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解读陶罐和铁罐上垟小学:金建英本文以两只罐子的对话展开故事情节,讲的是国王御橱里的铁罐自恃坚硬便高傲自大、盛气凌人,也因此瞧不起陶罐,甚至想将它碰个粉碎。而陶罐却心胸豁达,谦虚而友好。世事难料,陶罐和铁罐落难了,被埋在土里许多年后,陶罐成了文物出土,变为人们眼中的宝贝。铁罐却经不起风吹雨淋,因氧化而销声匿迹。文中的铁罐用自己的长处去和陶罐的短处比,自以为是的觉得自己很强。可是多年后,它的弱点就体现出来,经过历史和时间的考验,真正强大的并不是过去蛮横无礼、自恃强大的铁罐,而是那个谦虚自制的陶罐。故事告诉读者:1、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2、
2、做人要有长远的眼光,任何事物都在不断发展变化,我们不可以贬低他人,一层不变地看待一个人,一个物和一件事。3、要礼貌、谦虚而实在的做人,生活中要学会宽容和克制。这篇寓言故事通过陶罐和铁罐之间生动的对话,以及最后陶罐与人们间的对话将两个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作者运用了鲜明的对比描写来突出文章的主旨。如态度上、语气上的对比:一个骄傲,一个谦虚;称呼上的对比:如“陶罐子、懦弱的东西”与“铁罐兄弟、我的兄弟铁罐”;结果的对比:如最后一个自然段陶罐的光洁、朴素、美观,成了人们眼中的珍宝与铁罐的无影无踪的对比。在对比中,两个品性迥异的人物形象便跃然纸上。面对初学习作的三年级学生,编者组编这一单元课文,一是想让
3、孩子们知道平凡的事物、景象中往往蕴含着许多人生哲理和创造启示,从而促使自己形成良好的品性。二是希望孩子们用心地去观察自然,感受生活,进而培养他们细致入微的观察习惯和细腻且丰富的美好情感。此外,编者还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配了插图,生动的画面有助学生在说中想象人物的神态语气,捕捉人物的心理,有助于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和感悟。学生在学习时,对一些词语的理解会有一些困难,我们可以通过查工具书和联系上下来理解。比如“奚落”,是用尖酸刻薄的话讽刺别人,使人难堪。教师的一句“铁罐是如何奚落陶罐的?”便可轻而易举的引着学生联系下文到对话中去体会。学生自然就明白铁罐说的“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这样尖刻的话就是
4、对陶罐的奚落。体会人物的不同品性时,紧扣第一部分(-9自然段)的对话,通过反复朗读,抓住人物的语言来对比感受。“你敢碰我吗?陶罐子!”“和你在一起,我敢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从中感受出对陶罐很不礼貌很不友善,铁罐拿自己的长处去和陶罐的短处比,不能正确地看待自己,很自以为是、傲慢无理。同时,我们还可以强调“!”、“”的表情达意的作用并让学生习得标点符号的用法。)“不敢,铁罐兄弟。”“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懦弱。我们生来的任务就是盛东西,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在完成我们本职工作方面,我不见得比你差。”(可以看出陶罐谦虚也不懦弱,能正确地看待自己,知道自己的短处,也明白自己的作用和价值所在。)第1
5、0自然段是过渡段,通过词语“流逝、覆灭、倒塌、厚厚的尘土”告诉我们很多年过去了,世事变迁,那段对话也已成为历史。同时也可告诉学生,在表示时间过了很久,除了直接写“五年过去了,十年过去了,一百年过去了”还可以学习本文从侧面进行,这样的写法能给读者带来更多的想象空间。最后一部分(11-17自然段):通过结果的对比来告诉人们谁更强大,更经得起岁月、风雨的考验。这段文字除了直接赞美陶罐光洁、朴素、美观外,还通过陶罐与人的对话来表达陶罐宽容和友好的品性,如“谢谢你们!”“我的铁罐兄弟就在我的身边,请你们把它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够受了。”此外,还通过一些对人的语言、神态、动作的侧面描写(如:惊讶、高兴地叫起来、捧起、小心点、千万别把它碰坏了”等)突出了陶罐的价值。也与之前铁罐的奚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让文章的寓意变得更加深刻。在教学中,我想还可以让学生想象铁罐因氧化而伤痕累累时的心理活动的描写进行小练笔;也可以让学生想象陶罐面对铁罐的奚落克制不住自己,并之碰撞后的结果等来丰富和强化人物形象。通过对文本的解读,我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设置如下: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来品读课文,评议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教学难点:明白故事的寓意,懂得要学会全面地看问题,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并学会用长远、发展的眼光看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