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语言研究的民俗学视野和方法_段宝林.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02594 上传时间:2024-01-11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4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言研究的民俗学视野和方法_段宝林.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语言研究的民俗学视野和方法_段宝林.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语言研究的民俗学视野和方法_段宝林.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5语言跨界谈民俗学家谈语言和语言生活编者按语言和民俗关系紧密。语言是民俗的重要载体,民俗也反映着语言的变迁;对语言类民俗的搜集、整理与阐释,在语言学和民俗学两个方面都是重要的研究内容。回顾学科史,历史比较语言学直接催生了比较神话学,语言学研究范式对民俗学口头程式理论、表演理论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期特邀 4 位民俗学者畅谈语言与语言生活,旨在进一步厘清民俗学与语言学的学科渊源,启发民俗学与语言学跨界研究的多种可能性。语言研究的民俗学视野和方法段宝林,黄龙光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是民俗传承的媒介。民俗传承离不开语言参与,语言演化离不开民俗土壤。语言与民俗存在天然的有机联系,民俗学与语言学交叉明显。一在

2、语言和民俗的研究方面,罗常培较早从语言探究文化心理、亲属制度,从文化接触论述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李方桂指出,语言学是民俗学的重要工具,民俗学者特别关心语言在社会上的功用。马学良细论民俗语言,认为语言和民俗可以相互考究,倡导建立一门交叉分支学科语言民俗学。之后,曲彦斌在自己的民俗语言学研究基础上,又建立了语言民俗学的基本框架。孟慧英梳理了历史比较语言学对民俗学的影响,尤其是神话的比较研究、自然神话学派等。黄涛将民间语言置于具体民俗情境进行动态分析,突破了一般语言学对语词的形式研究。王志清从语言(类)民俗探讨民族文化的变迁,提供了一个语言学和民俗学交叉研究的典型个案。还有学者就相关民俗语言门类做了搜

3、集、汇编研究。这些研究成果,都重视语言与民俗之间的紧密关系,但对于语言民俗和民俗语言、民俗语言学与语言民俗学的具体表述和使用问题,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需要深入剖析,以加强系统性。随着当代人文社科领域对跨学科研究呼声越来越高,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厘清语言研究的民俗学视野和方法。二在进化论学派眼中,民俗被视作一种文化遗留物,这使原本鲜活的民俗在某种程度上被符号化,进而脱离了人们的现实生活。民俗,本是广大民众所创造的一种最符合当时当地人民需要的、最美好的生活方式,是在社会生活中世代传承、相沿成习的生活文化,它是一个社群在语言、心理和行为上的集体创造和传承的惯习,它的本质是生活美。民俗在历史长河中,随着社

4、会的变迁,不断创新、淘汰,其生活美的内容不断丰富发展,其中过时的、落后的东西就消失了,而美好的、有用的东西则传承至今。民俗是一种综合性的生活文化,主要以口头和身体实践进行传承,是一种需要面对面参与、体悟的文化创造和社会实践。民俗的口头性及口承性,是民俗和语言内在有机联结呈现出来的民俗的重要特征(按:不是民俗作者简介:段宝林,男,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黄龙光,男,云南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编审。6语言战略研究 2023 年第 3 期 总第 45 期本质特征,其本质应该是其内容生活美)。任何民俗的表征和传承,都离不开语言的参与。语言与民俗的有机联系,自然内生出语俗,即语言(类)民俗。语言民俗包括民俗语言

5、与口头文学,即民间文学,也称民俗文学,可归入文艺民俗。民俗语言,即涉及民俗的口碑语言、民间语言,主要指在民间情境下创造和使用的口头习用语及其表达习惯和运用方式等,包括方言、俚语,亲属称谓、拟亲属称谓,俗语、歇后语、谚语、行话、切口、谜语、吉祥语、祷辞、禁忌语、咒语等民间熟语,手势语、体态语,以及有关民俗的图文符号,等等。民俗学强调民俗语境对语言意义和功能的决定作用,将其视为民俗事象,进行文化阐释,而不是像语言学那种对语言形式做孤立分析。民间文学内部有着神话、史诗、歌谣、传说、民间故事以及民间歌舞等体裁,它们都是以语言或借助语言进行口头艺术创作的民俗事象,都在特定的民俗生活场景吟诵、讲述、歌唱和

6、演出,都有民间特定的创作规律、艺术表达和社交习惯。对它们不仅要以民间文学、民俗学的方法进行研究,也需要语言学方法的借鉴。三从一种严格的边界来审视,并不是所有的语言和语言现象都是民俗和民俗现象。只有那些与民俗紧密结合,并用来承载、表达民俗信息与价值的言语符号、言语现象和言语实践,才属于民俗学视野中的语言对象。窄化语言民俗,会限制民俗学研究的想象力;泛化语言民俗,则会模糊边界,进而造成误认民俗学为全科全能的幻象。18 世纪西方语言学界对语言标本的广泛采集,为 19 世纪的历史比较积累了语言材料。历史比较语言学先驱拉斯克首创以语法对应和原始词对应为原则的语言描写分析和结构比较的方法。经博普、格林等考

