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新发展理念视域下课程思政建...辑架构、价值指向和实践路径_张慧.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01558 上传时间:2024-01-11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40.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发展理念视域下课程思政建...辑架构、价值指向和实践路径_张慧.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新发展理念视域下课程思政建...辑架构、价值指向和实践路径_张慧.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新发展理念视域下课程思政建...辑架构、价值指向和实践路径_张慧.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收稿日期:2022819基金项目:本文系 2021 年度浙江省教育厅思政专项“新发展理念视阈下课程思政建设的逻辑架构、价值指向和实践路径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Y202148213)。作者简介:张慧(1988),女,安徽六安人,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新发展理念视域下课程思政建设的逻辑架构、价值指向和实践路径张慧1,何伟峰2(1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绍兴312000;2绍兴文理学院,浙江绍兴312000)摘要 新发展理念下课程思政建设须立足于“培养什么人”这个教育首要问题,以形成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新范式为逻辑生成的出发点,对推动课程思政新发展,形成与时代新人要

2、求相适应的课程思政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聚焦于课程思政建设创新动能不足、要素融合有限、教研改革滞后、话语体系失范和思政载体零散等发展的不足,需要致力于构建以领域专家更智创、育人要素更协同、教研网络更敏捷、思政话语更包容和思政载体更共享的课程思政建设发展理路。关键词 新发展理念;课程思政;逻辑架构;价值指向;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96711X(2023)12009703doi:103969/jissn2096711X202312036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新发展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发展指向,具有全局性的指导意义。以新发展理念引领

3、课程思政改革,形成与时代新人要求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形成与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相融通的课程性质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程的政治使命。一、新发展理念视域下课程思政建设的逻辑架构新发展理念下课程思政建设需要解决建设起点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这一重要论述为我们在新时代推进课程思政改革新发展指明了方向。新发展理念下课程思政建设对标于国家建设发展新要求,契合当前国家发展的阶段性任务要求,增强课程思政建设中创新人才培养的效能。(一)顺应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首要前提当今时代,创新是时代的强音,工业化正伴随发生着强烈的数字

4、化和智能化,教育改革面临着新的宏观时代背景,需要为这一趋势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新发展理念下课程思政的目标就是要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新人。课程思政建构的前提需依托专业,突出专业基础知识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同时侧重知识的价值导向。面对数字化、智能化趋势不断增强,创新人才培养已然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时代号召。因此,课程思政建设需在创新人才培养中不断提升人才的家国意识,强化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自觉。(二)立足开放型人才培养的趋势,是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指向创新人才的培养绝不是关起门来的自说自话,它需要开眼看世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教育观,让学生具有世界眼光和人类命运

5、一体的大情怀。因此,在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要加强横向比较教育,更让学生知晓在大国竞争状态下知识报国的重要性。在纵向比较教育中,了解国家的历史,并立足当下,面向未来,增强民族振兴意识和包容共生意识。(三)基于奉献型人才培养的自觉,是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旨归创新人才培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视域下就是要强化人民中心价值导向。时下,社会变革和强国目标深度交融,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求不断得到满足,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增强。新发展理念下课程思政建设需要面向共享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和不充分的问题,提升人才培养的人民中心价值教育。课程思政建设需要加强引领共享发展和奉献人民美好生活的价值指向,在专业教育和

6、价值引领中不断增强青年学生的人民思想的领悟力和知识强国的意识。创新型、开放型和奉献型人才培养是新发展理念下课程思政建设的新语境和新理路,彰显的是新发展格局下课程思政建设新的理论站位。课程思政建设在新发展理念观照下产生的新育人逻辑向度为形成人才培养新范式、获得新优势和取得新成效奠定了理论基础。二、新发展理念视域下课程思政建设的价值指向新发展理念下课程思政建设问题并不能局限在课程建设层面,需要面向社会发展问题、人才培养问题和价值成长问题,探究其内生联动机制。(一)社会发展现实:坚持美好生活的价值指向课程思政建设并不仅是用理论来解释世界,重在改变世界。虽然课程思政建设并不直接作用于社会发展的实际问题

7、,但是其通过培养大量的具有“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的有用人才”来间接解决社会发展的实际问题。新发展理念下课程思政建设强调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79第 36 卷第 12 期总第 346 期2023 年 6 月(下)湖 北 开 放 职 业 学 院 学 报Journal of HUBEI Open Vocational CollegeVol36No12(GenNo346)Jun(last half)2023过产生和提供高质量的知识供给,为解决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提供支持,为形成美好生活创造新条件。当前课程知识教育与社会实际问题的结合性较弱,人才培养难以充分满足社会发展要求。同时,知识教育和思政教育脱

