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备好一节课的思考看完关于集体备课、共同备课、小组备课的视频,我的感受很深。不同的小组,不同的教学落点,有着不同的教学内容的呈现,不同的教学重点。无论是从情感基调方面去出发,还是从写作方面去把握,他们各抒己见,各有其独特的角度。而王荣生教授的一课一得,把零散归整的总结,让我醍醐灌顶,从文章的特质出发去备一节课,更是让我深思。这时,不由地回忆自己的备课方式有关粗和细的问题,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渗透的问题,有关王荣生教授在课上所讲到的“关联”更是让我“柳暗花明又一村”。如何备好一节课呢?我总结如下:一、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深入解读文本,把握文本的特质,找出能教给学生的文本的关键点。课文,就是学
2、生阅读的对象。如果我们连学生的阅读对象,学生要阅读什么,自己都搞不清楚的话,恐怕我们也就不知道该教给学生什么了。阅读课,教给学生的,就是阅读的方法,但是这个方法,并不是老师告诉他们,而是通过课文的理解过程,通过学生的理解体验去感受,这个阅读方法是怎么样的。所以,这篇课文能够教给学生什么阅读方法,这篇课文能够带给学生什么,我们作为老师的,首先要把握到位。其实也就是我们往常所说的“解读文本”。二、明确了课文的教学落点,我们还要结合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学情,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设想学生的阅读过程,可能会出现什么困难,这个困难对于达成我们的落点,是否有障碍,如何克服这个障碍,走向我们的课文落点,是我们第
3、二个要考虑的内容。有时候,我们经常回不自觉地把所有课文的教学落点,都恨不得教给学生。但是,一节课的时间有多长呢?因此,教学落点找出来后,我们依然还是要进行选择。首先要结合课程标准,特别是年段目标的标准,然后是学生的学情。通过这样的层层筛选,选出我们的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难点,乃至于课时目标,课时的教学重点与难点。三、确定了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接下来是为了达成目标,我们该怎么走,这里就涉及到王荣生教授所说的“整合”与“关联”。怎么把教学落点与课文内容进行关联,如何把学生阅读的零散所得整合成一个系统的认知,这是我们教学过程中尤其要考虑的。如何对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效地设计,这个就要考虑
4、到环节该怎么走。这个环节对应我所确定的哪一个教学目标。教学环节所呈现的具体内容,就是我们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当然,教学内容的选择,我们还要考虑再次结合实际的教学对象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的情况,根据自己所教学的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阅读经验,充分地预设课堂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阅读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意外。如在教学落花生过程中,南方的孩子,对于“落花生”的了解可以说是不陌生的。但是对于北方的孩子来说,花生可能相对有些陌生。特别不了解这是一种果实长在地里的植物。因此,对于落花生的特点的介绍,南方的孩子,几乎都不用怎么介绍,因为这是大家日常生活都熟悉的物品。然而,北方的孩子,则要特别介绍给他了解落花生
5、的特点是什么。因为这些孩子未必见过这样的东西。南方的孩子,农村的孩子,根本就不用怎么介绍落花生的外形特点,不用特别呈现落花生连枝叶、连根完整的棵状的照片,但是苹果、桃子、石榴则可能要呈现相对应的照片,因为有的孩子应该是看都没有看过结在枝头上的苹果、桃子、石榴。因此,具体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或阅读经验,是我们教师必须要充分了解的,这样才能在充实教学环节过程的,充分地预设,让课堂的教学能更加得顺利地进行。此外,环节的衔接,也就是王荣生教授之前所说的“关联”,如何让自己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变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能够让学生有一个整体的认知,而不是零碎的。这个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衔接。这个衔接既要考虑课文的内容
6、,又要考虑学生的理解的程度,也就涉及到我们之前所提到的预设。总的来说,与文本解读,与学情的把握密切相关,当然,也与教师个人的语文素养相关。这里就涉及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这个提法。语文素养高的教师,能够在充分解读文本的基础上,准确把握学情的基础上,为了能让各个教学环节更加“关联”,往往选择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当然,这个创造性的使用,必须要尊重原有文本的特质,不能偏离原有文本的功用。总之,要备好一节课,必须要充分地解读文本,解读课标,解读学生,并在充分地解读的基础上,充分地考虑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如何呈现,如何达成教学目标,如何实现“整合”与“关联”,如何实现学生哪些阅读方法的习得,部分语言文字运用的积累。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