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社工在“民企带村”中的助力作用——基于对广州市从化区C村的实地调研.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01554 上传时间:2024-01-11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955.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社工在“民企带村”中的助力作用——基于对广州市从化区C村的实地调研.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社工在“民企带村”中的助力作用——基于对广州市从化区C村的实地调研.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社工在“民企带村”中的助力作用——基于对广州市从化区C村的实地调研.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of Changsha Social Work CollegeVol.30 No.1March.2023第30卷第1期2023年3月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社工在“民企带村”中的助力作用基于对广州市从化区C村的实地调研罗天莹苏巧平李婉怡123(华南农业大学,广东 广州 510640)摘要:实地调研发现在乡村振兴的实践过程中,目前的“民企带村”存在对村庄内生发展动力激发不足的问题:对村民的保障性、权利性以及发展性需求回应不足,不利于振兴实践的延续。而社会工作的价值理念和服务经验与乡村振兴的实践需要契合,由此提出了农村社工可从个人、社区以及政府三个层面来助力“民企

2、带村”的振兴策略。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社工;民企带村;助力作用中图分类号:C9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5136(2023)01-0028-051问题的提出当前,农业农村发展的相对滞后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表现之一。回应此种情况,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的重大战略,这是关系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振兴战略鼓励社会各界人士、群团组织等积极投身建设,形成政府、企业及其他社会主体的多元合力,为战略的实施提供可持续发展动力。政府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到乡村振兴中,这对于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乡村生活水

3、平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目前乡村振兴的实践中,“民企带村”较为突出的仍是经济功能的实现,社会功能的发挥则较为欠缺,显现出对乡村振兴的内生性动力的激发不足,难以保障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本文认为具备发展性视角的农村社会工作重视发挥社区的生产性力量,其专业特质和价值取向与乡村振兴的内涵高度相符,因此拟在对“民企带村”中现存问题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农村社工如何去激发乡村主体性的内生动力,从而为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营造合适的“软环境”,增强民营企业与乡村群众间的互动联系,从而实现农村社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的可持续发展。2乡村振兴背景下“民企带村”的现状2018年11月,以“政府引导、村企自愿、

4、农民主体、合作共赢”为基本原则的广州市乡村振兴“千企帮千村”工程在从化区C村拉开序幕。该工程引导市内企业结合自身优势,以一企一村或多村、一村多企等模式开展捐赠、资助、合作式帮扶行动,精准对接乡村资源禀赋,带动乡村建设和发展。C村位于广州市从化区A镇东北部,紧邻从化经济开发区,辖区面积约 4.2平方千米,共有 8个经济社,约1200人,该村曾是从化区重点整治的问题村、贫困村。党的十九大以来,村庄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在农耕田缘、田缘花舍、万农养殖、泥巴乐园等10余家民营企业的带动下,因地制宜地盘活了集体资源资产,实现土地流转约2500亩。村企合作高标准建设童话小镇,着力打造研学文旅产业,年均吸引

5、游客22万人,旅游收入达700多万元。“民企带村”实践改变了村庄原本的封闭与落后情况,在产业发展、村民增收、村居环境升级等多个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实地调研中发现“民企带村”未能激发乡村主体性的内生动力,村民的保障性需求、权利性需求和发展性需求存有较多未满足的空间,不收稿时间:2023-03-02基金项目:2019年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项目“资本、人才、组织模式在乡村振兴中的长效联动机制”(2019B1515210029)。作者简介:罗天莹(1978),女,华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E-mail:罗天莹苏巧平李婉怡: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社工在“民企带村”中的助力作用第1期利于乡村

6、的可持续发展127-28。2.1“带村乏力”较难回应村民的保障性需求对于广大村民而言,保障性需求的满足是最切实的需要,也是其积极行动的基础。但在C村的调研发现,乡村公共服务方面,目前的“民企带村”较多是聚焦于基础设施的建设,例如整修村道、电网改造、为独居老人翻新旧屋等。而在其他类型的公共服务方面,尤其是精神层面,如定期走访关怀社区重点人群等服务还仅是由社区工作者初步组建的志愿团体进行,而民营企业在乡村公共服务、帮扶中能发挥的保障力量仍有待挖掘。“年轻人基本都出去打工了,村里主要是老人、妇女,还有小孩子,得闲(空闲时间)就聊天、散步、放松休闲下;村里有醒狮队,好像是村委组织的,有些节日时候会在祠

