学课程思政建设项目(编号:)研究成果【作者简介】王彦鹍()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机电产品可靠性 高等教育课程思政建设

15、是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 高校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是将所有课程作为思政育人渠道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门课程的教学活动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观引领的有效结合使二者相得益彰同向同行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 高等学校是人才培养的最后一站是学生向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接班人角色转变的重要阶段也是人生观、价值观趋于成熟的关键时期为了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势在必行一、工程力学课程思政建设的背景意义工程力学是工科专业基础课每年培养学生人数众多是机械、建筑、航空航天、道路交通等行业的必备知识应用领域广泛与科技发展、人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16、 将课程思政教育贯穿专业知识教育的始终在教学过程中一手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工程能力的培养一手做好价值观引领将家国情怀、职业素养、工匠精神、道德品行等思想政治元素有机结合 培养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是开展工程力学课程思政建设的目的党的十八大以来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指示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受到广泛重视并在很多课程中开展了实践和研究 在专业课程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难点就是如何将思想政治元素恰当、巧妙地融入专业知识的学习不牵强附会不生搬硬套潜移默化做到润物无声育人无痕恰如其分自然而然 这就要求授课教师不但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功底同时还要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养能够深入挖掘专业知识中蕴含的思想政

17、治元素探索二者的联系并通过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呈现出来通过改革、创新和实践不断积累经验最终形成良好的育人效果实现育人目标二、思想政治育人目标与工程力学 专业知识的融合途径(一)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提及力学发展史为大家所熟知的大多是西方学者所做的贡献其实我国历史上对力学的研究早在 多年前就已经有所记载 通过分享史料同学们认识到我国在很早以前就已经开评中侧重过程性考核的占比细化过程性考核的内容(包含线上学习、在线测试、课堂表现、在线讨论、小组作业和课后作业)确定了各部分具体的闭环评分细则对于在过程性考核中发现的问题通过课程讲授内容的调整、课前总结、课中讨论、学习困难学生额外

18、作业、课下答疑等形式进行及时反馈查漏补缺每次课后教师对本节次课的教学内容构架、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生学习情况等进行反思填写“课程总结与改进”提出改进措施并记录后续持续改进的效果 温故而能知新学生的学习需要闭环的、细化的考核加强教师的教学也需要自身闭环的、持续的评价改进四、结语“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变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但其中最重要的是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 教师只有不断加强学习逐步提高认识正确理解“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内涵才能真正将这一教育理念落到实处并致力于课程教学设计的改革与创新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参考文献】瞿振元.着力向课堂教学要质量.中国高教研究: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李恋.“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内涵解析.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刘献君.论“以学生为中心”.高等教育研究():赵炬明高筱卉.关于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学改革的思考.中国高教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