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新发展格局下区域协同发展测...城经济圈北翼地区的实证分析_龙云安.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01607 上传时间:2024-01-11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71.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发展格局下区域协同发展测...城经济圈北翼地区的实证分析_龙云安.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新发展格局下区域协同发展测...城经济圈北翼地区的实证分析_龙云安.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新发展格局下区域协同发展测...城经济圈北翼地区的实证分析_龙云安.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收稿日期:2022 10 17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19BGL266);四川省社科规划重大项目(SC20ZDCY009);四川省革命老区发展研究中心项目(SLQ2022SB06)作者简介:龙云安(1965),男,四川省南充市人,经济学博士,西华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区域协同、区域协调、国际贸易研究通信作者:李宁(1985),男,河南省郑州市人,管理学博士,平顶山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营销管理、区域经济研究新发展格局下区域协同发展测度及长效机制构建 基于重庆、成都都市圈与双城经济圈北翼地区的实证分析龙云安1,孔德源1,李宁2(1 西华大学 经济

2、学院,四川 成都 610039;2 平顶山学院 经济管理学院,河南 平顶山 467036)摘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一项重大举措,而经济圈内部重庆、成都都市圈与北翼地区承担着加快打造重要增长极和新动力源的重要使命 选取 20122021 年重庆、成都都市圈与经济圈北翼地区 13 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重庆、成都都市圈与经济圈北翼地区区域协同发展情况 结果显示,重庆、成都都市圈与经济圈北翼地区创新、开放协同发展差距尤为突出,重庆、成都都市圈综合发展水平始终高于双城经济圈北翼地区,协同发展程度处于勉强协调水平 最后构

3、建重庆、成都都市圈与双城经济圈北翼地区协同发展的制度、政策、评价体系三大长效机制关键词:重庆都市圈;成都都市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北翼地区;协同发展;耦合协调度模型;长效机制中图分类号:F061 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 1670(2023)02 0071 080引言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成渝地区发展2020 年 1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中指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有利于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 2021 年 10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 2022 年 1

4、0 月,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2 经济圈协同发展是经济圈全面优化资源配置、打破区域发展壁垒的一种新模式和新的发展理念 以重庆、成都为核心的重庆、成都都市圈和以南充市、万州区、达州市及开州区为中心的双城经济圈北翼地区更是承担着经济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使命 然而,成渝地区长期以来既融合又分离的传统发展模式,导致两地相向发展、相互竞争,逐渐形成重庆、成都都市圈与经济圈北翼地区“相互割裂”,偏离了“协同一体化”整体发展战略 因此,在我国新发展理念背景下,探索重庆、成都都市圈与经济圈北翼地区协同发展是推动双城经济圈加快形成

5、新增长极的关键点,同时也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 以重庆、成都都市圈与经济圈北翼地区为研究对象,从经济发展水平、顶层设计层面分析重庆、成都都市圈与经济圈北翼地区协同发展现状,同时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实证检验重庆、成都都市圈与经济圈北翼地区协同发展状况,并从新发展理念层面构建促进重庆、成都都市圈与经济圈北翼协同发展的制度、政策、评价三大长效机制,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1文献综述自 20 世纪 70 年代哈肯首次提出“协同论”以来,国外学者有关区域协同发展的研究成果已非常丰富 Adams Osman 等研究了非洲国家可持续发展目标之间的空间协同作用3;Ga

6、neshan Wignaraja第 38 卷第 2 期2023 年 4 月平顶山学院学报Journal of Pingdingshan UniversityVol 38 No 2Apr 2023等发现特殊经济区(圈)具有创新集聚效应,对整个区域协同发展具有溢出效应4;Jin Wang 利用中国城市数据集评估了特殊经济区对当地经济影响,为区域协同发展提供有益参考5 我国关于区域协同发展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目前研究聚焦于京津冀、长三角、黄河流域、东北地区以及粤港澳等大区域协同发展 李国平等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成效、问题进行仔细分析,并提出 6 条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路径6;张满