7、堂前面表演其他活动没有怎么参与过,不是很了解。”(D-1-20210227)“平时会在村口下下棋,退休也没什么事干,在家对着电视又无聊,出来和人聊天好点;节假日没什么活动过年?我们村不聚会的。”(L-1-20210225)实地走访中发现,村中人数占比较多的老人、妇女群体日常生活较为单调,空闲时间常在自家门前、巷口静坐或闲聊。访谈中了解到村中文化性、娱乐性群体活动的开展相对较少,村民精神文化需求的保障还有较大满足空间。“没有听说过(民营企业有其他帮助村中建设的行动),我认为企业肯定还是以它的利益为主当然还是需要其他社会力量。”(D-1-20210227)因为资本具有逐利性,民营企业经营的根本目的

8、是盈利,尤其当民营企业规模、实力仍不足以支持其肩负更多的社会责任时,它在乡村振兴实践中就很难主动超越自身利益与传统角色范围去增加社区公益事务的参与或关心社区的全面发展。2.2“权利让渡”挤压了村民的权利性需求村庄走访中发现,C村的“民企带村”实践由农村基层党组织主导和引领合作,村民对村中民营企业情况多数缺乏了解,关于村企合作多表示“不太清楚”。在民营企业入驻初期,村民囿于固守土地的传统小农经济思想,加上对企业缺乏信任,认为将土地流转给民营企业“心里不踏实”,使得大多数村民对进驻的民营企业抱有抗拒心理。在这一阶段村组织承担了“说客”角色,村民和民营企业的互动交流较少,发展规划、合作行动主要依靠村

9、组织进行交涉。“农民对土地的认识是土地是我的,所以早期土地流转也是遇到一定阻力的。村委要和企业进行沟通,要做好村民的思想工作,改变其守旧观念,形成大局观,才能更好推动发展(后续建设)由村负责牵头,和企业进行沟通,组织引领好村民。”(C-1-20210227)这种常见的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村企间的沟通效率,但同时也意味着村民话语权、监督权潜移默化的让渡。此外,在“民企带村”过程中,村民作为被管理者、被雇佣者,参与权也常常被代替行使。村民的权利性需求得不到较好满足,影响了村民对乡村振兴主体地位和作用的认识,许多村民认为乡村振兴是“政府的事情”“靠老板投资”,而对自身的地位和作用评价较低。甚至有村民怀疑

10、“民企带村”是基层干部获得政治资本、官商合作捞取油水的把戏。“(乡村振兴)那些是政府搞的,要政府出钱来搞的村委去商量去合作咯,我们(村民)哪里(认)识那么多。”(C-2-20210227)“我不清楚啊,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可能搞什么政绩工程?(村里)没什么企业吧,好像没,合作?我不清楚征地我就知道,都不知是不是官商勾结,一年就那么点钱政府要,你能不给吗?”(L-1-20210225)2.3“被动发展”抑制了村民的发展性需求“民企带村”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村民获得教育、技术与资金的机会。例如在教育和技术方面,村民进入到民营企业工作或是与民营企业达成订单合作,部分民营企业会为其提供相应的知识、技术培

11、训,村民可以从中获得能力上的提升。但调研中发现:一是民营企业会更愿意优先招聘具有相关经验的、更具有职业竞争力的村民,以减少培养的成本;反之,缺乏相关经验和技能的村民不易获得就业岗位;二是有村民表示自己进入民营企业工作后并没有进行过相关的工作培训,或是民营企业提供的知识、技术培训多数仅围绕所从事工作岗位的基础内容,很少能满足村民在基本能力之外的发展需要。“我们(工作)没有培训的,就是剪下民宿里面的花花草草咯不用培训公司哪里会给你培训,29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年你不会的话就不请你啦”(C-4-20210227)“企业肯定会提供一些基础性指导的,这也是提高生产效率、水平的需要,就像龟博园

