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学生的三句话中感悟生本课堂保康一中 黄琳从2012年4月开始,我校开始实行生本课堂试验模式。无论是实验班的学生,还是即将面对新课堂模式的老师,无一不感到适应新课堂模式的巨大压力和挑战。但是,在感到压力和挑战的同时,我们仍然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和坚定的信念,怀着开辟一片新天地的大无畏精神开始了新课堂的探索之旅。在新课程模式的认真实践中,在不断的学习和反思中,随着了解的深入,我们对生本课堂的认识也渐渐从生硬的概念阐述上升到一种真切的内心感悟。自从实施新课堂模式以来,实验班的学生们丰富而真实的体味,给了我良多的启发。一、 不能没有发言权啊!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都是以学生的积极参
2、与为前提的。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可能有自主、探究、合作式的学习。而实践证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参与的深度与广度,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刚开始进入新课堂模式,学生或出于好奇,觉得这种“五六个人围在一起吃火锅“式的氛围”很好玩“、”很轻松“;或是因为高中一年级的学生还处在敢于表现自我,积极争取他人认可的阶段,班上学生的参与度是非常高,总是一个问题会进来许多学生争相解答的情景。其实这并不能算是我意料之外的。我记得新课堂模式实施不久,我们的课程进度就切入了外国小说欣赏的教学。在第一节课的”才艺展示“环节,同学们纷纷举手表示他们将”有所展示“。我很好奇他们会展示些什么,毕竟在保康这样一个
3、小地方,外国小说可以算的上是阳春白雪,农村孩子们常接触的多是些下里巴人。稍微能称得上带点文学气息的,也就是我在班上多次明令禁止却毫不见成效的某类小清新的言情杂志。可是就在那堂课上,就是有那么多的同学,站上讲台,滔滔不绝的给在座的同学介绍了好多世界名著,包括内容简述,人物形象,甚至还有不少同学浅谈了自己的部分读后感。当时我确实非常吃惊,我很高调的给了那些做才艺展示的同学口头表扬,看得出他们都很兴奋。下课之后,我找来课代表笑着问他:“怎么最近大家都爱上世界名著了?你们的小清新、小言情都不要了啊?”当时课代表很不好意思的笑了,然后他告诉我,大家都说,在新课堂模式中,首先不能没了发言权吧!紧接着课代表
4、就把学生最近一段时间的情况作了如实反映。他说同学们觉得外国小说是第一次接触,谈欣赏他们还没那能力,但是他们不能在新课堂上连发言的权力都没有。那么唯一能通过充分的准备来表现自己的就只有”才艺展示“的环节了。于是大家就跑到学校图书馆去借名著,课间休息或者晚上睡觉前都会看一看。因为知道我们很快会开始学外国小说欣赏的教材,大家基本上是提前了一个多星期就已经在看书了。我没想到学生会这么在意自己的所谓”发言权“!毕竟以前的课堂之所以很容易死气沉沉,也是因为学生不爱主动回答问题。于是我又问他:“你们现在怎么都这么在意发言权了?”课代表告诉我说主要还是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平时上晚自习的时候我给大家讲小说,他们觉
5、得我很”厉害“;二是班上也有那么几个很”厉害“的同学,也可以讲出很多大家不知道的东西。而最关键的还是,学习上很多问题同学一时无法解答,久而久之就不想解答,因为就是有人学习好,有人再怎么努力都学不到。可是读名著不一样啊,会认字就可以,既然这样,凭什么就不能争取发言权?听完课代表的话,我开始反思。生本课堂首先向老师提出的问题就是如何调动学生“思维的参与度”。专家提示要善于开发、引用情景和案例,巧妙地设置问题,引发学生心理上的认知冲突,智慧上的挑战,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愤悱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可是究竟该怎样具体落实呢?很多次类似的实践中,学生的反应着实让老师
6、们有种力不从心的感受。但是学生在这堂课的反应却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以前的学生之所以不愿意参与到课堂之中,关键还是大部分同学因为能力差异而放弃了自己的发言权。成绩差的学生在成绩好的学生面前失掉了自信,数学弱科生在与数学学得好的学生的比较中渐渐失掉了进取心。甚至在语言表达能力好一些的同学面前,那些不善言辞的学生可能连回答问题的兴趣都没有了。然而一旦有了这样一个在能力面前人人平等的平台,所有人都不愿始终呆在班级的底层自怨自艾。生本课堂的新模式一改传统教学中老师教学生学的单调枯燥的机械化模式,给了学生更多层次的展示空间,多方位诱导学生,很好的贯彻了 “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育理念。而学生的发展,应该以健康
7、的身心为基本的。健康的身心最基本的表现就应该是积极自信的人生态度。每个人都应该重视自己的发言权!有了发言权意识,才会主动去争取发言的机会,才会像我的学生那样积极的准备,才会有课堂参与的热情和令自己都兴奋不已的出彩表现!二、 为了在课堂上把题目讲透彻,自己能把题做出来还不算,还要把思路理清了,甚至还要有意识的组织语言。在生本教育的新课堂模式中很重要的一环是学生的自主点评。也就是当展示小组的同学将本小组的答案展示在黑板上之后,要有点评小组的代表对答案进行讲解和评判。在以往的课堂上,这个工作向来是老师做的。为了学生能够正确的点评,我会在上课之前对需要点评的小组代表作一个简单的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就是