7、银等运用断点回归方法探究了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政策临界效应,发现京津冀区域内部发展差距过大,认为应着力提升其政策效应7;王兆华等在分析黄河流域社会经济发展现状、隐含能和虚拟水流动的基础上,评估了经济 能源 水耦合协调发展程度,并提出黄河流域上、中、下游协同发展路径8;李东玲等在对东北地区协同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协同资本进行市场化改革、协同发展特色产业链、协同工作机制转变政府职能及协同开放的对策建议9;曾刚通过构建长三角城市协同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长三角城市协同发展能力进行测度,发现长三角地区“核心 边缘”空间结构特征显著并提出进一步深化路径10;程皓等运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探索了粤

8、港澳区域一体化与区域协同发展的互动关系,对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具有一定指导意义11 部分研究对协同发展进行了扩展分析,聚焦于生态环境质量与经济协同发展12、企业研发投入与产学研协同发展13、社区教育协同14 2021 年 10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研究开始成为热点 吴燕霞等实证研究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运输、区域经济、生态环境协同发展状况,发现经济圈存在时空差异,需强化基础设施建设,释放经济发展动力,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推动经济圈协同发展15 部分学者聚焦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城市韧性与科技创新16、协同创新发展能力17、体育产业

9、协同18、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19 等方面的协同发展研究学术界围绕区域协同发展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和讨论,通过梳理现有文献,发现存在两个方面的局限性:第一,尽管已有文献开始研究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发展,但是实证检验重庆、成都都市圈与经济圈北翼地区协同发展的文献比较匮乏只有史育龙等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空间格局优化思路中提出振兴北翼20 第二,既有文献较多研究产业、技术等层面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发展,缺乏对重庆、成都都市圈与经济圈北翼地区协同发展长效机制的构建因此,选取重庆、成都都市圈与经济圈北翼地区 13 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实证检验重庆、成都都市圈与经济圈北翼地区协同发展

10、现状,并提出推动重庆、成都都市圈与经济圈北翼地区协同发展的长效机制,为实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北翼振兴协同发展提供参考2重庆、成都都市圈与经济圈北翼地区协同发展现状分析2 1经济发展水平重庆、成都都市圈与经济圈北翼地区经济发展呈现持续向好的态势,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升(见表 1、表 2)2012 年,重庆、成都都市圈国内生产总值为 23 398 68 亿 元;2021 年,已 经 上 升 至56 020 02亿元,占全国 GDP 的 4 9%表明重庆、成都都市圈是推动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经济增长第四极的作用凸显 经济圈北翼地区国内生产总值由 2012 年 3 817 13 亿元增加到

11、2021 年8 710 59亿元;2021 年,在整个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的占比为 15 5%表明北翼地区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助推经济圈快速发展 此外,从都市圈和北翼地区年末总人口、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进出口总额发展情况可以看出,都市圈和北翼地区对劳动力、投资、外贸有着较强的吸引力表 1重庆、成都都市圈经济发展水平年份国内生产总值/亿元年末总人口/万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亿元进出口额/万美元201223 398 685 808 8417 383 201 069 88201326 122 345 841 8220 107 831 266 34201428 983

12、505 882 9022 497 311 592 07201531 448 325 889 2425 437 731 204 61201635 182 726 082 6129 091 571 082 13201739 498 776 101 5230 866 551 291 69201843 064 356 155 0429 684 611 613 50201947 673 846 183 5931 909 161 742 87202050 134 106 366 2233 864 672 030 84202156 020 026 480 9336 495 922 542 152 2重庆、成

13、都都市圈与经济圈北翼地区协同发展顶层设计在积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与北翼地区27平顶山学院学报2023 年协同发展的政策导向下,重庆、成都都市圈与经济圈北翼地区达成了大量协同发展合作 如达州市着力打造千亿、五百亿及多项百亿级产业集群,努力为打造经济圈北翼地区战略支点提供坚强的产业支撑;南充积极打造临江新区,形成川渝地区北翼振兴新引擎 截至 2021 年,都市圈与北翼地区在创建科技协同中心、金融协同发展、战略合作协议等方面展开合作,共同实现川渝地区高质量发展,打造内陆经济发展新高地表 2经济圈北翼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年份国内生产总值/亿元年末总人口/万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亿元进出口额/万美元2

