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新时代高校“防化一体”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路径探究_潘玮琳.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601524 上传时间:2024-01-11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550.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时代高校“防化一体”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路径探究_潘玮琳.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新时代高校“防化一体”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路径探究_潘玮琳.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新时代高校“防化一体”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路径探究_潘玮琳.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萍乡学院学报 2023 年 104 第 40 卷第 2 期 萍乡学院学报 2023 年 4 月 Vol.40 NO.2 Journal of Pingxiang University Apr.2023 新时代高校“防化一体”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路径探究 潘玮琳(安徽大学 互联网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9)摘 要:我国网络信息技术迭代升级速度空前,各种新媒介形式层见叠出,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比以往任何时刻都要复杂,争夺青年一代的网络斗争愈演愈烈。针对现阶段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现实问题,高校必须在风险防范、工作队伍建设、供给内容上下功夫,精心引导和用心栽培处于人生“拔节孕穗期”的大学生,在“防”与

2、“化”中推动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高质量”发展。关键词:网络意识形态;风险防范;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49(2023)02-0104-04 我们党历来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1。高校是我党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前沿阵地能否守得住、守得牢关乎党的事业是否后继有人。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理论学习扎实推进、主题宣传旋律高昂、阵地管理井然有序,意识形态工作总体向上向好。然而,当前国际形势复杂,西方诸国披着所谓“普世价值”外衣通过网络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推销、积极兜售其霸权主义的“糖衣炮弹”1

3、,妄想通过“颜色革命”颠覆我国政权,他们下功夫最深的一个领域就是争夺我们青年一代。多元化社会思潮充斥网络,使得大学生理想信念模糊,难以与主流意识形态同频共振,高校网络意识形态斗争颇具复杂性、严峻性;一些高校在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中大局意识缺乏,重视程度不够,解决办法不多,导致网络舆论危机频发,发生舆情时没有积极主动发声,即使发声也缺乏正确有效的应对策略;高校网络主流意识形态工作在风险防范、师资队伍建设、有效供给内容等方面表现出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态势。高校应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2,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话语权

4、,切实担负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任3。一、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存在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 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导致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4,宽松的表达环境为多元价值观提供思想碰撞和观念交锋的竞技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一定程度上受到挑战进而被弱化和稀释,凝聚大学生思想共识难度加大。此外,西方国家常利用其技术优势,向我国青年大学生兜售其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竭力在意识形态话语权上进行争夺。高校如何将意识形态工作与学生实际相结合,从大学生的心理接受认同规律出发,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双向发力

5、,在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度,是当前和今后高校不得不攻克的难题。(一)工作现状尚未改善,主流意识形态面临新问题 当前,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总体向上向好5,广大师生政治立场坚定,坚决拥护党的领导,网络舆论氛围健康和谐。但是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仍然存在。例如,在应对观念上,思想认识上存在“轻”,担当作为上存在“怕”。部分高校思想观念尚未转变,重学术研究,轻党建,重线下,轻线上,弱化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主体责任,谈意识形态色变,敬而远之,不愿抓、不想抓;在教育内容上,存在与学生需求相疏离,自上而下刚性发布理论学习,难以凝聚学生思想共识;在应对现实上,部分高校尚未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执行过程缺乏制度支撑;在

6、应对技术方面,网络舆情信息监控的技术设备相对落后,工作人员技术掌握有限。(二)多元媒介层出不穷,主流意识形态迎来新挑战 随着互联网的深度发展,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向网 收稿日期:2023-03-06 基金项目:2019 年安徽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能力提升项目“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名师工作室”(sztsjh2019-2-17)作者简介:潘玮琳(1989),女,安徽怀宁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 2 期 潘玮琳:新时代高校“防化一体”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路径探究 105 络延伸。新兴媒体因其吸引性强、互动性高、覆盖率广受到高校学生青睐。在全媒体语境下,各种社会思