8、对本堂课知识的把握以及订正答案。从而使得他们在做点评的时候有可以作为依据的“参考答案”。当时让我感到十分欣慰的是班上一名叫做刘明超的女同学。她在点评一个题目的时候相当的“有板有眼”。首先她用适中的语速和声音把题目念了一遍:朱阿终于开了枪,结果是什么都打到了,可就是没打中鬼子。请你结合小说前面的情节,说说这个结局的合理性(这是小说牲畜林的导学案上的第二题)。紧接着,她开始解题:题目告诉我们的信息首先是“请结合小说前面的情节”,这就为我们指定了答题区域。我看到当她说到这里的时候,有不少同学在自己的导学案上涂涂画画。我朝离我最近的一个学生走过去,看见他在自己的答案中将“为小说结尾野猫与鬼子一同滚落山
9、崖做了铺垫,有利于揭示主题”划掉了。此时我很赞赏的看了刘明超一眼。她还是很镇定,然后接着解释“合理性”,她说题目中的合理性其实就是说小说前面的情节预示了朱阿打不中鬼子是情理之中,那么我们就应该在这之前的情节中找出证明。由此可知这道题的答案。最后她将答案完整的表述出来,并对照黑板上的答题情况,在答题点上划了横线,打了勾,并因为答漏一点给该答题小组扣了0.5分。点评完毕,请同学提出疑问。整个过程非常的到位,思路清晰,而且有重点,有方法。同学们不自觉的给了她极响亮的掌声。课后我找来刘明超又表扬了她,她说为了在课堂上把题目讲透彻,自己能把题做出来还不算,还要把思路理清了,把自己的方法讲给大家,甚至还要
10、有意识的组织语言,这样才不至于使得同学只记下了答案,却仍旧不知道如何自己解决问题。我想这应该就是新课堂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吧。其实新课堂模式的教学很容易流于形式,老师在收与放之间的尺度把握是一向很具考验性的工作。如何在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的前提下,保证学生能够在每一个短暂的四十五分钟内都能有所收获,这也是实验班老师们所承受的压力。高效课堂依赖导学案,但并不是只需要解决掉导学案上面的题目就够了。如何保证学生不会久而久之的依赖上其他同学“分享”给他的答案而产生学习上的惰性?我想,即便是新课堂,学生的发展也会呈现出参差不齐的势头,但是,只要大家都能像刘明超同学一样,从
11、思想上走进高效课堂,那么,高效课堂将不只是高效,更是能力。因此,在以后的课程中,我刻意加大了点评小组的随机挑选,并且严苛要求每个小组的每个学生都有随时站出来点评的“危机”。在之后的课堂,同学们学会自己利用手边的资料,经过小组的交流探讨,争取尽可能完备的解答问题,甚至有不同意见的时候他们也能在激烈的争执中,通过“有力的证据”排除质疑。三、 老师,我觉得他说的也是对的啊。在沙之书一课的教学中,因为“沙之书”的无限性,神秘不可知性等所蕴含的象征意义对刚接触此类小说的高一学生来说确实是难了点,学生一般比较容易感受到“沙之书”的非同寻常,甚至可以在小说文本中准确找出描写“沙之书”奇特之处的句子,但是想要
12、学生切实说出“沙之书”的深层意蕴,学生往往心明口不明。毕竟诸如宇宙的神秘,时间和空间的永恒无限,人类在面对强大的不可知的异己之物面前所表现的敬畏和恐惧,都是学生一时之间难以感知和把握的。所以原本一课时的导学案我给了学生两节课的时间自主完成,然后小组交流讨论。在学生讨论的同时,我只是提醒同学要结合文本中对“沙之书”的奇特之处多做思考,看看这样奇特的一本书究竟意味着什么。在大家一番质疑和讨论之后,导学案上的题目都解决的差不多了。唯独在最后一个题目上,有个叫高原的学生提出了不同意见。题目的意思是要分析“沙之书”这篇小说的虚构和真实。学生的答案表示“沙之书”这本神奇的书是小说中虚构的,只是一个形式,而
13、人类面临“沙之书”这样一种无限之物时所表现出来的心里反应就如同小说中“我”的反应一样,是真实的。关于这一点,在我的“参考答案”中是有相关表述的。但是展示小组还展示了他们认为的另一层真实:沙之书虽然是不存在的,可是和沙之书一样的,诸如空间和时间,甚至是欲望等却是真实存在的。因为我的“参考答案”上没有这一层,所以点评小组的学生直接将这一层否定了。当所有人对这样的点评表示没有任何质疑的时候,高原同学稍作犹豫之后大胆的站起来说:“老师,展示小组的答案是对的啊。”我很快肯定了高原和展示小组的答案。同时,我也发现,有不少同学似乎是会心的一笑。我想,他们的答案应该也是和高原同学一样的吧,只是究竟能不能把“沙
14、之书”所象征的宇宙、空间等算作是一种真实,他们并不确定,因为这些象征意不过是读者的解读,它们并没有真实的存在于小说文本中。高原同学的坚持使得我对于新课堂模式的教学有了更多的信心,我看到了希望之光。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坚持自己的想法并且想法是对的,这对老师来说,对学生来说,对生本教学来说,都是一个极大的收获。不少同学在渐渐熟悉的高效课堂模式中找回了兴趣与信心,找到了自己的角色定位。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也切实锻炼了自己的诸多能力,比如审题能力、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分析与判断的能力、语言组织能力、交流沟通的能力等等。学生在生本课堂模式中一点一滴的感悟与成长,给了作为同样需要学习和成长的实验班老师很多鼓励和启发。向外校学习,向专家求取真经,这都只是手段,最关键还是自己的学生,他们是不是适应。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的真实反馈意见,及时的调整新课堂模式的每一个细节,使之成为本校学生自己的课堂,才是最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