14、0123 817 132 032 182 900 1812 5420134 273 242 021 453 618 8315 6120144 671 612 020 514 226 4418 3020154 913 641 997 444 866 7515 0620165 344 242 001 845 499 1410 1720175 799 871 985 545 744 928 7420186 383 211 979 974 791 4711 2420197 525 871 971 014 611 1821 9920207 853 691 671 384 960 0420 6220218

15、 710 591 665 305 566 3924 32总的来说,目前重庆、成都都市圈与经济圈北翼地区协同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1)整体发展不均衡,结构发展差距偏大 从都市圈与北翼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人口、投资及进出口额来看,两区域发展差距仍然偏大 2)协同发展程度低 都市圈与北翼地区由政府牵头签署了大量合作协议来推动区域协同发展 但是目前展开的大量合作主导方主要是成都、重庆两大极核城市都市圈与北翼地区协同发展主要依靠极核城市的辐射带动、小范围的政策支持,缺乏有力的政策导向,导致协同发展水平较低 因此,为了更为细致地研究重庆、成都都市圈与经济圈北翼地区协同发展,通过构建模型对都

16、市圈与北翼地区协同发展差距、综合发展水平、协调发展度进行实证检验3重庆、成都都市圈与经济圈北翼地区协同发展的实证分析3 1模型构建3 1 1协同发展指标体系设计借鉴中国社科院提出的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指数评价指标体系,结合都市圈与北翼地区协同发展现状及区域发展特点,构建出新发展理念下的重庆、成都都市圈与经济圈北翼地区协同发展指标体系,见表 3表 3重庆、成都都市圈与经济圈北翼地区协同发展指标体系理念层准则层指标层单位指标类型创新发展创新投入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创新效率专利授权数件+协调发展地区差距人均 GDP元经济结构差距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绿色发展生态建设空气质量达标天数天+能源消耗单位 GD

17、P 能耗t 标准煤/万元开放发展贸易开放对外贸易依存度%+贸易差距人均进出口总额美元共享发展公共服务差距人均财政支出元+医疗差距每万人卫生机构床位数个+3 1 2数据来源数据主要来源于四川统计年鉴 重庆统计年鉴 和相关城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各级城市统计局等 国务院于2011 年正式批复 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2021 年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作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打造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的重大决策部署21 因此,为全面系统地研究重庆、成都都市圈与经济圈北翼地区协同发展,选取 20122021年重庆、成都都市圈 5 个市(成都市、重庆市、绵阳市、德阳市、乐山市)和

18、经济圈北翼地区 8 个市区县(南充市、达州市、万州区、开州区、梁平区、垫江县、忠县、云阳县)进行实证研究,对都市圈与北翼地区协同发展水平进行测度与分析评价3 1 3权重确定因为主观权重法存在评价随意性、不确定性等缺陷,故采用客观权重法中的熵权法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具体计算步骤如下第一步,对各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Xij=(Xij min Xij)/(max Xij min Xij);(1)第二步,计算各个指标的比重:Yij=Xij/ni=1Xij;(2)第三步,计算指标信息熵值:sj=kni=1Yijln Yij,k=1/ln(n);(3)第四步,计算熵值的信息效用价值:hi=1 sij,(j=

19、1,2,m);(4)第五步,求指标的熵权:37第 2 期龙云安,孔德源,李宁:新发展格局下区域协同发展测度及长效机制构建Wi=hjni=1hij;(5)第六步,计算第 i 年的综合水平得分:Si=nj=1Wi Xij(6)式中,Xij表示第 i 年第 j 个评价指标的数值,min Xij和 max Xij分别表示所有年份中第 j 个评价指标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其中 n 和 m 分别表示指标个数和评价年份根据熵权公式计算出重庆、成都都市圈与经济圈北翼地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10 项指标的权重,见表 4表 4各指标权重指标层权重研发经费投入强度0 073专利授权数0 234人均 GDP