7、潮竞相登场,各种思想多样杂陈,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挑战。如何在网络空间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提高主流意识形态的吸引力,维护公信力,扩大影响力,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树立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凝聚思想共识,是当前高校的一项重任。(三)敌对势力从未停止,主流意识形态迎来新斗争 进入全媒体时代,西方敌对势力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活动从未停止,反而利用互联网优势渗透得更加隐蔽、更加便捷、更加多样。大学生正处于理想信念快速成长的“拔节孕穗期”,一方面他们文化水平较高,擅长在网络寻求答案,但同时由于自己经验不足容易受错误思想的误导甚至蛊惑,造成理想信念的迷惘和价值观混乱。部分大学生甚至对社会主义制

8、度的优越性产生怀疑,推崇西方文化同时否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先进性6,在潜移默化中成为西方“普世价值”的鼓吹手,极易产生唯西方中心论。二、高校“防化一体”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路径探究 针对当前外部环境的复杂变化以及新问题、新挑战、新斗争,高校要加强科学研判,对网络意识形态领域潜在性、苗头性的风险不仅要有防范的先手,同时要有及时把脉,因险施诊,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奇思妙招。(一)把握新媒体发展规律,推动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高质量”发展 1.提升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风险防范,打好“防御战”。能否在互联网这个虚拟场域斗争中看得清、防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否后继有人,关乎国家意识形态安全。

9、高校要出色完成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重要使命3,要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战略全局的角度去思考建立网络意识形态安全防范预警机制。首先要在“防”上下功夫,筑牢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墙。网络意识形态风险重在防,时刻紧绷校园安全、国家安全这根弦,严格督查学校的官方微博、微信、网站、抖音等平台发布的信息,以高度责任心守好网络空间阵地,不可麻痹大意,要时刻保持警觉性。高校要提前制定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危机处理方案,成立工作领导小组,配备相关工作人员,及时捕获可能会引发舆情的信息,把稳主流舆论导向,占领舆论阵地,营造充满正能量、积极向上的网络氛围。其次要在“辨”上下功夫,预判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风险点。网络中的意识形态风险点

10、具有隐蔽性、分散性特点,这就需要高校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高速的特点,通过对学生浏览的网页、观看的视频、评论等数据内容进行分析并追踪其中关联性,最快速、详尽地勾勒出大学生思想、行为倾向,从而获取学生网络思想动态信息。对其隐性的风险点依迹追踪进行精准识别和挖掘并及时有效地引导和治理,尽可能减少负面信息传播途径,缩小传播范围,降低负面舆情发生的概率,确保早发现、早预判、早行动。最后要在“诊”上下功夫,提升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的识别能力。网络意识形态风险具有隐匿性,工作人员如果缺乏科学诊断的能力,不能很好地因险施诊,风险防范就成为一句空话。大数据在网络意识形态风险防范实践中提供技术支撑,但在实际运用

11、中也存在不可忽视的局限性。因此,提升意识形态工作者的数据信息处理能力十分重要,要进一步精细数据的加工和挖掘,提高数据的可利用性。2.推进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打好“主动仗”。互联网已经成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一个新的重要阵地,要重视和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打造新型网络意识形态传播平台,打造集“两微一端”新媒体建设、“智慧党建”、“智慧教学平台”、学校信息化建设、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等于一体的网络文化建设格局,在大学生易于接受、广泛参与的鲜活载体上同频共振,加强阵地建设,积极主动作为,有效作为。一是要“强实效”,把握阵地建设政治方向。高校要切实担负起网络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政治责任,坚定正确的政治方

12、向,多措并举宣传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价值思想,使大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主流意识形态并加以内化,从而维护和巩固国家意识形态安全;阵地内容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基本方针,深入挖掘新闻事件与舆论热点所蕴含的教育价值,讲好中国故事,使大学生主动倾听、听有所思、思有所获,真正把网络建设成为凝聚思想共识、培育时代新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阵地,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实效。二是要“抓重点”,强化阵地建设过程管理。近年来高校在顺应新时达发展变化,也打造了许多线上平台,但在具体运营中存在面对舆情危机时反应滞后,甚至存在错误反应等情况。因此,高校应高度重视公共媒体的运营,压实网络意识形态主体责任,完善危机事件

