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议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教学策略宁夏同心县第二小学 丁 霞 美国著名教育家吉姆特利里斯曾指出:“如果你能引导孩子迷上读书,那么你所影响的不仅是自己孩子的未来,而且直接影响着整个下一代孩子的未来。”小学生正处于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最佳时期和个人素质形成的奠基时期,我们何不引导孩子大量课外阅读课外书呢? 一、诱发兴趣如何转移孩子们的注意力,将他们从各类漫画、青春爱情小说、数字电视、动漫剧场、网络游戏、QQ农场等精彩的画面和情节中吸引过来呢?课外书是最好的诱饵。1、榜样诱读。小孩子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模仿性,他们接受新事物、新知识非常快。利用这种心理,可以向学生推荐个别同学正在看的优秀读物。一次,给学生上长城
2、一课,我插叙了孟姜女哭倒长城的故事,当提到“秦始皇建长城”时,一个同学马上站起来补充:“老师,秦始皇不是第一个建长城的人,我知道长城是春秋战国时楚国开始建的,其它六个国家都开始仿建,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把七国的长城连接起来就是秦长城,历朝历代都在修建,明朝时称为明长城,也就是现在看到的长城。”当时,同学们都为他的博学愣住了,纷纷向他投去敬佩的眼神。我趁势引领:“孩子,你知道的真多!能把你读过的书都向同学们介绍介绍吗?”于是,他滔滔不绝的说了一大堆:资治通鉴、论语、水浒传隋唐演义、清史”同学们都听呆了。一下课就围在他旁边,听他讲书里的故事。这种“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引导,使班内兴起了一股读书热。 2
3、、故事诱读儿童天生爱听故事,老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于是,故事悄悄进入我的教学中。有一次,我给学生讲窗边的小豆豆片段,讲到精彩处时,孩子们都瞪大了眼睛,全神贯注地关注情节的发展,我却戛然而止,并告诉孩子们巴学园里有很多稀奇古怪的故事呢,只有自己读了才有味。学生被惊险而有趣的故事情节激起了浓厚的兴趣,纷纷去借书,甚至有的孩子迫不及待的去书店里买书。很快,课间总能看见孩子们手捧着书在津津有味的读。这种在享受故事情节所带来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课外读物的诱惑,主动去进行阅读,效果显而易见。教师经常欲擒故纵激起学生欲知详情,请看原文的欲望,课外读物的推荐就顺理成章,如:教学冬阳 童年 骆驼队后林海音的城南
4、旧事;学了祖父的园子后介绍萧红的呼兰河传;学习了少年闰土即推荐读鲁迅的小说故乡。这样学生就会被兴趣推动,自主阅读,会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在读中去感受名著的魅力和灿烂文化的艺术所在。3、家长带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书香氛围浓的家庭出来的孩子自然爱读书。因此,良好的阅读习惯更多需要在父母的影响下参与形成。老师要让家长了解“语文阅读习作”的语文学习体系,建议家长创建“书香家庭”,即:家里要有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籍、报刊、杂志,将书籍放置在家里触手可及的地方,茶几上、床头柜上、餐桌旁等等,家长也要经常读这些书。亲子共读,以书为媒,以阅读为纽带,共同分享阅读带来的情感体验,是家庭阅读 最高境界。低
5、年级引导孩子读绘本,中年级读各类童话、寓言、神话等,激发想象力,高年级读人物传记、文史类、科学类、小说等,边读边与孩子交流书中的人物命运或故事情节,引导孩子逐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二、 方法指导 张之洞曾经说过:“读书不得要领,劳而无功。”小学生课外阅读个体性强,随意性大,受控因素小。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方法。1、“三读”法。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精读、略读、浏览“三读”法。如:对于名家名篇就用精读法,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地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来,做上记号,以便查工具书或向他人请教,弄懂了再继续读;对于童话、寓言故事、小说类的文章就采用略读
6、法,快速的阅读文章也就是默读(一目几行),意在了解大概内容;对于一些报刊、杂志就采用浏览法,有些甚至只读标题就罢了。以上三种读书方法可交叉使用。长此以往 ,学生的阅读量会大大的提高,只有广泛的阅读,才能做到厚积薄发。2、勾画圈点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鼓励学生随身带一支短笔,一个小本子(或书中夹活页纸),随时记录阅读中对自己有用的东西,适时进行圈点勾画。如:用相关的符号在书或文章上记录下自己阅读时的见解、感受,用表示精彩词、用?表示疑难困惑、用表示优美感人的句子等;还可以作批注,文章相应段落旁边写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可以是对优美词句的评价,也可以是对精彩之处的体会和感
7、想,还可以谈谈读书时产生的心得、评语、疑问等。3、阅读剪贴法。学生读过的书容易保存,但报纸就不同了,数量、面积太大,也不可能做到过目不忘,怎么办呢?可以找一本旧杂志作为剪贴本。将一些好的作品、插图等内容剪下来,贴在剪贴本上。收集的资料要整理分类。如按名人名言、漫话、写景、写人、记事等方法分类,便于查找学习。优胜者的剪贴本在全班可进行展出。4、读物推荐。课外阅读好处多,但开卷未必都有益。别林斯基说的好:“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的书,比不读还要坏。我们必须学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需要的读物。” 由于学生年龄较小,阅历不深,原有的知识也不太多,所以课外书的选择上有一定的盲目性。因此,指
8、导学生正确选择课外读物非常重要。老师可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有意识推荐各类书籍,促进孩子们健康地发展,纯净他们的精神世界,敞亮他们的心扉,还能激发他们一生的文化向往。 三、注重实效 1、建立图书角。图书可以是同学们捐献来的,借假期作业布置学生读整本书,要求书中有读书的痕迹,开学查收后放入图书架,供同学们借阅,有图书管理员,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借阅。 2、随身带书,随时读书。要求孩子们书包里必须有一本课外书,老师没来时可以读书;作业写完了可以读书;放学空挡时间可以读书等待,还可以读书催眠,读书“蹭饭”。同时,可利用早读课、语文活动课、班会课,开展“介绍一本好书”、“诗文朗诵比赛”、“讲
9、故事比赛”、读后感交流会、“小作家擂主大比拼”等活动,及时反馈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也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办报“做书”。不定期办“名言警句小报”、“成语小报”、“歇后语小报” 、“多音字小报”、“近反义词小报”等,让学生享受“做书”的乐趣。将学生每期的手抄报收集整理装订起来,和图书一起供同学们借阅。在这样的大循环交流中,同学们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4、活动展评。可以模仿电视中像 “百家讲坛 ”、“开心辞典”、等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各种阅读活动,如:成语接龙赛、讲故事比赛、古诗文朗诵、辩论赛、小家讲坛等,检查阅读效果,并对优胜者进行奖励,以巩固阅读教学的成果。 5、读写结合。鲁迅
10、曾说过:“文章该怎么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和方法的。”意思是说写作能力的提高是建立在大量的阅读与练习的基础上的。老师要鼓励学生不断从课外阅读中汲取营养,把学到的知识、积累的语汇灵活地运用到习作中,融会贯通,形成自己或细腻或幽默或沉稳或多变的风格。经常进行优秀习作的交流,并鼓励大胆投稿。将同学们发表的作品收集在一起,挂于室内供大家阅读。一个不阅读的学生是没有希望的学生,一个不阅读的民族是没有灵魂的民族。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爱读书、会读书,从而达到好读书的习惯,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这需要老师和学生几个学期,甚至几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只有让阅读的习惯成为自然,成为茶余饭后的一大乐趣,才能真正的说:课外阅读,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