20、0 142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0 064空气质量达标天数0 065单位 GDP 能耗0 044对外贸易依存度0 190人均进出口总额0 063人均财政支出0 058每万人卫生机构床位数0 0683 1 4协同发展差距测度在对各项指标进行赋权后,运用变异系数法测算都市圈与北翼地区的发展差距 变异系数是绝对差异与平均值之比,反映总体中单位样本值的变异程度,常常被用于衡量区域经济指标的差异程度,其数值越大,反映区域发展差距越大 数学表达式为Vj=jXj,j=1,2,m(7)式中,Vj表示第 j 个指标的变异系数,j表示第 j 个指标的变异差,Xj表示第 j 个指标的平均值 其中,0 Vj 1,且mj=

21、1Vj=13 1 5协同发展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模型构建在对都市圈与北翼地区发展差距进行测度后,建立 TOPSIS 综合评价模型,分别测度都市圈与北翼地区的综合发展水平 模型构建如下第一步,构造加权矩阵 Z=zij zij=wij yij(8)yij=xijni=1x2ij(9)第二步,确定最优方案 Z*j和最劣方案 Z0jZ*j=maxizij,正向指标Z*j=minizij负向指标(10)Z0j=maxizij,负向指标Z0j=minizij正向指标(11)第三步,计算每年实际情况得出到最优方案的距离 d*i与到最劣方案的距离 d0id*i=ni=1(Zij Z*j)2;(12)d0i=ni=

22、1(Zij Z0j)2(13)第四步,由欧氏距离 d*i和 d0i得到都市圈与北翼地区综合发展水平评价值ui=d0id0i+d*i,i=1,2,n;j=1,2,m(14)式中:xij表示都市圈与北翼地区系统指标的标准化值;wj表示相应指标权重;yij表示规范化后的指标数值;u1表示重庆、成都都市圈的综合发展水平,u2表示经济圈北翼地区的综合发展水平,u1和 u2的取值范围是 0,1,其值越接近 1,两者的综合发展水平越高 若 u1=u2,表明重庆、成都都市圈与经济圈北翼地区处于同步发展水平;若 u1 u2,表明经济圈北翼地区的综合发展水平滞后于重庆、成都都市圈的综合发展水平;若u1 u2,表明

23、重庆、成都都市圈的综合发展水平滞后于经济圈北翼地区的综合发展水平3 1 6协同发展耦合协调度模型构建耦合度模型可用于测度两个或两个以上系统间的耦合协调发展情况,已被广泛应用于区域、产业等领域的协同发展测度 2224,通过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测算都市圈与北翼地区协同发展的耦合度、耦合协调度,明晰都市圈与北翼地区间协调发展状况 其模型如下:假设 ui(i=1,2,m)和 uj(j=1,2,n)分别表示两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那么多个系统相互作用的耦合度函数模型为Cn=n(u1 u2)/(u1+u2)12(15)依据耦合度函数构建都市圈与北翼地区的耦合度模型,公式为C=2(u1 u2)/(u1+u2)

24、212(16)式中,C 表示耦合度,取值范围为 0,1 C 越接近47平顶山学院学报2023 年于 1,表明都市圈与北翼地区两者间的耦合程度越高;C 越接近于 0,表明两者间的耦合程度越低,无好坏之分耦合度仅能反映都市圈与北翼地区发展关联强度的大小,无法反映其协同发展水平 若仅用耦合度描述都市圈与北翼地区间的协同发展情况,则会出现二者的发展程度都很低,但耦合度都很高的“伪耦合”情况 因此,为真实、客观描述都市圈与北翼地区间的协调发展状况,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具体公式如下:T=u1+u2,(17)D=(C T)y(18)式中:T 表示都市圈与北翼地区的综合评价指数,可由都市圈综合发展水平 u1与