12、会有养殖户的专门培训。”(C-1-20210227)同时,另一方面,不少村民在对乡村振兴的认知不足、较少主动参与的情况下也能在村企合作中获得稳定的发展红利,这产生了一定的负面效应:村民的主动性和参与度较低,“坐享其成”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村民心态。“(发展期待)没啊,老老实实打份工,老板有粮出(工资收)就得。”(C-4-20210227)“四十几岁都难找工作,五十几岁没人请的又没钱,又没能力,后生仔(年轻人)就说把握下发展机会咯,我们上了年纪的人还能做什么,乡村振兴就等政府等后生仔去发展啦在家照顾下孙子孙女,有租收有分红收,总归够吃的。”(C-2-20210227)总体而言,在“民企带村”的实践中

13、,村民自身的发展性需求易被忽视,更多的是“被动发展”,使得村民缺乏对自身发展的积极判断与前进动力。3农村社工在“民企带村”中的助力作用乡村振兴的主体是农民,民营企业相对于农民而言是外部客体,在当前隐含差序格局的农村社会中较不易充分融入内部文化、治理圈子。同时作为嵌入型力量,较少惯性持续扎根介入,不易对递进性的乡村振兴战略产生持续增强作用。因此,虽然目前“民企带村”形成了良好的经济牵引机制,但也存在明显的主体性内生动力激发不足的问题,不利于乡村建立具有发展后劲的现代产业体系。唯有通过政府、民营企业和第三方在经济、政治、社会保障上的共同助力,方能构筑农民自我发展能力的建设体系,从而转化为乡村振兴的

14、主体性内生动力,实现乡村的可持续发展。3.1农村社工助力的契合性作为第三方的服务类社会组织,社工机构具备非政府性、非营利性、服务性等基本特征,故拥有良好的资源动员能力,可通过自身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与多方形成联系,为乡村振兴获取更多的合作机会与建设支持。同时,相对其他类型的社会组织而言,社工机构所强调的助人理念、链式服务和实务研究等特征能恰当促进村民的能力提升,为其生产生活提供帮助,亦能发挥润滑剂作用,积极协调乡村振兴中的多方关系,弱化甚至消除利益冲突带来的负面影响2。因此,农村社工助力“民企带村”的契合性具体表现如下:其一,农村社工“助人自助”的服务理念强调帮助服务对象增强独自应对问题与困难的

15、能力,这与乡村振兴所重视的主体性内生动力激发是高度契合的。社会工作者的使命感与乡村振兴存在价值亲和,能在“民企带村”中深入村户,有效贴合乡村服务和治理的需要,达到可持续性发展的振兴目标。其二,农村社工具有个案、小组、社区工作三大直接服务手法及社工评估、研究及社会政策等间接服务方法,抱有尊重、真诚、同理心的专业态度,重视倾听服务对象的声音,以个别化、接纳非批判、案主自决等作为工作基本原则,注重发挥服务对象自身优势、激发其改变潜能。其三,农村社工在已有的乡村公共服务、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及弱势人群关爱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实务经验,以各种形式实现了村民增能、互助和社会网络发展,推动形成了“乡村共同体”

16、。如以发展性社会工作、能力建设与资产建立为本的农村社会工作研究为农村社工在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介入实践提供了理论依据与经验借鉴。3.2农村社工助力的作用方向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的内生动力激发包含发展获得需求、权利获得需求以及保障获得需求三个要素128。农村社工可通过着眼于村民的保障性需求、发展性需求和权利性需求,结合政府、民营企业的外部助力,促进村民在参与乡村振兴实践中形成主动性意愿与自觉性、自发性行动,从而改善及解决“民企带村”中的乡村内生动力激发不足的问题。3.2.1村民的保障性需求依托政府的支持,完善村民在有关制度、公共服务以及帮扶机制等方面的保障,满足村民生活需要,这是促进村民自我能力发