8、节,人才培养的人民服务能力减弱。因此,纠正教育的实践性减弱和人民性减弱的双重倾向是新发展理念下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特点,这是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久大计。基于此,新发展理念下课程思政建设着重从人才培养提供增强社会发展和社会创新动能的教育方案。(二)人才培养质量:面向时代新人的必然选择新发展理念下课程思政需要服务于新时代国家发展的新要求。因此,新发展理念课程思政建设需要夯实人才培养的质量,革新人才培养范式。新型人才不是单一的知识的载体,而应是德智体美劳综合素养的结合体。我们的教育体系应培养出既能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专门人才,又愿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的复合型社会主义接班人。新发展理

9、念下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为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构筑起强大的根基,从而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培养新优势。(三)思政话语转向:推进思政文化的必由之路课程思政改革不仅是对课程体系的改革,同时也是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话语的重要建构。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引领人才培养的效用不强,其重要原因就在于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滞后和语言表达的乏力,无法真正成为教育的重要支撑力量。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一直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政治优势,理论能说服人也能教育人,这是中国共产党革命胜利的重要法宝。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作为重要的媒介对我国青年学生的影响巨大,而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还很大程度上停留在

10、革命话语阶段,与新时代所要求的更加鲜活和接地气的话语产生了某种脱节。与此同时,西方化的话语表达和思维习惯正在不断侵蚀我国青年的思想。所以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思政话语转化十分必要。推进新时代思政话语转向,应将思政内涵以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符合中国文化的语言表达,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才培养范式。三、新发展理念视域下课程思政建设的困境和实践路径新发展理念下课程思政建设具有系统性、综合性和动态性。因此,加强课程思政建设需要在把握其逻辑架构和价值指向的基础上,全面认识当前课程思政建设的发展性不足的问题,通过新发展理念的融合贯通来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不断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培养范式的优越性。(一)

11、新发展理念视域下课程思政建设的困境1课程思政创新动力不足课程思政建设的痛点就是创新动力不足。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诸多,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课程思政创新的内涵认识不清。课程思政如何实现创新是推进综合教育改革的关键,也是确保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保障。但如何通过创新理论和方法来实现课程思政,以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如何让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让课程思政真正成为人才培养的新范式,展现其优越性尚不清晰。二是对于课程思政创新的意愿不强。很多专业课老师意识不强,重知识传授忽略人的教育。三是课程思政创新缺少支撑体系。课程思政没有标准可参,同时配套建设资金和激励政策缺乏,一定程

12、度上制约其建设进程。2课程思政要素融合有限课程思政建设并不是孤立的,其间涉及教学、教师、科研、学科和职能部门等各个育人要素。当前教育领域中各个育人要素的“孤岛效应”比较明显,各个育人要素围绕立德树人的目标性不强,各个要素都是围绕自己的效用最大化来运行,这导致教育内耗不断加剧。同时,育人要素之间也没有根据其功能和特色产生新模式,育人主体间的协同意识和协同能力不强,更没有一定的制定架构来整体协调。3课程思政教研改革滞后教育科研是推动课程思政的根本动力。目前的教研活动中对于课程思政的重要性还没有还没有足够的认识,仅限应付任务,对之探讨不够。从学校层面来说,虽然课程思政改革是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方向,但

13、是在具体的教研考核中并没有将课程思政作为一个量化指标进行考核,所以导致课程思政的教研活动也只停留在表面上,专业教研室不愿花费大量的实践和精力到课程的思政教研活动上,这导致课程思政建设仅限于落实要求,很难有高质量的成效。4课程思政话语体系失范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信息化、网络化技术的普及让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着艰巨的挑战,西方国家普世价值、自由化思潮和历史虚无主义等通过网络不断影响着青年一代。青年一代容易接受新思想且处于价值观塑造的关键阶段,课程思政话语体系建设尤为重要。但当前我们在课程思政的话语体系的建设上滞后且失范,一方面是专业课教师的思政语言贫乏,思想政治教育仅仅停留在说教层面,同时

14、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还处于个体理解的阶段,另一方面每一个专业课教师思政教育话语都各不相同,这对于课程思政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构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5课程思政育人载体零散课程思政需要整合育人资源,加强载体建设,形成新时代育人新格局。但当前课程思政在吸收育人资源,进行育人载体的建设上缺少顶层的设计,课程思政育人载体站位还不够高,还只就课程建设课程,就思政建设思政载体,“两张皮”的载体搭建导致课程载体与思政教育载体无法实现有效融合,同向同行的作用发挥的并不完全,其根本原因在于高校管理组织的条块分割,教学组织与学生管理组织是两条完全不同的路径,这导致在职责、经费和教育目的上各不相同,出发点的差异性导致育人载体