25、北翼地区综合发展水平 u2加权求得;,为待定参数,一般根据都市圈与北翼地区对整个成渝地区的贡献程度确定,为了凸显都市圈与北翼地区在整个成渝地区的重要地位,均取 0 5;D 表示都市圈与北翼地区的耦合协调度,y 一般取 0 5 结合已有文献资料和研究的实际情况,将耦合协调度划分为五个等级,如表5 所示表 5耦合协调度及耦合类型耦合协调度协调类型特征0 00 D 0 20 严重失调北翼地区发展水平较低,都市圈发展水平较高,两者差距较大,导致整体协同规模很低0 20 D 0 40 一般失调都市圈发展整体占据优势,北翼地区得到了初步发展,但协同发展规模增速不高0 40 D 0 60 勉强协调都市圈发展

26、速度放缓,北翼地区快速发展,两者发展水平差距逐渐缩小,北翼地区对都市圈的依赖程度增加0 60 D 0 80 中度协调北翼地区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效果,与都市圈的协同发展取得了较大改善0 80 D 1 00 高度协调都市圈与北翼地区实现良性共振,相互促进,有序发展3 2实证分析通过测算重庆、成都都市圈与经济圈北翼地区间的变异系数、综合发展水平、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并进行各自及二者间比较分析,明晰都市圈与北翼地区的协调发展状况,为探究其协同发展奠定基础3 2 1发展差距分析通过 SPSS 24 0 测算都 市 圈 与 北 翼 地 区20122021 年的变异系数,反映重庆、成都都市圈与经济圈北翼地区创

27、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五大发展系统的差距,结果见表 6表 6重庆、成都都市圈与经济圈北翼地区五大发展系统的变异系数年份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20120 6210 0740 0220 3730 10320130 5990 0710 0210 3780 08520140 5830 0690 0280 3790 03520150 5900 0670 0280 3610 03420160 5710 0640 0300 3900 03420170 5540 0620 0290 4100 02720180 5530 0600 0280 3850 02520190

28、5490 0560 0250 4010 02520200 5490 0440 0260 4220 02120210 5360 0430 0240 4380 022由表 6 可知,20122021 年,重庆、成都都市圈与经济圈北翼地区在创新、协调、共享发展方面的差距逐渐缩小;其中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共享发展方面的变异系数均小于 0 1(除共享发展2012 年),表明都市圈与北翼地区在协调、绿色、共享发展方面基本实现平衡发展;在创新发展方面,变异系数虽呈现下降的态势,但始终保持在0 5 以上,表明都市圈与北翼地区在创新发展上差距巨大;在开放发展方面,变异系数始终在 0 3以上,且呈现上升的态势,表

29、明都市圈与北翼地区在开放发展上的差距逐渐增大 通过数据分析发现都市圈与北翼地区五大发展系统的差距与现状分析吻合3 2 2综合发展水平分析通过建立 TOPSIS 综合评价模型测度重庆、成都都市圈与经济圈北翼地区 20122021 年综合发展水平,结果见表 7表 7重庆、成都都市圈与经济圈北翼地区综合发展水平得分年份都市圈(u1)北翼地区(u2)20120 4510 30420130 5040 26020140 4690 26720150 5050 26720160 5100 27220170 5440 28520180 6370 33620190 6350 36420200 7120 36720

30、210 7510 37757第 2 期龙云安,孔德源,李宁:新发展格局下区域协同发展测度及长效机制构建由表 7 可知,都市圈与北翼地区综合得分整体呈现增加态势,且都市圈综合得分始终大于北翼地区,表明随着时间的推移,都市圈与北翼地区综合发展水平都不断提高,但北翼地区的综合发展水平滞后于都市圈3 2 3耦合协调度分析根据都市圈与北翼地区综合发展水平构建重庆、成都都市圈与经济圈北翼地区耦合协调度模型,得出都市圈和北翼地区二者各自的耦合协调发展情况以及二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情况,计算结果见表 8、表 9、表 10表 8重庆、成都都市圈耦合协调度计算结果年份耦合度耦合协调度耦合协调程度20120 639