13、应急处理机制以及风险化解机制;同时还需要关注广大师生在自媒体上的思想动态,鼓励师生在网络空间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础上进行思想碰撞,遇到问题要 萍乡学院学报 2023 年 106 主动“发声”,更要正确“发声”,推动广大学生成为主流价值思想的生产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助力营造风清气正、和谐文明的网络空间7。3.加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管理,打好“攻坚战”。“法律宣传”是网络意识形态管理的他律手段。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着力宣传网络相关法律法规,围绕网络空间安全教育、网络犯罪惩治案例开展系列活动,提升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增强学生判断是非曲直的能力,提高他们选择、甄别、合理利用网络信息的能

14、力,让广大学生真正感受到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同时要结合高校实际制定校本化的网络空间治理规章制度,利用专业优势开发信息过滤、空间监管与防御技术,从源头上筛选信息,为网络空间阵地管理,净化网络环境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道德教育”是网络意识形态管理的自律方法。“不知礼义,不可以刑法”,高校如果忽视道德教育,再严厉的法律规范也难以达到预期的结果。要充分发挥道德的自律功能在网络意识形态治理进程中的支撑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高校要具化网络道德失范、示范清单,引导大学生与示范清单对标,在自律意识和自律能力的提高上下功夫,有力维护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二)根据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需要,打造高校

15、网络意识形态多层次、全覆盖的工作队伍 1.多措并举筑牢人才培养机制。“只有有了一支素质过硬的人才队伍,互联网的快速健康发展才有可能”8。我国互联网发展较西方发达国家起步晚,对网络人才培养重视不够,缺乏前瞻性考量,造成网络专业人才供需矛盾突出,尤其是缺少政治强、技术精的复合型人才。因此,高校要有效解决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问题,就需要建立健全网络人才培养机制,加大经费投入,努力培养网络空间安全、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等专业方面的复合型人才。同时注重提升网络意识形态人才队伍从业能力,设置专项培养经费,制定专项培养计划、打造实践阵地,推出示范性奖励等,为培养政治立场坚定、能力突出、善作善为

16、的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队伍,持续推动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在实践中加强、在创新中发展。2配齐建强全员育人队伍。意识形态工作本质上就是做人的工作,是需要一群人给另一群人做思想工作。高校应该配齐建强党委统一领导、校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学院广泛参与、学生自我管理的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工作队伍要善于发现学生群里的意见领袖,依托意见领袖受众的广泛性和发声的权威性,迅速凝聚高校各主体的思想共识。高校应积极组建网络舆论引导的“正规军”,可以从党员干部、思政教师、学生干部中挑选优秀人才组建一支政治素养高、业务能力强、掌握校情民意、知网懂网且善于用网全员育人队伍,打造多梯队、专业化网络队伍;还可以精心打造网络评

17、论“先锋队”,针对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主动发声,及时释疑解惑,加强正面引导,牢牢掌握意识形态主动权;也可以成立一批有影响力的网络名师工作室,形成具有操作性、推广性、示范性的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打造全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宣传教育的品牌,使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引领力和凝聚力不断增强。3.拨云见日提升躬行实践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所有知识要转化为能力,都必须躬身实践。”9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实效。因此,要引导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者在政治理论学习上下功夫,在实际工作中出真知。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不仅要求从业人员具备相应的理论素养,同时还应具备从事网络舆

18、论引导的实际能力,积极创新宣传主流意识形态理念,提供专业化、精准化、贴心化的服务,根据学生遇到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回应,加强话语表达的新颖性、可接受度,把主流意识形态“想宣传的”转变成大学生“乐于接受的”,把大学生“想了解的”融入“想宣传的”,让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内化为学生的政治认同,坚决打赢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领域这场输不起的战斗。(三)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加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供给内容的结构性改革 1.积极探索网络意识形态内容的创新,优化盘活供给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9。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应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将正确政治立场和方向与大学生个体需