17、展的基础。农村社工可以通过兜底性社会工作服务的开展、乡村社区互助支持网络建设,以及进行相关政策倡导,提高工作的专业性和可持续性,满足乡村群众的保障性需求,尤其是精神层面的保障需求,增加乡村群众在投身乡村振兴实践中的底气和动力。3.2.2村民的发展性需求“民企带村”的背后是各类生产要素向乡村涌入、30罗天莹苏巧平李婉怡: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社工在“民企带村”中的助力作用第1期城乡融合发展的过程。在其间,村民自我能力的提高是适应环境和提升竞争力的根本,从而实现自我、家庭乃至乡村社区的可持续增能。农村社工可在提升村民的教育水平、技术能力以及资金获得能力等方面发挥作用,回应乡村民众在提高近期、远期生计水

18、平中的资本和能力需求,增强村民在投身乡村振兴实践中的积极性。3.2.3村民的权利性需求保障与提升村民话语权、监督权、参与权,是满足其知情权和发表有关个人利益诉求的重要途径。农村社工可在符合公共利益的要求下,在建设乡村群众发声、监督和参与的渠道与平台中发挥作用,通过推动乡村社区的集体化决策与组织化建设,让乡村振兴实践更多地反映村民所需,满足乡村群众的权利需求,发挥村民在“民企带村”实践中的主体作用,激发乡村内生性动力。4农村社工在“民企带村”中的助力策略发展性社会工作重视个案服务、社区服务与社会行政三者由微观到宏观的整合,实现个体与社会的发展3。结合Midgley提出的实践策略,围绕乡村振兴主体

19、性内生动力激发过程中所要满足的村民保障需求、发展需求和权利需求,提出以下农村社工助力乡村振兴“民企带村”实践的发展性社会工作介入策略:4.1个人层面4.1.1以专业服务满足个体保障需要个体保障需求的满足是发展性行动的基础。首先,农村社工在政府的指引下,可联合带村企业,通过基础性兜底服务,更好地满足乡村社区弱势群体的个体保障性需求,如针对低保对象、独居老人、特困人员等重点人群,通过建档并联合社区工作者、企业志愿者团队进行定期家访,以掌握重点对象的情况动态。其次,关注乡村社区的主要群体,农村社工可联合企业开展对于老人、妇女、儿童的关爱服务,如号召民营企业为相对困难的群体“献爱心”;组织、培训企业志

20、愿者团队,为老人、妇女、儿童提供生活照料、心理关怀、应急救助服务;邀请具备律师资格人员在村中开展普法讲座、法律援助等活动满足乡村公共服务需求4。4.1.2以能力建设激发个体发展潜能发展性取向下的农村社工要有意识地提升村民自身的能力,增加他们参与的效能感,促使其主动性意识与行为的双重觉醒,从而激发乡村的主体性内生动力,这是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的“良方”。因此,农村社工可联合带村企业通过社区教育、管理培训为乡村民众增能,如开展科学知识普及、产业经营知识讲座、职业技能提升训练、职业发展规划等富有针对性及前瞻性的能力提升活动,以增加乡村民众的个人资本,激发其参与乡村振兴的热情,为其参与乡村共建共治共享奠

21、定能力基础,实现乡村社区的内生性发展4。4.1.3以渠道拓宽促进个体权利行使农村社工通过扎根农村,与村民建立了良好的专业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拓宽多样化反馈渠道促进村民充分发挥其参与权利,形成乡村生活共同体;鼓励村民积极“发声”,表达自己对乡村振兴“民企带村”实践的意见与建议,充分行使话语权;当村民利益受到侵害时,及时为村民寻找表达诉求的合法渠道提供协助5;与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以及民营企业等各方建立良好关系,以村民需求为本,帮助村民更好地获取“民企带村”的有关资源与信息,例如推动村委在村中设置重要事项公告栏并保证时效性,实现信息公开化、透明化,增加村民对“民企带村”行动中具体事务的知情了解;在