15、的碎片化。(二)新发展理念视域下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路径新发展理念下课程思政需要面向于当前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各种问题,以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建设指向以实现构建领域专家更智创、育人要素更协同、教研网络更敏捷、思政话语更包容和思政载体更共享的课程思政建设发展理路。1实现领域专家更智创课程思政建设创新动力不足需要发挥好领域专家的作用。课程思政建设面向新发展要求,如何做好融合创新其根本抓手就是领域专家。领域专家在知识能力、价值塑造能力和人才培育能力上富有经验且具有高度的敏感性。领域专家能够在课程思政建设的架构知识、领域知识和主导设计上更能贴近课程思政的育人要求,他们一般水平高、有威望,对89湖北开放职业学院

16、学报(2023)第 36 卷第 12 期总第 346 期领域专业知识与思政育人知识的融合有更强的能力,通过领域专家的积极探索,可以形成一定的课程思政建设经验,从而凝练具有领域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方法和路径,对课程思政建设具有长期性、根本性的影响。2实现育人要素更协同课程思政建设需要加强育人要素综合效应的发挥。育人主体要加强组织化建设,构建一体化的协同育人组织体系,加强协同育人的机制建设,注重育人资源高效配置和流动,切实将教育资源投入到育人中来。要加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一体设计,加强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第一课堂育人平台和第二、第三课堂育人平台的统筹建设,强化育人资源的保障的思政标准和邮

17、箱标准;要突破课程思政的课程形式的单一性,多元化设计课程,多元化整合育人要素吸收进入课程设计中,不断提升课程的内涵和课程的吸引力,从而有效提高育人要素的综合协同功能。3实现教研网络更敏捷课程思政建设要注重开放性,要充分利用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平台,加强教研活动的开放性;要动态设计教研活动,积极将知识的一般性与社会问题的特殊性相结合开展教研活动,注重教学相长,注重面向于学生和行业的结合点的知识设计;要加强批判和比较的方法运用于教研活动中,注重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思维方法融合进教研设计中,形成思维方法、专业知识和现实问题的三位一体的教研,提升课程思政教研过程的敏捷性。4实现思政话语更包容课程思政建设需要

18、以更加包容的话语来说服人和教育人。专业课教师要自觉增强思政教育语言的建设和管理,遵循青年的成长规律,掌握课程育人话语权;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的竞赛,加强思政语言标准建设,在和同行、学生的对话中提升育人的亲和力;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参照标准,为课程思政话语体系建设提供更为包容的遵循,通过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体现新发展理念的专业课程育人元素的创新融合,为最终实现专业课程的思政融合提供统一的参照。5实现思政载体更共享学校要从立德树人的高度来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为青年学生提供更加具有时代性和社会主义主流价值性的育人价值网络;要大力加强课程思政的智慧化建设,发挥技术支撑平台的

19、基础保障作用;通过大数据等工具,推进课程思政育人平台的勾连,不断丰富各个育人平台之间的互动关系和模块协作;要以立德树人阵地建设的高度来统筹课程思政平台建设,打通资源流动的堵点,实现课程思政建设的资源共建共享共赢,减少因为各自为政的建设导致的建设资源的浪费。结语一言以蔽之,新发展理念视域下课程思政建设是新理念下教育何为的一种时代关照,也是对教育为何的一种终极价值的拷问。文章围绕时代新人,从创新机制、要素协调、共享育人平台建设试图探究一条既开放包容又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优势的高质量育人范式。参考文献:1 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N 人民日报,20

20、16129 2 高燕课程思政建设的关键问题于解决路径 J 中国高等教育,2017(15/16)3 李莹从脱嵌走向融合:高校课程思政实施的影响因素及其策略 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22,40(6)4 王敏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政策表征、现状剖析与优化对策 J 继续教育研究,2022(6)5 沈万根,刘效云,协同育人视域下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新审视 J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55(3)The Logical Structure,Value Direction and Practical Path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Ideology and

21、Politics in the Context of the New Development ConceptZHANG Hui1,HE Weifeng2(1Zhejiang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 College,Shaoxing Zhejiang 312000;2 Shaoxing University,Shaoxing Zhejiang 312000,China)Abstract:Under the new development concept,th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sho

22、uld be based onthe primary issue of“what kind of person to cultivate”The starting point of logic generation is to form a new paradigm ofcultivating virtues and cultivating people in the new era,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promote the new development of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and formi

23、ng a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system commensurating with therequirements of the new era Focusing on such problems as lack of innovation momentum,limited integration of elements,lagging reform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disorganized discourse system and scatter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

24、arrier,weshould strive to build a rational path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with moreintelligent experts in the field,more coordinated educational elements,more agile teaching and research network,moreinclusiv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discourse and more shar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arrierKey words:new development concept;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logical structure;value direction;practical path(责任编辑:桂杉杉)99第 36 卷第 12 期总第 346 期2023 年 6 月(下)湖 北 开 放 职 业 学 院 学 报Journal of HUBEI Open Vocational CollegeVol36No12(GenNo346)Jun(last half)2023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