31、0 553勉强协调20130 7950 679中度协调20140 8030 594勉强协调20150 9130 673中度协调20160 8240 652中度协调20170 7080 629中度协调20180 9040 749中度协调20190 8690 754中度协调20200 8580 786中度协调20210 5030 610中度协调由表 8 可知,都市圈主要表现为中度协调的状态,协调发展状况良好 其中 2020 年耦合协调度达到 0 786,接近 0 800,向高度协调发展;但是由于20202021 年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冲击,导致经济圈 2021 年耦合协调度下降为0 61

32、0表 9经济圈北翼地区耦合协调度计算结果年份耦合度耦合协调度耦合协调程度20120 2220 297一般失调20130 2940 308一般失调20140 4720 413勉强协调20150 5410 455勉强协调20160 5310 463勉强协调20170 6300 522勉强协调20180 7030 597勉强协调20190 6600 591勉强协调20200 6660 603中度协调20210 5850 567勉强协调由表 9 可知,北翼地区主要表现为勉强协调状态 自 2014 年开始进入勉强协调状态以来,一直呈现平稳发展态势;2020 年耦合协调程度达到中度协调状态;由于新冠肺炎疫

33、情的冲击,2021 年北翼地区耦合协调度下降为 0 567 整体而言,北翼地区耦合协调发展处于初等水平,协调发展状况一般表 10重庆、成都都市圈与经济圈北翼地区耦合协调度计算结果年份耦合度耦合协调度耦合协调程度20120 4300 425勉强协调20130 5450 493勉强协调20140 6370 503勉强协调20150 7270 564勉强协调20160 6780 557勉强协调20170 6690 576勉强协调20180 8030 673中度协调20190 7650 673中度协调20200 7620 695中度协调20210 5440 588勉强协调由表 10 可知,都市圈与北翼

34、地区 20182020年耦合协调度超过 0 6,达到中度协调水平,但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2021 年都市圈与北翼地区的耦合协调度下降为 0 588 整体而言,都市圈与北翼地区耦合协调发展处于初等水平,协调发展有待提高通过实证分析发现,重庆、成都都市圈与经济圈北翼地区协调发展处于勉强协调的状态,这与二者发展现状及发展所面临的问题相符合 为了实现重庆、成都都市圈与经济圈北翼地区协同发展,构建重庆、成都都市圈与经济圈北翼地区协同发展的长效机制,以此来解决二者发展现状所面临的问题,推动重庆、成都都市圈与经济圈北翼地区实现高质量协同发展4重庆、成都都市圈与经济圈北翼地区协同发展的长效机制构建由实证分

35、析可知,重庆、成都都市圈与经济圈北翼地区间的耦合协调程度较低 截至 2021 年,二者耦合协调度处于勉强协调水平 成渝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我国西部地区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集中“缩影”,表现为发展水平梯度差异大,折射出区域协同机制方面存在问题 因此,从区域协同视角,提高重庆、成都都市圈与经济圈北翼地区间的耦合协调度,推进二者的高质量协同发展,构建起区域协同发展的长效机制,切实提升区域协同发展竞争力,实现重庆、成都都市圈与经济圈北翼地区协同长期持续发展4 1构建长效制度机制,实现协同平衡发展根据重庆、成都都市圈与经济圈北翼地区五大发展系统变异系数可知,截至 2021 年,重庆、成都都市圈与经济

36、圈北翼地区在创新及开放发展上的变异系数居高,创新及开放发展的差距较大,严重阻碍区域协同发展 因此,需要构建长效制度机制,67平顶山学院学报2023 年实现重庆、成都都市圈与经济圈北翼地区创新及开放的协同发展其一,构建长效的制度创新机制,实现区域协同创新平衡发展 首先,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引领,学习其他地区、创新型国家的先进生产技术、管理经验、创新机制,缩短创新研发时间,提高创新效率 其次,加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部各地区创新平台与创新资源合作,以高校、科研所、高科技企业为载体,实现科技成果规模化,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最后,建立协同创新的人才支撑体系,政府与企业共建共享协同发展人才