22、村中设置匿名意见箱、定期开展村民代表座谈会等,保障村民在“民企带村”项目合作中的对话资格等。4.2社区层面4.2.1以互助网络完善社区保障农村社工可通过建立乡村社区内在的互助支持网络体系,推动补充性社区保障的建构,更好地满足其保障性需要。一是协助社会支持缺乏或不足的村民发掘优势和潜能,以社区为平台恢复其信心与动力、完善或重构其社区支持网络,使其能够得到来自社区组织或网络的资源、信息和帮助;二是通过邻里互助计划或项目,搭建邻里相识平台,如组织社区中的爱心人士、积极分子,以社区活动为媒介,通过社区微信群、QQ群等建立社区的联系网络;三是可以基于村内血缘、邻里关系等朴素情感关系推动形成乡村互助组织,

23、以多种方式营造乡村互助氛围,完善乡村社区的互助支持体系与保障网络,构建“自助互助”内生性传统。4.2.2以投资策略推动持续发展聚焦社区层面的投资,在“民企带村”的实践中,农村社工可协助乡村开展本土特色宣传活动,促31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年进招商引资,带动乡村经济发展;促成来自村组织的支持、基金会、爱心企业等的投资,建立当地的就业创业协会,组织村民争取更多发展资源与机会;作为中介者,协助村组织促进村民与民营企业进行有效的沟通协商,减少合作问题与隐忧;在社会服务中,以多元主体合作增加村企互动,促使民营企业以行动展现企业文化与责任、与村民建立良好关系,形成农企利益与情感共同体等,还可结合

24、本土化情境与特色资源,推进乡村社区集体生计项目,激发乡村社区对资源的识别与利用能力6。通过丰富的投资策略增进“民企带村”实践效益,助力乡村社区生产性与发展性的实现。4.2.3以社区营造增进权利行使面对当前“民企带村”实践中政府的直接控制、干预及村民对社区事务的掌控感、参与度不足,农村社工可以通过社区营造动员村民行动,推动实现社区的自组织、自治理和自发展7。如在社区活动开展中增加村民间的沟通交流与合作互助,增强朴素情感联系和社区凝聚力,形成及提升社区参与的共同体意识;推动组建乡村本土队伍、团体、社区组织,为村民提供参与公共生活和发展自身能力的平台;挖掘有意识、有能力、有热情的、在乡村社区中具有行

25、动引领作用的新乡贤群体。通过多种社区营造途径来促进村民的权利行使,使“民企带村”实践更好地回应村民需要和诉求,增加社区认同感,激发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4.3政府层面重视政府在“民企带村”乡村振兴实践中的领导作用,农村社工需要加强与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交流与合作,通过问题评估、对策研究和建议传递的三个工作步骤,助力乡村民众的保障、发展及权利需要的满足8。如倡导完善社会保障覆盖、促进乡村就业与自雇;政府搭建乡村多元主体合作平台,推动多元主体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共促乡村社区全面发展;搭建乡村人才培养平台,注重乡村社区群体的增能,充分发挥乡村人力资本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倡导对村民在政治、经济、文化、

26、社会等方面的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政策制度保障,巩固其主体地位。总之,农村社工可以就乡村发展问题积极向政府部门建言献策,倡导在当地采取发展性的社会政策,形成融合多方利益诉求的、具有激励性的发展计划,推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发展新格局。在增强村民安全感的同时,帮助村民更好地实现资产积累,从根本上改变境遇,促成乡村“造血式”的发展。参考文献1刘晓雯,李琪.乡村振兴主体性内生动力及其激发路径的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0,34(8):27-34.2史正慧,夏当英.社会工作参与乡村振兴:必要性、可行性与介入路径J.宜春学院学报,2019,41(10):41-44.3刘玉春.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27、性社会工作的介入策略J.管理观察,2019(8):115-116.4郑必镇.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现状、问题和对策:以宁德市蕉城区为例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21(4):61-63+69.5萧子扬,刘清斌,桑萌.社会工作参与乡村振兴:何以可能和何以可为?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9,18(2):224-232.6向德平,程玲.发展性社会工作的脉络、特点及其在反贫困中的运用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56(2):47-52.7徐其龙,陈涛.发展性社会工作视角下社区服务、社区营造和社区发展的整合研究J.社会科学文摘,2020(10):59-61.8熊丽娟.企业参与乡村振兴有效性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0(22):67-69.32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