19、求有机统一起来,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全面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习惯偏好,找准主流意识形态与学生需求的着力点,以内容创新为抓手,助力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取得新进展。一是与需要相契合,提高供给内容的需求性。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要充分利用大数据广泛收集信息,科学分析不同学生群体需求现状进而进行精准研判,突出教育资源的供给侧改革,使之始终贴近学生,紧密对接青年学生需求和期待,尤其是关系到学生未来发展等方面的内容。在进行内容输出时,应结合大学生务实理性的内容需求,有效运用学生乐于接受的话语和表达方式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第 2 期 潘玮琳:新时代高校“防化一体”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路径探究 107 内容,及时对学生

20、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回应,帮助大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二是与时政相链接,提高供给内容的实时性。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工作供给内容要紧密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和热点问题,通过形势与政策等思政课程,将新时代伟大成就与党的创新理论用大学生乐于接受的话语表达方式进行传递。此外,高校应结合校园文化活动,实时链接重大节日、纪念日,结合微团课、主题教育实践、团日活动,无缝对接学生生活,使大学生在丰富的校园活动中感受重大节日、纪念日的仪式感,唤醒大学生的使命感,打造高校思政教育“强磁场”10。三是与主流相融合,增加供给内容的深度。高校在进行意识形态工作时,要注重供给有深度、有温度的精神食粮,要善于将

21、党的创新理论、中国传统文化等以生动形象的方式阐释清楚,用能引起情感共鸣的实例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讲透彻,选取学生身边看得见的典型人物事迹来凝聚思想共识。针对不同输出内容,坚持刚性与柔性并济,实现有意义的事情柔性表达,为大学生讲透主流思想观念的价值导向,展现主流价值征服人心、赢得人心的强大力量。2.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切实提高文化自信。当前,由于缺乏对传统文化全方位认知,在各种思潮的作用下,尤其是受西方文化的影响下,部分大学生不能深切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在文化上缺乏足够的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意识形态教育的时代课题刻不容缓。一是要注入新活力,利用新媒体赋能。新兴媒体的快

22、速发展为优秀传统文化赋予了新的传播路径,那些被遗忘的民风民俗再次借助新的载体呈现在大学生面前,越来越多的同学通过这一渠道获取信息。高校应为传统文化传播提供肥沃土壤,将传统文化优秀基因根植到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运用新媒体新技术赋予新的活力,创新艺术表达方式,让更多、更优秀的传统文化作品以创新的形式重新呈现。二是要挖掘新内涵,利用社会科学冶炼。精心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思想、精神观念、道德规范,将其生命活力注入社会科学的熔炉中进行冶炼,推动传统文化从内部自赏转化为世界认同的文化,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中华灿烂文化的独特价值和魅力,引导大学生勇于担当时代责任与牢记历史使命,坚定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23、忠实继承者和传播者,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参 考 文 献 1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N.浙江教育报,2022-10-28.2 新时代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着力点钟发亮N.光明日报,2018-12-19(6).3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省委宣讲团在厦门漳州三明龙岩和省妇联宣讲N.福建日报,2022-11-17.4 刘艳青.加强公众媒介素养教育的路径探析J.新闻研究导刊,2022(21):2831.5 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找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着力点N.光明日报,2019-09-03(5).6 陈小环.全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意识形态

24、话语权构建探析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4):5255+60.7 坚 持 党 校 姓 党,强 化 责 任 担 当 N.南 方 电 网 报,2018-04-24(1).8 华锋,王永贵.新时代提升网络意识形态治理效能的创新逻辑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2):4146.9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10 请收下这份特别的“思政教育年历”N.中国青年报,2022-07-26(9).责任编校:吴侃民 Research on the“Prevention-transformation-Integrated”Working Path of th

25、e Network Ideology in the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PAN Wei-lin (School of Internet,Anhui University,Anhui Hefei 230039,China)Abstract:With the unprecedented speed of iteration and upgrading of Chinas net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emergence of various new media forms,the struggle in the f

26、ield of network ideology is more complicated than ever before,and the struggle in the network for the young generation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ntense.In view of the problems of network ideology work at this stage,the universities must make efforts in risk prevention,construction of work team and providing contents,carefully guide and cultivate university students who are in the“growing period”of life,and promote network ideology developing in“high-quality”through“prevention”and“transformation”.Key words:network ideology;risk prevention;path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