37、数据库,允许实行跨地区、跨单位兼职,并实行流动工作制,提高创新人才在重庆、成都都市圈与经济圈北翼地区的忠诚度其二,构建长效的开放合作制度,实现区域协同开放平衡发展 都市圈由于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国际往来密切,开放发展领先于北翼地区 首先,都市圈与北翼地区要进行体制机制改革,加强政府、民间合作,北翼地区积极学习都市圈先进的制度设计与政策安排,都市圈也要加大对北翼地区的帮扶力度,完善北翼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将自身外贸经济向北翼地区扩展辐射,推动北翼地区外贸经济发展 其次,构筑外贸协同发展新模式,充分发挥川渝自贸区的平台优势,完善都市圈与北翼腹地间的基础设施,强化水运、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协同联动

38、,构建都市圈信贷物流体系;同时,充分发挥自贸区制度优势,减少进出口中间环节、简化出口流程,适应外贸需求,提升贸易速度与质量,实现外贸模式创新发展4 2制定长效政策机制,推动产业绿色优化升级根据重庆、成都都市圈与经济圈北翼地区绿色发展变异系数可知,都市圈与北翼地区绿色发展基本实现平衡发展 然而,根据 2021 年重庆、成都都市圈与经济圈北翼地区协同发展的现实情况来看,仍需加大推进绿色协同发展 首先,都市圈与北翼地区应实施宏观调控调整区域产业 根据“雁阵发展模式”,经济圈应瞄准国际、国内发达地区产业发展方向,引导产业向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低碳绿色环保产业方向发展;北翼地区可借助都市圈产业绿色优

39、化升级发展,承接经济圈部分产业,夯实自身产业发展基础,有效推动区域产业绿色优化升级 其次,加大对产业绿色优化升级的政策支持力度,设立都市圈与北翼地区产业协同发展专项经费,为企业绿色转型升级提供资金支持 最后,实施税收优惠、政府采购等措施,引导各类资源要素向绿色环保产业集聚,倒逼传统产业绿色转型升级4 3建立长效评价机制,提升协同发展质量重庆、成都都市圈与经济圈北翼地区协调与共享发展是实现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抓手,根据重庆、成都都市圈与经济圈北翼地区协调、共享发展变异系数可知,都市圈与北翼地区协调、共享发展已取得一定成果,但仍需深化发展 为此,需要建立长效评价机制,提升协同发展质量其一,建立健全协

40、调发展的评价工具和评价体系 首先,仔细审视都市圈与北翼地区协调发展的集成效果,按照既定协调发展的评价体系,对各城市协调发展效果进行动态化的监督与评估;对于未能达到预期效果的,要查找原因、集中整治、拿出治理方案,确保协调发展达到良好效果 其次,都市圈与北翼地区要建立符合自身发展的协调发展评价体系,评价区域协调发展情况,高校、科研所联合企业以及政府成立智库,具体研究和发布区域协调发展指数,制定区域协调发展风险识别、预警、纠偏体制机制,从而实现重庆、成都都市圈与经济圈北翼地区高质量协调发展其二,建立共享发展评价机制 建立“校企院所”联盟,推进科研主体与企业“三个进”,即科研院校进企业、企业进科研院校

41、、三方联合进联盟,在联盟中,开展灵活多样的协同发展创新,切实解决重庆、成都都市圈与经济圈北翼地区在协同发展中所面临的痛点,实现人才、技术等各类资源的共享,推动都市圈与北翼地区向优质共享方向发展5结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统筹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力量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符合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新形势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一项重大举措 鉴于此,使用 20122021 年重庆、成都都市圈与经济圈北翼地区 13 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都市圈与北翼地区协同发展 结果表明:其一,重庆、成都都市圈与经济圈北翼地区五大发展系统变异