7、证,雅利安系各民族语言和古波斯语族语言同出一源。历史比较语言学所用的材料、证据大多源于古神话文本,对古希腊神话神灵名称的考证无法离开语言学的支撑,这直接催生了比较神话学。其中格林兄弟对历史比较语言学和比较神话学做出了奠基性贡献。曼哈尔德更是将语言比较延伸到风俗比较来解释神话。20 世纪初,将穷尽式搜集、比较神话异文的方法加以推广,便形成了芬兰学派的历史-地理方法,民间故事类型学由此孕育而生。从 AT 分类法到故事形态学,到艾伯华、丁乃通、钟敬文、万建中、王宪昭等人对中国民间故事类型索引、神话母题划分等的研究,都可以看到对比较方法的借鉴。针对故事类型学比较分析对故事异文数量的要求,及其对纯粹文本

8、的孤立比较,段宝林在中国民间文学概要中提出民间文学研究方法有:描写研究、比较研究、理论研究等;刘守华结合中国民间叙事的特点,提醒要重视故事文本的类型源流。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存在主义哲学思潮对个体在历史创造过程中的作用的重视,索绪尔现代语言学理论中对语言和言语的区分,戴尔海姆斯从言说民族志到交流民族志的倡导,帕里-洛德口头程式理论对史诗口头文本比较分析,等等,都是美国民俗学家理查德鲍曼表演理论的重要渊源。表演理论特别强调言语交流在口头艺术展演中的作用,是以事件为中心结合语境的一种动态研究范式。表演理论研究,要求对口头艺术表演者与受众之间语音的长短、高低,措辞、语序、语体、语态以及伴随言语交流

9、的情势、情态等进行精细化描写,旨在对口头艺术民俗表征及其意义指向的深描,这种深描式研究要求具备相应的语言学基础。表演理论的影响如今早已超越民俗学而扩展到艺术学等学科。但是,对于民间文学的研究来说,仅有表演理论还是远远不够的,段宝林提出的立体描写理论,就是7民俗学家谈语言和语言生活 段宝林 等 语言跨界谈从语言学的描写研究借鉴而来的。这种立体描写不仅要求对故事的表演方式进行精细的描写,而且要求对整个流传环境、流传中的变异都进行描写记述。所以中国的理论比表演理论要丰富得多。总之,民俗作为一种时空连续文化体,集中表现为文化的历时传递和共时传播相结合,这其中语言作为媒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民俗研究既

10、要聚焦各类民俗体裁在代际间的传递,也要关注具体体裁在地理空间的流布,民俗历时共时比较、点面结合的立体研究,已经成为民俗学的新视野和方法。对民俗的共时描写和阐释,除了注意民俗内在结构外,还要注意其即时性和创新性问题,这和言语表征息息相关。故而借鉴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对民俗学研究确实是非常重要的。民俗学研究中的语言问题朝戈金1986 年,口头传统(Oral Tradition)学刊在美国密苏里大学哥伦比亚校区正式创刊,创刊人和主编是史诗理论大家弗里,口头传统研究从此有了一个国际性学术阵地。2003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其成员国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五大领域中,“口头传统和表

11、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是第一项,而且是统摄表演艺术、社会实践和仪式等其他四大领域的首要领域。国际社会对口头传统重要性的认识,又被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口头传统的研究,兴起于对人类信息技术的“口头性”和“书写性”的认识。人类语言和文字在全球的分布和发展,为口头传统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宏阔的背景。民俗学学科发展中关注口头文学的长久传统,则为从民俗学角度讨论语言问题,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学理性思考。限于篇幅,这里只能挂一漏万地述及民俗学学者围绕语言问题的知识生产和若干颇具反思性张力的概念工具。关于“语词”。“口头程式理论”认为在大型的口头文学(主要是韵体)创编活动中,演述人会大量使用“语词

12、程式”这种程式一经形成,就轻易不会拆散,简短的如特性形容修饰语(epithet)“苦难深重的奥德修斯”或“十方圣主格斯尔可汗”等,多行程式如“盛大的酒宴举行了八十天/丰盛的酒席摆设了七十天/欢乐的喜宴持续了六十天”(江格尔)。与从外部解析构成要素的立场不同,弗里进一步从歌手的立场进行了田野研究和文本解析,总结出“大词”这个概念。简而言之,歌手心目中的一个词(re)与书写文化中一个“词”不同,可能是一个诗行,可能是一个更大的叙事情节单元,如“狱中哀嚎”。关于“语域”。语言人类学家海姆斯认为,语域就是与反复出现的情境类型相联系的主要讲述风格。在史诗演述中,语域经常通过几种方式发挥作用:首先,通过使用古老词汇,以使史诗语汇与日常语汇区别开来。其次,出现“专化的符码”,如前引关于酒宴的诗行,看上去是在描述宴饮的盛大规模,实际上是被用来结束一个故事(诗章),以完成一个环形叙事。总之,这里的语言是特殊化了的变体,专门用来通向史诗的世界,而且被赋予了约定俗成的“语力”,在歌手与受众之间形成了强烈共鸣。作者简介:朝戈金,男,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