42、系数中绿色、协调、共享协同发展取得较好成果,而创新、开放协同发展仍有较大差距 其二,重庆、成都都市圈与经济圈北翼地区综合发展水平始终是都市圈高于北翼地区 其三,截至 2021 年,无论是北翼地区内部协同发展水平还是都市圈与北翼地区间的协同发展水平,整体都处于勉强协调水平 基于对重庆、成都都市圈与经济圈北翼地区协同发展的实证分析,构建推动重庆、成都都市圈与经济圈北翼地区协同发展的制度、政策及评价三大长效机77第 2 期龙云安,孔德源,李宁:新发展格局下区域协同发展测度及长效机制构建制,加快实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协同发展战略参考文献:1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EB/OL (20

43、20 01 03)2022 10 01 http:/wwwgov cn/xinwen/2020 01/03/content_5466363 htm?td-sourcetag=s_pcqq_aiomsg?vocvqxbcoakluoar 2 习近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 (2022 10 16)2022 10 17 https:/www 12371 cn/2022/10/25/ATI1666705047474465 shtml 3 OSMAN A,MENSAH E A,MENSAH C A,et

44、al Spatial a-nalysis of synergies and trade-offs between the SustainableDevelopment Goals(SDGs)in Africa J Geography andSustainability,2022,3(3):220 231 4 WIGNAAJA G The determinants of FTA use in SoutheastAsia:a firm-level analysisJ 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2014,35:32 45 5WANG J The economic imp

45、act of Special EconomicZones:evidence from Chinese municipalities J Journal ofDevelopment Economics,2013,101:133 147 6 李国平,朱婷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成效、问题与路径选择 J 天津社会科学,2022(5):83 88 7 张满银,卞小艺 基于断点回归的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政策临界效应评估及政策建议J 区域经济评论,2022(4):45 52 8 王兆华,邹朋宇,李浩,等 经济 能源 水耦合视角下黄河流域区域协同发展路径 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22(8):10 19 9 李东

46、玲,杨弘 协同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发展研究 J 经济纵横,2022(5):97 102 10 曾刚 长三角城市协同发展能力评价及其区域一体化深化路径研究 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5):226 236,242 11 程皓,阳国亮 区域一体化与区域协同发展的互动关系研究:基于粤港澳大湾区及其腹地的 PVA 模型和中介效应分析 J 经济问题探索,2019(10):65 81 12 宋婷,杨娇,李岱青,等 中国生态环境质量与经济协同发展研究 J 中国环境管理,2022(3):81 87,59 13 王晓红,李娜,张奔 企业研发投入、产学研协同发展与区域创新产出:对外开放度的调节作

47、用J 系统管理学报,2022(3):500 508,521 14 陈朝萌,陈绮梅 区域协同发展视角下的粤港澳大湾区社区教育:趋势分析与对策建议 J 职业技术教育,2022(9):64 67 15 吴燕霞,邵博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交通运输、区域经济、生态环境协同发展研究 J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21(6):120 131 16 和佳慧,吴映梅,李婵 城市韧性与科技创新耦合协调发展研究: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例J 资源开发与市场,2022(1):46 52 17 黄寰,况嘉欣,张秋凤,等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协同创新发展能力研究 J 技术经济,2021(6):31 38 18

48、 郭新艳,黎小钰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育区域协作网络特 征 与 形 态 分 析J 成 都 体 育 学 院 学 报,2022(5):77 83 19 孙长城,张凤太,安佑志,等 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动态关系研究: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例 J 资源开发与市场,2021(3):372 379 20 史育龙,潘昭宇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空间结构特征与空间格局优化 J 宏观经济管理,2021(7):21 27 21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 EB/OL (2021 10 21)2022 10 01 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21/content _5649727 htm 22 吴爱东,刘东阁 中国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关系: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 J 南方金融,2017(3):28 36 23 李合龙,徐杰,汪存华 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的耦合关系 J 科技管理研究,2021(14):56 64 24 王芳 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的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协同发展研究:以京津冀地区为例J 湖北社会科学,2021(6):64 72(责任编辑:赵岩洁)87平顶山学院学报2023 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